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條件,十分苛刻,年僅20歲的少女「英勇獻身」。和田一夫在駿河銀行借款碰壁,卻在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會取得該會有史以來唯一一次特別貸款。1971年,八佰伴巴西首間分店開幕,生意興隆。對聖保羅市的零售業來說,日本商家掀起了該市的觀念革命。和田一夫如是說
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我是以世界都是美好的為前提,來考慮事物的。一旦每天每日覺得世界是那麼美好,一個美好的世界便會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接觸過許多事物,但要將這些事物轉化成啟迪,從我的經驗來看,必須經受鍛煉,也就是要親身體驗看到某一事物從中獲得啟迪的過程。這樣經歷幾次,就能從所有事物中獲得啟迪。當然,並不是說這樣得到啟迪全部能付諸實行。但偶爾獲得某一啟迪,它如能與八佰伴經營戰略掛得上鉤的,我就會馬上實行,而且一幹到底。
和田一夫躇躊滿志回到日本。
他立即召開主要高級職員會議。然而,一些高級職員聽了社長介紹的情況,仍顧慮重重:
「國內業務,正被大公司包圍,這個時候到遙遠的南美開闢業務,恐怕不是明智的舉動。」
誠然,到巴西開設百貨分店,不存在管理方式和服務質量的劣勢;問題是能不能開成?開設一家較大規模的商場,可不像開售貨亭那麼簡單。眼下公司正吃緊,現在的銀行都不敢輕易貸款給中小企業,生怕它們會在大公司的夾擊下倒閉。
和田一夫自有他的一套理論,這便是索尼公司總裁盛田昭夫的「間隙理論」。
盛田昭夫認為:一家企業只是一個圓圈,無數的企業便形成了許多圓圈。但是,圓圈與圓圈之間,有一些不畫入任何圓圈的空間,這就是間隙空間。
若把大企業當作大圓圈的話,那麼間隙空間就成為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使得小企業能在大企業的夾縫裡生存。在日本,這種間隙空間實在是太小,給小企業的發展餘地很有限。而在聖保羅,卻有一片廣闊的、日本商家尚未光顧的間隙空間。以聖保羅的規模,開10間八佰伴分店也不為多!
和田一夫道出他所理解的間隙理論,首先得到和田一夫家人——父母、三個弟弟,以及董事土屋高德的贊同。
經過大家充分討論後,一致通過到海外發展的計劃。
和田一夫立即成立海外業務組,任命他的大弟和田尚己為負責人,副手是公司董事土屋高德。和田一夫與他們一道策劃巴西八佰伴的事宜。
一張大紅佈告貼在公司的佈告欄裡。佈告用大字寫著「自願加入巴西八佰伴成員須遵循的十大條件」:
一、接受在巴西永久居留。
二、信奉「生長之家」之教義。
三、有24小時工作的心理準備。
四、職員的家眷一同參與工作。
五、公司第一,家庭第二。
六、職員妻子,盡可能頭兩年不生孩子。
七、先為公司的利益著想。
八、要得到父母兄弟的同意,才能參加去巴西的派遣隊。
九、到了巴西,要努力保持自己是個有教養有人格有見識的人。
十、先考到汽車駕駛執照。
正是總公司吃午飯的時候,佈告欄前人頭攢動,眾議紛紛。
為什麼不採取企業的習慣做法,經董事部選拔、批准,委派一批職員作為海外業務組的人選,最後簽發一紙任命書,完事大吉呢?
這種從上至下的委派方式,簡單易行,也能夠挑選到合格的人才。那麼,被委派的人是否內心情願呢?若抱著情緒去遙遠的巴西,長期紮下根來,難免會影響工作。
在公告之前,和田一夫明確地對他的大弟尚己說:「自願提出去巴西的人,能心甘情願地接受挑戰,能自覺自願地為巴西八佰伴和巴西的當地利益奉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任何行政命令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10多年後,和田一夫在美國開設八佰伴分店,曾對美國的一位同行朋友談到這「十大條件」。美國的同行笑道:「如果在美國,你就會受到指控。」
這正是東西文化的不同,尤其是日本企業文化的特殊性。在日本的企業,強調企業第一,個人第二;而西方人卻主張個人第一,個人的利益大於企業的利益。「十大條件」連成員的宗教信仰都要強求,在西方會被視為侵犯人權,企業成員就會提出抗議,甚至控告資方。要求去巴西的成員作好24小時工作的準備,首先工會就會出面干涉,而日本「勞累死」屢見不鮮;上司動輒對下屬拳打腳踢,是公司管理中的家常便飯。
不過,這「十大條件」,在日本企業也算得上苛刻,這等於應募者不但賣給了八佰伴,還賣給了巴西!
