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絕沒有這種「物性」,假如是一個帶著生氣的人走到這裡,不論躲在多麼幽暗的陰影中,遊方的展開靈覺也可以感應到。但是這個人「人」與那十八尊物性強烈的塑像不一樣,幾乎等於不存在,收斂了所有以靈覺能夠感應到的氣息,置身於物性與地氣擾動中如此劇烈的環境中,竟能夠如蟄伏般不露痕跡。
遊方甚至不止此人是何時出現的,他方才淬煉靈覺自然是小心翼翼,沒有擾動這片本已動盪不堪的環境,所以沒有察覺其存在。逮到靈覺化神識之後,變得輕鬆自如了很多,展開神識對環境的感應自然更加精微,突然現了異常。
他不是直接「看」到了對方,而是感應到自己的左側、林則徐的塑像後面、神識所及的邊緣,有一處空間竟然很「安靜」,彷彿是動盪地氣中的一個「空穴」。遊方是第一次運用神識,從來沒有經驗,下意識的就運轉這片空間的地氣查探。
神識運轉查探的範圍只局限在這片空間內,被沒有觸動周圍環境中各種強烈的物性,也避開了阻擋在前方的林則徐塑像。這就是靈覺化神識的高明之處,想當初劉黎可能就是這麼追蹤到遊方的,可稱之為「神識鎖定」。
而遊方畢竟沒有經驗,不是主動而是下意識的以神識鎖定,一瞬間就擾動了對方,陡然出現變化!
那片看似安靜而空蕩的空間,突然被一股強大的「物性」充滿,甚至比前方的塑像還要強烈,說是物性也許不太合適,因為它分明就是一個「人」的感覺。遊方不是沒見過高手釋放這種氣息,劉黎與向左狐全力施展時,氣勢甚至能與滄州鐵獅子匹敵,這個「人」顯然還沒那麼強大,但也不可小看。
這種環境,離自己這麼靜的地方,突然冒出來這麼個東西,你說嚇人不嚇人?遊方第一念就想起了關於永芳堂的另一個鬼故事:這裡有十八座銅像,據說在深夜無人之時,數來數去卻能數出十九個人影,多出來的那一個,就是永芳堂最可怕的厲鬼!
假如遊方來的時候,真有一個「鬼」站在這裡等他,還不至於嚇成這樣。
駭然驚懼之極,有人可能會暈過去,有人可能驚叫一聲軟倒在地,遊方還不至於,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自我保護與動攻擊。秦漁與他神識感應相通,且如今的靈性更足,在腰間出一聲清越的長鳴,聽上去竟然有興奮與歡快之意,劍身甚至在鞘中微微顫動,彷彿想自己跳出來似的。
----遊方嚇得不輕,它的「感應」卻很興奮。
秦漁一顫,遊方已經跳了起來,撩襟拔劍在手,鎖定對方的神識中自然帶著秦漁犀利的煞意。而那個突然出現的「厲鬼」也立即釋放出強大靈覺,掙脫了遊方的神識鎖定,身形一轉向後急退。
他這一棟,遊方反倒定下心來,一問ishenxing一暴露分明是一個會動的人。不論是人是鬼,只有有跡可循就好辦,剛才哪樣也太嚇人了。與此時同時遊方仍是驚懼不已,對方想溜,決不能就這樣放他走掉,因為他的行為實在是太可疑了!
此人竟然以強大的靈覺向外衝擊,一瞬間帶動周圍的地氣,將遊方的神識捲入,趁機掙脫了鎖定,至少說明了幾件事:此人的靈覺相當強大,甚至比遊方強的多,而且很有經驗,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脫身。
另一方面,此人還沒有達到化靈覺為神識的境界,對靈覺的控制也不如遊方那麼精微,因為他剛才那一下小心觸動了林則徐塑像強烈的物性,地氣一陣劇烈的攪動。他也隨即收斂靈覺不敢在這種地方亂來,而是拔腿就跑。
他的靈覺既然如此強大又能收斂的如此之好,當然是通道中的內行,不可能看不出遊方在做什麼,剛才那樣潛伏到進出是分廠危險且令人忌諱的,就算好奇想打招呼,也該在不干擾的位置露出行跡讓對方知道。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洗澡的時候現有人摸進浴室偷看,不論對方是什麼目的,這種行為都不正常。
遊方就被他驚動差點傷了元神,況且他是為了躲麻煩從北京來到廣州的,當然更忌諱莫名被人窺探。撥劍低喝一聲:「朋友留步!」縱身就追了過去。
……
真是人嚇人嚇死人啊,別看遊方嚇得不輕,而「肇事者」嚇魂都快飛了!哪裡還敢留步,身形一滑竟然沿著地氣衝突的流轉方向幾個閃身,讓遊方不容易以神識鎖定他,藉著黑暗的掩護已經拐過永芳堂一側的尖角不見了,好快的身法!
