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大漢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難民熱潮
    華北陷入兵荒馬亂之局,張超三名兒子在華北互相討伐之際,鄰近的地方,也受到了波及。

    為了擴充兵力,張明,張輝,張耀三人,不斷的徵兵,徵稅,令華北的人生活苦不堪言。各地的農村,小鎮成為三人交鋒的戰場,到處都瀰漫著兵災,大量無辜的人在戰爭中被殺或受傷。

    而在城中的人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有錢的人被壓迫,那三兄弟甚至為了多挖些錢,向所有大小商人籌款,若有不從,就將不同罪名加諸於他們身上,將他們家產充公。那些商人向他們『捐錢』後,自然在百姓身上取回。在城中生活的升斗小民,很多失去了原來的工作,不是被拉去當兵,就是被一些大商家剝削剋扣工資,反正只要賄賂當權者便可以了。

    於是,有很多人開始逃離華北,爆發大規模的難民潮。對於難民來說,現在全個大漢最好的去處,就是離他們最近,生活最富庶,社會最穩定的北海。在黃河的對岸上,長安,洛陽,濮陽和北海是較近華北的地方,但長浪軍領地平民百姓的安居樂業,是全個大漢出名的。不止是北海,徐州,揚州,江東的老百姓享受到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福利,更令這大批難民不自覺的乘船湧到梅香城。

    有些本來是富有的人,帶著大量家財到梅香城,他們算是幸運,有錢在梅香城買到一所房子安頓下來。那些在戰亂中失去了一切的人,除了性命外就是一窮二白了。

    難民潮出現在嚴寒的冬天,不少地方還下著雪,有不少人凍病,奄奄一息。看到逃難人潮的苦況,在海琳大力要求下,浪思命令將軍隊用的營帳,交給逃難的人,讓他們暫時有個棲息之所,令他們不用露宿街頭。浪思更向每名逃難的人給了十五天的糧食,以及生火用的木頭,不致於有人凍死餓死。

    同時,海琳的多次奔波,讓民論會發起了大規模捐贈,很多梅香城的老百姓,很願意捐出糧食和衣物來給予難民們,讓他們渡過最艱難的時候,要平均分配物資,海琳有幾天都沒有回家。

    適時清梅去了江東,海琳沒法子向她求助,邱家商會沒有清梅的指示,不能隨便發放物資,不過浪思已經派人飛快通告清梅了。為了救濟難民們,海琳不惜親身來到商聯會,遊說這些平時和她斗咀的商人們,希望他們用低價發放物資。看到海琳祁求的語氣,為了難民們聲淚俱下,每一個人感到海琳對於老百姓那種衷心的愛護,商人們全被海琳的誠意和淚水所打動,並沒有在這個時刻大發戰爭財,主動將日常生活的物資降至成本價賣給官府,協助救濟難民,有商人更捐出不少錢財。就算是唯利是圖的奸商,他們也不希望有人餓死凍死在眼前的。

    以愛心澎湃出名的杜慧,自然沒有閒著,為了這近一百萬名難民,她和彩霞拿出了很多私人財產,同時讓杜慧收留的孤兒們,前去照顧那些受傷或生病的人。舞會各地進行了十天的募捐演出和宣傳,將十天所賺來的錢全都買來衣服和食物,交到海琳手上,更不時在難民中,以圖用歡樂的氣氛安撫他們的情緒,減低他們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哀痛。

    雖然從華北來的難民,本身不是北海或長浪軍領地的人,他們從來沒有對長浪軍有任何貢獻,但是在這個水深火熱的時刻中,長浪軍並沒有拋棄他們,大漢人民互相扶持的溫暖,彼此關懷的愛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在北海可以深刻感受到。甚至在舞會的宣傳下,徐州,江東,揚州各地的人,也作出不同程度的捐贈。

    華北各地受到戰亂影響的人,收到北海優待難民的消息,更一蜂窩的湧向梅香城,令長浪軍開始吃不消了。

    梅香城並不很大,原來三百多萬的人口已經到了飽和的程度,現在突然多了近百萬的難民,令擠迫的情況有點惡化,長浪城也收容不了那麼多人。目前難民們的情緒還很穩定,但有些搶劫,打架的情況開始發生了,他們之中一些害群之馬影響著北海的治安,而且,目前安置這一大幫的人的方法不是長遠之計,北海雖然富庶,但並不能長期養著這些沒有工作,沒有家園的人。

