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恭帝司馬德文(386年-421年),東晉的末代皇帝。為晉孝武帝之子,晉安帝之弟。司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後被封為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領司徒、錄尚書六條事等職。晉安帝被桓玄所廢時,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居於潯陽;桓玄敗死後被遷至江陵。
桓玄之亂後,劉裕當政,司馬德文知道劉裕有篡位與殺害晉安帝的企圖,而且晉安帝本人不辨饑寒,司馬德文便隨侍於晉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馬德文因病出宮,劉裕才派人殺害晉安帝。劉裕本人有意自稱皇帝,但由於圖讖所言「昌明(晉孝武帝)之後有二帝」,於是劉裕為符合圖讖所言,便於418年改立司馬德文為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元熙。
420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與劉裕,東晉自此滅亡;司馬德文被封為零陵王,421年九月,劉裕便派人以棉被悶死司馬德文,司馬德文享年三十六歲。司馬德文死後葬於沖平陵。
概述
398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對尚書左僕射王國寶等不滿而領兵反,司馬德文不得不殺王國寶來平息這場風波。399年,王恭、庾楷協同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等再反,叛軍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抵禦,王恭被殺。與此同時,在浙江、江蘇一帶孫恩的叛軍也非常昌盛。400年孫恩攻會稽,401年攻浹口、臨海、廣陵,晉軍多次戰敗。402年孫恩直接威脅建康,建康被封鎖,城內饑荒。
403年司馬德文親征桓玄,司馬德文數次戰敗。桓玄自封為丞相、太尉。同年孫恩為臨海太守辛景所敗,自殺身亡。404年1月29日(十二月庚申),桓玄殺司馬道子,從此成為東晉的主宰者。他於同年秋又自號楚王、大將軍。最後於同年12月31日,桓玄篡位,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貶安帝為平固王。
405年1月19日,司馬德文被逐出建康赴潯陽。3月24日,劉裕舉兵攻桓玄,桓玄軍隊大敗。桓玄挾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殺,司馬德文復闢為皇帝。但好景不長,6月26日桓玄的將軍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406年3月2日(正月戍戎)安帝才再脫叛軍之手。桓玄的叛變終於摧毀了東晉的皇權,劉裕成為東晉舉足輕重的人物,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從412年開始,劉裕在朝中獨掌大權,排擠和迫害與他不和的大臣,矯安帝詔以令外地刺史。413年,高句麗和日本(倭國)使節到建康。415年,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和雍州刺史魯宗之以逃犯劉裕為名舉兵,但被劉裕戰敗。417年,劉裕再次北伐,攻入長安。
418年劉裕被封為相國、宋公,同年,晉軍不得不退出長安。419年1月28日(義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薨於東堂,葬在休平陵。關於司馬德文帝的死因,歷史上傳說不同。《晉書》沒有記載死因,似乎是自然死,《南史·列傳第十四》中稱劉裕命司馬德文左右將他毒死,也有說被縊死的。
409年劉裕開始北伐,攻南燕,屢戰屢勝,到410年俘虜南燕皇帝慕容超,滅南燕,佔領山東等地,但同時廣州刺史盧循又反,乘劉裕北伐之機向建康進發。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嚴。劉裕班師南下後才解決了建康的危機。411年,盧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殺。
玄桓之亂
桓玄在權力之爭中得勢後,被晉安帝任命為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又兼揚州牧,領荊、江、徐三州刺史,獨攬軍政大權。
