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與遵守科學的作息制度
制定並遵守科學的作息制度,必須確保休息睡眠時間,青少年科學合理的睡眠時間為: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
1、學生的生活作息制度是由學校根據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及學校生活的要求而統一規定的。遵守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可保證學生勞逸結合,*和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使大腦皮層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預防疲勞的發展,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
2、要懂得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是生活、學習有合理節奏的保證。
3、必須在行動上堅持去做,養成習慣。
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能夠保證勞逸結合,使各種活動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進行,有利於動力定型,能有效地節省大腦神經細胞的功能損耗,預防疲勞,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同時有利於生長發育,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就是合理用腦。
在學習的時候,大腦所主管的視、聽、讀、寫以及有關記憶、分析等功能區都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大腦任何部位的興奮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原來的興奮區域的興奮就會減弱,抑制就會加強,興奮開始向抑制*,就會產生大腦的疲勞,出現睏倦、頭痛等,影響學習效果。
休息、活動和睡眠雖然佔去了一定的時間,但保證了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因此,一定要學會合理用腦,善於用腦,懂得如何適當調節學習和休息。
(1)科學用腦勞逸結合
合理用腦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
1每天要保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2每天要保證七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3兩項學習活動之間應該安排生活、勞動等其他活動;
4學習時間比較長(90分鐘以上)時應該安排兩門課程(最好是文理科)間插複習或者兩種方式(閱讀和解題)間插學習。
(2)交錯安排高效學習
在吃食上,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某一口味經常食用,那麼胃口就會變得很小,一旦換個口味食慾就會大增。
其實大腦的活動功能也和「口味」一樣——長時間從事某種單一的活動,大腦皮層相應活動區域的「胃口」就會變小,當然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如果按照注意力集中的規律適時交換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這樣就可以使大腦疲勞區域得以休息,休息區域進行工作,這樣既不妨礙大腦疲勞區域的休息,也保證了大腦「食慾」的大增,當然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的高速運作。
交錯安排有以下兩種方法:
1不同學科複習時間的交錯安排,比如語文、數學、外語、生物、物理、化學等課程按照文理交錯的形式安排,不要長時間進行一門課程的複習;
2不同學習形式之間交錯安排,比如記憶、解題、閱讀和知識整理等活動交替安排。
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個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做相應的調整,切記不要打疲勞戰。
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那麼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比獲得知識又要重要得多,所以就要培養自覺的學習習慣。知道什麼不能做,什麼能做,並應該怎樣做?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這樣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全由老師或父母來管理和約束。第二階段是由團體管理。最後是自己管理。圍繞著這一主題,下面分三方面闡述:
1、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要想使學習好還必須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對待學習認真負責,積極努力,不敷衍了事。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決定著學習的成績與效果。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能夠按時上學,上課、不逃學、不曠課、不早退、不遲到,遵守課堂紀律,不隨便說話,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能夠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複習考試不作弊等。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何為習慣?習慣是兒童後天所養成的,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特殊傾向。如早晨起床穿襪穿鞋,然後上廁所、洗臉、吃飯。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中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如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就進教室,拿出課本和鉛筆盒,等待老師上課等等現象。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積極配合老師嚴格的約束和規範訓練。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於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範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樸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如何進行規範訓練呢?
主要積極配合課堂常規的訓練:課前認真做好上課準備,學習用品要整齊安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發言時要姿勢端正,聲音響亮。該動的時候可以自由行動,該說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該靜的時候就必須安靜。如:老師說:「請小朋友們打開數學書,翻到第10頁,再拿出鉛筆。」我們一定要在聽清、聽完要求之後再行動。否則教室內的學生們將變成一盤散沙,無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如,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