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架空傳 第三卷 第十四章 文治武功
    輔在三十一歲時遇到了一個機遇,而他也緊緊地抓住遇。如今,他已經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明軍出師僅一年,在自身傷亡極小的前提下大獲全勝,消滅了篡位的胡氏政權。

    如果說消滅了篡位的胡氏政權是武功的話,那麼接下來對安南的治理工作自然是文治。

    按之前的約定,安南將升龍府以及五府縣城劃拔給明朝中央政府直轄。當時安南有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六十八,劃拔一府五縣給明朝中央政府直轄,陳天平根本就不在乎。不過,朱倒是蠻在乎的。

    升龍府是日後的河內,其重要性和可展性自然不言而喻。至於說那五座縣城,倒也沒什麼特殊之處,也就是位於海岸邊上並且有著天然良港罷了。

    其實安南有著不錯的礦產資源,但朱棣對此卻沒怎麼動心。在古代,交通問題不解決,再好的資源也沒辦法利用其實別說是古代了,即便是二十一世紀,西伯利亞的自然資源不也同樣受到環境的限制因而沒能充分利用嗎?在沒有解決運輸成本之前,朱棣對於金、銀、銅這三種可鑄幣金屬之外的礦產確實沒太大的興趣他可不是那種「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那種人。

    由於陳天平已經加入了大明帝國的有邑貴族體系,因此在消滅偽胡政權後,為了保證人頭稅的正常徵收,大明便對安南進行了一次人口大普查。除大普查之外,由於安南沿海的五座縣城以及升龍城已劃拔給明朝中央政權直轄,因此又對這些地區採取了與內地相同地黃冊制度來辦理。官府把這些地區百姓的姓名、年齡和籍貫,記載到簿冊,並按這些資料,製成證件,由人丁持有,以備官府查核。若現某人的證件與簿冊所載不符,便貶為奴隸。

    為了方便管理,明朝將安南境內的直轄區域統一歸屬於升龍城管理,將之稱為升龍特別行政區,其最高行政長官稱之為總督。升龍特別行政區內共計一府五縣,升龍府境內設一升龍衛,另外五縣則分別設立一個千戶所。

    升龍特別行政區之上沒有省級機構,而是直接歸中央管理。簿冊編製完畢後,即抄成一式三份,一份黃色封面的交到中央戶部,其餘兩份封面為青色,分別交給總督府及各港保存。每十年更新田丁的數目。

    除去升龍特別行政區外,從法理上講,安南其他的區域則由包括陳天平在內的有邑貴族自行管理。不過,朱棣卻模仿了歐洲的模式,通過宗教手段來影響封建采邑制度下的百姓。

    現在是永樂五年,不信仰國教地無信需繳納信仰稅一貫。對於社會最底層地百姓來說,一貫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在經濟壓力下,底層百姓毫無問會非常樂意信仰國教。在安南,這種事自然是特事特辦。第一步自然是規定設立各種符合國教教義的神壇、廟、觀、寺,依時進行拜祭。

    由於國教地核心基礎是祖先崇拜。想要成為信徒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只要信仰一個中國古代傳說中地神靈或是古代地名人既可。對於這一點。安南人倒是不存在文化上地疏離感比如說安南胡朝地締造胡一元便自稱是帝舜地後裔。

    佛教對安南地影響較大。但安南人同樣也有著深厚地祖先崇拜地基礎。也就是說。只要某甲聲稱自己地祖先是某某名人。那麼此人便可算作是信徒。於是可以免交每年至少一貫地信仰稅。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限制地。比如說不能隨便自稱是帝舜地後裔;不能自稱是前朝某位皇帝地後裔;該先祖必須是中國人這條規定地限制在於:先祖要麼生活在先秦至唐朝之間那段安南尚未獨立地時期。要麼就是安南獨立時期從中國內地遷移過去地。

    朱棣並不認為「必須先祖是名人才能免除信仰稅」地規定太過嚴苛。因為假造族譜這種事情很容易。而且他也根本沒打算嚴格審查族譜地真假。只要安南人認一位先秦至唐朝期間地名人為先祖。或說認一位內地地名人為先祖。管他是否屬實呢?謊話重複一百遍就會成為真話。而祭祀先祖是每年都需要做地事情。當安南人每年祭祀時都將某位中國名人當成自己地祖先來崇拜。在這種長期地自我暗示下。將來他們便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確實是此人地子孫後代既然大家都是中國人地後代。那麼獨立思想就會逐漸消失吧?

