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醫 第十一卷 第九章 改科舉,呂夷簡回歸
    定二年初夏,永興軍路兵馬節度使兼知延安府趙磊上科舉,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朝廷文武百官為了科舉改革的事情吵的天翻地覆,皇議殿變得如同菜市場一樣,平時儒雅的朝廷大員,吵的面紅耳赤,卻沒有得出結果。

    官家趙禎小看了科舉的影響,本來以為科舉改革容易通過的他,完全沒有想到小小的科舉居然盤繞著大宋官僚階級大量的利益,大宋為國取仕的科舉制度,已經被大宋官僚階級完全摻透。

    大宋初期的科舉制度只有兩級,第一級是各州舉行的鄉試,通過的學子被稱為秀才,擁有參加第二級考試的資格,卻沒有做官的資格,如果學子不能通過鄉試,一輩子也就是鄉下私塾老師的命了。

    大宋初期科舉考試第二級是禮部的省試,通過的學子被成為進士,擁有第三級考試的資格,同時擁有做官的資格,一般都會外放八九品的小吏,如果沒有才能也沒有門路,七品縣令就是這些人的最高成就了。

    宋太祖開寶六年(公元973),太祖為了選拔實幹而有能才的官員為朝廷效力,首次實行了殿試,由大宋皇帝出題,在皇宮大殿之上舉行了考試,從此之後,殿試成為大宋科舉最高級別的考試,並確立了鄉試、省試、殿試三級科舉考試制度,而殿試通過的學子,不經禮部考核,直接授官,太祖更下令殿試通過的學子不准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從此殿試及第的學子都成為尊貴的天子門生。

    從宋太祖恩開殿試至今七十年,大宋的科舉制度已經完全敗壞。每年一次地鄉試中,將近六成的通過者來自大宋官僚子弟,而兩年一次的禮部省試,多達三成的進士都是官僚階層走後門的結果,就是大宋最好級別的殿試三甲之列,也會湧現一成的水貨,這種被官僚階級完全摻透的科舉制度,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而一旦科舉制度改革,勢必讓官僚子弟少了一個入仕的途徑。所以趙磊改革科舉地奏折才會引起天下震動。

    事實上大宋的科舉制度已經非常寬鬆,拿通過禮部省市的進士來說,大宋進士分為三類,第一種就是進士及第,是通過標準禮部省試出身的進士;第二種叫進士出身,是通過鄉試卻沒有通過省試,而才能被朝廷看重的學子,就能讓大宋朝廷特賜進士出身;第三種叫賜同進士出身,就好比趙磊,根本沒有經過大宋科舉。出身醫學領域,連學子這兩個字都稱不上。而趙磊偏偏有大才被官家趙禎看重,立下一些功勞之後被官家趙禎賜同進士出身。

    唐一代禮部省試通過的進士,最多不過三十人,到了殿試只取狀元、榜眼、探花三位,而到了宋朝,每次禮部省試通過的進士達兩百到六百人之多,而殿試更取數十人之眾,如此恐怖的錄取數字,使得大宋冗官現象非常嚴重,在趙磊看來。想改革冗官,改革科舉制度是釜底抽薪的最好辦法。

    汴京皇宮皇議殿之中,官家趙禎一臉陰沉、眼神閃爍的坐在龍椅之上,不知道想些什麼。

    大殿下方。和張士遜並列而站地李若谷,正口若懸河對官家趙禎大將道理。

    「趙磊改革科舉的提議絕對不可行,我大宋人口萬萬。豈是唐代可比,科考取仕數百人是比唐代多了一點,但我大宋地廣人眾,需要大批官員治理,所以減少科舉取仕數量絕對不行,而趙磊提出地取消進士出身和賜同進士出身更不可行,官家難道忘了,趙磊同樣是賜同進士出身,如果不是有賜同進士出身這項取仕制度,他趙磊怎麼可能得到官家和朝廷的信任,趙磊提議改革科舉,完全是忘本之為啊!」李若谷口若懸河的對官家趙禎沉聲說道。

    「我大宋人口萬萬,比唐代也不過多了幾成而已,而科舉取仕不是比唐代多了一點,而是多了十倍之數,至於人眾到時真的,地廣嗎!難道李大人覺得大宋疆域被唐代大,或者說李大人已經糊塗到不知大小的地步了。」已經調任禮部員外郎,籌備科舉事情的歐陽修這時出列語帶譏諷的對李若谷冷笑說道。

    「你!你!你……」歐陽修譏諷的話讓李若谷氣的狂指而說不出話來。

    「至於進士出身和賜同進士出身,趙大人不是在奏折上說得很清楚嗎!每年留下六個名額給那些身懷異才的才幹之士嗎!難道六個名額還不夠,要知道趙大人這樣地異才大能之人,幾十年不一定出一個,每年六個名額足夠了。」歐陽修不理李若谷高舉的手指,淡然而冷靜的繼續反駁說道。

