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三卷 第172章 另有圖謀
    其實對於鳳翔府一帶的地形,李世民並不太陌生。這裡就是貞觀時的岐州與鳳州。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地貌變遷、軍事番鎮與各種城塞改變,也不容他不多作考察。細細看了看武元衡繪製的地圖,果然十分詳盡毫釐不爽。

    李世民輕鎖著眉頭,細細看著地圖,腦海裡只在回憶著印象中岐山的情況。地圖上用點劃標記著的山川河流地貌險阻,一一浮現在眼前。過了半晌,李世民對渾問道:「可有探明,尚結贊有多少人馬?」

    「剛剛斥侯還沒有回報敵方人馬數量,看來還沒有探明。」渾說道,「不過,當時平涼敗盟之時,尚結讚那廝手下,不下於四五萬人馬。全是鐵騎。」

    「四五萬……那他們吃飯喝水,就是個大問題了。」李世民自言自語一般的說道,「糧食倒是好解決,他們擊敗了你二萬大軍收沒了你的物資,然後又洗劫了鳳翔府。可是這吃水……」

    武元衡在一旁輕言道:「殿下請看。岐山位於岐山縣內,除了有渭水從縣境內橫穿而過,更有石頭河、七星河與峒峪河這幾條支流可供取水。以尚結贊屯兵的位置來看,位於岐山以南,更加方便在七星河取水。如果我軍能夠斷其水源,就可以讓吐蕃大軍不戰自亂。然後再引蛇出洞,設計伏擊。」

    「不錯。」李世民點頭,深表讚許,「岐山縣的地形很複雜,除了北面岐山,中間渭水橫穿,南部又是險峻的秦嶺。境內極多山川河流。吐蕃的鐵騎習慣了奔襲衝殺,在平原與之作戰是十分不划算的。我們倒是可以設下一個包圍埋伏圈,將它引誘出來。渾!」

    渾精神抖擻:「末將在!」

    李世民說道:「稍後斥侯回報。探明敵方虛實以後,你不妨率領前部兵馬,去搦戰試試。記著,不可戀戰,稍稍打個照面就可以了。最好是詐敗而回。我親自率軍在後面接應。」

    武元衡疑惑道:「殿下是想試探一下吐蕃的戰力麼?」

    「不錯,正有此意。」李世民說道,「不過。我更加懷疑吐蕃屯兵於岐山的用意。按理說,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讓大軍在外餐風宿露。鳳翔府軍鎮,不是正好屯兵麼?」

    武元衡輕擰眉頭思索了一番,說道:「如果我是吐蕃大將,將大軍屯紮於此。只會有一個目的。」

    「什麼目地?」

    「據險而守,扼我咽喉。」武元衡說道,「岐山地形險要,是通往西部鳳翔府的咽喉。他們扼住此地,我軍想要突破過去收復岐山。就會難度極大。與此同時,北面的涇原節度想要從這裡突破過去支援鳳翔,也會受阻。」

    「你的意思是說。他們意在死守?」李世民疑惑不解,尋思了半晌喃喃自語道,「莫非,他們有什麼後招或是更大的企圖?吐蕃人,向來不習慣守戰的。」

    「殿下!」武元衡如同恍然大悟一般,說道,「岐山這個大咽喉,是扼住關內與劍南道之間通道的關鍵所在。本來鳳翔失守。劍南道就被撕裂隔斷。吐蕃此舉,是不是在圍點打援、阻隔我大軍前往劍南一帶馳援,或是阻斷劍南一帶前往關內地援兵?」

    「極有可能!」李世民恍然回過神來,「看來,這也是最合理的解釋了!吐蕃這一次設計平涼會盟。其最大的目的並不在於取下鳳翔府,而是想將劍南、兩川之地從大唐分割開來。然後慢慢的吞吃。果然野心不小啊!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要突破岐山,粉碎他們地陰謀!」

    渾急道:「殿下,那末將還要不要去搦戰了?」

    「要,當然要。」李世民說道,「剛剛我們所說的,不過是猜測罷了。吐蕃也有可能是在岐山屯兵備戰,準備一鼓作氣向中原突進襲捲而來。不管是哪種可能,我們都要收復鳳翔府再說。你帶領本部三千騎兵前去搦戰,只可敗不可勝。我會親自率軍在你後方接應。」