是否有足夠的應募者,和田一夫也不是很有把握。他向董事打氣道:「只要有四五名合格的人報名,巴西的工作就可以展開。」
所去的人是在巴西進行籌備及開業後的管理,而店員等普通員工則按聖保羅方面的要求,以在當地招聘為主。
佈告貼出去,開始職員議論紛紛,然後散去。沒多久,令人振奮的事發生了——申請書雪片似地飛來。海外業務組辦公室共收到48份!在總公司,課長及課長以下的職員總共才55人,沒有寫申請的,都是有非常特殊的原因無法去。他們因不能報名前往,向海外業務組、向和田一夫本人,表示出深深的遺憾。
和田一夫認真閱讀了每一份申請。少女伊籐君江的申請尤為感人。君江小姐剛滿20歲,來八佰伴工作了3年,勤奮、好強、性格樂觀,能與同事和睦相處,未婚。君江小姐在申請中寫道:「只要是在巴西的八佰伴工作,我一輩子不回日本也沒有怨言。」
經董事部挑選,和田一夫批准了包括伊籐君江在內的10名職員的申請,連同他們的家屬一共28人,組成了巴西八佰伴的隊伍。
資金問題,是八佰伴跨海投資的最大障礙。
八佰伴的關聯銀行是駿河銀行。伊豆半島有個駿河灣,該銀行正是以該地名命名的,是伊豆地區很有實力的銀行。100萬美元的貸款,對駿河來說不是一筆大數,卻是八佰伴海外投資的關鍵。
八佰伴區域投資及經營中發生資金周轉困難,都獲得駿河大力支持。和田一夫來到駿河銀行貸款部,闡述八佰伴去巴西發展的計劃,描述巴西經營的光明前景。
銀行當局毫不通融地否定了八佰伴的計劃,指出:八佰伴在國內面臨的嚴峻形勢尚未化解,在本縣尚未實現連鎖化,卻要借大筆款項,跑到連鳥也飛不到的地方去搞連鎖經營,這是在泥潭裡建高樓,根本不可能的事!
駿河不計多年的交情,徹底關閉了貸款的大門。
日本企業界有句形容銀行家的名言:「天晴送你一把傘,下雨把傘收回去。」銀行貸與不貸,都有它們的理由:銀行不是慈善機構,銀行放款的原則,是要確保每筆款都能收回。銀行家一貫做錦上添花的事,而不會雪中送炭。
但是每家銀行對項目的判斷,是有偏差的。同一個項目,有的認為是死胡同,有的認為是陽光道。
和田一夫不死心,在本地的銀行業尋找「施主」。本地銀行規模均小,聲稱無力貸出這筆令其不堪承受的資金;另有兩家實力較雄厚的銀行,聲明八佰伴與它們沒有往來紀錄,故無法違例貸款。
和田一夫深感熱海的天地太小、規模太窄,無論零售業、銀行業、工業等都做不大。和田一夫接觸過不少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的同行,除少量確實是資金雄厚牌子老、經營管理高人一籌,大部分並無特別之處,但他們的事業就比八佰伴大,因為他們是立足於大地方。
和田一夫跳出熱海,多方尋找,四面打聽。終於打聽到東京有個叫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會的公眾組織,該組織設立外匯貸款業務。所投放的貸款,當然得參照商業銀行的慣例,能夠收回本息,同時,還得對貸款的意義進行審核。
正巧,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會接待和田一夫的負責人,叫和田謙二。都姓「和田」,和田一夫就跟他套近乎,說起「和田」姓氏的淵源,以及令「和田」後代們自豪的先輩業績及歷史名人。
此位和田老兄,好像自己不是姓「和田」,他冷若冰霜地問道:「和田先生,你來本基金會有何公幹?」
怎能在辦公室談公事以外的事?和田一夫醒悟過來,應聲不迭地說:「有!有!正有公事!」他以急切的語氣,把一個多月來在各家銀行重複了幾十遍的話如實說出。
和田謙二不動聲色說:「實在對不起,無法幫助你。因為基金會有規定,只在對外援助的條件下才能批准貸款。實在愛莫能助,請你還是到商業銀行試試。」
和田一夫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怎能把在商業銀行說的話拿到這裡來說呢?商業銀行只關心能否收回本息,於是客戶申請貸款都是一樣的口徑,信誓旦旦聲稱項目回報如何豐厚,利潤前景如何光明。可這是一個強調投資「意義」的基金會!
