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三軍、抗四軍與抗五軍會師後,共有二萬幾千人,士氣也高漲。鬼子的一個聯隊五千多人緊追抗五軍而入,抗五軍在五岔口附近山區設了一個埋伏陣,把鬼子的先鋒大隊痛打,後面的鬼子一個聯隊跟上來,但抗五軍與抗三軍、抗四軍分兩邊包抄上去。這個聯隊長見勢不妙,立即命令撤退,才算是逃出生天。
五岔口一戰,抗日義勇軍又消滅鬼子二千來人,暫時緩解了鬼子的追擊。
三軍會師是抗日義勇軍的一件歷史性事件,馬占山、吉鴻昌、蘇炳文與徐輝將軍一起交流了對日軍作戰的經驗,特別是游擊戰的經驗。其它部隊還得到抗五軍的包括火箭筒等武器裝備的支援。不過,抗五軍打到這兒,帶的彈藥已經用得差不多了,這是擠出一點給他們的,因為抗三軍、抗四軍的彈藥更少。馬占山這樣打對抗戰,戰區附近一些密營裡的彈藥都讓他給用光了。
電影拍攝隊的人非常後悔在以前花費了太多的膠卷,可用於拍攝三軍會師的膠卷只剩下一點點,只好拍了三支軍隊的主要將領,和抗三軍、抗四軍的一點點軍容。抗三軍和抗四軍對配合記錄片拍攝很重視,充分展示他們軍隊的裝備實力,表現出兵強馬壯的一面。
而抗五軍與抗三軍、抗四軍不同,在具體的軍事裝備上,還是隱藏了實力,很多東西對電影隊說好了是「軍事秘密」,不讓拍、不讓宣傳的,包括火箭筒。對其它兄弟部隊也一樣,除了所謂的「反坦克槍」火箭筒之外,一些火箭炮、無線電對講機什麼的,都保密。
這不光是為了怕情報傳到日軍那兒去,主要是怕抗三軍、抗四軍也向他們要。這點裝備,只優先裝備了進關東的部隊,自己在淶源的部隊還沒能普及,財迷可捨不得送給別人。再說,火箭炮的炮彈本來就不多,在以前的戰鬥中已經全部用光了,現在想在抗三軍面前表演一下都不行。
不過就抗五軍這些可以讓抗三軍他們看的普通裝備,已經讓馬占山他們看得直流口水。再加上抗五軍的訓練水平、士兵的士氣,和游擊戰的指導思想,讓馬占山和吉鴻昌他們覺得抗五軍能打出這麼些勝仗,並不是吹噓出來的。***!我們的部隊什麼時候也能有這樣的水平,我們也能好好教訓一下小鬼子!
馬占山還兼職黑龍江省省長,他的手下還有縣長之類的文職官員。其中有個縣長,在淪陷區繼續工作。整個的「縣政府」就是他隨身攜帶的一個皮包,裡面有一個政府大印和一些文具。為了安全,他帶了三個衛兵,自己也帶了槍。就這樣,他們縣就沒人肯再干偽縣長,讓鬼子要成立的偽縣政府的圖謀落了空。
財迷聽了很感慨,這不是敵後武工隊嗎?正好共濟會在吉林等地的一些游擊區的縣,政權不是掛了偽政府的名,就是處於真空狀態。財迷指示要盡可能成立自己的抗日政府,哪怕是這樣的「皮包政府」以領導民眾。
財迷等人與馬占山、吉鴻昌、蘇炳文開會決定,由抗五軍來引開追擊的鬼子。馬占山、吉鴻昌、蘇炳文兵分三路打游擊。人家抗五軍這麼強壯的部隊都在打游擊戰,馬占山這個水平的部隊還打什麼對抗戰?還不乖乖地去開展游擊戰去!