    除了信仰稅這個手段外。朱棣還在安南建立了若干烈士陵園。凡是在安南戰爭中為明軍作戰而犧牲地戰士均可入內得到妥善安葬。而且。其烈士家屬無論是帝國本土人還是安南人。均可享受相應地烈屬待遇當然。兩地烈屬待遇之間還是有差別地。這種差別地理論基礎並非什麼本土人與安南人地區別。而是前是正規軍。後卻並非正規軍。

    升龍特別行政區地一府五縣一共設立了一個衛和五個千戶衛。在這些衛所中。帝國本土人只擔任小旗以上地職務。而小旗以下地職務則由安南本地人充任。在加入了衛所之後。那些安南人便同樣成了大明地正規官兵。將來所能享受地待遇與本土人沒有絲毫差別。

    在宗教手段外,朱棣還採取了另外幾種措施。

    先便是在安南開設學校,派遺國子監的學生前去教授官話和儒學。在交址人的學習課程方面,明廷把中國儒家典籍中的《四書五經》、《性理大全》等書頒給各州縣的學校,供安南學子們學習。而且,朱棣更是制定了歲貢生進入國子監的措施。儘管除了升龍特別行政區外,安南其他地方都交給有邑貴族統治,但地理上地府、州、縣的劃分並未取消。朱規定:府學每年一名入選,州學每三年兩名入選,縣學每兩年一名入選。其歲貢生的選擇則由府學、州學、縣學的教諭負責,安排生員在入選後第二年的農曆正月一日進京朝覲。至於入選為歲貢生進入國子監的條件,則是「不拘入學年月淺深,擇有學行」。

    同時,朱棣還訪求在儒學、醫術等各個方面有才能的安南人,量才使用並委以官職。在這個方面,胡元澄自然是代表性的人物。

    在衣冠服飾方面

    女必須穿戴與中國內地相同的衣冠。

    在信息聯繫方面,令苦役戶從安南境內起朝中國修築一條硬質路面的驛道,建立起完善地驛站系統,並設置相應地水驛以便公文傳遞。

    當然,這些改革措施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了。在徹底消滅了篡位的胡朝之後,朱棣趕緊對安南實施了分封。和以前一樣,參與分封儀式的同樣是獲得朱授權的特使。

    在盛大而又華麗的儀式上,陳天平獲得了皇帝所賞賜地郡王儀仗,於是在法理上成為了安南國王。接下來,陳天平又向下開始分封。

    在這次儀式上,獲得分封的有邑貴族們可大致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安南人。

    這類有邑貴族中有忠於陳朝地舊臣,比如說裴伯耆之流。

    遠征軍進入安南後聞風而降的安南將領也算作這一類。由於聞風而降的安南將領頗多,因此由原安南將領身份而獲得分封的有邑貴族數量最大。他們所控制的領地再加上陳天平本人所直轄的領地,加起來已經達到了安南全部領土地將近六成、全部人口的五成以上。這樣地分封結果,令安南地方上的實權勢力頗為滿意不滿意地當然也有,可這些人在戰爭爆時站錯了隊,結果要麼戰死了,要麼被秋後算帳處死了,運氣最好的也是被當作苦役戶送往大明本土。這些人地反對意見,也沒誰會在乎。

    另外,流落在民間的陳氏宗族也獲得了分封,比如說歷史上後來起兵造反的陳、陳季擴父子。只不過由於胡一元篡位後對舊於陳氏子孫進行了殘酷的清洗,因此獲得分封的陳氏宗族並不多。

    最令人吃驚的則是胡朝偽世子胡被冊封為安南的有邑貴族了。

    朱棣對胡氏父子的處理十分殘酷,他們受了千刀萬剮之刑,直到第九天才斃命。但是除了胡一元和胡漢蒼之外,對其他人的處理卻不僅僅是輕的問題,而是極為寬容。左相胡元澄、偽世子胡等人皆獲赦免僅赦免,胡元澄還立即被任命為工部主事,負責改造火槍。而偽世子胡更是獲得了安南的有邑三等伯爵爵位。