和田一夫調整戰術,反覆說明這個計劃對日本和巴西兩國人民都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他簡述他的巴西之行,以求馬賽百貨公司惡劣的經營態度引起和田謙二先生的興趣。和田一夫懇求道:
「八佰伴巴西開店的計劃,實質上是把日本商業文化介紹給巴西,為巴西人民提供優質的高水平服務,既推進了日本商業文化走向世界的進程,為日本賺回外匯,又促進了巴西商業經營的改革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這並不亞於對外援助呀!」
和田謙二說:「你的心情我理解,我們商議商議,再做答覆。」
不久,和田一夫接到基金會的通知,可以就貸款事宜進行談判。
八佰伴獲得海外經濟協力基金會50萬美元的貸款。另50萬美元,由八佰伴設法籌措。
50萬美元,對90年代攜230億日元巨款來香港投資的和田一夫,的確是小數目。可當時,對陷入困境中的八佰伴來說,猶如久旱甘霖般的珍貴。
然而,和田一夫還來不及鬆一口氣,又得處理另一件棘手難題。
1969年10月,日本國營廣播電台(NHK)在國際節目中,播發了八佰伴將在巴西開設分店的消息。日本同行各界感到震驚,頃刻間在日本掀起軒然大波,經濟界新聞界紛紛對此事進行評議、批評,甚至譴責。
長期與八佰伴有來往的製造商和批發商,從切身利益出發,原本就反對八佰伴的海外行動,現在更是振振有詞指責。
許多申報海外投資計劃未獲當局批准的企業,藉機向當局發難,言稱如果八佰伴獲准,就沒有理由阻攔他們!
更有各界人士憂心忡忡,說八佰伴並非為日本產品打進國際市場而效力,放鬆海外投資的限制,就會造成日本本土資產的流失!
日本政府在海外投資的問題上,一直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設置許多障礙,防止外匯儲備的流失;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不堪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無法承受日益高昂的勞務租金負擔,或出於某些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亟需到海外發展。
和田一夫搞定貸款事宜,正是在這種不利的形勢下向大藏省(財政部)、通產省(經濟部)和中央銀行分別提交了海外投資的正式申請。他在申請和面談中強調:一、八佰伴巴西分店是一間以經銷日貨為主的商場;二、強大的美國和西歐正是得益於跨國投資的,發展充分的日本企業也必須走這條路;三、日本每年有大量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充裕,無虞流失。
事情出人意料地順利。接著,和田一夫為28名八佰伴成員辦理巴西的永久性居留權,也如期辦妥。
1970年4月16日,和田尚己率領第一批28名成員,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巴西聖保羅市。
海外業務組立即投入前期準備工作:辦理各種開業手續;尋找租用舖位;市場調查;組織貨源;招聘員工。
大部分員工在聖保羅招聘,其餘是八佰伴派出的日籍員工,兩年一期。招聘是在分店開幕的前3個月進行的。和田一夫親自主持這項工作,八佰伴完全按日本商家的要求開列招聘的條件,比如「工作時間始終保持微笑」、「逢客鞠躬」等等,這對自由奔放的巴西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巴西狂歡節是以最「瘋狂」而甚於世界任何國家的狂歡節。
和田一夫擔心,這麼苛刻的條件會把巴西人嚇跑,結果申請之人比聘用人數多出10倍。
八佰伴從申請的2150人中,挑選了250位合格者,比預期的200人多招了50人。和田一夫這樣做可謂一石二鳥:既為當地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又可節省日籍員工赴海外的費用。和田一夫相信,自由浪漫的巴西人將會像日籍員工一樣認真努力。
