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說三國 第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九章
    曹真、曹休二將攻破宛城之後,卻不見司馬懿父子下落,於是在宛城內外大加搜捕,又派軍馬封鎖南下的所有道路,惟恐其投奔荊州郭淮。這些都是空費心思,司馬懿知道南下危險,乃折而向西,前往上庸,想要通過霍弋引見,投入蜀漢朝廷。霍弋早聞其名,本待要將其推薦入朝,卻又恐司馬懿投效李蘭,則李蘭勢力更增,對蜀漢大為不利,遂不肯上報,只將司馬懿,司馬師父子二人好生安頓在上庸。

    司馬懿何等奸猾之人,霍弋的這些小算盤又怎麼能逃出他的算計?住入上庸之後,司馬懿整日深居簡出,每與霍弋見面之時,交談都是隱約表露出對李蘭欺主之事不滿。以司馬懿之演技口才,自然很快就讓霍弋漸漸放鬆了警惕之心,引為知己。自從郭淮攻打樊城,霍弋就一直都關注荊州戰事,又知道司馬懿謀略遠在自己之上,時常請過府中商議。後來乘虛奪下宛城正是司馬懿所獻之計,只是霍弋在奪城之後,一心想要保住勝利果實,不聽司馬懿所言,不肯出城攻打魏軍,才使得曹休走脫。

    司馬懿為霍弋獻計,也不願意久居人下,再請霍弋代為引見。霍弋已經見識過他的謀略,覺得司馬懿若真的能效忠劉禪,或者還能牽制李蘭。可是兩人如果聯手,其後果又不堪設想,猶豫再三,霍弋還是決定賭上一把,司馬懿要是不肯效果劉氏,也未必肯真心輔助李蘭。兩人日後能有爭鬥,受益的只非劉禪莫屬,於是霍弋還是將司馬懿的姓名說了出來。

    聽說司馬懿就是為霍弋出謀劃策之人,李蘭真是又喜又憂,喜的是終於將司馬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憂的卻是自己究竟能否將司馬懿掌握在手中?以對司馬懿的瞭解,李蘭覺得最妥當的方法,就是將司馬懿殺掉,永遠消除這個隱患。可司馬懿久鎮宛城,甚得民心,且兵敗來投,李蘭若貿然殺之,必然有失天下人望。李蘭雖然不在乎這些虛假名聲,但此時已經和曹魏開戰,卻不能不考慮取勝之道。再者司馬懿雖然老奸巨滑,只要不付與兵權,還怕他能翻天不成?留下為自己伐魏出謀劃策,倒也不失為一位上等幕僚。

    李蘭權衡再三,總覺得殺司馬懿得不償失,遂笑道:「吾欲見仲達久也,將軍可速引吾前往。」又轉身對郭統道:「速派人前往汝父營中,請司馬二公子來與父相會。」原來當初雖然名義上是請司馬昭入朝伴駕,但李蘭也不是傻子,明知司馬懿父子三人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怎麼還敢將他們引入蜀漢朝堂,和那一幫子反對自己的人混在一起?不是自找麻煩麼,於是將司馬昭羈留在郭淮軍中,隨軍征戰,時刻掌握在手心。現在既然得知司馬懿就在城中,李蘭也樂得做個人情,讓他們父子團聚片刻。

    再見到司馬懿,給李蘭的感覺就是老了,當年在許都同殿為臣的時候,司馬懿還是那樣的神采奕奕,時刻期望著在曹魏大展拳腳。可曹操畢竟是雄才之主,明知司馬懿懷有大志,且有「狼顧」之相,怎麼敢交付其兵權?還是當初孫、劉兩家三處並進,曹操一時失誤,竟讓司馬懿與徐庶二人同鎮宛城。而司馬懿也沒有錯過機會,借李蘭逃出許都的借口,殺死徐庶,奪取宛城兵權,從此割據宛城經歷十年之久。如今司馬懿再回宛城,卻是看著苦心經營多年的地方,為他人所用,心中難免有些悲涼,頭上的白髮,額頭的皺紋,數夜之間也添了不少,看上去確實老了不少。

    老是老了,但老而愈「奸」,李蘭總還記得「司馬詐病賺曹爽」的典故,對眼前的這位老人,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之心。急忙下馬,迎上前去,笑道:「仲達別來無恙?吾聞知宛城失陷曹休之手,不得仲達消息,寢食不安,於是親自趕來趕來南陽,不想仲達竟在霍將軍軍中,真是讓人喜出望外。」