    長浪軍眾人每天都在議事廳發愁,苦思著怎樣處理這個問題。海琳也明白這不是辦法,越來越多人逃到北海,因為難民都認為長浪軍會照顧他們,成為長浪軍一個大包袱。但要她拒絕不斷逃難來的人,不向他們救濟,她實在作不到。幸好,原來有一個人,預先想到這個情況,早就作好準備了。

    清梅本來在江東四處巡視各地的生產工場,在聽到張超病逝,有大量難民湧到北海時,便立刻趕回來了。

    今天,清梅說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在議事廳中宣佈。對於這點,一向視老百姓為朋友的海琳,天未光就到議事廳了,難民的事早令她吃不好睡不飽。全個長浪軍中,就是海琳最關心這些難民的。

    「各位,我早在設想到,張超一死,華北將會大亂,他的三名兒子將互相攻伐。」清梅由天香扶持下侃侃而談。昨晚,浪思天香不斷的向她迫供,她也沒有說出來。於是浪思和天香聯手狠狠的『教訓』了她一頓,令她全身軟綿綿,要由天香挽著她才能到議事廳。

    「其實我們有很多空房子的,就在梅香城的對岸。而且,先前我建立那麼多房子,本來就是為吸引華北的人而準備的,想不到不用我去招攬,就有那麼多人湧來了。」這時,眾人才恍然大悟,當初清梅收購梅香城對面那塊空城,並不斷的興建空房子,就是為了現在的情況。先前很多人摸不著頭腦,究竟有什麼人會去那塊沒有城牆保護的地方,現在他們都很清楚了。對於那些難民來說,住進屬於邱家商會的房屋,總好過現在只能擠進迫狹的營帳裡。

    當然,沒有人不知道,這只吸血魔鬼那有如此好相與的,清梅怎會白白讓他們住進那些空屋呢?

    「對於這些難民,我有個建議,邱家商會在梅香城的對岸上,提供食物,房屋。而難民則在那兒為我的工場上作工人。這樣一來,他們有地方棲身,也有一份工作,不是很好嗎?」

    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對於這個想法大加讚賞。比起海琳想辦法救濟難民,清梅的方便卻是長遠之計。難民們到了那片空地上,有房屋之餘,也解決了工作和生活的問題,確實比目前的情況好得多了。雖然有些人想到,那些人將會成為清梅的廉價勞工,但總比現在什麼都沒有好。

    海琳向清梅投以一個感激的眼神,不過有人卻看出了不少問題。「夫人,據我所知,梅香城對面,遠遠沒有足夠的生產工場,容納那麼多難民。同時,請問夫人打算生產什麼呢?我們北海並沒有原料,除了海鹽外,基本是什都不能生產」對於生產的問題,就是羅平的工作範圍了。他在安排好揚州和江東的農地後,就被浪思派到製造戰船和武器的地方,以求提高生產力。

    「這個嘛,雖然有些對不起現在華北的人,但我打算製造武器和防具,賣給張超的三名兒子,先前邱家商會大量買鐵和鍛鐵,就是打算用來製作武器的。同時,大家知道嗎?現在我們和上官武正式決裂,再不能從明琪那兒買糧食回來了。張家三兄弟互相攻伐,也不可能賣糧食給我們。所以,我打算用武器作交易,向那三兄弟換來小麥,毛皮等原料,自行在梅香城對面生產起麵粉和皮革來。」

    在農地種出來的小麥,並不能像稻米般立刻食用,多數是磨成麵粉。毛皮也要精心的製作,才能成為一件件皮衣,皮帽等皮革製成品。

    糧食的問題早就縈繞在眾人心中,現在北海有不少存糧,可是總有吃完的一天。和上官武決裂後,上官武已經對糧食宣佈是軍用物資,不能向北海販賣,北海到西南的商船也不能通航,長浪軍再不可以用錢買糧食了。

    先前和上官武貌合神離的關係,令清梅有所警覺,將邱家在江南的銀號,存貨,財產,全部轉移到江東,連土地也賣光了,並沒有多少損失。現在邱家商會也不用靠運貨到江南賺錢,各地的生產工場,已經令邱家商會有足夠的物資,在戰亂時,根本不愁沒地方販賣。

    包括浪思在內,所有人都用驚訝的眼神望向清梅。原來她早已經想到那麼遠,連糧食的問題,也一併想好如何解決了。販賣武器給張家三兄弟,雖然會令華北更多人死傷,可是北海現在連糧食也不能自給自足,加上可以處理好這幾十萬難民,海琳也沒有辦法反對,畢竟,華北的人民目前不是她可以控制的。

