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萬不可以『唐』為國號啊,大唐朝雖然強盛,不到三百年,若大王以『唐』為號殊不吉利,恐於國祚有損,還望大王三思!」
王散連連叩首不已,苦勸林靖文。
「大王三思!」
下面孫澤、胡寒、那朵等將乃至鄭之原、鄭順文等人跟著跪了一大片,齊聲勸諫。
林靖文對這個所謂的「不吉利」的說法嗤之以鼻,什麼叫不吉利?典型的迷信。不過他卻不好強制下令,主公太過獨裁則會寒了屬下的心,而且屬下直言敢諫畢竟是好事,林靖文巴不得他的手下能出一個魏征那樣的人物。
難道放棄以「唐」為號?
夢迴盛唐!這是後世很多人的夢想。如果說強漢給了漢民族屹立千年不倒的自信的話,盛唐就代表了漢人最強盛的時代,四方臣服萬夷來朝,中央之國,漢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央。地球是圓的,沒有中央一說,但盛唐用它的強盛和赫赫武功向世界證明,中原就是地球的中心,大唐朝就是中央之國。
中國!強漢讓漢人有了自信,但盛唐讓漢人有了一種自豪與尊嚴,從此漢人的國度便冠以「中國」之名,成為真正的天朝上國,有了這種深入骨髓的驕傲和自豪,無論異族如何踐踏屠殺,漢人從不曾甘心臣服。只是可惜,經過儒家和佛教的「不懈努力」,到了明朝的時候漢人已經喪失了這種驕傲,變成了順奴。
林靖文想以「唐」為號,千萬個想重建盛唐,他想用無邊的威儀和蓋世的武功來證明。天朝上國不僅僅是那些儒生的一相情願,他要讓那些異族自己承認這一點,他要讓異族承認:大唐朝就是天朝上國,他們必須要仰視漢人。
可是中原自漢以來地「傳統」,亡朝就等於亡國,大唐朝在這些人眼中已經是亡了,而且跟不吉利掛上了鉤。
群起反對啊!
環視了一番眼前這些苦苦勸諫的屬下,林靖文突然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
「以『唐』為國號是寡人一直以來的夢想,大唐朝不能滅亡,也永遠不會滅亡。無論如何,大唐朝是我等漢人永遠的驕傲。三百年前,大唐衰弱,諸多異族群起環視,大食人,突厥人,吐蕃人,乃至契丹人和女直人甚至是不值一提的黨項人和高麗人都敢對著大唐放肆,他們取了安西,取了北庭。奪了安東,佔了安南。漢人的江山淪喪了一半還多,寡人要帶著漢家兒郎打回去,重新奪回漢人的江山,寡人要告訴那些異族,大唐朝又回來了。」
眾大臣將領愕然,那些將領更是群情激憤,孫澤這個大嗓門更是憤憤不平,直道:「那些異族甚是可恨,大唐朝強盛的時候他們低眉順眼,用一句『臣服』就換取了大唐朝的諸多好處。可是一旦中原內亂了,他們便成了養不熟地白眼狼。大王但且下令,待微臣去將那些土地為大王取來。」林家尚武,強漢盛唐之名流傳不朽。林家上下無論官民對漢唐故風多有研究,這孫澤雖是一介武夫,但也不是一點學問都沒有的。這些事他倒是知道。
「正是,別的不說,安東故地大王已然收復大半,安西北庭太遠了暫且不說,那安南之地可是就在夷州府西南不遠,以我水師之能,復安南當不費吹灰之力。」孔大庸也是慨然請戰:「只要大王下令,微臣領水師官兵將安南故地取來奉獻給大王。」
得了,林靖文的一番感慨居然成了眾將請戰的緣由,他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擺了擺手,待眾人安靜下來,才道:「不過王大人、鄭大人他們的話也有些道理,此時離大唐朝已過將近三百年之久——這樣,寡人依然以『唐』為國號,然,史書上可以冠以第二王朝之名,我朝全稱便為『大唐第二王朝』,何如?」
王散等一干文臣驚訝萬分,這種說法中原從未有過,可不可行尚且不論,如此一來,既可以不逆大王之意,也可以免去不吉利的災禍,倒是可行。
眾人低聲商議片刻,雖說「第二」的名稱有些不夠威風,但怎麼說還是大王的意願更為重要,眾人於是接受了這個說法。
「喏!一切遵大王旨意!」
「如此,文禮部且善加準備,只等吉日一到便舉行慶典。」
事情到了這裡也就告一段落了,林靖文正準備離去卻被文禮部尚書給叫住了。
包括林靖文在內,林家上下大多起於微末,對那些禮儀之類的東西沒幾個人懂,官府禮儀地確定都讓王散和陸青城傷透了腦筋,一簡再簡之下才有了個大概的模式,但稱王立國這等大事非古禮不能行。代天牧民,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古人迷信,生怕禮儀上出一絲錯誤導致上天不喜而傷了新朝氣運。
幸好,林家地人不懂自然有懂的。
李資謙親自趕來幫忙。高麗學的就是漢文明,行的也是漢家古禮,李家為世代國戚自然是熟悉這些。但李資謙畢竟是外族,讓一個外族人主持漢人的建國大典是人都不願意,必須再找個漢人來主持,李資謙嘛,打個下手就好。
正在林靖文感到無人可用的時候,趙栻兄妹來了,他們身為皇家子弟自然懂得這些煩瑣的禮儀,於是乎,在趙桓的吹鬍子瞪眼之中,趙栻暫代文禮部尚書,沖德和李資謙打下手。
只見趙栻這廝穿著一身黑色的官袍,似模似樣持笏一揖,恭敬地道:「臣下有一事報與大王知曉。按禮,稱王之前必須立妃以固國本。文禮部已然準備好大王的立妃事宜,孫將軍已經代表大王接來王妃……」
林靖文打斷了他,有些無奈地道:「你直接說幾月幾號什麼時辰吧!」
趙栻知道他這個老師地脾氣,怕的就是麻煩,也不再囉嗦,連忙道:「本月十八即是黃道吉日,適婚娶,大王可於十八日立妃。」
「善!」
國號正是確定下來,現在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定年號,其實是定曆法,每朝都有不同的曆法。
林靖文大手一揮,直接下令:「立秦元,以始皇帝統一六國為歷,定為秦元元年,以後不計年號只計秦元。今年便為秦元1340年。」
秦元1340年十月丁卯日,王立妃韓.gt;.妙德端敬慈瑞康定王后,母儀天下,以韓氏母為太后,垂簾慶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