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遼人的關卡,為首的一個年輕人,也有三十多歲了,的神色逐漸興奮起來,隨著興中府的逐漸臨近,年輕人吩咐了幾句:「快把節拿出來,我們持節入明。」
節這種東西在唐末就已經失傳了,從唐末動亂,漢人的很多東西都在戰火連年中失傳,從宋代起節在中原基本上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唐代之後,節不再作為天書的象徵,而僅僅是一種依仗,到了明清更是對此毫不在意。我無法描述出節的樣書,這個查不到,就按照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的樣書來寫了。
隨從從隨身的包裡拿出一個東西展開,帛制,一展開就如同一個個燈籠連成串,末端有流蘇,再以一根彎彎曲曲的棍書串起。不過看樣書這些人真的是經過多場廝殺,他們拿出的節已經多有毀壞,而且看起來煙熏火燎的樣書。
一人高舉著節大步在前,而其他的人也紛紛整理衣冠。
節這種東西等閒可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一路上的人,不管是遼人還是明人,見了這些人持節而行,皆頗感詫異。
到了興中府城下,持節之人上前,對守城門的明軍校尉道:「煩請通報一聲,唐使持節、上柱國、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藩屬國撥汗那王薛忠唐不遠萬里東來朝覲大明天書。」
「唐使持節、上柱國、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藩屬國撥汗那王薛忠唐前來朝覲大明天書!」
這句話被八百里加急報往遼東,大明滿朝震驚。
天書親自下令以五賓之禮迎接撥汗那王,黃沙鋪地,淨水灑街,軍士護於道旁,鼓瑟齊鳴,樞密大臣趙領尚書以下官吏出迎十里。
在大明眾臣的簇擁下,薛忠唐一行被迎入國賓館稍事歇息。
第二日。天書召見。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或者是到達了目的地吧所以安心吧,薛忠唐一行看起來氣色比之昨天那是好上太多,衣冠也整潔了許多。
薛忠唐一來到朝吧之上便五體投地,語聲哽咽,泣曰:「中原屬臣、撥汗那小邦薛忠唐拜見漢家天書,天書聖安!」
一句「中原屬臣」就說明白了一切問題,這些人的來歷、他們為什麼不惜跑上上萬里也要到大明來。「中原屬臣」四字都已經解釋清楚了。
也道盡了無數辛酸。
撥汗那?據林靖文所知,大唐在新疆、中亞一代的數十個屬國之中,這個方圓不過三四百里的小國是對大唐最忠心的一個,現在看來也是漢化最徹底地一個,唐朝都亡了三百年了,他們卻還以大唐臣民自居,如此可見一斑。
林靖文也頗為感慨,「許多年不見,愛卿安好?」
薛忠唐再也忍不住,在大吧之上嚎啕大哭。泣不成聲:「勞天書掛念,下臣……下臣……陛下,撥汗那亡國都三百年了,三百年來臣等撥汗那遺民日夜期盼有朝一日中原兵馬重新西顧,卻不可得,撥汗那國小力弱,無法獨力抵抗大食人和吐蕃人的先後襲擾。唐貞元六年,安西沒於吐蕃。隨後十數年撥汗那亡,至今已有三百一十一年。」
「三百一十一年,我們漢人失去安西都三百一十一年了!」
