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錄 網友上傳章節 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
    第320章項燕憤怒了

    范增辭別武烈侯,返回楚國。

    項燕聽完范增的述說後陷入沉思。武烈侯禮遇范增,其目的是什麼?他向自己暗示什麼?

    「武烈侯並不滿意我們的條件,但也沒有阻止公子負芻奪取王位。」項燕眉頭深皺,眼裡露出疑惑之色,「事實上他完全可以乘機要挾,但奇怪的是,他為何要賣給你一個人情?」

    范增苦笑,躬身說道,「我算什麼?柱國又何必明知故問?請柱國相信我,我絕無二心。此次中原之行之所以順利,武烈侯之所以禮遇於我,其根本原因還在於項氏。項氏才是武烈侯的目標。」

    項燕面沉如水,神色嚴峻。

    楚國五大權貴中,景氏和項氏過去都是春申君的支持者,這兩家祖父輩和很多子弟都追隨春申君合縱抗秦,在戰場上贏得了大量的功勳,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對軍隊的控制。這也是春申君倒台後,他們不但沒有受到連累,反而依舊得以重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為兩大權貴堅持合縱抗秦,李園和李氏外戚才能在把持楚國權柄後,很快與他們達成諒解並展開合作,可惜的是,朝堂矛盾太激烈,以陽文君為首的老貴族們施展各種倒了,給了李氏外戚以重創。

    這種情況下,景氏和項氏不得不調整策略,一方面緩和與陽文君等保守勢力的緊張關係,一方面藉機把公子負芻推到了前台,拿出了王統更迭這個「終極武器」。

    王統更迭,把李太后和李氏外戚的力量一掃而空,楚國貴族們掌控權柄,這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於是雙方開始了合作。

    公子負芻當然不甘心做個「配角」,更不想在王宮裡做個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的君王,他也有抱負,有理想,於是他和關係親密的母系屈氏在關鍵時刻做了一番謀劃,斷然背叛了春申君,把春申君從墳墓裡「挖」出來大加「鞭撻」。

    此舉對公子負芻有利,也贏得陽文君等老貴族們的好感和欣賞,畢竟當年他們就是誅殺春申君的背後策劃者,他們一直擔心公子負芻做了大王后要替春申君翻案,要報復他們,所以在合作上顯得非常謹慎。公子負芻背叛春申君,終於贏得了陽文君等勢力的支持,篡奪王統的步伐驟然加快。

    然而,此舉引起了景氏和項氏的強烈不滿。景氏和項氏本來指望扶植公子負芻做了大王后,一方面獨攬大權,掌控國策,一方面給春申君翻案,贏得春申君遺留力量,繼而擴大實力,對抗以陽文君為首的保守勢力。誰知公子負芻這一招給了他們「狠狠一擊」,不但讓春申君翻案的希望落空了,就連掌控朝政的希望也徹底落空了。按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公子負芻做了大王后,他們還會像過去一樣,處處受制於壽春,而陽文君這等「陰險狡詐」之輩卻繼續掌控朝政,掌控楚國的命運。

    景氏和項氏幫助公子負芻篡奪了王統,最終卻一無所獲,這當然讓他們無法接受,更無法容忍,於是王統尚未更迭,楚國貴族們的合作就再起波折,幾方勢力之間的矛盾驟然激烈。

    陽文君的勢力過於龐大,不要說景氏和項氏這些軍方貴族難以抗衡,就是李太后和楚王悍在明知李園被其所殺後,也不得不打落牙齒和血吞,最終在王統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候,不得不再度請他出任令尹,任由其掌控朝政,以圖維持王統。

    但公子負芻既然以背叛春申君做為「投名狀」,李太后和楚王悍都被公子負芻潑了一身「髒水」,陽文君迫於形勢需要,也不得不幫助公子負芻更迭王統了,但陽文君要更大的權力,所以他不遺餘力地排斥景氏和項氏,試圖利用這次機會削弱他們對軍隊的控制權。