    這時李若谷在御使台的家侄突然站出

    若谷幫腔說道:「歐陽大人可知我大宋官員萬餘,每隱、罷官地官員人數多達百人,兩年禮部省試取仕三十人,就算加上恩賜官員,也入不敷出,如此下去,百年之後我大宋再找不到足夠官員治理天下了。」

    「我大宋官員上萬,但是實職官員不過四千,其餘官員都是虛職,禮部省試取仕三十人已經足夠填補實職,再說我大宋除了科舉,還有蒙蔭入仕、聯舉入仕等多種取仕途徑,趙大人科舉改革的措施很合本官心意,大宋冗官之局面日漸嚴重,科舉改革可大大緩解冗官之事,臣同意趙磊大人的科舉改革提議。」張士遜這時站出來為趙磊搖旗吶喊說道。

    看著臨事猶豫不決地官家趙禎沉吟不語,晏殊也站出來說道:「啟稟官家!臣也覺得趙磊改革科舉的想法不錯,減少取仕人數可以大大緩解冗官之事;推行三級糊名和謄錄防止了徇私舞弊的發生,取消科舉考試中詩賦、帖經、墨義三門,專考經義、論、策,並加算學、農學、雜科,讓學子學而致用,更加面向現實,這些都是大利江山社稷之事,不可不做啊!望官家決斷。」

    晏殊的話全面的將趙磊改革科舉的三個要點說了出來,限制取仕是解決冗官問題,推行三級糊名和謄錄是解決舞弊問題,而改革考試要點是讓大宋學子學以致用,這三點是趙磊苦思冥想,和蘇洵、區希范、龐柏三人談論多日才構思出來的提議,對大宋的益處勿庸置疑,是人都能看出來,所以就算李若谷等人竭力阻撓,恐怕也很難阻擋新科舉的實施。

    「官家,科舉制度是祖宗留下的法制啊!絕不能輕易更改啊!」李若谷看到官家趙禎猶豫的眼神開始鬆動,心中大叫不好的出列跪地苦勸說道。

    「太祖時期科舉取仕好像也只有幾十人吧!現在趙磊大人改革科舉,好像也是遵循祖制啊!」王素這時也站出來不遺餘力的趙磊這個師弟朗聲說道。

    「太祖時期我大宋人口不足四千萬,官員不多,取仕當然也少,如今大宋人口眾多,官員眾多,取仕當然也要增加。」李若谷一派的諫官跳出來大聲反駁王素說道。

    隨著幾位重臣的開口,朝堂之上再次大聲爭吵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嚷嚷,讓官家趙禎開始頭疼起來。

    —

    撫著額頭的官家趙禎,突然想到濮安王趙允讓這幾天一直沒有說話,對科舉一事還沒有表過態,疑惑而好奇的他,想知道濮安王的想法,就轉頭對內侍甘齡努努嘴。

    「肅靜!」隨著甘齡一聲尖銳嘶喝,大殿中再次平靜起來。

    「濮安王有何高見啊?」官家趙禎看著趙允讓,開門見山的直接問道。

    濮安王趙允讓心中一直在琢磨,自從他接收大宋秘衛之後,才知道秘衛這個大宋官方間諜組織的強大能力,除了汴京皇宮他不能掌控,大宋上萬官員的家裡,都有秘衛的間諜存在,向來喜歡察看別人隱私的趙允讓,這幾天從張士遜和晏殊那裡得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兩人居然商量著要保住李若谷的相位,原因是李若谷已經老的即將糊塗了,很多事情上無法和張士遜、晏殊等改革派官員對抗,如果李若谷下台,官家趙禎勢必找一個強勢宰相對抗張士遜他們,而晏殊的猜測這個宰相人選可能是呂夷簡,而張士遜和晏殊等人都吃過呂夷簡的虧,聽到呂夷簡三個字就有些發怵,所以即將聯手扶持李若谷,避免呂夷簡的回歸。

    濮安王趙允讓也是聰明人,思索過後他馬上明白,雖然呂夷簡不是保守黨一派,但他和改革派的張士遜、晏殊、歐陽修、范仲淹、趙磊等人都有矛盾,如果呂夷簡返回汴京出任宰相,絕對不會讓張士遜等人好過,呂夷簡的手段可比李若谷高明多了,三朝元老、三次拜相的呂夷簡,人脈和關係簡直令人畏懼,所以趙允讓一直在考慮,是不是要犧牲李若谷換取呂夷簡的回歸呢!

    聽到官家趙禎的詢問,看著李若谷老邁的身影,趙允讓心中下定決心。

    「啟稟官家!臣同意趙磊科舉改革的提議,並且參奏宰相李若谷,一心為私、心無君國、不為國分憂而為己牟利,奏本在此,請官家過目。」濮安王趙允讓說出了讓殿中所有大臣疑惑而震驚的話。

    隨著趙允讓的話音落地,李若谷臉色一下變得蒼白,而張士遜和晏殊等人臉色也隨之大變,參知政事王素,看著同樣臉色難看的李若谷、張士遜和晏殊等人,心中感歎朝廷自此多事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