    沒人想得通這是為什麼……朱私底下對太子朱高熾的解釋自然不可能傳到安南諸人的耳中。當時朱面對滿臉疑惑的朱高熾笑著說道:「反正中央對有邑貴族的控制力度有限。留一點蒂兒,讓他們將對方視為最大的仇敵互相監視著,省我們多少心!」

    第二類獲得冊封的有邑貴族則是明軍的有功將士。在這一類封臣中,由於荊、湖、閩、浙、廣西、巴蜀、建昌、雲貴等地的有邑貴族私兵在數量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因此他們所獲得的封地總量竟然不比正規軍將士獲得的少。

    烈屬采邑也屬於這一類。烈屬采邑一般交給傷殘退伍官兵代為管理,然後每年將采邑收入烈士陵園,再由烈士陵園將之轉交給烈士家屬。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安南戰爭中正規軍將士所獲得的最高有邑爵位是三等伯爵,這個爵位自然非征夷將軍、總兵官張輔莫屬了。而獲得有邑一等子爵爵位的有兩人,除了西平候、左副將軍沐晟外,另一個竟然是之前只不過是百戶的阿牛。當然,安南戰爭結束後評定功勳後,阿牛已經由正五品的百戶連升四級成了正四品的衛指揮僉事可即便是衛指揮僉事,在安南遠征大軍中也算不了什麼。所以,阿牛被封為有邑一等子爵的事情對低級軍官們造成了極大的激勵作用。

    根據規定,凡是獲得有邑爵位,可以在三個月內辭去軍職前往領地生活。若是不打算辭去軍職,那麼過了三個月的期限後就不得擅自離開軍伍了,否則以逃兵論處。獲得采邑的將士如果打算繼續服役,那就必須將采邑交給信任的人管理。

    第三類則是之前購買了安南戰爭股票的百姓們。當時心不甘情不願地被迫購買戰爭股票的人,如今卻驚喜地現自己竟然真的只花了這麼點錢便成為了有邑貴族。只不過,由於戰爭股票這種東西是第一次出現,那時人們對此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購買並不積極,最後還是朱棣通過行政手段強迫富戶認購的。所以,通過購買戰爭股票而成為有邑貴族的人數雖然不算很少,但基本上都是爵位最低的有邑恩騎尉。到了兌現的時候,當初沒敢購買戰爭股票的人自然大歎可惜,而只是象徵性地購買了一兩股的人同樣感到後悔不已。因為,五百貫便能夠購買一個有邑貴族的爵位實在是太便宜了!將來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再遇到這種便宜事呢!

    儘管富戶本人並不願意離開家鄉前往陌生的安南,但由於《長子繼承法》的存在,因此這種有邑貴族爵位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家中只有一個兒子的富戶似乎有些麻煩,因為他本人肯定不願意離開家鄉,同時也不會捨得讓唯一的兒子離開家鄉,因此這個有邑爵位似乎浪費了。但事實上,這種麻煩卻根本不存在。因為,富戶可以任命自己所信任的親族或是管家前往采邑代為管理,也可以賣掉這個爵位。

    不過,選擇賣掉爵位的富戶卻極為罕見。因為,哪怕家中只有獨子的富戶大多會選擇將采邑交給信任的人去管理,因為這樣做,他便可以頂著一個貴族頭銜。除了可以滿足虛榮心之外,貴族爵位還對應著相應的品級。有祿恩騎尉相當於正七品,有祿雲騎尉相當於從六品,有祿騎尉相當於正六品,依次向上遞增。有邑爵位比有祿爵位低兩級,因此有邑恩騎尉只相當於正九品。儘管有邑恩騎尉的品銜較低,而且這種品銜並沒有任何實權,但只要頂著一個有邑恩騎尉的貴族頭銜,在見到知縣時便不必下跪了這種好處誰不喜歡?

    更妙的是,這種有邑爵位還是世襲的儘管繼承有邑爵位時必須繳納一筆不菲的費用,但從理論上講,哪怕是最低一級的有邑恩騎尉也可以世世代代永遠地傳下去。

    ……

    於是,在消滅了篡位的胡氏政權後,似乎是皆大歡喜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中文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