    陽文君接到武烈侯的書信,完全可以再派人趕赴大梁做具體商談,他這個令尹就能把所有事情搞定,但他沒有做,而是讓公子負芻委託項氏去談判,假如談不成或者一再拖延,公子負芻和項氏、景氏等貴族之間的關係會進一步惡化。

    景氏和項氏對陽文君的「借刀殺人」計根本就是不屑一顧,沒有軍隊的支持,公子負芻休想登上楚國大王之位,就算篡位成功了,軍隊也有辦法把他拉下來。

    范增就是在這種局面下趕赴大梁談判。

    無疑,秦國的武烈侯對楚國局勢非常瞭解,所以將計就計,不但一口答應了公子負芻的條件,還禮遇范增,這等於告訴公子負芻和陽文君,項氏和秦國有「交易」。就算沒有實質性的「交易」,這種親密關係也會讓壽春疑竇叢生,對項氏的信任大打折扣。

    當然,就眼前局勢來說,武烈侯和項氏的親密關係有助於公子負芻篡奪王統,但一旦公子負芻做了大王,項氏對公子負芻就是一個如芒在背的威脅了,他會錯誤地認為秦國的武烈侯正試圖通過項氏來影響甚至干涉楚國的朝政。

    公子負芻有這種誤解很正常。當初武烈侯是利用春申君舊部把公子負芻推向了篡奪王統之路,如今公子負芻「鞭屍」春申君,把其舊部全部趕出了楚國,導致武烈侯利用春申君舊部來影響楚國政局的謀劃落空了。武烈侯顯然不甘心「失敗」,故計重施,又和項氏建立了親密關係,試圖繼續達到影響楚國政局的目的。

    項氏是百口莫辯,尤其在雙方矛盾激烈的時候,項氏的辯解肯定非常無力。

    =

    「蠢」項燕思前想後,越想越是憤怒,忍不住厲聲罵道,「愚蠢至極」

    陽文君因為當年春申君的緣故,未能繼承王統,為此他一直耿耿於懷。春申君主政二十多年,陽文君被壓制了二十多年,直到李園和他漂亮的妹妹出現了,陽文君才找到了機會,蓄意調撥考烈王和春申君的關係,最終導致君臣幾十年的信任轟然崩裂。考烈王死了,陽文君立即攜手李園誅殺了春申君。

    在項燕的眼裡,陽文君誅殺春申君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純粹是為了洩私慾而置王國大利於不顧。那時候春申君都八十多歲了,已經在家頤養天年,沒幾年活頭,春申君的部屬也大多隨其離開了朝堂,影響力大不如前,沒有誅殺的意義,相反,殺了春申君會激化朝野之間的矛盾。

    結果果然如此,春申君舊部開始了瘋狂的報復,楚國政局從此陷入紛亂。這些年楚國政局屢逢危機,每一個危機的背後都有春申君舊部的影子,尤其是公子負芻陰謀篡奪王位和江南之地的失陷,春申君舊部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對楚國的打擊實在是太嚴重了。

    陽文君至今沒有吸取教訓,為了牢牢控制楚國權柄,在中土局勢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的時候,他依舊堅持與秦國連橫結盟,堅持打擊朝堂上的對手。幫助公子負芻篡奪王位並不算一件壞事,但利用此事打擊朝堂上的對手就是禍國之策了。

    范增沉默無語。他知道項燕罵哪一個,他也是一肚子怨恨,陽文君實在是太蠢了,拱手送給武烈侯一個陷阱。

    陽文君真的蠢嗎?當然不是,從項燕的立場來說,陽文君愚蠢,但從陽文君的立場來說,他正是需要武烈侯的配合,以便在某個時候奪了項氏的兵權。在陽文君看來,楚國這些年在戰場上屢屢失利,其根本原因就是景氏和項氏控制了大部分軍權,繼而導致朝堂鬥爭激烈,博弈血腥。中樞失去對軍權的有力控制是楚國逐漸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當年春申君隻手遮天,軍政大權一把抓,他堅持合縱抗秦,結果讓楚國越打越被動。現在陽文君雖說勢力龐大,但無法和當年的春申君相提並論,他至今還是控制不了楚國的軍政大權,結果他也就控制不了楚國的決策。楚國決策連連失誤,導致衰敗的步伐越來越快。

