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情和上官武對於他們本身王朝以及長浪王朝的發展,確實大失預算。
他們兩人的結盟,是形勢所迫。上官武還好些,南楚王朝及長浪王朝並沒有陸地上的邊界,兩人的衝突只限於長江之上。李情就要直接和林浪思的衝突了,大秦王朝和長浪王朝以兗州陳留城及徐州小沛城為界,四處都醞釀著成為戰場的可能。在南面,兩國在揚州及江夏城作對峙。而長浪王朝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黃河的控制權。
雖然黃河上,來來去去只是周仁在天子港上的十五萬水軍,但比起勢孤力弱的李情水軍,這已經很足夠了。李情在瞭解失去黃河控制權的被動後,也想過發展水軍,可是已經太遲了。黃河以南的河港,並沒有足夠成為水軍基地的地方,當李情可以集合了幾萬水軍時,周仁率領的藍鮫軍團很快就會出現。李情可以做的,只是在各大河港上駐守陸軍,以防止長浪王朝大軍的登陸。
上官武和李情兩頭老狐狸,由於過去對待同盟的紀錄,加之本身不願意相信對方,開始時並沒有放鬆警戒。兩人均以剛剛建國及吞併新領土為由整頓,並沒有達成任何軍事合作,倒是商業貿易,關稅貨幣等等協議簽了一大堆。
李情佔到西北等地後,開始重視起和西域各國的通商,特別是大漢的絲綢茶葉在這些地方賣個滿堂紅之後。上官武也打通了到南蠻以及緬甸,甚至遠至印度的商業貿易,大漢各類形的貨品在這些地方很受歡迎,同時各種香料慢慢打入大漢各地的市場。李情和上官武有見及此,便著重起貿易發展來。
只是,兩國早就為它們的發展束縛著本身。事實上所謂的商業發展,只是和當權著有關係的家族及大商家可以接觸,民間的商人們,極少可以嚐到任何甜頭。在南楚及大秦兩地,階級觀念仍然很重,貴族欺壓老百姓時有發生,更不要說讓民間的商人滲入這些賺錢的貿易了。
在大商家的籠斷下,兩國仍然進帳了不少財富。由於要生產貨物來作交易,大秦及南楚的生產工場也發展得很快。不過這些都被所謂的貴族所控制,做成貧富懸殊的情況越來越大。李情和上官武也懶得去處理民生,兩人一向高高在上,對黎民生活並不太重視,只要不要發生暴動或餓死人的事就行了。
兩人均對林浪思恨之入骨,殺之而後快。在兩人稱帝后不久,便聯手對長浪王朝進行商業及貿易上的打壓了。只是兩人並沒有很好的商業人才,特別是像清梅這位帝國第一大奸商,他們的打擊統統被長浪王朝輕易而舉的化解了。
就像李情曾經宣佈,鐵和馬是軍用物資,向長浪王朝作禁運。這道消息在傳到長浪城的議事廳,清梅聽到後,只是噗哧一笑。
浪思看到清梅聽了這個消息,一個勁的在笑,卻沒有說出任何對策時,便問。「梅兒,我們應該怎麼辦?」
「皇上,對於這樣愚蠢的政策,我們完全不必花時間去處理。」清梅笑著說。
眾人聽不明白,長浪王朝本身在華北和揚州也擁有鐵礦,但僅足以軍隊自給自足,民生的鐵很多還是要進口的,戰馬的養育更只是剛剛開始,遠遠不及民間需要,更遑論是組織騎兵了。海琳向清梅一再確認的問。「皇后娘娘,我們真的甚麼都不用幹嗎?」
「丞相大人,是的,我們根本不需要去理會。相信不久,李情便會取消這項不知所謂的政策。」清梅輕描淡寫的說。
對於和貿易有關的事,浪思,海琳等人的認知比清梅遠遠不如,既然清梅這樣子說,便相信她吧。海琳特地拿這件事到商聯會和民論會討論,民論會的反應是「既然他們不賣鐵和馬給我們,那麼我們便不賣酒和鹽給他們吧。」以牙還牙是民間的作風。
倒是商聯會比較熟悉這方面的事。「只有白癡才會作出這個行徑,不過為了令王朝的商人多賺些錢,我們商會決定提高出口的鹽價兩成。」商人們看到有個借口可以多賺些錢,怎會放過呢?