靈覺中仍然感受到秦漁犀利的煞氣侵襲,帶著陣陣鳴嘯,那人全身汗毛都豎起來了,遊方在她心目中簡直就成了永芳堂傳說中厲鬼。這沒想到,遊方一瞬間釋放出的煞氣竟如此厲害,要不是他的靈覺強大,好懸沒傷了元神。
……
比一隻耗子掉進油鍋更令人吃驚的是,就是油鍋裡莫名蹦出來一隻耗子,此人給遊方的就是這種感覺,從他被現只是眨眼的功夫,此人就已經逃到了既看不見、神識也搜索不到的地方,好生利索靈巧!
假如換一個人還真沒法追他,但遊方「小遊子」的綽號可不是隨便叫的。他的身法比游魚還靈活,對逃遁與追蹤都極為擅長,身形就似會漂移的鬼影,將形意拳身法中的「雲」字訣與「旋」字訣幾乎揮到極限,也是幾個閃身縱步就繞過了永芳堂的一角,同樣沒有走直線,而是沿地氣擾動衝突的各個漩渦的切線方向曲折而行。
在展開神識的情況下,對方那麼逃更容易擺脫他的神識鎖定,而他這麼追比走直線更快,神識受到環境擾動的阻力更小,也是與對方學的。
不知為什麼,今夜的秦漁煞氣如此犀利,夜色中吟嘯之聲不斷,竟然能夠像切開有形骨肉一般切開無形地氣的糾纏阻滯,使遊方的身形快了不少。今天要不是有它,遊方夠嗆能追上那人,這柄寶刃,看來不僅在殺人的時候有用。
永芳堂伸出的側角是風水上典型的
槍煞,而且正面是強烈的反射與散格局,使遊方的神識無法繞過牆角去搜索對方。那人很賊,很擅長利用環境躲避高手的追蹤,遊方繞過牆角神識一展開,立刻又現他了。
永芳堂的北側有很多樹,此人在夜間的暗影中已經溜到了另一端,正準備繞到背面去。永芳堂的背面結構與正面差不多,左右仍然兩個凸出的弧面帶著尖角刺出,還可阻擋遊方的神識,這人差一點就逃掉了!
遊方再喝一聲:「站住!」同時一揮手中的短劍。離得至少有三十米多米遠,這一劍自然刺不中他,但是轉過牆角來到側面之後,遊方就敢以神識運轉地氣攻擊了,秦漁是運轉地氣的靈引。
隨著這一喝,周圍的樹影好似都活了過來,就像黑暗中無形的鬼魅從各個方向撲上來,糾纏住那人的身形。更可怕的是,一股凌厲的煞意隨之侵入神識,秦漁劍在三十多米外的感覺就似已經切開骨肉,遍體涼啊!——膽小的人被它遠遠的這麼比劃一下,都有可能當場尿褲子。
那人膽子還不算太小,至少沒尿褲子,護功護身轉靈覺相抗,同時大叫了一聲:「前輩莫追,誤會啊!我乃尋巒派弟子張流冰,在此擇地練功,無意冒犯!」
他居然叫遊方為「前輩」,黑暗中看不清面目,遊方出手又如此厲害,他當然認為遊方是一位前輩高人了。慌亂中卻沒有意識到,對方真正可怕的是手中那柄劍,真正比他高明的是掌握神識的精微境界,若論單純的靈覺強大,恐怕還不如他。
就算張流冰意識到了,也一樣會怕的,因為父親張璽曾對他說過,真正高手可以巧破力收自如,並不一味將強大的神識威力都展現出來。他尚未掌握神識,當然分辨不出遊方的神識就是這般而已。
遊方聽見「尋巒派「三個字,心中就是一怔,怎會這麼巧?自己還在想將來如何接觸尋巒派的人,竟然撞上了一位,腦筋一轉飛快的琢磨起來。
他在黑暗中這一怔,秦漁的煞意自然就是一收,對方身心的壓力也隨之一輕。張流冰以為,「前輩」手下留情要放他走,運轉靈覺掙脫地氣襲擾,仍然剛才是那一招,一閃身就向永芳堂背面的拐角繞了過去。