…………………………
由於關東軍幾次抗命,挑起對華戰爭,現在對抗日義勇軍作戰不力,所以,八月份,日皇以武籐信義大將來擔任關東軍司令,換掉了本莊繁。就是新來的司令,採用了收縮防線、集中兵力來對付抗三軍和抗五軍的策略。現在武籐信義大將打下了海倫,覺得有了點成績,就糾集了更多部隊,加緊了對抗日義勇軍的進攻,主要是對黑龍江這三支軍隊在一起的大部隊的進攻。
大興安嶺這兒地形不錯,但大軍在這兒就要沒糧食吃了。為對付日軍的大軍壓境,抗五軍讓馬占山、蘇炳文部在大興安林潛伏,自己沿大興安嶺南下霍林,並想一路南下去熱河。
日軍從飛機偵察上看到有一、二萬的抗日義勇軍南下霍林,就以為全部三支抗日義勇軍都向南轉移了。日軍飛機上對行軍人數只能大概估計,抗五軍故意大張旗鼓,不隱蔽,看上去人就多。日軍指揮部馬上指揮部隊,南下追擊抗五軍。
等日軍大部隊去追打抗五軍後,蘇炳文回到了海拉爾與扎蘭屯一帶的大興安嶺,而馬占山回到海倫一帶的小興安嶺。抗四軍就準備到黑龍江、吉林、內蒙三地交界處打游擊,這兒離大興安嶺近,離熱河北面也不遠。
馬占山吸取了教訓,以後改為打游擊戰,很少與鬼子打硬仗。他也是鬍子出身的,打游擊的水平並不差,在小興安嶺的隊伍又慢慢發展到二萬人。
鬼子一個師團跟在抗五軍後面,緊追不捨,前面又派部隊來堵截,頭上有飛機偵察、襲擊,財迷他們的處境非常危險。
這下子,抗五軍的仗打得很艱苦。部隊輪流掩護,阻擊追兵。對追兵的阻擊陣地戰上,抗五軍雖然沒有吃虧,但也沒像偷襲戰這麼佔便宜,傷亡增大,財迷覺得很不划算。而且他們的彈藥已經快用完了,特別是側把子槍的子彈,平均每個人只剩下十發左右了。
抗五軍的優勢在於敵軍的調動電報,被抗五軍掌握了,所以,知道日軍就在霍林南面他們南下的路上設了重兵阻擊。抗五軍在到了霍林後,分成兩路。軍部所在的大部隊,悄悄向西,向烏蘭蓋旗,往東蒙方向。由傅保國帶領第二大隊斷後,晚一天走,並一路向東,指向太和鎮,大張旗鼓地作出要打回黑龍江的樣子。這樣,就避開了敵人在南面阻擊的部隊。
大部隊把彈藥集中起來,給了傅保國帶領的第二大隊;如果自己再要打大仗,一些老西北軍人帶的大刀就要派上用處了。
留下的第二大隊打得確實很艱苦,前一天晚上,大部隊已經悄悄地向西北方向走掉了,但他們要再過一天走,所以必須在白天再阻擊敵人。
日軍追上來的部隊,已經有一個聯隊,他們動用一個大隊向傅保國大隊的陣地進攻。
由於知道斷後的大隊任務最重,所以,留給傅保國部隊的彈藥還算充足。防守陣地的寬度也不是很大,一個大隊還守得過來。
在之前的幾個阻擊戰中,日軍也知道抗五軍的防守陣地不容易攻打。這次抗五軍的阻擊陣地地形很一般,右面陣地是公路邊上一個幾十米高的小山坡,左面陣地更是公路邊上的野地。陣地工事也都簡單,看上去不過是一些戰壕。不過抗五軍的戰壕裡都挖有一點簡單的貓耳洞,用於防炮。
日軍對抗五軍阻擊戰最不適應的地方,就是不知道抗五軍陣地上有多少人。如果不派人衝鋒到抗五軍陣地前面五十米,你會覺得抗五軍陣地裡沒幾個人。這時如果用炮火轟,效果相當差。
日軍部隊在阻擊陣地前四百米外擺開陣勢時,抗五軍的槍聲總是稀稀拉拉的,但槍法非常準,很多基層軍官和機槍手都是這時候就被打死了,這讓人心寒。等日軍衝鋒到三百米內時,對方的機槍才響起來,但戰壕裡似乎還是沒有什麼人。
一直要等衝鋒的士兵到了陣地前五十米左右,日軍的炮火不能再轟了,否則要誤傷自己士兵了。這時,抗五軍的戰壕裡會飛出一些手榴彈,並且有一些自動槍開始點射或掃射。
進攻的日軍官兵傷亡統計中,有四分之一死亡在陣地四百米左右處,另八分之一傷亡發生在陣地五十米之前,而陣地五十米內,是日軍過不去的一道坎。那兒,抗五軍的駁殼槍點射太利害了,而且短短的一段戰壕,就可能有七、八支駁殼槍。就算有日軍端著三八槍衝到了戰壕前幾米,也一定被駁殼槍首先照顧上。雖然有些老的西北軍戰士還帶了大刀,但一般都用不上,沒機會與鬼子拼刺刀。
日軍在掌握了抗五軍防守的規律後,也曾試圖以集中的兵力,連續衝擊抗五軍的一小段陣地。但他們發現這小段陣地上的守軍也會變得特別多,而且機槍也會在這小段陣地上變得更多。這是因為抗五軍的戰壕是相互通的,無線通訊又方便,指揮官早就根據戰場形勢,命令邊上的部隊向這段戰壕增援,預備隊再接替邊上的戰壕。
日軍在上午進攻了兩次,都被傅保國打退。敵人決定等後面更多的部隊上來,看能不能多湊一些炮彈。從電報聽了這個消息,財迷要傅保國馬上轉移,反正大部隊已經在離開霍林五十多公里的地方隱蔽下來了。
第二大隊全體一起撤離是不可能的,傅保國留了一個小隊(連)斷後。這個連隊的小隊長叫做劉小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