    在李蘭打量司馬懿的同時,司馬懿也在打量著李蘭。沒有見面之前,司馬懿只是羨慕李蘭現在的權勢,當初差點死在自己的刀下,而今卻成了權傾一國的風雲人物。見面之後,李蘭不變的容顏,仍舊年輕俊朗的面孔,更讓司馬懿艷羨不已,雖然明知李蘭口中說的全是欺人之談,司馬懿卻不得不笑答道:「多謝大將軍厚愛,賴陛下天恩,托大將軍洪福,老夫才能與犬子保全性命。」

    兩人都知道對方言不由衷,卻又要互相握著手,裝成密友一般,饒是李蘭混跡多年,早習慣這樣的虛情假意,也覺得難以忍受。又再說了幾句客氣的話,方與司馬懿攜手入內。坐定之後,司馬懿便又道:「將軍大破曹休,又得占宛城,威鎮天下,卻不知將軍下一步打算如何?」李蘭並不回答,反問道:「仲達能歸順大漢,實是朝廷之福。實不相瞞,吾確有再進之心,只是曹魏勢大,惟恐不能力敵,還望仲達能有以教我。」

    「不敢。」司馬懿乃謙遜道:「大將軍胸藏百萬兵,熟知韜略,老夫豈敢班門弄斧,遺笑方家。」李蘭卻堅持道:「仲達不可太謙,能在宛城屹立十年不敗,豈是常人能及?吾以誠相待,還望仲達據實所言。」司馬懿明知道李蘭對自己有防範之心,若是再行推辭,反而不好,遂答道:「曹休雖敗,但曹真全軍仍在,徐晃、張合二將在潼關也有不下十萬兵馬。恕老夫直言,曹魏之軍力國力,仍在朝廷之上,將軍雖然極善用兵,但曹真、徐晃等將只堅守不戰,將軍也難取勝。西川糧草轉運不便,戰事拖延日久,大軍難以為繼,啟時進不能勝,退又恐為曹魏所襲,陷入兩難之境。」

    司馬懿終於開口說了幾句實話,李蘭不禁連連點頭,復問道:「如之奈何?」司馬懿遂道:「以老夫之見,朝廷與孫吳共結盟好,何不遣人前往江東,說其一道出兵,使攻汝南,則能分曹魏兵勢。將軍可暫休整兵甲,囤積糧草,等待時機再進不遲。」

    看來只要稍微有些遠見的人,都能明白吳蜀聯盟的重要。李蘭所謂的「再進之心」也不過是試探之言,奪取長安、宛城之後,便有心止步不前,休養士卒。司馬懿能與自己見解相同,倒也頗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之意。李蘭雖然心中稱是,口上卻並沒有說出來。旁下馬秉見李蘭不置可否,乃出列道:「屬下不敢苟同司馬大人之意。如今我軍新勝,士氣高昂,正該借此機會北進,兵鋒直指洛陽。若是止兵不前,如大人所言,朝廷國力遠不如曹魏,一旦等其恢復元氣,我軍再想取勝,豈不更難?」

    馬秉之言確實有幾分道理,李蘭微微點了點頭,轉視司馬懿道:「仲達以為如何?」司馬懿認得馬秉,知道他是李蘭心腹嫡系,不願與之爭辯,遂笑道:「馬大人所言也甚是有理,老夫年紀大了,只為求穩,遠不及大人少年壯志。至於何去何從,還請大將軍定奪。」李蘭又在心中暗了罵句老狐狸,司馬懿這幾句話,既不否定自己剛才的建議,又不開罪馬秉,而且將問題再還給了李蘭,可謂一舉三得,看來這三國最大的贏家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李蘭也不便就此表露自己的心意,只是笑道:「那且待吾與眾位將軍商議之後,再作決斷。今日能入宛城,皆仲達與霍將軍之力,當設下酒宴為二位慶功。」

    霍弋與司馬懿拜謝之後,便差人下去準備。不時酒菜陸續奉上,還未及開席,卻見有軍士進來,報道:「嚴大人出使東吳歸來,在外求見大將軍。」嚴鵬奉命前往東吳,本來是借道荊州返回西川,在襄陽聞知李蘭在宛城,遂又改道北上,剛好在今日趕到。先在城外見過郭淮,才知李蘭已經入城,便又打馬進城求見。