長浪王朝佔領了大漢所有沿海的地方,大秦及南楚王朝的食鹽,全部都要從長浪王朝那兒進口。雖然上官武可以在南蠻等地區買到食鹽,但那兒路途遙遠,運輸成本極高,而且生產能力和長浪王朝相比,不知是幾百倍,李情就不必說了。
長浪王朝的生產能力基本上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王朝只需要進口鐵,馬,及西南方的藥材而已,甚至很多民生上的東西差不多超越另外兩人。和鐵及馬不同,人民不可能沒有食鹽,大秦王朝的商人還是要去買鹽的。由於不能將鐵和馬賣給長浪王朝的商人,很多時都要空著商船到梅香城,載著提高了兩成價格的海鹽運回去。算上不能在來程時做生意,鹽價在李情宣佈鐵和馬禁運後二個月,瘋狂飄升一倍,梅花酒和菊花酒也提價不少,做成民生很大的影響。同一時間,貿易的逆差一面倒,大秦王朝的財富不少流到長浪王朝了。
李情知道自己作了這麼蠢事後,也只好恢復回狀了。上官武本想對浪思作出類似的藥材禁運,可是看到李情的失敗後,立刻收回所有成命。
曾經有人提出向李情及上官武作食鹽禁運,但是清梅告訴大家。「壓制商人的自由貿易,將自食其果,何定南的例子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向商人們施壓,很多例子可以証明是得不償失的。
來自大秦及南楚的商人,長浪王朝也是很厚待的。清梅從來不向商人壓迫,對於通商的人一律歡迎:除了上官武王族本身的商隊。當年清梅削髮起誓,自此邱家商會及長浪王朝的商業政策,大多針對上官武而來。江南出產的貨物和江東很相近,在宗永被「消滅」和「流放」到九州後,上官武本身的商隊便大搖大擺的來北海作貿易。
為了不令上官武的商隊賺錢,清梅特地將上官武販賣貨物的價格,用更低價賣給原本打算和上官武作交易的人,甚至作蝕本生意。清梅更以奉送梅花酒及菊花酒為條件,和北海的商人協議,要他們拒絕和上官武作貿易。上官武氣得火冒三丈,差點像李情一樣,派人去暗殺清梅了。這個情況沒有改變,直到上官武和林浪思開戰為止。三分天下以來,浪思便下令上官武王族的船隊不得進入長浪王朝。上官武也同樣以牙還牙,林浪思及邱家商會商隊也不能通過南楚國領地來報復。
李情和上官武認為,兩人聯手發展貿易,商業及生產,將比林浪思單獨一人快。事實上這個情況剛剛相反,在華北從混亂中恢復過來後,長浪王朝的生產力提升速度很快。長浪王朝多年來穩定的社會,令很多老百姓不單止投入勞動力作生產,同時也投入資金。除了邱家商會外,沒有人籠斷這門賺錢的途徑,任何人只要願意,必定找到合作的夥伴。長浪王朝的律法,對投資者及工人有很大保障,那些想欺壓工人,在帳目上做手腳的奸商,全都逃不過監察處的審判。包括浪思在內,沒有人敢去招惹思妮的。若果有人被商聯會和民論會點名批評,那麼這個人不用再在長浪王朝混下去了。
長浪王朝說得上籠斷的貴族,只有邱家商會。目前的情況,邱家商會控制王朝近八分之一的生產能力,而且這已經是清梅很克制的結果了。清梅已經暫停任何的擴張,甚至主動和民間的人一起合資生產梅花酒和菊花酒,將這門獨市生意公開給大眾。長浪王朝處處商機,工人的數量已經成為生產力的障礙,要找資金合作根本不是一件難事。
至於貨物的出售,不單止遠在大海另一邊的東洋人,一向生活不錯的朝鮮人,王朝南端的山越人全是棉布鐵器的買家,甚至在商聯會的壓力下,浪思允許向烏丸人作有限度的貿易。貨物有了好的銷路,令長浪王朝這個生產巨輪轉得很快。
銀本位這個可以錢幣兌回白銀的想法,比起李情和上官武閉關自守的貨幣政策,引來不少財富,它為國內國外的人帶來無比的信心。在社會穩定及在利潤共享下,這些資金又投進生產這門生意。貨品價格通過良性競爭,越來越便宜而且質素越來越高,物資大量的王朝內流通。其他鄰近的國家,漸漸倚賴著長浪王朝的輕工業產品。
長浪王朝的貨物漸漸滲入著李情及上官武領地,兩人對此又無可奈可,貴族利益的存在成為帝國成長的障礙。他們除了提高關稅,保護他們王朝內的大家族利益外,根本就不能做什麼。本來有人建議學習長浪王朝的貨幣制度,可是這個想法不為李情或上官武所接受,要讓朝廷的白銀或黃金給老百姓自由兌換,並不是兩人所願意見到的。他們並不知道民間隱藏的財富已經選擇了長浪王朝,只知道白銀和黃金是國家的財富,絕不能不受自己控制。
他們只看到和西域諸國貿易所賺的錢,但沒有看到王朝內的財富慢慢流失給他們的對手林浪思。事實上,兩人王朝內的商業發展,極倚賴向西面貿易得來的財富維持,同時物價較長浪王朝高出不少,並不是一個很健康的發展。
