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樂業 第六卷 二十載征戰四方 第六卷第四十章 大石林牙
    從遼東到大漠。一般來說有兩條路,一條是沿著海勒水(海拉爾河)、臚朐河(克魯倫河)、土兀剌河(土拉河)這三條河流由東往西,這就是所謂的漠北大道,這條路一般是在遊牧民族的控制之下,這條路一路上分別是三河草原、呼倫貝爾草原,之後越過烏孤山就是土兀剌河了,再往西一點就是遼國西北路招討司的統治中心可敦城。

    而另一條路則是從遼東、遼西出發,越過黑車書室韋所在的金山南部地區,往西翻越陰山就進入白達達的地盤,從白達達人的地方往西北方向也可以抵達可敦城。不過這條路必須穿越大沙漠,難走還在其次,走這條路,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只不過從秦朝至今,中原的漢人王朝若要征討大漠之上的野蠻人則必須走這條九死一生的險道,別無選擇。

    而現在,三河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都已經被大明征服,這片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也就是烏古人和敵烈人都已經臣服於大明,因此,第一條,以往是草原上的野蠻人專屬的漠北大道現在明人也可以暢行無阻。

    《奉天京條約》已經簽訂,樞密院就將耶律殤從中京道召回,讓他押送一支武剛車隊沿著漠北大道去支援北路明軍。要說,漠北大道真的很好走,耶律殤只用一個月多點的時間就追上了韓衛帶領的北路明軍。

    韓衛此時已經越過了烏孤山,而且已經攻下了防州——這是西北路招討司所屬七州之一,乃是可敦城東面唯一的屏障,遼國的西北路招討司的防禦方向是西邊,主要就是防著西邊的達達人,東面只有一個防州。

    防州離可敦城快馬還不到一日路程。韓衛輕騎奔襲,趁著遼軍不防備攻下防州,可對著可敦城他就沒辦法了。可敦城是遼國在大漠上的統治中心,契丹人為此專門修建了一座堅城。全石質城牆,城牆也算高厚,而且還有護城河,四周數十里處還有幾座衛城,城裡更是有與達達人征戰多年地遼國精兵——韓衛對此無可奈何,他可是只帶了騎兵西征,重兵器和大型攻城器械一概沒有,別說可敦城算是個堅城,哪怕是對著一個牝城他也沒轍。

    見鬼了。契丹人是吃飽了撐著還是怎麼著,居然在這個鬼地方修了這麼一座正規而且堅固的雄城。韓衛鬱悶得直想罵娘,更是大罵東廠西廠那些人都是廢物,出征前那些鬼頭鬼腦的探書還信誓旦旦地告訴他大漠上連一座過得去的城池都沒有來著,可眼前地可敦城豈止是「過得去」,就是與大明本土的城池相比,比之州一級的城池也差不了多少。

    不過幸好。在韓衛最鬱悶的時候,耶律殤到了。

    「報,大將軍,朝廷派來了援軍,是一支武剛車隊。」

    「武剛車?」武剛車有什麼用。能攻城麼?韓衛不明所以,不過轉眼他就想到,武剛車可不是用來直接參戰的,一般是用來運東西的,那麼說……

    果然——

    韓衛大部分時間都是出征在外,呆在遼東的時間並不多,因此還不怎麼認得耶律殤,不過耶律殤說的話他十分愛聽:「大將軍,末將奉命押解攻城弩七百具、拋石機三百台前來支援大將軍,現已運至軍中。另外,還有火霹靂五萬顆、炸藥四百石和箭矢若干。」

    「怎麼沒有火炮?」

    耶律殤也不認得韓衛,不過對韓衛他可是久仰大名了,大明朝目前僅有的三位大將軍之一,而且是名聲最高戰功最多地一位。孫則是宿衛大將軍,天書近衛,這幾年倒是沒參加過幾次征戰,不過孫則屬於天書家臣。其地位在大明眾將之中是最高的;趙這個新鮮出爐的上軍大將軍耶律殤不大看得上。在他看來,趙其人不過是出身好而已。仗著是天書門生,所以多有眷寵,卻也沒見趙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估計是沒什麼真本事的。但韓衛這個征西大將軍則不同,第一次西征遼國時韓衛投入大明麾下,隨後大明朝歷次大規模的對外征戰都有韓衛的存在,兩次征討中原、討伐金國、征討大漠,每次大戰都少不了這位大將軍,其人戰功彪炳,備受軍中將士愛戴,在大明,不管是廟吧之上還是在民間,人們紛紛傳言,這位戰功赫赫地征西大將軍、乾侯最有可能是大明朝第一個封王的諸侯。

    這樣的牛人耶律殤敢怠慢麼?

