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巨宦 第六卷 之三十八 分豬肉
    「要想富,走趟呂宋埠。」

    上海市舶司總署直逼國庫的收入,一夕之間改變了天下士大夫關於財富地域的觀念,以前最富裕的地方是江南,如今最有橫財發的地方卻變成了東海南海。在以前,士大夫們最常用的理財方式一是購置土地,如徐階的兒子徐就在松江府一帶買下了數以萬畝的田壟,二是變換成白銀與銅錢,成缸成缸地埋入地下。

    可是開海以後,一本百利的海上貿易讓這些傳統的理財方式大受衝擊購買土地已成為一種增值週期過長的投資方式,買了土地,雖然穩妥,生利卻不快,要是將同樣的錢投入海外貿易當中,一個來回就有可能利息翻倍。至於那種將銀錢埋入地下的行徑如今更是被人看作傻瓜舉動,隨著海外白銀的流入以及呂宋銅礦的開採,在上海、寧波一帶,銀價和銅價本身已有貶值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正一步步地向周邊地區蔓延。

    到了隆慶二年,海外貿易已經變成了這個國家上上下下各個階層都關注的焦點,在上海榷場佔據一個店舖,比在鄉下占田千畝來錢來得更快,那些走南洋的人回到家鄉,其財富也大多一躍躥到老鄉紳頭頂上去,成為大明帝國的新貴。

    目睹了這一切後,幾乎整個官僚集團都眼紅了,御史們紛紛上書,批判當下南洋的行政體制名實不合。

    「呂宋地方二三千里,比於福建,而為一府,新加坡、巴拉望地扼要衝,比於三北。SHudao

    臨走之前。李彥直親自來送行。對商行建道:「你還俗有半年多了。也該娶個老婆趕緊生個兒子了。」

    商行建笑道:「三捨你對我們地關心真是無微不至。連我討老婆生孩子都牽掛。」這實是有幾分笑謔地味道。覺得李彥直管得太多了。

    李彥直卻正色道:「若無子息。何以傳家。你回來得晚。大陸這邊好處分得差不多了。這次你南下。也該為你地子孫謀些傳世稻粱田。免得將來我被你們商姓子弟罵。」

    商行建這才恍然。卻低頭沉吟了半晌。道:「我們這些年所行所謀。為地是都是這個國家。我們本身享用些富貴無所謂。若是謀及子孫。只怕有違初衷。」

    「我地想法原來也和你一般。但這兩年卻漸漸有些轉變了。」李彥直說道:「你要想想。這幾年開海以後。大利必定滾滾而至。你我不取。自有他人取。自古得利之後便要謀權。今日之財力。便是明日權力之階梯。若三數年後我們財力比不上人家。則大權旁落就是遲早地事。大權一旦旁落。我們地主張又還能走多遠?因此儲蓄些田畝。不僅是為子孫謀福。也是要避免人亡政息!南海是大利所在。更需好生經營才是。」

    商行建沉思片刻,說道:「這事我以前沒想過,該如何經營,還請都督示下。」

    李彥直道:「樹我之友,去我之敵,多則與之,少則抑之。如方鈍雖掌戶部,卻因廉而貧,又如高拱南北忙碌,也無暇料理生計,這次方鈍的兒子會隨行南下,高拱的族人隨後也會跟來,到了那邊你就好好安排吧。至於那些投機取巧,不能為我輩羽翼之徒,就不用理會他們了。」

    商行建低聲道:「徐閣老的女婿,好像也要去。」

    李彥直笑了笑,也小聲說:「徐師什麼都好,但他徐家在松江府已是首富,在上海這邊又得了極大地好處,還窺伺南洋,未免有些過了,這事你就委婉處置吧,不用事事都順著他們。」

    他二人說話時,張居正就在旁邊,李彥直竟也不避他,這份信任真是非同尋常。李彥直囑咐完商行建後,又拍了拍張居正的肩膀,說:「叔大,去到那邊,你也覓個好島,將來等你老了留一支子弟在大陸伺候,再遣一支子弟到那邊開枝散葉,亦是為家為國兩全其美之謀。」

    張居正不媚不喜,卻肅容說道:「都督,你這樣地安排雖是順勢而行,在眼下亦有利於國邦,只是一二代人以後,若成漢末魏晉之弊,那時如何是好?」

    商行建聞言吃了一驚,心想:「我多在海外行走,眼界或更開闊,但說到思慮之深,那是遠遠不及他了。」

    李彥直長歎道:「自古沒有百代無弊之政,一代人有一代人該辦的事情,高瞻遠矚是好事,想得太多卻什麼也辦不成。咱們能做的也就是這樣了。身後的事情,就待子孫自己去解決吧。」

    商、張便上船告退,這支南巡船隊由十二艘大福船組成,裡面卻沒多少精兵,船上多是士紳子弟及其家人,船隊到了大員停一停,到了呂宋又停一停,方家的人就此留在馬尼拉經營起了蔗糖生意,而高家則繼續順海流往西南,佔了一個盛產香料的小島,其餘擁護李彥直政策的士紳家族也各有所得,你切一塊,我拿一點,或據地皮,或據產業,均為實實在在的利益。

    從此北京與上海之間雖異地而同心,徐家李家,高家張家,商家陳家,詹家胡家,蔣家吳家,方家丁家,俞家戚家,越親者越富,越富者越貴,聲氣相通,血脈相連,無彼此矣!又有張璉沈門之輩為本地豪族,互相勾結,至於不能成家成族者,為爪牙以足以煊赫一時。

    南海雖遠,清流士大夫也視之為囊中之物,聞說佛郎機人有意染指南洋,猶如聽說有人要那到來剜他們的心頭肉,雖隔萬里也是怒罵疾呼,哪怕傳言尚未證實也是寧肯信其有,不肯信其無,個個都要求李彥直多派重兵南下,保護南海,震懾遠夷,增兵之議漸起,而由於過去一年裡為了移民所費甚多,市舶司總署存銀告急,太倉更沒餘錢可用,李彥直與高拱一合計,便謀算起大明的另一批花國庫錢花得最厲害地蛀蟲來。只是這批蛀蟲比之衛所兵制更是大明地國本,所以即便以李彥直今日之威勢,也還不敢直接動他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