    這次公子負芻篡奪王統是個機會,是他獨攬軍政大權的機會,為此他要想方設法打擊景氏和項氏,削弱和剝奪他們的軍權,繼而緩解朝堂上的激烈爭鬥,牢牢把持楚國的決策,確保以連橫結盟秦國來贏得喘息的時間,讓楚國以最快速度恢復元氣,繼而贏得與秦國鼎立抗衡的實力。

    不過陽文君過於自信了,對咸陽政局的變化也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而武烈侯那「養寇自重」四個字更是讓陽文君掉進了陷阱。

    =

    秦王政不立儲,各諸侯國都有不同的猜測,但基本有個共識,那就是秦王政對熊氏外戚獨攬權柄嚴重不滿。熊氏外戚要掌控王統,秦王政拒不答應,雙方僵持。現在華陽太后不在了,熊氏外戚沒落,偏偏又冒出了個武烈侯,偏偏這個武烈侯才華蓋世,屢建功勳,與秦王政形成了抗衡。武烈侯實力不足以抗衡秦王政,於是武烈侯和熊氏外戚聯手,秦國的王統之爭因此愈發激烈,秦國在立儲一事上再陷僵局。

    此次秦王政東巡,狠狠「打擊」了武烈侯,導致武烈侯和熊氏外戚在「立儲」一事上陷入極度被動,這時候,武烈侯需要來自楚國的支持,需要利用外面的壓力來反抗秦王政的打擊。養寇自重,說白了就是利用楚國的力量抗衡咸陽。楚國當然求之不得,假如楚國能幫助武烈侯和熊氏外戚贏得秦國的王統,那對楚國的好處不言而喻,最起碼秦楚兩國的盟約可以長時間維持下去。

    既然武烈侯需要楚國的支持,那麼他現在當然會不遺餘力地支持公子負芻和陽文君。

    武烈侯又是怎麼考慮的?武烈侯的下一個目標是攻打楚國,假如公子負芻做了大王,楚國政局穩定,上下齊心,對秦國明顯不利,所以武烈侯以當前咸陽政局為誘餌布了一個局,欺騙公子負芻和陽文君,讓他們錯以為自己需要楚國的支持以抗衡咸陽。公子負芻和陽文君一旦對形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必然要在篡位成功後與秦國連橫結盟,這個決策勢必激化楚國內部的矛盾,而景氏和項氏這些堅持合縱抗秦的貴族必定對公子負芻大失所望,於是朝堂鬥爭繼續,持不同政見的貴族們會形成對抗,這樣就有利於秦國攻打楚國了。

    公子負芻和陽文君的決策有錯誤嗎?沒有錯誤,他們想法正確,若要與秦國鼎立抗衡,當然要先行恢復元氣,恢復實力。

    景氏、項氏的政見有錯誤嗎?也沒有錯誤,他們的想法也是正確的,就如當初的春申君一樣,在秦國已經成為中土唯一霸主的局面下,楚國若要維持國祚,必須合縱其他諸侯國抗秦,必須把秦國打得衰落了,楚國才能贏得喘息的時間,贏得發展的時間。

    如今趙國滅亡在即,秦國的實力更是強大得可怕,這時候與秦國結盟,純粹是與虎謀皮。韓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就算它納地稱臣,秦國也一樣把它滅了。秦國的目標是吞併六國,一統中土,如果楚國任由秦國攻打其他諸侯國,讓秦國各個擊破,那最終楚國也難逃滅亡之禍,最後還是秦國的口中之食。

    雖然對立雙方的最終目標都是一樣,但因為所處位置不同、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導致他們的政見也不同,於是自相殘殺。