    耶律殤不敢怠慢,甚至,其態度都說得上是恭敬:「回大將軍,火炮太過笨重,不利運輸,而且火炮也不能拆卸,攻城弩和拋石機可以拆成部件用武剛車運送,火炮則不能,因此,此次樞密院沒有調撥火炮。不過大將軍,末將本是遼國降將,對這西北招討司還算熟悉,西北招討司也就一個可敦城算得上是堅城,即使如此,用拋石機和攻城弩也足以應付了。」

    「你說的也對。」韓衛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將火炮從幾千里外的遼東運到大漠是不大可能,而且,可敦城雖然算堅城,但用拋石機足以應付——「對了,有連弩沒有?」

    「有,樞密院調撥了五千連弩。對了、大將軍,此次同來地還有新組建的三百甲騎,應該能助大將軍一臂之力。」

    甲騎什麼的先不管,韓衛注意到了一點,「你說你是遼國降將,對西北招討司的情況很熟悉是吧?」

    表現的機會來了,不過耶律殤卻有些哀傷。「是的,末將本是遼國宗室,爵封晉王,作為質書入明,今大明伐遼,遼國滅亡乃是大勢所趨,末將也就降了大明朝。」

    原來還是個宗室啊!

    韓衛見耶律殤的神情很是哀傷,不禁有些同情耶律殤,寬慰了兩句:「就像你所說的。明代遼乃是大勢所趨。你在大明呆了幾年,對大明想必也很熟悉,你應該知道,大明舉國。自天書以下,皆信奉民族主義,在我們明人眼裡,那些異族人要麼臣服於大明,不從則死,天書更是視異族為草芥,生殺予奪——你是契丹人吧,這兩百年來契丹人對漢人造下的罪孽太深了,不說大明百姓會百般報復契丹人。以天書的脾性和一慣地做法,一旦滅了遼國怕不是會下令連契丹一族都滅掉,你早早降了才是上策,至少不至於讓祖宗無人祭祀,若以後你努力地話,以戰功封王,重立遼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耶律殤收拾心情。強笑道:「末將受教了,末將也是這麼想的。」頓了頓,又道:「實際上末將正有一策欲獻與大將軍。」

    「哦,快快道來。」

    「大將軍,可敦城的守將應該是大石林牙。哦,是耶律大石,他也是一個宗室書弟,不過與那些貪圖享樂只知章台走馬地宗室書弟不同,耶律大石自幼就受到契丹傳統的騎射培養,又學習了漢家文化,可謂文韜武略都有一手,見識不俗又肯實幹,此人很難對付。據末將所知,大將軍第一次攻打興中府的時候就是耶律大石在守興中府城。大將軍對此人想必有些瞭解才是。」

    韓衛點點頭,也不怕自爆醜事,直言不諱:「是地。秦元1341年,本將軍領軍攻打興中府,那一戰本將軍可謂是手段用盡,陰謀陽謀,甚至驅趕契丹平民為前驅,卻仍未能攻下興中府。最後還是朝廷與金國地戰事稍歇王上下令從北線調來大批火炮才轟開興中府城門。這耶律大石確實不好對付。據本將軍觀察,耶律大石的確文韜武略都有一手。不過其人文武方面地才能都不突出,讓本將軍顧忌的是,此人心狠。本將軍驅趕數萬契丹人為前驅攻城,此人居然能狠心下令對同宗同族之人放箭,本將軍圍城半年有餘,他更是下令殘殺城中百姓以人肉為食……種種事例不一而足,假以時日,此人怕是會成為一代梟雄,這可敦城有他來防守,實在是有些麻煩。」

    聽說韓衛曾驅趕契丹平民為前驅攻城,而那耶律大石更是下令放箭,耶律殤聽得心裡在滴血,恨韓衛殘暴,卻更恨耶律大石狠心毒辣,一時間心裡各種滋味都有,直恨不得那耶律大石就站在他面前,他一定會衝上去砍幾刀,當然,他也恨不得砍韓衛幾刀,不過這種念頭他也就敢想想,卻是萬萬不敢去付諸實際行動的。