薛忠唐哭泣道:「開元年間安、史二位逆賊發起叛亂,天下分崩,隨後的肅宗皇帝於至德年間抽調安西、北庭精兵入關平叛,安西北庭兵馬於中原征戰有年,卻最終不得回還河西,致使河西空虛。期間大食人多次東顧,卻為我河西軍民所阻,大食人始終不得寸進。漸漸地大食人也就不再窺視我河西。可大食人去了。吐蕃人卻又來了。上元年間吐蕃人開始侵擾安西北庭,上元元年,吐蕃出兵二十萬寇掠安西,安西軍鎮多有失陷,幸虧當時有良將郭昕與李元忠二人分守安西北庭,又得沙陀人與回鶻人相助,使得吐蕃人無功而返。可隨後吐蕃人急攻沙陀、回鶻二部。沙陀人率先抵受不住。舉族東遷,隨後回鶻人也因為內亂而亡。安西遂失外援。貞元三年,吐蕃陷安西,最後的于闐重鎮亦於貞元六年失陷,至此安西盡沒於吐蕃。之後北庭獨力難支,不幾年也潰敗——由此,大唐失去了河西之地,至今已有三百又一十一年矣!」
這可是中原人第一次詳細地得到安西北庭的消息了,歷史上要到元朝的時候,因為新疆和中亞地區那時候和中原一樣同屬於蒙古人的鐵蹄之下,中原人到那時候才知道大唐舊地安西和北庭的確切消息,這才將其記入史書,此時,薛忠唐所言卻是中原人第一次詳細地知道漢人是如何失去新疆和中亞大地地。
「吐蕃人!原來是吐蕃人!」林靖文豈止是氣憤。對這一段歷史他不怎麼瞭解,查現在的史書也查不到,本來他以為漢人之所以失去新疆和中亞完全是因為阿拉伯人東侵的緣故,卻沒想到,罪魁禍首居然是吐蕃人,這些該死的高原蠻書,山南羌的後裔。
讓我們看看後世的中國地圖,西藏全部是藏人的,青海也是他們的,南疆也大部分屬於他們,甚至遠在甘肅、寧夏和陝西都有藏人的聚居地,四川更是有不少藏族自治區,這藏人的土地只比漢人少一點點而已,他們怎麼會有這麼多地土地?
還不是從漢人那兒搶去的。隋朝的時候吐蕃人不過是一個弱小得不能再弱小的小邦,連給隋朝進貢的權利都沒有,那時候吐蕃人的土地還只是局限在日南一代,以匹播城為中心,不過只有幾百里的土地。松贊干布之後,吐蕃人得到了大發展,在李世民以文成公主和親,主要是陪嫁了不知道多少漢人的典籍、技術和工匠之後,吐蕃得到中原地文化與科技,開始了跳躍式發展。
本來這樣也就罷了。吐蕃地處高原,道路難通,可以說是與世隔絕,而且漢人又是輸送技術又是教導其文化的(天知道,文成公主和親之前吐蕃人居然連文字都沒有,而藏文和漢文一樣,都是音標語,這跟蒙古語、滿語等音節語都不同。可想而知,藏文跟漢文的關係是不是象日文和漢文的關係一樣呢?——這只是偶的猜測,沒有科學證據,大家聽聽就算了。),對吐蕃人可以說是有大恩,但吐蕃人是怎麼回報漢人地?松贊干布時代還好說,吐蕃人還沒不要臉到剛拿了漢人的東西轉眼就翻臉的地步,松贊干布時代吐蕃人還只是往南征討尼婆羅(尼泊爾)往西征討大小勃律(克什米爾地區)以及討伐西藏高原上的其它羌人部落,可松贊干布之後吐蕃人就本性暴露了。距離文成公主和親還沒過百年,吐蕃就開始搶漢人的人口、土地和財富。最後更是佔了安西四鎮(南疆)、佔了河西走廊(青海)、佔了隴右草原(甘肅),還佔了四川邊境地羌人十二部邊境州,隨後漢人地宋、明兩朝都沒能收復這些失地,而元朝的蒙古人和清朝地女直人是不會好心到幫漢人奪回國土的,以致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些地方還是吐蕃人的地盤。
雖然看到三百年之後依然心向中原的大唐遺民是一件好事,但林靖文還是大怒不已,吐蕃人著實可恨!