桓玄野心**,並不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權力。元興二年(公元403年)九月十六日,他與其心腹現已升任散騎常侍的卞范之、侍中殷仲文密謀策劃,逼迫晉安帝下詔,任命桓玄為相國,封楚王,領地十郡,加九錫。
桓玄稱帝,把本來已經十分混亂的東晉搞得一塌糊塗。他驕奢淫逸,遊獵無度。剛建十四年的宏大的冶城寺,被他下令拆毀,在宮城近旁修建了滿是亭台樓閣的別苑(即今南京朝天宮),作為私人遊樂場所。他身體肥胖,乘馬不便,別出心裁地設計了有兩百人在前後左右抬著走的巨型抬轎;還設計了「徘徊輿」、「施轉關」,坐在轎內可隨意回轉,瀏覽四方。他遊獵成嗜,每次外出,五六十里範圍內,旌旗漫野,獵騎如飛。凡隨獵將士讓獵物逃脫的,一律捆綁起來處置。所以,桓玄篡位不久,就引起廣泛的不滿。反桓玄勢力以劉裕為核心集結起來。
劉裕掌權
元興三年(公元404年)二月,也就是桓玄篡位三個月後一天清晨,劉裕一夥闖進京口,殺了桓修;同一天,劉裕弟弟劉道規、孟昶、劉毅等在廣陵下手,砍死了桓修的胞弟、青州刺史桓弘,然後南渡長江在京口和劉裕等會合,共推劉裕為盟主,進軍京師,同時向各地發出討伐桓玄的檄文。
劉裕興兵伐罪的消息傳到京師,桓玄嚇得夜不能寐、茶飯無進。他任命揚州刺史桓謙為征討都督,率兵抗擊,卻潰不成軍。桓玄隨即丟棄建康,順長江西逃。路經尋陽,他還裹脅廢帝司馬德宗,退到江陵。回到他的起家地之後,又任命文武百官,演出了「遷都」江陵的鬧劇。
劉裕佔領建康後,把桓氏親屬全部捕殺,還宣稱受晉安帝密詔,任命武陵王司馬遵為侍中、大將軍,暫行皇帝的一切權力。之後,劉裕同桓玄在武昌(今湖北市鄂城)的崢嶸州展開決戰,桓玄大敗被殺。桓玄從403年十二月六日稱帝,到404年五月二十六日身亡,只當了一百六十一天皇帝。東晉的歷史就這樣中斷了五個多月。
皇帝司馬德宗是劉裕篡位的最大障礙。但是,他覺得要是從一個饑飽不知的白癡手裡取得皇帝寶座,畢竟有失體面,就採取了陰謀暗害的手段。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十二月,劉裕加快了稱帝的步伐。他私下派遣中書侍郎王韶之,勾結內宮侍從,打算用毒酒害死晉安帝。不巧的是,晉安帝的胞弟琅琊王司馬德文每天從早到晚形影不離地陪伴著他,無從下手。有一天機會終於等到了,司馬德文因病外出,王韶之乘機潛入內宮,凶殘地將晉安帝活活勒死,時年三十七歲。劉裕同時宣遺詔,要琅琊王、司徒司馬德文繼位,史稱晉恭帝。三十二歲的司馬德文從胞兄手裡接過皇位後,第二年改元「元熙」。
帝死之謎
晉恭帝司馬德文,曾受封為琅蚜王。劉裕殺安帝后,見時機尚不成熟,就偽造遺詔,於同日立司馬德文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元熙」。
公元419年6月,劉裕見時機成熟,於壬戌日命令黨徒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司馬德文謄抄。司馬德文強作歡顏地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晉朝那時已經失國,多虧劉公(劉裕)出兵討平,恢復晉朝,才得以再延續了近20年。今日禪位,我心甘情願,沒有什麼怨恨。」說完,提筆抄謄詔書,交給了傅亮。然後,攜同后妃等眷屬淒傷出宮,被劉裕降封為零陵王,遷居秣陵縣城(今湖北省荊門縣),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監管。東晉滅亡。
司馬德文皇后的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為晉朝的太常卿和侍中。這時見皇帝、皇后落難,他們就背叛求榮,甘當劉裕的走狗,協助監視帝后。褚皇后生下一個兒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劉裕也想暗害司馬德文,司馬德文因而日夜驚恐,整天和褚皇后共處一室,一切飲食也都由褚皇后親自動手,使劉裕一時無法下手。
公元420年9月,劉裕命令琅蚜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回去又難以交代,就飲毒酒自殺。劉裕聞訊大怒。於丁丑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親兵暗暗跟在後面。褚皇后聽到兄長來了,出外相見。親兵乘機越牆*司馬德文室內,將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飲。司馬德文搖頭拒絕說:「佛教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將他挾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臉面,用力扼死,然後跳牆而去。司馬德文被殺後,謚號為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