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樂業 第六卷 二十載征戰四方 第四十一章 百族大會——新的大漠之主
    耶律大石這幾年實在是太鬱悶了,特別是最近這一兩個月,他都鬱悶得想撞牆。

    秦元1341年下,耶律大石防守興中府失敗,雖然他在城破的時候逃回了大定府,卻差點被暴怒的遼帝耶律延禧以喪師失土之罪處死,幸好他是宗室,而且是血緣關係比較近的哪種,加上他大使銀彈拉攏了不少大臣幫他求情,耶律延禧沒殺他,卻一腳把他踢到西北路招討司。

    這算是貶謫了,但耶律大石卻是十分高興,不為別的,就為了這裡的幾萬精銳遼軍。當時的遼國,北有金國東有大明,與南面的大宋也算不上友好,可謂是三面受敵,興中府一失耶律大石就看出來了,遼國必亡,而且極有可能是亡於大明。

    這一點算耶律大石猜對了,不過有一點他卻想錯了。金國攻打遼國是以戰養戰,那些女直人每攻佔遼國一個城池就刮地三尺,拚命收集糧草、物資、工匠和軍械以武裝更多的女直人,然後攻打下一個遼國城池……耶律大石原本以為大明的做法也會是跟金國一個樣,他認為,遼國必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大明朝吞滅,可惜的是,他算錯了。漢人是文明種族,不是女直人那樣的野蠻人,漢人會思考、有戰略,大明朝是在第二年攻破了大定府,不會讓耶律大石大跌眼鏡的是,大明居然將大定府又還給了遼國,明人為什麼這麼做?直到今天耶律大石還沒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不過,雖然他不知道明人這麼做的目地。但明人這麼做的後果他是親身感受到了。國都陷落,耶律延禧丟臉丟到萬里大漠中去了,在贖回大定府之後,耶律延禧不顧遼國國力衰弱。不顧滿朝大臣的反對,不顧國計民生——這位遼帝什麼都不考慮,只知一味地徵兵再徵兵。更是將遼國全國稍微精銳點的兵馬都抽調回大定府,其中就包括耶律大石自以為已入其囊中地西北路招討司的那幾萬精兵。

    西北路招討司的遼軍常年與大漠上地達達人作戰。都是真正的百戰精兵,耶律大石考慮,即使遼國亡了,僅僅依靠西北路招討司地這幾萬精兵他也能成就一番霸業,至少以這幾萬兵馬保住可敦城以及周邊的草原是可以的,說不定趁著明人疏忽還能佔到些便宜。**

    可是該死的,大定府皇宮裡的那位皇帝顯然是被明人給逼瘋了,他居然將西北路的精兵抽調一空。

    耶律大石空歡喜一場。遼國未亡,他還不敢明目張膽地違抗耶律延禧的旨意,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讓他直流口水的精兵被調回大定府,遼軍東撤地那段時間裡,據耶律大石的心腹所說,那段時間的大石林牙非常恐怖,心腹們常常聽到其大吼著要殺了耶律延禧之類的話。

    好吧,精兵沒了就沒了,可敦城周邊還有十數萬契丹三十四部部民,從這些部落中他可以徵召到一些人馬。假以時日,這些人馬又會重新成為精銳之師。

    可是卻傳來了明軍征討大漠的消息。

    耶律大石是真的要瘋了,遼國還沒滅呢,你們明人是不是兵馬太多了,這裡派一些那裡調一點?隨後的戰況更是讓他抓狂。烏古人被征服了,敵烈人也沒有抵抗到底的勇氣,哈不勒那個蒙古蠻子的做法雖然讓耶律大石很滿意,可惜。蒙古很快就被明軍打殘了。還連帶著茶扎剌人也倒向了明人那邊,而現在。情況更糟。

    百族齊聚防州城,控弦之士二十萬,如此百年不遇的大事別說近在咫尺地可敦城,就是稍遠些的達達部落也收到了消息,不少部落都派人來打探消息,卻得知是明軍準備攻打可敦城——所有的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大漠要變天了。

    讓耶律大石氣的吐血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人品太差,或者是遼國得罪的人太多了,知道明軍準備攻打可敦城之後,原本就跟遼國不對眼的北部達達肯定是要落井下石地,這不必說,而那些一向與遼國相善地達達部落,比如說塔塔爾人(呼倫貝爾和金山一帶是室韋人的祖地,唐朝末年,室韋人聯合烏古斯人打敗了回鶻人,室韋人開始遷入大漠,逐漸被稱為韃靼人,而那些留下來繼續生活在祖地地室韋人就被稱為Tatar,也就是塔塔爾人。金國滅遼之後,剛剛踏入大漠還摸不清楚狀況的金人將生活在東部草原的遊牧民族,包括烏古人、敵烈人、黑車子室韋和謨葛失等部統稱為塔塔爾,後來蒙古人也就跟著這麼稱呼,而遼人口中的塔塔爾應該僅指黑車子室韋和謨葛失兩部,再加上一些小的室韋部落。),這些該死的塔塔爾人,遼國封賞他們的時候他們可是一兩銀子都沒少拿,現在遼國有難了,他們卻臨陣變節,聽聽細作是怎麼回來報告的:

    「大人,塔塔爾人已經臣服於明國,屬下從南面的汪古直人(白達達)那兒得到的消息,塔塔爾人中的黑車子部聯合明軍攻破了謨葛失部和西京道,塔塔爾人反了。」

    「反了,反了,全都反了。」耶律大石怒極,卻也只能在可敦城裡大聲咆哮:「烏古人反了,敵烈人反了,茶扎剌人反了,現在又加上一個塔塔爾,汪古直人也靠不住,乃蠻人就更不用說了……大遼養的都是一群白眼狼。」

    克烈人,也就是北部達達,耶律大石沒說,克烈人可是從沒對遼國表示過臣服,自然算不上是遼國養的。

    雖然是在咆哮,但耶律大石心裡明白的很,這怪不得那些部族背叛大遼,臣服於強者就是草原上的規矩,昔日大遼強盛。那些部族臣服於大遼,今日大明朝強盛,這些部族就投向了大明朝,等日後大明沒落了。哼,這些部落也會毫不猶豫地背叛大明。不過看看大明朝在烏古、敵烈等部的做法,貌似。大明宮裡地那位天子要的可不僅僅只是臣服,他是想將這些叛降不定的部落給同化了呀!

    眼下大明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耶律大石在怎麼罵也無濟於事,防州城裡照樣熱鬧非凡。

    萬里大漠雖然大到沒邊,但有些消息傳起來卻快得很。

    兵馬齊備之後,韓衛是準備起兵攻打可敦城地,不過陸陸續續地發生了一些狀況讓他打消了馬上出兵的念頭。

    二十萬明軍雲集防州小城,消息一經傳出,最先來到的,也是最先向明軍示好地是一直都跟遼軍打生打死的克烈人。漠北最肥沃地草場就是鄂爾渾河流域。本來這裡是克烈人的地盤,但一百多年前契丹人來了,他們將克烈人驅趕到了更西邊,克烈人失去了肥美的草場,自然跟契丹人結下了深仇,雙方大戰連年,幾乎沒有和平的時間,趁著這幾年遼國國力衰退,克烈人逐漸收復了一些土地,現在明軍大舉攻打遼國。克烈人自然是要來插上一腳。九姓克烈都是直接帶著兵馬來防州的。

    其實克烈人算是最精明的了,也難怪他們曾經能佔據萬里大漠最肥沃的土地。遼國衰退這是誰都能看到的,日後不管是誰成為新地大漠之主,總之絕對不會是克烈人自己。從遼太祖時期到現在,克烈跟遼國足足打了一百年,而且是輸多勝少,雖然這幾年恢復了一些實力,但克烈部早已元氣大傷。即使遼國滅亡他們也沒有可能再重新佔據這片最肥沃的土地。但他們也不甘心失去這片土地,這種情況下。尋找一個強大的盟友,或者是靠山,就顯得尤其重要,而大明朝,就是克烈人看中的靠山。所以,聽說明軍要攻打可敦城,報復契丹人是一方面,更為了結好明人,克烈人直接就帶著兵馬過來了。

    隨後,達達九部中的耶刮、梅裡急、達密裡等部先後遣使抵達防州城,這些部落還只是離防州比較近的,更遠些的部落還沒能收到消息,一時間也沒什麼反應。

    前前後後,防州城聚集了一百多個大部落幾百個小部落的使者或是軍隊,隨後,在別有用心的克烈人的推動下,一百多年來大漠上地第一次百族盛會就這麼開始了。

    大漠上一直就有這麼個規矩,要成為大漠之主,或者你武功蓋世直接以武力統一整個大漠,或者,你威望夠高的話,只要你能召集超過一百個大部落,以百族的名義推舉你為大可汗,那麼你也能成為大漠之主(這是偶瞎編的,草原上都是嚴格遵守著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優勝劣汰,哪裡會有什麼百族推舉的事,O()O。大明雖然跟威望什麼的不沾邊,但克烈人強力推動,烏古人、敵烈人、茶扎剌人贊同,若塔塔爾人在這裡也會是這個德行,而梅裡急、耶刮、達密裡等部則是不敢反對,這幾個大部落都這樣了,那些中小部落更是不敢吭聲,於是,百族大會就這麼召開了。

    秦元1348年春,在大明天子缺席的情況下,防州城舉行百族大會,與會各部族一致贊同(?!),推舉大明天子為大可汗,號「塔塔爾特錫爾」,簡稱特錫爾汗,漢文的翻譯是「韃靼各部共同地王」,同時,參與會盟地各個部族的首領、大王、汗等自去汗號或王號,改稱首領、頭人等等,共尊大明天子為萬里大漠地主人。

    這就行了,這可是你們自己找上門來的哦!

    韓衛以明征西大將軍的名義下令與盟各部各自出兵聚集於防州,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出兵少則數百多則數萬不等,韓衛又等了將近一個月,一個月後,這些達達部落湊出了十萬騎,其中光克烈人就出了四萬騎——當然,這些遊牧民族的騎兵大多都沒有經過什麼正規軍事訓練,人員素質和裝備也參差不齊,不過至少,這些人都是自幼長於馬背,那叫一個弓馬嫻熟,可堪一用,至少做炮灰是相當勝任的,不是麼?

    這一個月裡韓衛也不是閒著光等著達達人出兵了,按照耶律殤的建議,原敵烈大王還有一些烏古貴族以及茶扎剌人各施手段,拚命招降可敦城裡的遼軍,耶律大石雖然多加約束並且施以重刑,但還是逃兵不斷,更有甚者,就是還留在可敦城裡的士兵,耶律大石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是會真心為他賣命的,只怕是明軍一旦開始攻城這些人轉眼就將城池給賣了也未可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