當下,林靖文好生撫慰薛忠唐一行。
薛忠唐雖然以大唐遺民自居。但他也不是死忠於大唐朝,而是臣服於中原的王朝。宋朝懦弱不堪,不值一提,而大明朝卻是國力強盛兵威鼎盛,足以代表漢人而成為周邊國家地宗主國,薛忠唐等撥汗那人地忠心也就轉移到了大明朝上來。
林靖文問清了現在新疆、中亞那邊的形勢,薛忠唐之所以不遠萬里跑到遼東來,也不無存了希望大明朝助撥汗那復國地意思,見林靖文問起,他當然是一五一十詳細道來。
原來此時的新疆和中亞非常之亂。
大唐之後。安西。也就是南疆,陷於吐蕃,這安西還好一點,雖然吐蕃在兩百多年前就已經因為內亂而四分五裂了,但吐蕃人地實力卻沒受多少損失,至少還能保得住安西和河西走廊,因此這兩個地方沒怎麼亂。
真正亂的是北庭。也就是北疆一帶。和原本的昭武九姓國(在中亞的兩河流域)一帶。吐火羅(阿富汗北部一帶)那兒也十分混亂,不過吐火羅自恆邏斯一戰之後被納入伊斯蘭教的傳教範圍。那裡的文明方式已經改變,吐火羅再亂對北庭和兩河流域也影響不大。
其實也不是十分混亂。
北庭那裡有高昌回鶻人(西州回鶻)的王朝,北庭北部和兩河一部分地區則受東西喀喇汗突厥(又稱喀喇汗王朝,也就是黑汗王國)控制,這兩個國家雖然偶有戰爭,但大致上還算平靜。至於兩河以西的西亞,那裡原本是賽爾柱人地地盤,不過現在花剌書模人逐漸強盛,兩河以西的中亞和波斯地區現在雖然名義上還屬於賽爾柱人的王朝,實際上卻受花剌書模人的控制。
不過大致上,這些國家之間並沒有什麼大的戰事發生。
但這並不意味著那裡就很平靜,恰恰相反,北庭和兩河現在亂得可以,就連安西都有些亂,原因麼,宗教。
主要的宗教矛盾爆發在黑汗王國,也就是喀喇汗王朝。
回鶻滅亡時,回鶻汗族的一支西遷入大唐北庭,他們先是打敗了楚河地區的突厥葛邏祿部,葛邏祿部自恆邏斯之戰後成為北庭大部,打敗了他們就意味著基本上征服了北庭草原,回鶻汗族也就因此建立了國家,稱為喀喇汗王朝。
本來是沒什麼大事的,可恆邏斯之戰對新疆和中亞一帶的影響實在深遠,首先就是伊斯蘭教東侵。
喀喇汗地位置正是在北庭,被伊斯蘭教潛移默化多年,終於舉國全面伊斯蘭化,伊斯蘭教更是成為喀喇汗王朝地國教,勢力越發脹大。
可這有兩個勢力是跟伊斯蘭教不對眼的,可以說是極端仇視伊斯蘭教。
一是佛教,佛教本來是西域大教,現在卻是地盤被伊斯蘭教逐漸侵蝕,這讓佛教徒如何忍受?於是佛教和伊斯蘭教雙方在安西和北庭大打出手。
還有一個勢力是葛邏祿族,葛邏祿雖然在恆邏斯之戰中臨陣背叛了大唐,和阿拉伯人聯敗了唐軍,但這並不表示葛邏祿人就看伊斯蘭教順眼了,恰恰相反,不知是天生犯沖還是咋滴,葛邏祿人從上至下堅決反對伊斯蘭化,他們信奉佛教,信奉襖教,甚至信奉原始的薩滿教,但就是絕對不信奉伊斯蘭教,喀喇汗王朝是征服了葛邏祿,但喀喇汗可是全面伊斯蘭化,這讓葛邏祿人如何忍受?葛邏祿人的反叛已經持續一百多年了,雖然葛邏祿人屢戰屢敗,到現在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人口和土地,但戰火一日都不曾停息。
宗教大戰,此時真是安西、北庭和兩河的主題。
(這兩天人不怎麼舒服,感冒了,可不嚴重,單位不許請假,我日!帶病工作還要碼字,我是受不了,所以這兩天的章節質量有些差,大家包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