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第六卷 厲兵秣馬 第11集 難民潮
    首先,參加入城式的官兵們開始還坐在坦克上樂得不行,聞著嗆鼻子的鞭炮味兒、吃著老百姓塞上來的雞蛋、抽著老百姓塞上來的香煙,享受著衣錦還鄉般的榮耀,況且又被濃密的硝煙遮蔽了視線,還看不出什麼來。但是過了一會兒,不少敏感的官兵們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路旁的老百姓,似乎一大半都背著包袱、提著箱子,好像看完了入城式,就要出遠門的樣子。

    但是坦克上的人民衛隊士兵們也都沒太在意。他們還有任務,南陽城也不大,坦克隊列剛進城的時候還比較慢,後來速度也加快了,很快先頭部隊已經從北門出去了,後面的坦克也一輛接一輛地緊跟上,出去和自己的師會合。

    隨著幾百輛坦克接連不斷地不斷從城裡開過,老百姓驚歎之餘,開始推搡著往城門口的方向流動。一時間各條路上又擁擠起來。

    在幾個城門口維持秩序的憲兵發現不斷有老百姓提著行李、拖家帶口地從城門裡出來,有的就順著明軍的隊列旁邊,直接往南走了。有的就在城門口坐著等,好像是和家人走散了,在這裡會合。

    一時間,四個城門口外坐的都是老百姓,還都提著行李。更多的老百姓湧**流,從四個城門湧出來,都往走,最後在南邊匯成一股人潮,不斷往南邊遷移。

    進城坦克上的明軍、還有執勤的憲兵們覺得不對勁兒了,開始議論:

    「這些老百姓怎麼了?」

    「他們上哪兒去?」

    「怎麼都跟難民似的?」

    ……

    憲兵們過去問這些百姓,這到底是去哪兒。得到的答案令他們大跌眼鏡。居然是——

    南逃!

    憲兵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覆問了好多人,回答基本都是「投奔大明」。憲兵們不敢怠慢,馬上把這個情況報了上去。高級軍官們也感到不可思議,一時手足無措。因為這個問題不是軍事問題,不該他們管,但在他們看來這問題又不小,城外往南走的老百姓看起來有兩三萬了,除了明軍正在入城出城的南北兩門之外,東西兩門幾乎已經擁堵了。

    照這個速度下去,不用三天,南陽城就空了!

    除了馬不停蹄趕路的人民衛隊,明軍駐紮在南陽城附近的陸軍師的軍官們,都覺得這樣不行,開始自發地勸阻百姓,向百姓進行「政策宣傳」。還有人民衛隊留下來的政工隊人員,也在和南陽百姓交流,試圖勸說他們不要南逃,竭盡一切辦法向他們說明情況。

    人民衛隊政工隊的MM們站在車頂上,拿著大喇叭嗓子冒煙地不停喊著:

    「……同胞們,這樣沒必要的……大明這次不是過來打一下就走的,是要徹底消滅清虜政權,是要北定中原,是要統一中國的!……我們打到這裡了,只會一直向前打,不會撤走了……你們還是留下來吧,打下來的地方還要你們來建設和維護,你們這樣拋家捨業的跑到南邊,殊不知將來這裡也會和南邊一樣的,那時候你們會很後悔的……你們說投奔大明,現在這裡也是大明的地方了,留下來吧……同胞們,你們這樣一走了之,後方不穩,我們在前方進攻也會受很大影響的……」

    上百個政工隊MM把嗓子都喊啞了,只有少數一些年紀大、本來就戀故土的老人猶豫著放下行李,想試著留下來了。但是絕大部分百姓還是置若罔聞,難民大隊一眼望不到頭,在這些政工隊MM的大喇叭前慢吞吞地向南走著。就連那些不想走的老人,他們的家人們也都生拉硬拽,不讓他們留下。

    在這些百姓眼中,這次明軍打過來是一次畢生難得的南逃機會。平時南逃要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而且一般只能隻身逃離,父母親人肯定就沒有好下場了。即使南逃成功,良心上也要擔負沉重的包袱,終生都留下痛苦的回憶。

    但是這一次,南逃的大門突然對所有人敞開了,不但能自己走,還能帶上全家,而且幾乎不需要任何代價,不需要冒任何風險。只要你細軟鋪蓋一卷、跟著大隊往南走上一百公里就行。唯一要捨棄的,就是家裡的那間房子而已。但是收穫的可是自己全家的整個命運改變,還有自己整個家族後代命運的改變。

    雖然政工隊MM喊得聲嘶力竭,但這些北清百姓們根本就聽不進去。祖祖輩輩在北清的環境裡,「官方保證只能聽聽而已」的觀念早已深入每個人的頭腦,根深蒂固,成了基本常識。哪怕現在做保證的是他們嚮往的南明,也無濟於事。

    有些MM急了,跳下車來衝到「難民潮」裡,挨個的勸,連勸帶拉:

    「大叔,你們這樣一走了之,家裡的房子怎麼辦?就不管啦?」

    開始這些百姓看她們雖是女的,好歹也是明軍軍官,還不敢怎麼樣,被她們拉住了,老年人們只敢好言好語地陪笑道:

    「不礙事的,不礙事的,我們就是往南避避亂,看好局面兒了再回來……」

    「沒事沒事,呵呵,家裡有親戚不走的,幫我們看房子……」

    「對,呵呵,不要了……俺那間破房子,破得不像樣了,正不想要了呢,你們要不來,俺都得把它拆了……」

    一會兒功夫,「難民」們看出這些明軍MM也只敢嚷嚷,並不會把他們怎麼樣,膽子就大了起來。不少脾氣暴躁的直接吼道:

    「你們南明不是自由遷居嗎?反正這裡和南邊都是大明的地方了,那我們現在就是在大明境內自由遷居的,你管不著吧?」

    就這麼一句,把好幾個政工隊MM噎得說不出話來。

    其他的難民一看這句話有效,紛紛便把這句話當作法寶祭出來。別說,那些嚷嚷的厲害的明軍軍官、女兵們,一聽這句話,立馬沒詞了,啞口無言。

    很快,這句「口訣」神速般地傳遍了整個南陽難民潮。

    ……

    這種料想不到的局面,馬上被報告給了南京。這是政治問題,但因為是軍隊報上來的,當然先是報到他們的上級——統帥部,一直報到張照先那裡。人民衛隊政工隊也第一時間上報給了司令部,向小強也同時知道了。

    這並不是統帥部和人民衛隊接到的第一份報告。在右路攻勢區,也同樣有大量的北清百姓聚集在長江北岸,試圖湧入大明。工兵部隊剛剛搭建好的少量浮橋,就遭到了很多難民的衝擊,很多衝鋒舟也被難民偷去過江用了。現在部隊不得不抽調大量兵力維持局面,阻止這些難民。

    向小強和張照先總參謀長商量了一下,都認為一定要採取措施,制止這股大規模的恐慌遷移。這對戰爭不利。他們決定先就近上奏給陛下,先跟陛下商量,爭取成功忽悠陛下直接下旨,先禁止大規模南逃。

    一老一少慢慢往朱佑榕的住處走,一邊小聲商量,待會兒怎麼合夥忽悠陛下,不能讓內閣zf摻和進來。如果陛下非要讓內閣zf處理的話,那就很難說了。內閣肯定是優先從政治層面考慮問題,很可能不同意軍隊阻止南逃。

    這很有諷刺意味。同一塊土地,同一批居民。北清在這裡的時候,就整天想著怎麼阻止南逃。現在南明在這裡了,也要想著怎麼阻止南逃。

    ……

    現在朱佑榕又住進了紫金山要塞。開戰第一天,朱佑榕也是興奮得不行,也忙得不行。她一白天往中央指揮廳跑了幾回,半懂不懂地關注著前線戰事。表妹鄭玉璁和舅舅一家人也搬進來了,他們也是早上才得知明清戰爭這麼回事兒,都說朱佑榕太沉得住氣了,這麼大的事兒也沒先跟自己家裡人打個招呼,弄得堂堂延平王,也是和小老百姓一樣是聽廣播才知道的。

    朱佑榕還得哄著他們,還得不時的處理各國的外交事務。今天早上算是震驚世界了。世界的眼球焦點一下從西班牙轉到了東亞大陸。開戰的第一天裡,各國zf都拍來電報、打來電話、或者委託駐明大使、或者召見大明駐本國大使,總之,都想盡快地弄清楚這是怎麼回事,大明是不是真打算打一場全面戰爭,是不是真打算統一中國。

    還有更關心的,假如大明打過去之後,自己國家的各種利益會不會受損,大明怎麼保證不會受損,如果受損了怎麼解決……自己國家駐北清的外交人員、商務人員、僑民的安全如何保障?大明會不會對北清進行海上封鎖?封鎖了我們如何撤員?……假如大清真被消滅了,自己國家和大清簽訂的原條約、協議、權利義務等等,大明是否會完全繼承下來?還是會有選擇、有條件的繼承下來?還是會統統不予承認?我們能不能派記者,能不能派軍事觀察員?等等等等……

    今天一整天,大明外交部成了最繁忙的部門之一。這些問題,絕大部分都是外交部處理的。一般的首相、總理發來的電報和打來的電話,也都是沈榮軒接收處理的。少數一些非朱佑榕簽字不可的文件,也會送到朱佑榕這裡。比如,歐洲各國以國王、女王名義發來的電報,這就必須朱佑榕親自回復了。至少也要外交部寫好文稿、交由朱佑榕審閱簽字、再以朱佑榕名義發出。

    上午最忙,因為那是西半球的晚上。那些國家的zf亮了半夜的燈,到了下半夜和凌晨好了些。現在西半球是凌晨了,大明這邊是傍晚,外交部也才不那麼忙了。

    向小強和張照先見到朱佑榕的時候,她正在看世界各大報紙對今天開戰的評論。當然不是報紙原件,而是在大明駐各國的使館買來報紙後,挑取相關的文章發回來的。

    出乎兩人意料的是,他們一說,朱佑榕就知道什麼事了,笑呵呵地道:

    「呵呵……這件事啊,沈閣老已經跟我通過電話了。」

    張照先和向小強對視一眼,都對沈榮軒的消息靈通程度很是驚歎。

    朱佑榕接下來皺著眉,說道:

    「唉……我和沈閣老的意見,都是認為,應該允許難民撤到南邊來。」

    「陛下……」

    向小強直接開口,然後他發現張照先沒有開口,猶豫了一下,但是一想自己和朱佑榕的關係和張照先不是一個級數,張照先有顧慮,自己可沒必要有顧慮。就繼續說道:

    「陛下,如果我們每打下一塊的地方,這塊地方的人民就蜂擁往南逃去,以至於逃得本地沒有人煙,那和被堅壁清野有什麼區別?我們的後方將湧入數量巨大的難民,當地的秩序、經濟供應都將極大不穩。我們的後方本該全力支援前方的,現在突然湧入海量難民,後方自顧不暇,怎麼能好好的做好後勤?還有,我們攻佔地區的恢復秩序也無從談起。現在我們深入不遠還好一些,後面我們深入北清腹地之後,少不了要在當地徵糧買糧,以減輕後方運輸壓力的!這樣的話,前方將越來越難,後方也將越來越難,戰爭就難以取勝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