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鈍字士魯,太康人。至正二十六年公元一三六六年)進士。知猗氏縣。洪武中,徵授禮部主事。歷遷福建參政,以廉慎聞。遣諭麓川蠻,卻其贈,又恐不受為遠人疑貳,用受;還至雲南,輸之官庫。建文初,公元一三九九年)拜戶部尚書。燕師入,越城走,為邏者所執。成祖詔復故官,尋敕以布政使致仕。既歸,鬱鬱而死。
當然,這只是另一個歷史時空中王鈍的生平。朱棣穿越的時間不長,其蝴蝶效應雖然還不能改變整個世界格局,但是對於王鈍的命運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王鈍奉旨離京巡視山西時還是盛夏,那時他只覺得蒼溟溟的天穹下,沿途的村落全都蕭索淒清若是一直保持這種慼慼慘慘切切的心態,兩年後王鈍自然會鬱鬱而死。可是抵達太原時,雖然已是立秋,但王鈍的心中卻已是一片火熱。
原先的歷史上,王鈍被巡邏士兵逮住時,永樂皇帝已經開始了血雨腥風的大屠殺。王鈍不敢在這種情況下違背暴君的意志,但同時他又心懷故君,那種文人儒士「未能殉節而死」的羞愧每天都折磨著他;另一方面,原本已經升為戶部尚書的他如今卻不為永樂皇帝重用,官職降低,權柄減少。這些情況綜合起來,導致王鈍沒過兩年便鬱鬱而終了。
朱棣穿越之後沒展開歷史上的那場大屠殺。然而官職降低、權柄減少而造成的鬱悶感,以及未能堅持站在故君一側所產生的愧疚感同樣使得王鈍倍受煎熬。因此,離京時王鈍的心情仍舊是一片灰暗。
由於有著欽差的身份,朝廷載在邸報上的消息王鈍總是很快就能看到。
八月壬子,永樂皇帝祭烈士陵園,封神。
在驛道上偶爾可以看到因軍務過往的軍士。王鈍發現,在永樂皇帝親祭烈士陵園並封神之後,越來越多的官兵臉上顯現出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東西。王鈍說不出這種不同到底是什麼,但他知道,以前軍戶是不可能指望配享太廟或配享孔廟的,而功臣廟的門檻又太高。然而現在卻有了烈士陵園,哪個軍人不想享受千年之令名?如果軍人皆以為國戰死為榮,那麼大明軍隊變為百勝雄師之日也就不遠了。
八月丁巳,朝廷頒布《爵位法》。
貴族分為有祿貴族和有邑貴族兩種。所謂有祿貴族,就是帝國本土常規的能夠享受歲祿的貴族。而所謂的有邑貴族,則是羈縻地區的大小頭目,例如土司、頭人、伯克、遊牧民族中大大小小的汗、部落首領,以及海外新開拓領土上的首領。有邑貴族的共同特點便是不享受歲祿,但擁有采邑,而且還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私兵。
皇族男性爵位依次為:親王歲祿10000貫、郡王2000貫、鎮國將軍1000貫、輔國將軍800貫、奉國將軍600貫、鎮國中尉400貫、輔國中尉300貫、奉國中尉200貫。
貴族爵位依次為:一等公爵歲祿700貫、二等公爵歲祿685石、三等公爵歲祿660貫、一等候爵歲祿610貫、二等候爵歲祿585貫、三等候爵歲祿560貫、一等伯爵歲祿510貫、二等伯爵歲祿485貫、三等伯爵歲祿460貫、一等子爵歲祿410貫、二等子爵歲祿385貫、三等子爵歲祿360貫、一等男爵歲祿310貫、二等男爵歲祿285貫、三等男爵歲祿260貫、輕車都尉歲祿210貫、騎都尉歲祿110貫、雲騎尉歲祿85貫、恩騎尉歲祿45貫。
無論皇族爵位還是貴族爵位均減等繼承。貴族爵位只有一子可以減等繼承。而皇族爵位。除嫡長子可減一等繼承外。余子還可減二等繼承。
所有地貴族都可以享有三項特權。
一、有祿貴族終生由國庫支付歲祿。有邑貴族可依法在采邑內對領民徵收賦稅。一部分依法向中央繳納。餘下部分由該貴族自行處理。
二、皇族子弟免費就讀宗學;有祿貴族中。伯爵以上貴族子弟免費就讀國子監;有邑貴族中。伯爵以上貴族子弟免費就讀蕃學。考試合格者免費遷往國子監就讀。
