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工 正文 第一一九回 農業問題
    鐵廠由徐洪操辦,並從遵化那裡雇了一些熟練的鐵匠,李彥又從軍器局調了幾個老工匠去支持,終於將鐵廠建起來。

    懷柔鐵廠眼下只有一座大高爐,還有四五座中小型的煉鐵爐,他們現在要做的,也只是統計各種情況下所得到鐵的情況,將鐵廠的運作詳細記錄。

    李彥有後世的眼界,但並不熟悉技術細節,要想取得技術進步,還是得通過個人努力。

    李彥始終相信,經驗的總結可以通向進步的道路,即便他無法說出如何對煉鐵技術進行改變,但只要有科學的方法與正確方向,技術的進步終將到來。

    懷柔鐵廠在技術上依然是這個時代的水準,雖然通過僱用熟練的工匠,差不多已經達到華北地區的最好水平,不過與南方,特別是佛山鐵器相比,還有一些差距。

    與同時代的鐵廠或者說冶鐵作坊相比,懷柔鐵廠的管理精細到幾乎繁瑣的程度,每一次使用的鐵礦石成色、煉造的時間,甚至力工的每一個操作動作,都要記錄在案,並規範。

    鐵廠與別不同的地方還在於使用了水力鼓風機,效果很是不錯,至少節省了不少人力。

    水力的利用是李彥這段時間特別關注的,懷柔水力作坊的最新成果是一台水力紡紗車,這台紡紗車用一架水輪,可以帶動六十四隻紡錘,羅拉自動牽伸。

    而既然六十四隻能夠成功,那麼繼續增加紡錘的數量,問題都應該不大。

    水力織布機的進展不大,要想讓複雜的織布動作全部由水力驅動,難度頗高,不過在提綜、打緯等環節,織布機的機械結構也在不斷做出改進。

    脾氣暴躁的劉鐵鎖最近像變了一個人,變得非常安靜,劉鐵鎖以前自詡技術天下第一。脾氣大得很,不過被李彥接二連三震住以後,已經變得非常穩重。用他訓斥學徒的話來說:這天下神奇的地方還有無數,別知道一些就得意洋洋,別說是一輩子,哪怕十輩子的時間也不夠用。

    「水力機就是龐大了些。很多地方也用不到。」劉鐵鎖在李彥面前畢恭畢敬。說起最近一些事情地進展。

    「少爺說過地蒸汽。確實也能推動葉輪。就是力量太小。做些玩具還成。與水車差得遠了。」

    在水力應用漸趨佳境地時候。蒸汽動力地研究進展卻不大。李彥設計了翻斗式和風輪式兩種汽輪結構。用噴嘴噴射高壓蒸汽驅動。試驗地效果並不樂觀。很難得到足夠地推動力。

    高壓蒸汽噴射在葉輪上。可以帶動葉輪旋轉。但力量不夠。李彥看著拆開地機器。用手指撥了撥葉輪地葉子。突然想到使用葉輪地蒸汽機。是不是應該叫蒸汽輪機?那麼簡單蒸汽機地結構。難道不是葉輪式地?

    李彥意識到自己可能走進了一個誤區。最初地蒸汽機與蒸汽輪機應該有所不同。也就是說最初地蒸汽機不是葉輪結構地。

    除了葉輪式地結構。機械地動力結構還有什麼?李彥幾乎是馬上想到活塞。汽油機、柴油機都是這種結構。難道說蒸汽機也是?

    李彥讓劉鐵鎖將這些「蒸汽機」安裝起來,給鍋爐加熱後,用噴嘴噴射這些葉輪,發現效果確實不太好。

    李彥拿起一隻繪圖地鉛筆,畫了一個簡單的活塞結構:「做這樣一個裝置,密封的汽缸,活動地活塞……」

    李彥說了一下的活塞的構成。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汽缸活塞,其目的只是為了驗證,當高壓蒸汽噴入汽缸的時候,是否能夠驅動活塞運動,其力度又如何,以此來確認活塞結構的蒸汽機是否可行。

    據說蒸汽機的發明是因為發明者看到水壺的蒸汽可以頂起壺蓋,從而認識到蒸汽地力量,但要使蒸汽的力量為人所使用,還有相當多的工作需要做。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萬曆四十八年或者還要加上泰昌元年。這一年北方的天氣仍然缺少降水,好在沒有發展成為大面積的旱情。李彥陸續購置以及租種了幾十頃的土地。其中大部分種植蕃薯和玉米,還有用多方搜集來的種子,種了一些馬鈴薯、辣椒。

