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鞍馬塵 卷一:鐵馬金戈非迷夢 前記
    *****

    不知多少年前。

    慶國,整個朝廷陰雲籠罩,氣壓很低,壓的滿朝文武喘不過氣。全朝上下一片寂靜,只除了沉重厚遠,悲傷隱約的聲音,在略顯空曠的乾華殿上空迴響。昨夜八百里急行軍,日夜兼程的大將軍滿面滄桑,匯報著戰果——這個國家第三代掌權者最疼愛的皇子戰死沙場,屍骨無存。

    朝堂上一具棺,內置一殘血班駁,破損嚴重的盔甲,一殘缺的頭盔,一把捲了刃的寶劍。那劍,是慶國第二神兵,慶國開國皇帝創江山時從不離身的「蒙塵」。寶劍名曰「蒙塵」,實是一種褻瀆,然寶劍「蒙塵」從來都光芒耀眼,它彰顯的威名震四海,揚天下。還有一盆全株墨色陳菊,據說是從戰死的少年皇子倒下的地方長出來的。

    站在高位的皇帝,死死盯著這個棺,彷彿過了很久很久,靜的時間都要停止,終於重重吐出兩個字耀夜!音剛落,墨色陳菊的葉緣、花瓣邊緣頓時泛出金色,高貴,神秘,傲氣中卻又透著幽雅。從此,花就叫耀夜。陳菊,並不算稀有的花,只不過花也分三六九等,全株一色的一般都非凡品,反之,則落了規格。

    慶國百姓都知道,少年皇子,是被宰相之子出賣。事發以前,宰相之子是少年皇子的好朋友,也是敵國派遣在慶國偽裝十年的奸細。在中敵人圈套,全軍覆沒之際,為救慶國主要兵力,指揮五萬兵士鏖戰敵軍四十六萬,成功為慶國二十萬兵士謀得自救機會。同仇敵愾的慶國奮勇反攻,慘勝敵軍。

    那位少年皇子,名字就叫耀夜。

    人亡,卻名留花身永續。若是看久了耀夜,便會覺的那黑色中隱隱透出紅色,人們都說,耀夜是少年皇子流盡的血凝結後所化。

    據說皇帝喊出「耀夜」時,民間耀夜雨後春筍,開滿天下。然一道聖旨下為彰顯耀夜尊貴,民間不留耀夜影。從此,耀夜只開帝王家。

    ……

    又不知多少年後。

    日暮,炊煙裊娜時,歸家的垂髫孩童唱著不知從何時流傳下來的歌謠,一聲連一聲,清脆的童音飄蕩在京華街頭巷尾,穿過房前簷後濃綠的柳蔭,直入空中片片雲,延至很遠很遠的遠方。

    京華有少年,負劍意氣行。十四戰沙場,鞍馬滿征塵。智計退萬敵,威容驚千軍。

    十六凱旋歸,天子笑顏生。封汝定安侯,賜汝禁軍令。朝堂一人下,風光無二人。

    一夕為情故,青絲作雪生。愴然江湖行,提劍難覓情。新朋本是舊,故人孤鴻影。

    烽火逼城下,戎裝復重整。孤身入虎穴,縱馬逐長風。歸來見君王,王問何所欣

    棄我東宮位,還我自由身。無意天下念,本是山野心。但求一人共,生生世世同。

    南街的一戶農家,一個八九歲的孩童好不容易邁過柴草堆,撲進做飯的娘親懷裡,「娘,今天陳二他們教了我一首新的歌子。」說著獻寶似的搖頭晃腦吟了起來。

    婦人細心聽著,笑讚道「雲兒真是聰明,這麼長的歌子都記住了。」

    「娘,歌子裡說的人『威容驚千軍』,是不是長的很可怕,把人都嚇壞了?」孩童咬著手指,清澈的黑眸裡閃著疑惑。

    婦人失笑了「不是長的可怕,是說這個人啊,儀表威嚴,不怒自威,震住了膽顫的敵人。」

    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歌謠,不知已有多少個版本。在婦人解釋給孩童時,說不定在慶國另一個地方,有另一個婦人這樣給她的孩子解釋「不是長的可怕,是這個人長的太漂亮,把戰場上的人都看呆了。」

    歌謠編自歷史,這麼多年過去,誰又知道當時的情況?誰又知道那不知被傳唱了多少年的歌謠的本來面目呢?

    一段烽火,一段家國事,都作一段情罷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