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海峽號駛近了臨淮關水面。西面傳來激烈的槍炮聲。
臨淮關水面,排列著密集的清軍水師戰船。一道攔河鐵索從南岸的城牆跨河連接到北岸的炮台。
陳浩命令海峽號暫時停下,發報與秋永年聯繫。
秋永年是在20日晨5點半帶領部隊繼續東進的。仍然是水陸並進。出發後兩小時,騎兵報告:蚌埠鎮上的清軍已經向鳳陽和臨淮關撤退。這讓秋永年有些意外,他的印象中,蚌埠是一個重要的水陸碼頭,應該有清軍重兵駐守才是。
其實,此時的蚌埠僅僅是鳳陽縣下屬的一個臨河的鎮子而已,位置雖然重要,但此時既沒有津浦鐵路也沒有淮南鐵路,其地位與後世不可同日而語。駐守此地的穆騰阿騎兵昨日在懷遠城南岸遭到東進部隊嚴重打擊,此時聞聽東進部隊迫近,連忙向鳳陽和臨淮關方向撤走了。
秋永年命令水路全速前進。順風順水,前進速度相當快。
連日戰鬥,部隊雖然士氣仍然高昂,但是也有了些疲勞。彈藥消耗也很大,雖然有船隻的便利,可以攜帶較多的彈藥,但是無法得到後方的補給。完全依*自己攜帶的彈藥戰鬥。特別是迫擊炮彈,在攻克懷遠的戰鬥中幾乎消耗殆盡。加上沿途在鳳台、懷遠留下了一個團的兵力和大批的武器彈藥,現在東進部隊的攻擊力已經大打折扣了。
連日勢如破竹,不僅姚大喜,連秋永年也有些不把前面的清軍看在眼裡了。
臨淮關曾長期為捻軍佔據,本是捻軍在淮河中游的重要據點,炮台工事設施相當完備。今年春夏間,與袁甲三督率各路清軍圍攻臨淮、鳳陽,由於捻軍駐守臨淮關的高級將領反水投降才使得臨淮關易手。同樣在鳳陽也是捻軍內部的將領變節,才使鳳陽府、縣二城於夏初落入清軍之手。
臨淮關控扼淮河自皖入蘇的咽喉,清軍佔領此城後立刻加修炮台工事,添置了不少火炮,其中不少洋炮。
袁甲三本來正親自在鳳陽督率皖北各路清軍圍攻捻軍在淮河中游的最後重要據點定遠城。西面懷遠逃回的清軍報告東進的「秋老虎」如何如何厲害,袁甲三也心驚肉跳,一邊局表章飛奏朝廷,一邊調集重兵死守臨淮關。六百里加急的奏章送出了好幾通,袁甲三心中歎息,朝廷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有力的反應。想了想,寫了封加急的告急文書,派人送給曾國藩求援。
袁甲三認為豫省亂黨沿淮河水陸並進,應是呼應救援長毛亂匪,一旦他們沿淮入江,或者控制了淮河中游,對湘軍也會構成嚴重威脅,曾國藩不會坐視的。袁甲三打心眼裡根本不認為所謂「洛陽王」的部隊是朝廷軍隊。所謂「洛陽王」完全是亂黨自封,與洋人以戰逼宮沒有兩樣,而且這些人比洋人威脅更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大清國的存在。袁甲三相信,他與中華軍作戰,無論勝敗,清廷都絕不會怪罪他的。清廷內心也是希望剿滅這股「亂黨」的,因為他們挑戰了朝廷的尊嚴。至少,如果能逼迫他們在京師、直隸的部隊南下回援也是好的。本來,袁甲三還想在拿下定遠以後,立刻揮師西進,直搗亂黨在豫南的巢穴呢。()
手機訪問:http://
http://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