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戀疊嶂,山林蔥鬱;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臥。高大的封塚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經過國家文物總局幾十年的勘查和論證之後,這座已經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老皇陵最終開啟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工兵部隊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挖了一條寬敞的甬道,甬道徑直通向皇陵。甬道的出口被籠罩在一個巨大的弧形構築物中,一重重的隔離措施,使整條甬道處於真空封閉中。考古學家們由於得到了中央的大力,絲毫不必為因此所需付出的高昂成本而擔心,一切可能的保護措施都被用上了,以避免幾十年前發掘兵馬俑坑時發生的悲劇再度重演。
在中南海的一間密室中,幾十個人正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牆上的屏幕,只見十幾人穿著生化服的探員緩緩通過隔離帶,沿著甬道向皇陵走去。
皇陵的大門已經過初步地清理,巨大的石門矗立在眾人面前,看上去雖歷經千年卻依然完好,門中央刻著一個巨大的篆體字——「秦」。
兩名身形健碩的隊員(兩人都是從特種部隊中精心挑選出的士兵)小心翼翼地推向石門,巨大的石門沉睡千年之後終被重新開啟,發出了吱吱嘎嘎的聲音。他們取出了幾個照明球,按下按鈕,輕輕地滾了進去。隨著照明球漸漸變亮,裡面的景象也漸漸清晰。
在進門處豎著一塊兩米高的石碑,上面刻著「四海臣服」四個大字。兩側的石壁上都繪有彩色的壁畫,在秦國的大旗之下,威武的將軍指揮著兵俑與敵人廝殺,又或是在攻打別國的城池,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儼然是秦國征戰六國的景象。隨行的攝像人員滿懷激動地將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而這些珍貴的鏡頭都在第一時間被傳送到中南海。
《史記》上有雲,「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的陵墓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呢?
皇陵共分三層,單單第一層的開啟就帶給所有人巨大的驚喜。第一層被分割成很多房間,每個房間裡都放置著大量的隨葬品,看得隨行的考古學家眼放異光。首先開啟的房間中放置著大量石俑,他們的服飾並不像秦朝宮中的侍從,而且雖然樣式十分普通卻五花八門什麼樣都有,細心的隊員發現他們每個人佩戴著一塊小腰牌,有的寫著「鐵匠」,有的寫著「石匠」,有的寫著「廚子」,由此看來這裡匯聚著的應該是當時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
一旁的房間裡則放置著大量的器飾物品,其中各式青銅器和鐵器保存的十分完好,陶製品中有不少已經破損,更有一些器械因年代實在太久遠,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些部件,其餘的應該已經腐朽了,這令專家們看得心痛不已。
在一間放置兵甲的房間中,專家們有了重大的發現。在房間中央散落著些鐵劍和各式兵刃,它們明顯比墓室中其它兵器質地好很多,樣式也更古樸莊重。而一旁的小石碑的記載則昭示著它們的身份,「始皇帝用」告訴了大家它們曾被秦始皇揮舞在手中,那是何等的威風,如果不是有上司的嚴令,隊員們恨不得自己也能比劃幾下過過癮。
還有房間擺放著牲畜的石俑,從這裡擺放大量的馬俑可以看出秦人對馬的喜愛,當然還有雞鴨豬狗等其他動物,但房間裡最精美還是頂上刻繪的那條黑色巨龍,在空中翻雲吐霧,張牙舞爪。
沒有開啟的房間還有不少,那裡又放著什麼樣的物品,隊員們想得大腦短路了。此時最開心的還是文物總局局長,他正在心中暗自盤算究竟要修建多大的博物館才能放下這麼多的文物。
光是第一層的發掘就用去了數月,每個人都為發現的一些欣喜不已,可是當第二層開啟後,大家才發現第一層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隊員們剛進去的時候,還以為是進了迷宮。這裡地勢交錯縱橫,有鐵製的城池,又有石頭刻成的小山,地上還流淌著水銀構成的河流,在城池和山川上則刻著各種地名。細心的隊員們抄錄了幾個地名,並從筆記本中調出秦國地圖記錄,經過比對之後發現竟大體相同。經過幾隊人馬仔細地踏勘確認之後,所有人都發出了由衷的感慨,沒想到秦始皇如此大手筆,竟將整個大秦版圖濃縮到第二層墓穴中。
隨著照明條件的不斷改善,隊員們有更新的發現,沒想到頭頂石壁上也別有洞天,那裡鑲嵌著成百上千的寶石玉器,發散著淡淡的幽光,在空中描繪出日月星辰。
一行人一路「翻山越嶺」,眼看就要到咸陽了,也差不多接近石室的中心了,突然眼前豁然開闊,更有一座純金打造的巨大雕像矗立在跟前。只見他頭頂金冠,身披龍袍,手中利劍直指蒼天,兩眼俯視著眾人,一副藐視蒼生的神情,透出雄霸天下的氣勢,使當時所有的在場隊員都肅然起敬。
前後共花去半年的時間,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終於來到了最下層,那裡應該就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長眠之所了吧。
打開這一層的大門後,隊員們只覺一眼望去儘是作跪拜狀的彩色石俑。這裡的石俑之多可謂驚世駭俗,密密麻麻如同海灘上的沙礫般不計其數,但總體說來他們的分佈還是有規律的。從外往裡,依次分佈著普通百姓,士兵和文官武將,他們一個個栩栩如生,而每一個的神情又都不禁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單膝落地跪向一個方向。那裡有一座巨大高台,高台上儼然擺放著一口巨大的石棺。
一行人沿著細長的石徑走上高台,圍在了石棺邊。
經過了首長的批准之後,四名特種兵隊員小心翼翼地將棺蓋托了起來,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向棺中匯去。而在北京中南海,所有的觀眾也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睜大眼睛注視著牆上的大屏,生怕錯過什麼。
石棺被打開了,可裡面卻沒有數千年前中國土地上無敵的君王的屍骸,看來無緣目睹秦始皇那歷經千年的遺容了,大家都很失落,沒想到他竟和所有人都開了個玩笑,建立起了如此壯觀的墓穴之後,卻將自己埋身於他處,實在令所有人無法理解。
可令人更加奇怪的是,石棺中竟擺放著一個石盒,盒上刻著龍紋,在盒頂邊緣處有一個圓形的淺淺的凹槽,用陽文刻著一個「秦」字。而盒頂正中央還刻著四個用小篆書寫的字,研究秦史多年的專家辨識出這四個字之後,心中又不禁引發出無法抑制的激動,其中一個更是禁不住念出聲來,「皇者之證~」。
一字一字,清晰可辨,可皇者之證究竟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在秦始皇的石棺中,秦始皇又去了哪裡,太多困惑了。
幾個月後,中國文物總局在西安召開了秦始皇陵的專題記者招待會,發佈了一些考察的成果和照片資料,在石棺中沒有發現秦始皇令所有在場的記者震驚,當然很多發現並沒有公開,其中也包括最後發現的「皇者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