    馬鈴薯、辣椒的種植面積都很少,雖然試種頗為成功,收穫多數都留下做種,並沒有馬上拿到市場上去炒作,畢竟種子地問題不解決,也無法推廣。

    蕃薯和玉米之所以能快速推廣開來,那是因為這兩種作物,在南方已經有種植,只要將聲勢炒起來,自然會有人從那邊弄來種子。

    馬鈴薯與辣椒則不同,特別是馬鈴薯在大明還基本沒有人種植,至於辣椒,雖然也有小範圍的種植,但那零星的幾株,對於大規模推廣還是力不從心。所以李彥打算用這次的收穫做種,在來年大範圍種植。

    離開鹼地而在懷柔一帶種植的玉米、蕃薯,終於顯現出產量的優勢,蕃薯畝產可達八百斤左右,玉米也有二百多斤。

    雖然這個產量與後世動則幾千上萬斤無法相比,但在這個時代,絕對算是高產,哪怕是玉米只有二百多斤,也超過普通麥子的畝產量。

    「今年的玉米和蕃薯雖然收穫甚多,不過價格卻下跌了很多,已經快要跌至稻米的價格了,」田莊地負責人李睿很鬱悶,雖然他已經將田地料理得很好,卻沒想到市場地價格起伏如此之大。「產量這麼高,價格不掉才是怪事,」李彥微微笑道,產量高,不挑地,用途畢竟還有限,蕃薯和玉米的價格當然會下降,遲早要掉至稻麥之下。

    蕃薯和玉米價格地大幅度下跌,讓多數種植者要血本無歸,甚至可能會導致一些中小地主的破產,讓人對這兩種作物的前途產生懷疑,李彥可以想見,在這樣的情況下,明年的種植規模甚至可能會縮減。

    蕃薯和玉米的價格降下來以後,其高產和不挑地等特性,還是會逐漸吸引一些人來種植,李彥不希望出現太大的起伏,就要做一些事情。

    「蕃薯和玉米除了做菜,現在還沒有太多別的作用,現在這兩種東西到處氾濫,菜的價格也一跌再跌,」李睿以前是沒想到蕃薯與包谷的產量會這樣大,現在他差不多是大明對這兩種作物的情況最清楚的人之一,自然也能想到,蕃薯與包谷確實不存在比稻麥更貴的理由。

    李彥點了點頭:「現在最重要的是擴大蕃薯與包谷的使用範圍,至少使價格逐漸穩定下來。」

    「蕃薯可以做粉條,玉米可以搾油,又都能用來釀酒,」李彥讓李睿將這些都記下來,然後想辦法弄出來,用蕃薯做粉條,或者玉米搾油、釀酒,與其他材料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哦,對了,玉米可以當主食吃,」李彥突然眼前一亮:「玉米可以做窩窩頭。」

    「窩窩頭?」李睿疑惑地問道。

    李彥點了點頭:「對,就是窩窩頭。」

    李彥將窩窩頭的形態給李睿描述了一下,後者很快明白,原來就是用玉米面做出來的饅頭:「這個口感會比饅頭好嗎?」

    李彥搖了搖頭,窩窩頭曾經是窮人才吃的玩意,不過在後世,當人們都能吃上大米飯的時候,窩窩頭再次出現在酒樓的餐桌上,儼然是一種價格相當高昂的菜式,李彥覺得,就算在這個時代,也完全可以弄出高檔的窩窩頭。

    當然,普通的窩窩頭才是李彥真正想要搞的東西,畢竟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連飯都吃不上,溫飽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窩窩頭可以讓很多人吃飽肚子,還能解決軍糧問題,雖然以現在的玉米價格,這個窩窩頭和饅頭的成本都差不多,但玉米的產量要大過小麥,還不挑地,可以預料,未來的玉米面可以再某種程度上取代饅頭,成為解決一部分人肚子問題的選擇。

    李彥在《華夏商報》上做了一個專門的系列,專門用來介紹蕃薯和玉米的吃法,並讓李睿成立了一個作坊,嘗試做出這些東西,以起引導作用。

    李彥將這個作坊命名為「天廚」,專門進行食品加工,除了試著做了些蕃薯粉條、玉米油外,李彥還絞盡腦汁想到了兩種新的食物。

    天廚開始運作以後,李彥身邊的人便經常會從李彥那裡,發現一些新鮮的吃食。

    「三娃,這個酥餅很好吃啊!」依然這樣稱呼李彥的,也只有二丫了。

    二丫瞇著月牙眼,臉上掛著甜甜的微笑,從李彥拿來的紙盒裡捏起一片薄薄的、金燦燦的薯片。

    用蕃薯炸出來的薯片與馬鈴薯的薯片有些不同,似乎會比較軟一些,不過第一次吃到這種食物的二丫,顯得特別喜歡。

    「再嘗嘗這個呢?」李彥又打開了另外一隻紙盒,這次裡面裝著的卻是爆米花。

    炸薯片很簡單,至於爆米花所用的炸爐,也並不複雜,李彥依著小時候的記憶,很快設計出那種炸爆米花的搖爐。

    薯片和爆米花,這是李彥絞盡腦汁才想出來的兩種東西,效果卻很不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