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迷抗日記 第五卷 1933年 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日同盟軍
    現在,熱河的抗日主要就是抗五軍的事了。財迷他們也看到了日軍接下來是要對熱河北部進攻了,就開會決定對策。

    現在抗五軍的部隊數量是多了,進入熱河的已經有七個大隊一萬八千多人;而在河北前線的有三個老大隊七千五百人和已經訓練了二個月並且打了一個月仗的三個大隊七千多原東北軍整編部隊;在察哈爾有一萬五千才開始整編的東北軍部隊,在淶源有一個老大隊和一萬二千名才訓練了二個多月的士兵;在上海還有二個大隊五千人。不計在東三省的部隊,以及熱河的民兵,也有六萬五千人。不過,在上海還是要放上五千人,而淶源也至少要放上五千人,能夠用於熱河抗戰的可以達到五萬五千人。

    問題在於這五萬五千人中,有二萬七千人是剛剛整編的部隊或者新兵。

    會議上,大家提出兩個方案,一個方案就是以現在的編制,先讓二萬七千人的部隊繼續訓練,一些老的大隊和三個已經打了仗的東北軍團先進入熱河。第二個方案就是讓除在熱河的一萬八千人之外,四萬七千人都重新混編,全部再訓練一到二個月,然後一起進入熱河。

    財迷覺得,收編的東北軍中,現在有些官兵的風氣還是不行,缺少幹部,應該讓一些老大隊的人加入去,對以後這些部隊戰鬥力的提高,是有好處的。所以他建議採用第二個方案,而且,他們判斷日軍也要經過一個月以上的休整,才能進攻赤峰等地。萬一敵人提前進攻,只能靠現在傅保田帶領的七個大隊和民兵來對付了。

    按徐輝司令的命令,抗五軍把在熱河內的七個大隊補充一些當地民兵,組成兩個師、八個團。關內的部隊在上海留兩個團、淶源放兩個團,其餘五萬五千人馬全部集中到密雲至古北口一帶,混編成五個師,加一個炮團,另外一個教導大隊。每個師都是四個團,一萬人左右。

    到這個時候,抗五軍的的編制情況日軍也已經掌握,所以把大隊也改稱為團,縱隊改為師。

    財迷曾經想把部隊搞成三三制,但章芝春和黃琪翔他們覺得沒有這個時空的編制習慣,所以後來還是按每排四個班,每連四個排這樣編了。財迷說,三三制可以在強攻衝鋒時,一個班(排)進攻,兩個班(排)掩護(這是他在另一時空學到的)。可是黃琪翔他們說,四個班可以分為兩半,交替掩護,如果在困難的進攻,則可以一個班(排)前進,另三個班(排)掩護。輪流前進。四班(排)制的最大好處是很容易分兵兩隊,每隊兩個班(排)。

    財迷也想了一下,覺得這個時空的四班制是有道理的,進攻、衝鋒時並不比三三制差,而其它時候,如均勻分兵時,比三三制要快得多。抗五軍打仗中,衝鋒強攻的有幾次?所以財迷讓他們繼續用這個編製。抗五軍一個班是十六個人(四個小組),一個排是六十六、七人,一個連是二百七十到二百八十人(連級就有專職衛生兵、炊事兵、通訊兵等),一個營(四個連)就是一千一百多人,而一個團只有兩個營,二千五百人左右。別的部隊還有一個旅的設置(兩到三個團),抗五軍就省掉了。

    停戰後,部隊按中央的命令,撤離長城前線。傅作義的部隊奉命撤回了綏遠。

    不過宋哲遠的二十九軍回撤察哈爾有了點波折。首先是蔣中才想另外任命察哈爾省長,另一方面叫二十九軍暫時留在河北,不要回察省,因為宋的老首長馮大帥到了察哈爾。蔣中才派了龐炳勳等部隊進入察哈爾。

    馮大帥與蔣中才對抗戰的看法正處於二個相反方向蔣認為現在我們的國力是不可能與日軍相敵的,所以要外國幫助、要國內打上五年以上基礎,才有與日軍抗衡的希望。而馮大帥認為就現在,只要憑著一口氣,全國動員,每人一口刀,湧向東北,怎麼也能把日軍給滅了。

    馮大帥可不光是發表講話要抗日,他要做實際行動,所以來到了察哈爾,要把在察哈爾的部隊都組織起來,組成「抗日同盟軍」進行抗日。名字叫做「抗日同盟軍」,是因為什麼抗六軍、抗七軍的已經被人用了,現在這些抗軍的人,也要併入這支隊伍,所以叫同盟軍。

    二十九軍留守察哈爾的負責人是佟麟閣,他聽從了老首長的話,留守的那個旅,就讓馮大帥給組編到了他的「抗日同盟軍」。這也是與宋哲元他們商量後的結果,龐炳勳他們來了,如果不併入抗日同盟軍,他們就要退出察哈爾,到河北去。察哈爾這塊經營了不少日子的地方,就算給了龐炳勳他們了。現在留在這兒,還可以再看一看有沒有變故。

    他們一個旅,編入抗日同盟軍後就算是擴為一個師。另外還有一些從熱河撤到這兒的抗日義勇軍,也加入了同盟軍。各地有原來西北軍、現在已經在別的部隊的人,也趕來參加,不過這樣的人為數非常少。一些日軍派來「打游擊」的部隊,如劉桂堂之流,以前曾經撒謊說他們是抗日武裝,現在覺得被日軍扔在關內了,也就去察哈爾,混入了抗日同盟軍,甚至還有抗五軍打多倫時,沒有與日軍一起撤退的偽軍,現在也加入了抗日同盟軍。

    這個時候,蔣中才怎麼可能讓二十九軍回察哈爾去呢?倒是馮大帥希望宋能帶部隊回去,不同意龐炳勳或任何別人替代宋當察省的省長。

    宋哲遠沒有回到察哈爾,倒也不是說宋不聽老首長的話,但現在他們的部隊還能從政府得到後勤供給,如果去到察哈爾,怕是要喝西北風了。

    現在駐在察哈爾的那些部隊靠自籌供給,現在最需要的是後勤供應,要糧食、武器、軍裝。但現在大家都很困難。共濟會因為長城抗戰和現在自己新的部隊,後勤上也處在一個非常緊張階段。

    察哈爾本來就不是一個富裕的省份,還是一個小省,容不得這麼多部隊。

    所以,宋哲遠與財迷等人商量的結果,就是先聽中央政府的,以得到中央提供的軍費。

    宋哲遠對老首長講了這個原因,但對此,老首長是不高興的,雖然他確實也沒有錢,但他覺得只要有決心,這些物資上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像他開始籌集的一些部隊,當時只籌到一些沒硝過的生羊皮,為每人做了一件大背心。結果這支部隊就只有這件背心,夏天到了,就把羊毛向外穿!否則就要光膀子了。

    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確實值得鼓勵,不過對戰士打仗不便、健康不利,怕也應該考慮吧?

    不聽老首長命令的還有韓復渠等人,不過他們都是手上有較多軍隊,還佔有一定地方,現在對馮大帥的抗日號召,都不感興趣。馮大帥開始以為抗日同盟軍可以聚集到很多人馬,實際上多半沒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