    「是!」渾沉聲一應,大步出了帥帳準備出兵去了。

    李世民眉頭輕皺,喃喃自語道:「看來我們的對手,不簡單哪!赤松德讚這個人,和他手下的宰相將軍們,很明顯都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種草莽粗悍之輩了。他們也有了部署與謀略。平涼詐盟攻取鳳翔,撕裂了劍南道一帶地幾乎所有領土。爾後,他們再來個蠶食鯨吞,從以往吐俗渾故地出兵侵佔。這樣的戰略,的確是個大手筆。赤松德贊,還真是個野心與實力都具備了地梟雄。」

    武元衡微笑道:「這樣的人物,不正好是殿下的好對手麼?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殿下應該會高興吧!如果對手太弱,反而會令你掃興了。」

    李世民呵呵的笑了起來,不置可否。

    過了沒多久,斥侯將吐蕃大將的消息完整的報上了。吐蕃大軍共計四萬人左右,分別屯紮在岐山南麓與五丈原。統兵主帥正是前來會盟的吐蕃大相尚結贊,大將論莽羅、論爾倉兄弟二人。這兄弟倆,是吐蕃出了名的勇士,號稱要殺盡大唐名將。

    李世民即刻擂鼓聚將,分派軍士。先鋒渾,率領三千人馬前去挑唆搦戰。左軍與左虞侯軍合兵一處,由高固統領;右軍與右虞侯軍合兵一處,由唐漢臣統領。野詩良輔地後軍步軍抽調上前,與中軍步兵合兵一處,交由野詩良輔統領。石演芬去押住後寨管理糧草分配軍械馬匹,郭鋼這個寶貝疙瘩則是被調到了帥帳,充任帥旗使,在帳前伺候。

    左、右兩屏的輕騎,在高固和唐漢臣的統領之下,輕裝而出,埋伏到了左右適宜的地形之中。野詩良輔率領步兵陌刀陣,組成了城牆一般堅不可摧的大堡壘,緩步推進隨時準備接應渾。李世民率領中軍部分輕騎與飛龍騎。坐鎮中軍隨時指揮。一切分撥得當,渾率眾出發了。

    一陣風起,捲起黃沙數丈。黃土高原上特有地沙塵,讓天地間都變得一陣蒼茫。兩萬大軍有條不紊的按部就班,準備迎來出征以後地第一場大戰。

    武元衡一襲白衣,騎著馬跟在金甲紅袍地漢王身邊,尤為醒目。大風吹起。戰旗招展獵獵飛揚。李世民駐馬遠眺,眉頭緊鎖。

    「殿下,吐蕃會來麼?」武元衡輕聲的道。

    「不清楚。」李世民輕吁了一口氣,說道,「如果來。就表示他們屯兵於岐山,只是在備戰入侵中原。這樣一來,他們的目的反而還簡單一些了;如果不來,那就表示我們的猜測沒錯,他們就是在扼險而守。要將劍南道隔斷,是有大陰謀。不管來還是不來,這一次吐蕃的動機都不小。這一仗。也都將是一場硬仗。」

    「也就是說,殿下眼前所設下的這個埋伏,亦虛亦實了?」武元衡說道。

    「不錯。」

    中軍推進了數里,正到了一處小土坡邊。李世民讓大軍止住,自己和武元衡來了一處高點,憑高而望。黃沙之中,隱隱可以到極遠處地岐山與一些城鎮影像。二人靜靜的站在此處觀望,靜候前軍渾的消息。

    過了許久。武元衡開口說道:「應該快有消息了。」

    幾乎就在此時,前方一片平川上奔來幾騎,大聲呼喊著:「報——」飛馬奔到軍前。野詩良輔接了消息,迅速派人送到山坡上來。原來渾成功的將吐蕃兵馬勾引了出來,正快速朝大軍埋伏圈中突進。但人馬只有五六千。

    武元衡不由得一笑:「來是來了,可人數也未免太少了。看來對方也很狡猾呀!」

    李世民擰眉思索了許久。說道:「傳令下去,左、右翼的騎兵,好好埋伏不要出擊。中軍揠旗息鼓退後十里。讓渾翻身回去與吐蕃大軍死戰一回。吐蕃人,不會糾纏不休地,打不了多久,就會回撤。」