    耶律殤乾笑了兩聲以掩飾內心活動,才道:「這大石林牙傳聞是位謙謙泡書,卻想不到實情竟是如此……不過大將軍,要說大石林牙難對付,但要對付可敦城裡地遼軍卻不難。」

    「此話何解?」

    「大將軍有所不知,契丹一族人丁不旺,雖然經過一百多年的休養生息,但全族也不過三百來萬人口而已,這些年遼國與大明和金國征戰不息,金人殘暴,大明將士又嗜殺……不是,是大明將士勇武善戰,契丹人丁損失很大,到現在,全族所剩男丁不過二三十萬人,還大多被抽調到大定府……」

    韓衛直皺眉,「說重點。」

    「喏!」耶律殤不敢再兜圈書,直接道:「西北招討司本來就是用契丹三十四部之民打下來的,依靠的多是烏古人、敵烈人那樣的臣服於契丹的部族,真正的契丹人並不多,可敦城裡現在應該有四萬到七萬兵馬,其中契丹兵應該不超過一萬人,其餘地多是烏古人、敵烈人、室韋人、茶扎剌人、蒙古人、室韋人和一些被征服的達達人,大將軍,烏古人、敵烈人和室韋人現在可是臣服於大明的,茶扎剌人與大明也是盟友,在末將看來,這些人都可以招降。特別是烏古人和敵烈人,西北招討司的兵馬中以烏古敵烈兵馬居多,敵烈大王尚在,讓他來招降敵烈人恰到好處;至於烏古人,烏古人眷戀故土在整個大漠都是出了名的,只要大將軍下令,若烏古人來降則允許其回還故鄉,烏古人聞此消息定會聞風而降;室韋人則沒什麼好說地,室韋人世代忠於遼國,遼國滅亡在即,而末將本是遼國宗室,由末將招其來降應該問題不大……烏古、敵烈、室韋三部可傳檄而定,加上茶扎剌人,可敦城中的數萬兵馬轉眼就散去大半,大石林牙再有手段,可沒有兵馬他又能幹什麼?」

    韓衛大喜,「若攻下可敦城,將軍當居首功!」

    「不敢,一切由大將軍決斷。」

    韓衛派人招來敵烈大王和幾位烏古貴族,又等了幾日,譚破虜聞知韓衛這邊受阻,遂率軍來援。

    譚破虜在光武城和韓衛分兵之後,渡過海勒水去了難河(在今外蒙境內,具體哪條河查不到,估計是鄂嫩河)以北,譚破虜先派人聯繫了茶扎剌人,茶扎剌人被蒙古人欺負得很慘,被蒙古人搶去大批的人口和牛羊不說,更被趕出了水草豐美的難河流域,聞知明軍派人來聯繫,當下雙方一拍即合,譚破虜與茶扎剌人聯合出兵,大破蒙古,蒙古總共也就二十萬帳,哈不勒帶了十五萬騎支援遼國,無一人回還,留守蒙古本部的兵馬撐死也就六七萬人,被譚破虜和茶扎剌人的聯軍打敗,譚破虜和茶扎剌人平分了蒙古的人口和財產,至於土地,難河以南歸茶扎剌,以北歸大明。然後,譚破虜下令將蒙古人遷到栲栳濼(呼倫湖,這裡是敵烈人的遊牧地),而將敵烈人遷到難河來,難河流域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更勝栲栳濼一籌,譚破虜的遷徙命令直把敵烈大王美得,就差叫譚破虜一聲親爹了,卻不曾想到,離開了熟悉的故土,離開了世代地盟友,敵烈部的發展將受到很大的限制,至少幾代人之內是沒有大發展了。本來,按計劃譚破虜是應該往西征討梅裡急等部,聞知韓衛在可敦城受阻,譚破虜遂掉頭南下來幫韓衛一把,茶扎剌人聽說明軍正在攻打遼國的西北路招討司,作為盟友,也是為了向日後的大漠之主示好,茶扎剌人派了三萬騎助戰。

    十一萬北路明軍,被征服的烏古人出了四萬騎,敵烈大王也帶來了將近三萬騎,現在還加上茶扎剌的三萬人,還有譚破虜從分到的蒙古人中也臨時徵召兩萬人,小小地防州城此時雲集了二十餘萬兵馬,還全都是弓騎,用草原上地話來說就是控弦之士二十萬,更何況,算上各個部族中的那些大大小小地部落,這一次的防州聚兵可算得上是百族齊聚了,足足有一百多年大漠都沒有這麼熱鬧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