三、《大明律》規定了五種刑罰。分別是笞、杖、徒、流、死。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小竹棍打人、大木板打人、有期徒刑、流放、死刑。除謀逆罪外。其餘刑罰均可以爵抵罪。對皇族而言。笞、杖、徒、流、死分別對應減一等、減二等、減三等、減四等、減五等爵位。也就是說。擁有鎮國將軍以上宗室爵位者。可免一次死刑。對功勳貴族而言。笞、杖、徒、流、死分別對應減一等、減二等、減四等、減八等、減十六等爵位。這便意味著。擁有公爵爵位便可免死一次。當然。所謂地「免死一次」只是免一次死刑。也就是說。如果某人一次殺了甲乙兩人。謀殺甲罪名成立。謀殺乙罪名也成立。那麼最終還是免不了一死。其次便是所謂地「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了。免了死罪後便減為流刑。以親王和一等公爵為例。以相應地爵位抵了死罪之後。其爵位便相應減成了鎮國中尉或是騎都尉。已經不足以抵流刑了。
雖說心情不好,但擁有三十多年宦海經歷的王鈍只一眼就看出了《爵位法》的本質:改為減等繼承,無非是為了減輕國庫負擔而已。減等繼承也是很合理的,皇帝的次子可襲親王爵位,親王的次子可襲鎮國將軍爵位,鎮國將軍的次子可襲奉國將軍爵位,奉國將軍的次子可襲輔國中尉爵位。也就是說,皇帝五服之內的親戚都有爵位可襲,怎麼也說得過去了。以爵抵罪嘛,對於並不認同「人生而平等」的古人而言,這種做法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至於說有邑貴族的概念,在王鈍看來就是籠絡人心而已。因為,凡是能夠擁有有邑貴族爵位者,都是朝廷無法直接管理的。既然無法直接管理,那麼加封一個有邑貴族爵位頭銜對朝廷又有什麼損失呢?反正這種所謂的有邑貴族連俸祿都不必支付,為了得到朝廷的冊封,有邑貴族反倒需要向朝廷繳納稅金。
九月甲申,論靖難功,封丘福二等淇國公,朱能三等成國公,張武等候者十三人,徐祥等伯者十一人,其餘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共計三百餘人。令人驚訝的是,這次封爵中獲得最大綵頭的卻不是北軍將領,而是以僱傭軍身份參加靖難之役的朵顏三衛。朵顏衛的首領被封為關外兀良哈郡王,泰寧衛的首領被封為關外泰寧郡王,福余衛的首領被封為關外惠寧郡王。令燕王藩邸舊臣們感到欣慰的是,朵顏三衛首領所獲爵位雖高,卻只是有邑貴族封號。而朵顏三衛其他的大小頭目們雖說也獲得了一些有祿貴族的頭銜,但爵位最高者也只不過是子爵而已。
又論誒附功,封駙馬都尉王寧為侯,茹瑺、陳瑄及都督同知王佐皆為伯,其餘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二十六人。最令王鈍忌妒的是,解縉、楊士奇、楊榮這些六品小官只是因為迎降的功,也混到了雲騎尉、恩騎尉之類的低等爵位。
最令王鈍震驚的是,那些被流放海外的左逆文臣居然也獲得了有邑恩騎尉之爵!
雖然有邑恩騎尉之爵只是最低一級的貴族爵位,但這些被皇上視為叛逆的傢伙居然能夠獲得貴族爵位,天理何在?!
靖難有功,誒附有功,左逆文臣們明明有罪無功,卻也獲得了爵位,只有那些既未搶先投降又未激烈抵制燕王的官員沒有得到絲毫好處。想到自己也屬於這類倒霉蛋,王鈍一時又氣又悔,立時血氣上湧,幾乎暈倒。
王鈍因病在驛站停了幾天。常言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然而接到另一則邸報以及一道聖旨之後,王鈍的病情卻立即好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