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警備司令部第四保安團就這麼成立了。說是一個團,連軍官帶士兵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排。上邊除了發軍裝和管吃飯外,其他供應就難說了。兵員也要自己招募
陳浩憤憤然,和大家商議後決定:交武器不交人,只把高射機槍移交,人是一個也不能給。
梁有田建議說:「團長,也許徐副團長招兵方面有辦法。」
中共河南省委已經遷到確山縣竹溝。黨組織指示徐亮利用陳浩的部隊發展黨控制的武裝力量。當時,中共對在中原發展武裝力量極為重視,在竹溝建立了軍政幹部訓練機構,使竹溝一時獲得了「小延安」的美譽。在一些鄉村建立了黨領導的民兵組織和一些地方武裝。但是,在國統區不便公開建立基層政權,基層武裝在人員、武器、經費、日常供給等一系列方面面臨很大困難。利用國民黨軍隊發展,借雞生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在山西晉綏軍名下發展的由我黨領導的新軍就是成功的範例。
此時的陳浩已是開封警備司令部下屬保安第四團的上校團長了。一年時間從中尉排長到上校團長,陞官之速,讓人匪夷所思。其實,這在戰爭年代卻絕非絕無僅有的個別現象。在敵後,一些抗日武裝為了擴充勢力,曾採取「招來多少人馬,就當多大的官」的政策,比如一個小兵有本事招來一個營人馬,那就立刻升任營長。但陳浩在後方,怎麼這麼快又陞官了呢?
原來在1月份開封軍事會議期間,日軍數次空襲開封。陳浩、梁有田率部隊奮勇作戰,多次擊退來犯敵機,特別是在戴笠親自帶人押送韓復矩上火車去武漢時,恰逢空襲警報響了起來。駐防火車站的防空部隊是梁有田指揮的兩門高炮和兩挺高射機槍,當即一齊開火,一陣齊射猛打,當場將一架俯衝的敵機打得拖著黑煙撞在車站南沿二、三百米處爆炸起火。這給戴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蔣委員長聽了匯報,傳諭嘉獎陳浩的部隊。陳浩他們在上報有功人員名單時,也沒有忘記在鄭州養傷的徐亮,稱「副隊長徐亮少校親操高炮痛擊倭機,英勇負傷」云云。不久,上峰頒下委任狀,所有有功軍官各晉一級,賞大洋十元,士兵賞大洋五元。陳浩因此晉陞為上校,徐亮為中校,梁有田也晉陞為了少校。開封和武漢的媒體紛紛採訪、報道陳浩防空隊的事跡,自然是吹得天花亂墜。
未料,當時駐武漢地區即將開赴徐州戰場的國軍嫡系主力200裝甲師副師長邱清泉見到此報道,立刻去找二十八軍軍長桂永清。這邱清泉和桂永清都是留學德國出身的國民黨將領,人稱「德國將軍」。200師是當時中國僅有的裝甲師,邱清泉與師長杜某一向不和,所以去找即將一同開赴前線的桂永清幫忙。他一見到桂永清,就拿出報紙:「桂軍長,你看看,軍政部怎麼搞的,這麼新式的德國造高射炮,怎麼就隨隨便便配給了地方一支四不像的雜牌部隊?我們馬上就要開赴前線,我的裝甲部隊如果沒有空中掩護,再沒有足夠的防空力量,那不就成了敵人空軍的活靶子?我們好不容易建成這點已形成戰鬥力的裝甲部隊,可不能遭受無謂的損失!」又補了一句:「這可都是國人的血汗呀!」說的倒也正氣凜然。桂永清道:「邱師長要如何?」「軍座,應該向軍政部,不,向委座要求把這些高射炮調歸28軍或者200師,以掩護即將奔赴前線的裝甲部隊!」桂永清笑笑:「原來你想要這些高射炮?」「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些個高炮可不能讓這些人給浪費了。」「邱師長言過了,這些人不是打下敵機了嗎?委座都傳諭嘉獎了。你是想把這些人馬收編過來?」「軍座,報紙上說的,怎能作為依據?我只想要炮,不要人,他們就那麼幾十號人,可上校、中校、少校快一個班了,不定是誰家的公子、少爺在那兒充數呢。坐在省城後方,瞎貓碰上死耗子,不知是真打中了敵機,還是敵機自己失事掉下來的,這就陞官?這官來的也太容易了。我手下的主力團團長才是個上校,這些人久經沙場,流血流汗,熬了多少年才混上個上校。那個什麼陳浩,二十多歲,上校?不知是誰家公子,走了誰的門路。這樣的人我可不要!我要的是那些高射炮,那可是德國造的新式高射炮,好東西呀,軍座,趕快向軍政部交涉,晚了別讓別人給弄走了。我們就要開赴前線,急需加強防空力量呀!」「好,我這就找軍政部交涉,不行的話,就直接找委座。」
就這樣,陳浩手裡剩下的5門高射炮被調給了28軍。按桂永清的意思,反正28軍即將開赴蘭封,等路過開封時順便接收即可,但邱清泉堅持立即著開封辦事處接收高炮並馬上裝車運回武漢。他一是怕這5門高炮再有戰損,二則要將新接收的高炮與他的人員一起訓練磨合,盡快形成戰鬥力。
高炮沒有了,一戰區命令陳浩的部隊為骨幹組建開封保安司令部第四團。此時開封的警備司令是原西北軍的一個師長。一戰區在河北撤退的時候,劉峙為擴充自己的實力,用開封警備司令的職位為餌誘此君將隊伍拉到了開封。但劉峙等人對這位王司令也頗有戒心,不想讓他的力量發展壯大。眼看黃河北岸28縣盡落敵手,戰事逼近開封,南京、濟南等處流入開封的難官、難民也為數不少,擴充保安部隊勢在必行。陳浩被選中當作牽制王司令的力量。首先,失去高炮的陳浩部隊需要安置,陳浩本人黃埔軍校畢業,在正規主力部隊幹過,參加過淞滬戰役,防空作戰又受到過委座嘉獎,上校軍銜當保安團長也算是有了妥當安置,再者,他們原來就歸警備司令部指揮,由他的人馬來組建保安四團,比起一戰區另派人來,面子上讓警備司令部過得去。