銀本位引來的資金,利潤共享下帶來的生產力,物資大量流通下造成物價較低,令平民百姓變相富裕起來,成為長浪王朝的國力發展比另外兩人加起來還快。在立國不到一年,長浪王朝的稅收,生產能力,累積財富等已經和李情上官武加起來並駕齊驅了。可笑的是,李情和上官武還不知這個事實,他們還沉醉於和西域各國通商帶來的利益。
這個情況,引起各地人民的遷徙。極好的福利,穩定的工作,清廉的官吏,物價的偏低,吸引著來自大秦及南楚的人。雖然他們不能進入北海謀生,但在江東揚州及華北等地生活也不錯。這些新來的人很快便可以成為工人,因為長浪王朝實在勞動力不足,而增產的貨物,又為王朝帶來更多的財富,令經濟快速增長。
長浪王朝成功的貨幣政策,為各項商業,貿易發展,經濟增長,全部都踩在銀本位這塊堅厚的基石上,以利享共享的方式快速建築起上來。由於對長浪幣的信心,隨時可以兌回白銀的政策,為國外國內的商人或投資者不必擔心因為貨幣的價值,而蒙受損失。他們願意將財富放在長浪王朝上,也樂意通過各項生產而令財富增長。
當李情及上官武仍然以大漢過去的模式統治國家時,林浪思卻不斷的創新。喜歡接受新思想的浪思,一次又一次讓清梅及海琳用她們的方法治理國家,像銀本位,利潤共享,商聯會及民論會,審議廳及清廉執法隊等等,長浪王朝有很多東西是歷來沒有見過的,卻成為國家強大的基礎。階級觀念,貴族的利益,貨幣政策的僵化,貪贓枉法的充斥等等,這些舊有的國家統治模式,令大秦及南楚兩國發展速度有限,成為長浪王朝能夠超越另外兩國的因素。
銀本位當初的構想,只是希望將敵國民間隱藏的財富吸引過來,始作俑者的邱清梅也沒有想到為王朝帶來這麼大的變化。而且她更沒想到,令人有信心的貨幣政策,蘊藏著這麼大的力量,令長浪王朝作為四周國家貿易商業生產中心。大漢的貨幣,有了銀本位這個平台,為帝國帶來堅實的基石,成為跨國交易時所有人喜歡使用的貨幣。
在此以後,清梅不斷改良銀本位,務求達到盡善盡美。當她去世時,長浪王朝的貨幣政策成為它國力強大的象徵。雖然它並不是最好的政策,但切合這個時代的需要,特別是在國家四分五裂,內憂外患,正在發展當中。即使日後銀本位被廢除,但銀本位的想法,被後世的人列入大漢歷來第二偉大發明。所有經濟學家同意,大漢帝國的強盛,銀本位制度多次為大漢帝國避開金融危機,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若果將大漢帝國的經濟及生產力,比喻成一座高大的建設物。那麼,利潤共享制度是一把工具,令這座建築物越建越大,越建越高。銀本位制度,卻是這座建築物的支柱。沒有銀本位這個優秀的貨幣政策作基石,利潤共享的制度也不能將這座建築物擴展。」
後世的經濟學家,作出了這樣的比喻。他們參考了其他只顧著發展工業,著眼於出口和入口的貿易順差的國家,由於沒有一個良好的貨幣制度,而不能令經濟更上一層樓。在經濟週期的興衰循環時,因為那些國家的貨幣並不能令人有信心,擔心濫發貨幣出現,從而將資金撤走,造成惡化中的經濟加快崩潰。
銀本位將大漢的貨幣和白銀聯繫在一起,同時由於王朝的行政透明度較高,甚至普通人只要提出申請,就可以按先後順序參觀貯藏白銀的地方,令所有國家相信大漢的貨幣,可以隨時兌回白銀。大漢四周的國家,不少乾脆採用大漢的貨幣,間接令大漢對這些國家產生影響。
「一個國家要富強,首先要令自己的貨幣不受外國影響。」哲學家得出了這個結論。只著眼如何增強工業產品的生產,工業出口再怎樣為國家增加財富,國家的工人技術再高,但本身貨幣不為本國人及其他人所相信,同時容易被外來因素影響,必定會被外國的人牽著走的。
幾百年後,由於銀本位的確立和發展,加上利潤共享制度日趨完善,令大漢帝國各行各業蘊藏著不同的變化,成為全世界發生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大漢貨幣為全世界的認同,銀本位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在銀本位制度誕生後七百年,大漢才廢除這個政策,因為那個時候,大漢帝國的生產力和經濟的強盛,已經不需要白銀來支撐及令人相信它的貨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