張流冰已經自報家門與來意,而且也沒有主動傷害遊方,彼此無冤無仇。若真是一位「前輩高手」,此時就抬抬手讓他走了,但遊方可沒打算放他走,又喊了一聲:「叫你站住,聽見沒有?」
遊方心中有留人之意,自然揮劍運轉地氣阻擋,同時身形一動也衝了過去。秦漁的靈性又陡然大作,帶著一聲攝人心魄的嘯音,竟引動了永芳堂後尖角的沖煞之氣,如劍刃一般向張流冰迎面襲來。無形的煞氣自然不會傷到身體,但可刺傷元神。
就算張流冰想站住,此時也萬萬不敢了,在他看來,這位前輩高手就是要宰了自己啊,否則怎會有這樣凌厲的煞氣?這個張流冰還真有兩下子,至少比胡旭元強多了,立單手如刀往虛空一斬,強用靈覺衝開煞氣,腳下一個踉蹌,翻了個跟斗向前一滾,雖很狼狽,但還是滾到牆角那一邊去了。
他再一次逃到遊方的視線以及神識之外,但此刻遊方已不擔心他會逃掉,因為剛才揮劍的同時,遊方已經直線衝過去,將距離拉近至不足十米了,就算只憑身法也能追上。
果然,遊方閃身繞過牆角,就看見張流冰向著永芳堂後方一個土包的側面飛奔,企圖鑽進樹木陰影中,離的也只有七八米遠。遊方沒有再喊他,而是直接舉劍往下一揮。奔跑中的張流冰陡然有一種錯覺,側後方整座永芳堂的後牆面都壓了過來,腳步變得沉重無比。
永芳堂的後面與正面差不多,也是將環境中的物性與地氣向外反射、散的格局,但是這裡的地氣靈性比正面的「十八先賢廣場」要弱得多,只是陰氣更重。遊方敢在這裡運轉地氣為己所用,借助永芳堂後立面的風水特性反射,等於給了張流冰雙倍的壓力,對方的身法再好也跑不快了。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秦漁的嘯聲也陡然銳利,永芳堂後煞氣與殺氣四溢,或直襲、或反射匯聚侵入張流冰的靈覺中。張流冰差點沒栽倒,不由自主轉身迎面相抗,卻感覺在永芳堂巨大的陰影壓迫中,無數道劍意鋪面而來,從眉心到胸腹一片星星點點的刺痛,五臟六腑都隨之冰寒氣結。
就算身體能對抗,心神也對抗不了,完了完了,今天真是撞上厲鬼了!張流冰一屁股坐倒在地,大喊一聲:「無冤無仇,前輩饒命啊!」
這一聲過後,攻擊停止了,那瀰漫的煞意在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只聽面前有一人道:「饒什麼命?我又沒想殺你!叫你站住,跑什麼跑?」
張流冰坐在地上嘴張得老大,好半天沒有說出話來,心中驚訝萬分。對方能停下攻擊倒沒什麼稀奇,但那麼凌厲的煞意是一種氣勢,一瞬間竟然說收就收,幾手沒有一點痕跡。能將神識給人的感應做到如此收放自如的程度,恐怕連父親張璽那種高手辦不到吧?
他可是完全想錯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遊方及時收起了秦漁。
別說張流冰驚訝,就迷遊方自己也暗暗心驚。第一次以神識運用秦漁的靈性,感覺這柄劍今天異常瘋狂,凌厲的煞氣幾手不受控制。他本未打算殺人,卻將張流冰嚇壞了。
若秦漁的靈性不是遊方自己養成,心神不受劍中的煞氣所擾,以他現在不算強大的神識,說不定一走神失手真把張流冰給宰了!對方為何不站住只顧驚慌逃遁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