開封警備司令部第四保安團就這麼成立了。說是一個團,連軍官帶士兵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排。上邊除了發軍裝和管吃飯外,其他供應就難說了。兵員也要自己招募。即使招來了士兵,武器來源也是問題,就是步槍也不敢奢望人手一支。當時國軍正規軍步兵團一個連一般有輕機槍6挺,七九步槍60支,每個營有一個重機槍連,有重機槍4挺,團部直屬炮兵有82迫擊炮4門。雜牌部隊裝備就更差了,著名的29軍大刀隊實在在火力裝備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而地方保安團就更別提了,能有槍就算不錯了。保安團不僅戰鬥力弱,而且名聲也壞。
抗戰初期,那些開赴淞滬戰場路過開封的國軍各主力部隊都感受到精忠報國思想影響下的豫省人民從軍熱潮。到陳浩的保4團成立的時候,開封及其近郊的適齡青年要麼已經從軍,要麼參加青救會等各種抗日組織撤往大後方、小後方。陳浩要招兵只能到遠一些的農村地區。
當時的中國農村,絕大多數人口都是文盲,信息十分閉塞,沒有電視自不必說,收音機、報紙等傳播手段也幾近於零。中原地區經歷多年軍閥混戰,老百姓對當兵的沒有好感,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之說。農村地區,本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口居住的地方,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徵兵工作主要是以強制攤派和抓壯丁為主,戰爭動員遠遠談不上充分。許多老百姓根本分辨不清「老蔣」、「老馮」、「老日」是怎麼回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聞,說是到豫西南山區勘探焦枝鐵路線路的人員在山區遇到老鄉,老鄉問:「城裡的老日現在走了沒有?」其實這是對農村地區信息閉塞的一種寫照。反觀日本方面,在1937年上半年總兵力25萬人,「七七事變」後迅速擴充而且形成戰鬥力。例如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戰爭爆發後在廣島編成,7月27日奉調到我國,8月中旬在大沽口登陸,迅速投入了戰鬥;109師團8月24日在日本金澤編成,31日奉令編入敵華北方面軍序列,9月11日抵天津加入敵第二軍作戰。因此,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分析對比中日雙方力量時,專門將「組織力」作為綜合國力的一個方面列出。而共產黨方面的組織力要比國民黨強有力的多,其進行戰爭動員的能力也就大大優於國民黨,當時在不能公開建立基層政權的情況下,共產黨方面深入農村宣傳抗日,在河南農村許多地方建立起了黨領導的農救會組織和民兵等地方武裝。相比國民黨,共產黨更貼近中國的民眾,特別是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
陳浩對募兵一籌莫展。警備司令部不但不幫忙,反而以設立防空指揮部統一指揮防空為由來要他手裡剩餘的高射機槍,陳浩憤憤然,和大家商議後決定:交武器不交人,只把高射機槍移交,人是一個也不能給。這時第四保安團擁有四挺雙輪式馬克沁重機槍,四挺捷克式輕機槍,三十多支七九步槍,十幾隻仿德式衝鋒鎗,手槍若干支,另外還有兩輛三輪摩托車。在兵器火力方面與尋常保安團大大不同。這其中只有步槍是陳浩他們從上海帶來的,其他輕重機槍、衝鋒鎗都是在鞏縣裝備的。這個保安團的兩個主將,一個是正規軍校畢業,滿腔殺敵報國情懷的少壯軍官,一個是有著堅定的政治信仰,久經沙場,軍政素質極高的共產黨員,現有骨幹一部分在戰場上與日寇拚死搏殺過經過生死考驗,對日寇刻骨仇恨,另一部分則是經過共產黨幹部的培訓,具有一定政治覺悟和較高軍事素養。只是在擴充方面遇到了困難。梁有田建議說:「團長,也許徐副團長招兵方面有辦法。」這下提醒了陳浩:「對呀,徐副團長住院這麼久,咱們原來忙於防空走不開,這樣,我這就帶人去看望徐兄。」「團長,你離開要向警備司令部請假,不一定好辦,還是我去吧,我去過一次,路熟。」「那好,還是帶上小旺子一起去。別坐火車,人太多,不方便,開咱們的摩托車去。如果徐副團長可以出院,就把他接回來。」
就這樣,梁有田帶著中校軍裝和委任狀與小旺子一起到當時一戰區總部所在地鄭州找他們還在住院療傷的副團長來了。()
手機訪問:http://
http://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