    李蘭早想知道東吳消息,急忙命人請入。見李蘭有事商議,司馬懿在旁起身,道:「既然大將軍還有軍務,老夫還是先行告退。」李蘭卻示意他坐下,笑道:「仲達也是朝廷重臣,方要商議大事,豈可錯過?還請安坐,少時吾還有事請教。」司馬懿自見到李蘭,都是以老夫自稱,似乎忘記了還受有蜀漢「宛城侯」與「鎮軍大將軍」的官職。李蘭此刻卻非要把話說明,便是想要司馬懿明白,他已經是蜀漢的臣子,不要在生任何的幻想。

    司馬懿不肯以「下官」自稱,固然是心有不甘,不願意屈居在李蘭之下,其二卻是不想從割據一方的諸侯,馬上就改口稱臣,以免被李蘭等人看輕了。現在既然李蘭這樣說了,那無疑就是承認司馬懿在蜀漢的地位,司馬懿也好有個台階可下,於是道:「如此,便多謝大將軍。」又復坐下。

    片刻之後,嚴鵬便邁步進來,先向李蘭施禮完畢,抬頭卻猛然看見司馬懿也端坐在內。他原本在魏營住過一段時間,認識司馬懿,不禁微覺吃驚,復近前道:「見過司馬大人。」嚴鵬雖然認識駟馬懿,司馬懿卻並不認識嚴鵬,見其施禮,也急忙起身還禮,問道:「恕老夫眼拙,大人是……」

    不等嚴鵬自己介紹,李蘭便先道:「此乃國中才俊,姓嚴名鵬,表字生平。日後同朝為官,二位還要多多親近。」嚴鵬乃笑道:「大將軍謬讚了。司馬大人威名遠揚,下官日後定要好生討教。」司馬懿雖然並不知道嚴鵬何許人,但聽李蘭如此讚譽,也不敢托大,急忙道:「不敢,不敢。」

    李蘭見二人相互客氣,遂止道:「兩位這樣客氣,天黑怕也不能把話說完。還是言歸正傳,昇平可向我等說說此去江東的情形。」嚴鵬因見司馬懿在側,所以沒有提及江東之行,現在既然李蘭問起,只得道:「下官幸不辱命,吳王答應出兵汝南。」李蘭點了點頭,問道:「何人為將?」嚴鵬又答道:「孫桓。」李蘭便不再多問,指著旁邊一席道:「昇平鞍馬勞頓,今日酒宴也正好為汝洗塵。」

    坐定之後,李蘭才轉問司馬懿道:「仲達以為如何?」司馬懿明白李蘭言中所指,略作考慮答道:「原來大將軍早謀劃在胸。只是以老夫之見,孫桓勇猛有餘,智略不足,怕難擔大任。」說著又似自言自語,又似在詢問李蘭地道:「東吳有擎天國柱,孫權卻棄而不用,不知何故。」李蘭哈哈笑道:「孫權老矣。來,來,來,今日盡情暢飲,不醉不休。」

    司馬懿雖然知道孫權對陸遜素有猜忌之心,但征戰乃國家大事,怎能兒戲?曹魏雖然將兵馬都抽調到與蜀漢交戰的前線,但留守汝南仍就數萬之多,其將諸葛誕、文欽也非庸才,孫權怎麼會棄陸遜而用孫桓?司馬懿偷眼打量著談笑風生的李蘭,暗自猜測,這其中莫不是他搗的鬼?若真是如此,那此人也未免太厲害了……

    司馬懿正在胡亂猜想,李蘭卻舉杯,起身道:「司馬大人歸順漢室,乃朝廷之幸。本將軍願代陛下與眾將敬大人一杯,望大人能盡力為朝廷效力。」司馬懿急忙起身拜謝,道:「多謝大將軍厚愛,多謝陛下恩典。」李蘭一飲而盡,又復坐下,看著司馬懿有些失神,知道已經暫時將他鎮住。剛才故意讓嚴鵬把這些話說出來,一是想讓司馬懿知道,聯合東吳之事,自己早有準備;其二便是關於陸遜,孫權不用陸遜,中間確實有李蘭之計。至於究竟是何計謀,李蘭卻不便明言,只是讓司馬懿暗自猜測,更加畏懼自己。

    酒過數巡,李蘭聽得外面一聲「父親」,便見有人大步趕到司馬懿面前,倒頭就拜,泣聲喊道:「父親,不想孩兒還能再見大人。」不用說,正是司馬懿次子司馬昭。司馬懿看著愛子無恙,倒也沒有去計較原該在成都的兒子,怎麼到了這裡,伸手扶起司馬昭,眼角滾落兩行老淚,「吾兒……」只說了這兩個字,由於太過激動,年紀又大,竟然暈厥過去,身體撲倒在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