    清梅提出的辦法,令人沒法子抗拒,雖然清梅可以賺來廉價的勞動力,可是對於那些身無長物的難民來說,已經屬於天大的恩惠了。當清梅在梅香城宣佈時,眾人才想起梅香城對面還有很多空房子的。難民們聽到有房屋,有衣服食物,有工作,那還有拒絕的。很快,梅香城的難民,全部都搬去了對岸。原本困擾著梅香城治安的核心,一夜之間消失了。

    清梅也有失算的時候,華北的戰亂她可以想像到,但她也沒有想到張超這麼快就病逝。先前建好的房屋,遠遠不能滿足逃難來的人,沒有辦法,清梅唯有按他們的工作能力,來分配房屋。可以制鹽,打鐵,織布的人優先進住,因為這些產品可以立刻運到東洋販售,而且設備工具早就準備好了,可以隨時工作。其他人麼,就先在那兒升起營帳吧。

    浪思問過清梅。「梅兒,你知道張超就麼快就病死嗎?」「夫君,張超就算不病死,他的三名兒子就不會興兵作亂嗎?」浪思默然。從很多情報顯示,張超還沒死前,那三兄弟已經開始明爭暗鬥了。他們互相搶奪地盤,打擊對方,絲毫沒有對平民百姓作出任何貢獻。

    浪思認同清梅的意思,就算張超這次不是病死,他三名兒子還是會大打出手的,只是沒有現在那麼激烈罷了。張超三名兒子野心勃勃,清梅在還未嫁給浪思時就很瞭解,而且也是清梅當初不選擇和張超結盟的最大原因。現在想起,若果邱家和張超結盟,以清梅的商業智慧,張超早就統一天下了。

    先前,張家三兄弟已經悄悄派人和浪思接觸,說要向長浪軍買武器,箭矢,盔甲,馬鞍等等。軍隊自然不會同意了,可是邱家商會卻有大量的武器,先前由於要販運到東洋,清梅藉機大肆生產武器,現在還有很多製成品,按清梅的想法,就是等到現在賣給張家三兄弟的。

    雖然浪思覺得販售武器給他們,會令更多人受害,但總不能阻止民間的貿易吧。為了大多官員安全著想,北海不能販售武器。不過除了在北海外,長浪軍並沒有律法規定,民間不能販售武器的,邱家商會就算公然販售武器,只要不在北海範圍內交易,也沒有人會反對的。清梅當初大量鍛鐵,就是要賣武器給張家三兄弟,好從中發財。

    按清梅的計劃,她想在張超三名兒子明爭暗鬥時,吸引華北商人的資金,和華北老百姓的勞動力。北海低稅收,官吏清廉,社會穩定,對於在混亂中的華北來說,實在是一個世外桃園。

    只是,張超的死,令資金並不充裕的清梅來說是一個失算。來北海的人實在太多了,令清梅不能一下子容下這麼多人。於是,為了那些難民,程林罕有的同意,向邱家商會借出一千萬兩銀子,海琳也同意動用十萬士兵,讓清梅在那兒大肆興建房屋,安置那些難民。

    「喂,老何一家去了北海後,聽說邱家商會不但給他們房子,還有工作及糧食等等。有很多人逃到北海去了。」「聽北海的人說,林公爺對那些逃難的人很好,沒有人餓死。」「呀,不如我們不要到洛陽,轉去北海吧。李大將軍那會待我們那麼好,他還向華北來的人拉去當兵呢!」

    邱家商會收容難民作工人,在華北一帶傳開去了。受到戰亂影響,不少人失去了一切,橫豎什麼都沒有,倒不如到北海去吧,那兒還可以吃得飽穿得暖,有瓦遮頭和一份工作。留在華北。不知什麼有一大隊軍隊來自己的小鎮打仗了。

    一股又一股的難民潮,不斷的湧向北海。其實並不是全部難民都是身無分文的,當中有不少人,因為想避過張超三名兒子的徵稅,而帶著不少錢財,隨著逃亡中轉移到北海。同時,本來在華北負責製作皮革,麵粉,羊毛衣物的技術工人,也來到北海,將這些技術帶到長浪軍領地。

    據後來統計,華北大概一千五百萬人中,先後有三百多萬人逃離,而且有超過八成的人到了北海。同時,因為浪思和海琳先前對難民的照顧,這麼多人逃到北海後,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竟然只得幾百人,說得上是一個異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