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保安隊,羅毅馬不停蹄,接著在全縣範圍內推行減租減息的政策。他的政治智慧有限,只能按著後世所瞭解的一些方法來做。他記得,當年八路軍、新四軍就是依靠民主建設、減租減息這些辦法把根據地的農民發動起來的。老百姓的感情十分樸素,誰能夠讓他們生活得好,他們就支持誰。中國農村的問題,說穿了就是一個分配問題,如果能夠讓地主讓出一部分收益,就能夠改善農民的生活,這樣,農民就會站到突擊營的一邊來。
「減租減息?」沈紅英嘀咕道,「這多麻煩,直接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更好嗎?過去蘇區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
羅毅一推身邊的袁靜,說:「你是政委,你負責跟紅英解釋。」
沈紅英笑著說:「你們小兩口,誰說還不一樣?」
「紅英姐,你瞎說什麼?」袁靜紅著臉抗議道,「咱們談工作呢。」
沈紅英連忙正襟危坐,掏出小本子來記錄:「小靜,你說,我記著呢。」
袁靜看看羅毅,羅毅向她點了點頭,袁靜便侃侃而談起來,其實她這個政委對於中央政策的把握遠不如羅毅老道,她要說的這些話,都是羅毅一點一點教給她的。
「減租減息,是我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體現。去年月,黨中央在洛川召開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其中第七條『改良人民生活』,就包含了減租減息的內容。減租減息與打土豪、分田地不同的是,它在改善農民生活的同時,也提出了要保護地主,當前是全民族抗戰的時期,我們要團結一切力量,共同對敵。這其中,也包括了要團結地主的力量。」
沈紅英納悶道:「地主有什麼好團結的?」
羅毅接過來說:「地主不全是土豪惡霸,大多數的地主本質並不壞,尤其是在抗日這個問題,大多數的地主還是愛國的。我們必須要承認,地主中間有很多人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他們倒向日寇和漢Jin那邊,對於抗日就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在農業生產方面,地主也不是毫無積極意義,因為地主家裡有錢,所以他們能夠改良土地、購買先進的農具,飼養耕牛,起到了發展生產力的作用。在當前,這種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抗戰開始後,國內的生產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我們必須利用地主來發展生產。」
沈紅英點點頭:「羅營長說得在理,……啊,對了,小靜說的也在理。我們地方的同志,堅決按照黨中央的指示辦。」
「那好,現在你就去發動群眾,找地主討論減租減息的事情。這件事,我們突擊營不便直接出面,明白嗎?」羅毅道。
沈紅英精神抖擻,答應了一聲就跑去聯絡積極分子了,她自知自己的政治覺悟不夠,什麼事情有羅毅交代過了,自然就是正確的,她只要去執行就行了。
浠春縣的「減租減息懇談會」在羅毅的幕後操縱下召開了。幾名全縣最大的地主在會率先提出倡議,號召全縣地主從抗日救國的高度認識民生問題,主動把地租從抗戰前的水平下降25%。這幾位地主中間,有出於抗日熱情而真正自願減租的,也有在突擊營的士兵「循循善誘」下被自願的,不管是哪種情況,在懇談會他們都做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姿態。
其餘的小地主見此情景,自然知道自己應當如何做了。從鎮的保安隊被民兵接管之後,他們就一直忐忑不安,不知道下一步會出什麼事情。浠春是鬧過紅軍的地方,再來一次打土豪,大家誰也受不了。聽說需要自己接受的條件僅僅是下降二成五的地租,大家心裡也就踏實了,一時間紛紛舉手,表示贊同減租減息的倡議,漂亮話說得連羅毅都幾乎要受感動了。
沈紅英代表農民發言,做了「同心協力、和諧發展」的主題報告,號召全縣的農民與地主團結起來,建設「和諧浠春」,把浠春縣打造成抗日的堅強堡壘。沈紅英在浠春已經非常有名氣了,大家都知道她與突擊營關係曖ei,她的話自然就是突擊營的想法。各鎮的農民代表也先後發言,表示接受沈紅英的號召,與地主和諧相處。在會場,演了一幕幕地主與佃戶親切握手的戲劇Xing畫面,惹來一陣陣的掌聲。
會議的最後,袁靜代表新四軍發言,她首先表揚了浠春縣大小地主們的覺悟,又對未來發展生產和支援抗戰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她還做出了一個承諾,對於所有接受減租減息的地主,突擊營將保障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點承諾讓地主們心裡多少平衡了一些,因為當地主其實也是一個高危職業,不但經常有抗租的農民,周邊的土匪偶爾也會來擾,讓出25%的收益,換來突擊營的安全承諾,倒也不算是太虧了。
整個會議開成了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浠春縣長宋明銓旁聽了整個大會,多少鬆了一口氣。突擊營能夠把這樣一件事做得冠冕堂皇,未來峰真的追究下來,他這個縣長也不用承擔什麼責任了。羅毅本來想安排他做一個講話,他以腳氣復發為名堅決地回絕了。
忙完這些事情,已經是初冬時分了,地裡沒有多少農活。羅毅沒有閒著,安排各鎮的保安隊開始訓練,徵用民工修復浠春境內的道路、橋樑和其他設施,同時還在深山區裡建了幾個大型的軍需倉庫,囤積糧食和軍火。日軍佔領武漢之後,跨江的交通已經不那麼方便了,突擊營需要在浠春建立起儲備體系。
竹園鎮依然是突擊營的大本營,不過突擊營的各支隊已經分散到其他各鎮去駐紮了,1000多人的隊伍,日常需要消耗的蔬菜等供應品數量不小,僅僅一個竹園鎮難以長久地支撐。現在各鎮都是民兵當家,突擊營走到哪都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