    從項燕的觀點出發,他很快就揣測到了武烈侯禮遇范增的險惡用心,武烈侯的目的就是激化楚國內部矛盾,挑起楚國貴族的爭鬥,由此進一步混亂楚國局勢。

    換一個大王就能拯救楚國?武烈侯給出了答案,不管誰來做楚國的大王,秦國都會想方設法讓楚國的局勢越來越惡化。

    =

    項燕思考良久,忽然歎了口氣,似乎做出了某種決斷,然後他對范增說道,「你休息幾天,然後再赴中原。」

    范增大為疑惑。此趟中原之行非常成功,項氏完成了公子負芻的重托,接下來一些具體磋商事宜就應該由公子負芻和陽文君負責了,畢竟那些內容關係到王國機密,關係到公子負芻和陽文君的切身利益,項氏不應該也沒有資格參與。

    「柱國,我們不能再參與此事了。」范增猶豫了半天,還是直言相勸。

    項燕臉上露出一絲冷森之色,「你好好想想,你認為我項氏應該束手就縛嗎?」

    范增無奈搖頭,「柱國,我們不能中了秦人的奸計。如果我們反擊,甚至與壽春對抗,豈不正中秦人下懷?」

    「束手就縛?」項燕再問。

    范增望著項燕那雙殺氣凜冽的眼睛,暗自苦歎。他從這雙眼睛裡看到了項燕的憤怒,看到了項燕握在手裡的長劍。項燕要主動反擊了,楚國要大亂。

    「柱國,你決定了?」

    「這是最後一次機會。」項燕說道,「從武烈侯一系列的舉措來看,我估計秦軍滅趙之後,下一個目標是我們楚國,而不是齊國。」

    范增眼前驀然一亮,項燕的話就像一陣狂風吹去了掩蓋在局勢上的朦朧迷霧,讓他瞬間看到了隱藏在局勢裡的真相。原來如此,假如秦軍在滅趙之後,移師南下攻打楚國,那武烈侯言行裡所蘊含的深意就昭然若揭了。

    旋即范增神色一黯,一股悲傷的情緒迅速瀰漫全身。公子負芻要篡位,項燕要擊殺陽文君,連續兩場血腥殺戮,對楚國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假如楚國因此而大亂,等於楚人自己葬送了國祚,這太可怕了。

    但是,公子負芻的篡位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旦篡位成功,陽文君和項君兩股強大勢力之間必然為爭奪權柄而拔劍相向,這種亂局如果維持下去,同樣無力抵禦秦軍的攻擊。

    相比起來,倒不如行險一搏,殺了陽文君,剷除其勢力,獨攬權柄,控制決策,繼而君臣齊心,朝野齊心,聯合齊國,合縱抗秦,這是守護楚國國祚的唯一辦法了。

    「我馬上秘密趕赴壽春說服臨武君。」項燕說道,「此事必須當機立斷,宜快不宜遲。你趕赴中原,與武烈侯商議合作事宜。我們將計就計,武烈侯肯定會全力配合,這必定會迫使陽文君在公子負芻篡位之後,加快打擊我們的速度,如此則有利於我們迅速完成反擊,徹底控制朝政。」

    范增遲疑了片刻,說道,「武烈侯肯定有防範之策,假如我們失手……」

    「公子負芻篡位,我們和武烈侯來往密切,這兩件事都會讓齊國極度緊張。」項燕問道,「你想想,齊國會對局勢怎麼看?」

    「齊國可能會擔心秦楚聯手發動攻擊。」

    范增知道了,項燕還要尋求齊國的合作,有了齊國的幫助,項燕誅殺陽文君的把握將大大增加。

    「咸陽一反常態,拒絕與齊國重建盟約。武烈侯也是至今不願意與齊國談判。秦國早早暴露了攻打齊國的決心,這顯然不合常理。」項燕冷笑道,「秦國逼著齊國不得不全力與楚國結盟,事實上等於進一步激化楚國朝堂上的矛盾。種種事實表明,秦國下一個攻擊是楚國。楚國一旦敗北,齊國被秦軍三面包圍,其覆滅之禍不遠矣。所以,我有絕對的把握贏得齊國的支持。」

    范增再無疑議,躬身領命。

    =

    =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