    武元衡略自一驚:這樣一來,渾可就危險了!但一思索他後面說的那句話,頓時覺得有理,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看來我軍在試探,吐蕃人亦在試探。他們可能意識到了會有埋伏,於是派出了這樣一支部隊來試探我們的虛實。殿下讓渾翻身回戰卻不出援兵,意在混淆他們的視聽麼?」

    「不錯,伯蒼果然是我知己!」李世民讚賞的看了武元衡一眼,說道,「用兵之道,就在於讓敵軍難辨我軍虛實。虛而實之,實則虛之。如果這一回來地是大部兵馬,我這包圍圈可就要張開大口將它生吞了。現如今游進來的只是一條小魚,我就按捺不動,他讓迷惑一回。渾三千人馬死戰吐蕃五六千鐵騎,是有點懸。不過有我大軍從旁他底氣足得狠,吐蕃人意在試探隨時就想著撤退。這一場局部的小戰,我軍必勝。」

    武元衡笑歎起來:「妙哉!」

    不久以後,正在詐敗地渾突然聽到一陣巨大的鼓聲,喝住退回的騎兵,大聲疾呼道:「兄弟們,吐蕃小兒進了咱們的包圍圈,殺回去,與之決一死戰!」

    三千鐵騎跑了一個彎道迴旋,勢如奔雷的朝緊跟後方的吐蕃騎兵衝殺而去。

    吐蕃人追了十餘里,一直心中忌憚要中埋伏。這時看到渾翻身殺回,頓時醒悟:還真是有埋伏!

    兩撥騎兵衝勢極猛,吐蕃人還來不及止住後軍,渾已然殺到了身前,無奈只得暫且應戰。

    渾勇冠三軍,本就是一員廝殺疆場的猛將。再加上之前平涼敗盟,心中憋屈了太多的悶氣。這個時候,他就如同出匣地猛虎,身先士卒的揮舞著大刀,殺進了吐蕃重圍之中!

    雪刀亮起,手起刀落,人馬俱碎!

    吐蕃人雖然人人勇猛,卻也難擋威猛如虎的渾。眨眼間已有五六人被渾劈碎於馬下。將勇則兵勇,三千唐軍鐵騎都深信後方有大軍增援,士氣如虹的衝殺進來。一輪騎射箭雨下來,吐蕃大軍猝不及防人仰馬翻,先失了一陣。

    沒多久,兩撥人馬就混戰在了一起。吐蕃勇士的單兵作戰能力,還是略強於唐軍地。可唐軍裝備優良再加上眼下士氣正旺,彌補了一些個人戰鬥力的不足。兩撥人馬廝殺成了一片,一時倒也難分伯仲。黃土地上血霧噴灑,肢體飛揚。

    李世民駐高觀望,見渾一時難以取勝,下令道:「擂起鼓來。大聲吶喊。」

    四面八方埋伏地兵馬,有鼓的擂鼓,沒帶鼓的齊聲吶喊起來。頓時,戰場四周鼓聲大作,吼聲如雷。吐蕃人不明虛實,以為唐軍埋伏的兵馬就要一起殺出,頓時嚇得心驚膽顫,無心戀戰。

    一陣牛角吹響,吐蕃騎兵開始敗退,如同潮水一般朝後方飛快閃去。

    渾出了胸中一口惡氣,怒揮長刀將一人連頭帶肩砍碎,大聲喝道:「兄弟們,追!殺光這群雜碎!」

    三千先鋒騎發出巨吼,奮馬狂追,一陣砍殺。

    「放箭!」眼看著有許多吐蕃人要逃走,渾又下了令。

    一輪箭雨鋪天蓋地而來,又有數名吐蕃人慘叫落馬。受驚了的馬匹倉皇四遁。

    站在高處的李世民心靜如水,將眼前一幕看得清清楚楚。渾追出一段以後,李世民果斷下令:「鳴金收兵。」

    追得正起興,渾突然聽到後方傳來鳴金之聲,愕然不解。但軍令如山,他當即下令:「撤退!前軍當作後軍,弓箭掩護。後軍回身當前軍,層層撤退。」

    李世民看到渾有條不紊不慌不忙的撤了回來,挑嘴微笑道:「渾,還真是一名沙場宿將。臨勝不驕,進退有序。」

    武元衡在一旁說道:「這一仗,也算是小勝一局,博了個開門紅。不過,吐蕃人果然奸滑呀!看來他們的目的,真如我們所料的那樣——扼險而守,意在劍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