和田一夫沒有把新員工送至負有盛名的西雅羅伯集訓中心(美國人辦的專門的職業訓練學校)去集訓,而是把他們送入聖保羅「生長之家」道場,接受教義的熏陶。精通西班牙語的德久克己博士做他們的導師,集訓5天4夜,和田一夫同他們一道聆聽教化、研討教義、唱歌、用膳和運動。和田一夫並不要求他們放棄原有宗教,但仍有部分新員工表示加入「生長之家」。
接下來才是傳統意義的職業訓練。
巴西籍的員工反映,八佰伴不像一間公司,更像一個大家庭。和田一夫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這正是他所要追求的。
1971年9月24日,巴西八佰伴首間百貨公司開幕。
店址在聖保羅市的彼尼雅各斯,商場張燈結綵,巨幅彩色廣告張貼在廣告欄裡。廣告上是職員田中明子的大幅照片,廣告詞寫道:「我叫田中明子,父母是日本人,不過我是百分之百的巴西人。我服務於八佰伴百貨公司,訂在9月24日開張,歡迎光臨!」
田中明子的形象,就像日本的國花櫻花一樣純樸、美麗、動人,在兩個星期前,就以整版篇幅刊登在《聖保羅日報》上。
11時正,剪綵儀式開始,歡聲雷動,人潮似湧,成千上萬的巴西民眾前來觀看開幕典禮。嘉賓之中,有日本駐巴西大使夫婦、聖保羅市市長夫婦,以及當地政界商界的要人。
和田一夫與和田尚己帶領全體職員,一邊頻頻鞠躬,一邊不停地說:歡迎光臨,請多關照。
開幕儀式後,顧客如潮水湧進商場。不到一小時,已有超過一萬人進人店舖,店堂擠得水洩不通,收銀機前排起長隊。這種情景,和田一夫在國內從未遇到過。
付過貨款的顧客未像往常那樣一走了之,八佰伴同時隆重推出「開張日珍珠大派送」活動。店方規定,凡是購買50元巴西幣的顧客,可以用帳單換取一粒日本珍珠。
這個主意是和田一夫靈機一動的靈感。那天,他苦苦思索開張日的酬賓新招,他手上正戴著嵌有珍珠的結婚戒指,對,就送珍珠!珍珠象徵著純潔,便於收藏,由八佰伴派送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日本的珍珠聞名世界,和田一夫派員從日本購來18000粒珍珠,並以日本人特有的細緻和求實風格,從日本請來珍珠專家,當眾宣講珍珠的養殖、採擷和選珠方法。
珍珠以禮品盒包裝,放在顯眼的裝飾櫥,八佰伴的職員,上門訪問顧客,顧客便以喜悅之情述說珍珠的故事。
開幕這天,原來準備全日供應的貨品,在開業後4小時內已全部售光。
接下幾天,停止了派送珍珠活動的八佰伴照樣人潮似湧。和田一夫當機立斷,把相鄰的一幅地皮買下來,準備以後擴建。
八佰伴分店的出現,彌補了當地沒有同時售賣百貨食品和蔬菜水果商店的缺陷。八佰伴定價低廉,貨品齊全,極大地方便了當地的居民,帶旺了彼尼雅各斯的市景,也震撼了聖保羅市的百貨超市業。
開張的10天後,IO月3日的《聖保羅日報》辟出專版,專門介紹評價八佰伴的經營。文章驚呼八佰伴把全新的經營觀念引進了巴西,造成了百貨業的一個空前緊張的局面。文章不無憂慮地指出,原有的百貨超市行業,如果不作改變,恐怕會在日本式的服務狂潮中倒閉!
和田一夫最初的願望實現了,他把日本先進的經營方式和八佰伴的優良傳統帶到了巴西,大獲成功。
這篇文章,多少含有批評日本企業之意,認為八佰伴的「慇勤微笑」服務,會寵壞當地的顧客,傷及同行。文章還重提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侵略行為,借用美國一位專欄作家的話說:日貨和日資如洪水湧來,就像當年日本轟炸機在珍珠港投擲炸彈。
出於逆反心理,聖保羅市的市民偏偏喜歡光顧這間寵壞顧客的日本商場。
八佰伴的出現,迫使當地的百貨超市業紛紛走上改革之路。然而,日本式的經營精髓,以及八佰伴數十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到的。在聖保羅市的百貨超市業,八佰伴仍風頭最勁。
開業時預期的年營業額是10.7億日元。由於生意超常興旺,預計營業額可達20億日元。
趁成功之勢,馬上投入擴建。1972年擴建部分投入營業,店面比原來擴大3倍,一舉成為聖保羅市最大的百貨商場。
1973年8月,八佰伴在索洛加巴地區,開設了第2間分店。兩年後,第3間分店又開幕。
1976年10月,第4間八佰伴分店在巴西國際中心開幕。這個商業中心,是當時拉美最大的購物市場。
巴西的經驗,為八佰伴在海外其他地區開設分店提供了基礎。這一時期,八佰伴在新加坡的業務,也風風火火開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