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二篇 外國名著 第四十章 《尤利西斯》
    作者:詹姆斯·喬伊斯,出生於都柏林近郊拉斯加地區的一個富裕的天主教家庭。他的父系祖上曾是科可市富庶的商賈。1887年,喬伊斯的父親約翰·喬伊斯開始擔任都柏林公司的征款員一職,於是喬伊斯的家庭搬遷由拉斯加區搬遷至佈雷區。

    1*8年喬伊斯入讀都柏林大學,修習現代語言,主修英語、法語和意大利語。同時,喬伊斯還參加了大量和戲劇、文學相關的社會活動。

    成書時間:1922年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小說描寫的是廣告承攬員布盧姆、他的妻子摩莉,以及青年知識分子斯蒂芬大約18個小時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現代人精神空虛和道德墮落的看法。布盧姆是愛爾蘭匈牙利裔猶太人,他在都柏林整天忙碌,但是一無所獲。他11年前喪子,現在*衰退,妻子和情人相會,他也無可奈何。作為猶太人,他到處受人欺凌,膽小如鼠,但自己又和別的女人鬼混,沉湎於酒色。在道德淪喪,家庭分裂的情況下,他飄零無依,備受精神折磨,在都柏林的中產階級中很有代表性。斯蒂芬富有理想和激情,對人生和未來有美好的憧憬。他不滿愛爾蘭的現實,也不滿父親的一味酗酒放蕩,決心和國家,宗教以及家庭決裂。這兩個人碰到一起,布盧姆找到精神上的兒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親。

    小說中的摩莉對過去有美好的回憶,在*方面有過挫折,渴望健全的家庭和社會聯繫。這三個人物都陷入了無法解決也無法擺脫的矛盾之中,他們在這種毫無結果的混亂和絕境中消耗精力和浪費時間。作品借用了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俄底修斯的故事,意在表明現代人生活的空虛和無聊。和古希臘英雄相比,現代人懦弱,卑瑣、墮落。小說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布盧姆的可憐又可鄙的處境,他的妻子的耽於肉慾,以及斯蒂芬的自命清高,彷徨和玩世不恭。作品十分精細地表現了布盧姆在外遊蕩的一天生活,象徵性地點出現代人到處飄流、無處安身的悲哀、絕望、孤獨的處境。

    《尤利西斯》共18章,可分為三部分,寫了三個人物(斯蒂芬、布盧姆、摩莉)在都柏林的一天(1904年6月16日)的生活。

    第一部分(1-3章)寫斯蒂芬的行動和意識。斯蒂芬是個年輕的歷史教師、詩人,他由於母親病危而返回都柏林,母親臨終時要求他跪下祈禱,而他則出於對宗教的反感沒有聽從,母親死後他常常為此事感到內疚。而父親的整日酗酒,又使他離家出走,以教書為生。1904年6月16日上午,斯蒂芬上完一節歷史課,到校長那兒領了工資,漫步到海灘,面對陣陣襲來的海浪,他的意識漫無目的地流淌著:人世的滄桑、造化的奧妙、時空的永恆、藝術的魅力。

    第二部分(4-15章)集中寫的是布盧姆一天中的經歷和意識流動。布盧姆是個中年的廣告推銷員,猶太人。他串街走巷,終日奔忙,卻常常勞而無獲。幼子的夭亡在他心靈上留下了難以消除的創傷,由於失去了*,妻子不甘寂寞,這一切均使他蒙受著難言的羞辱。

    第三部分(16-18章)寫布盧姆和斯蒂芬的相遇、交流以及摩莉的意識流動。

    《尤利西斯》代表意識流文學的高峰,又是第一部非英雄主義文學的傑作,他為現代文學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尤利西斯》將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空間濃縮到1904年都柏林一天的生活中。以極為簡單的情節和時空跨度,體現最深厚寬廣的意識流內涵,覆蓋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個側面。哲學,歷史,政治,心理學都有所觸及,被評論者稱為現代社會的百科全書,一本「現代派的聖經」。從而無可爭辨的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英語文學著作。

    相關鏈接

    布克獎得主對《尤利西斯》的批評

    《尤利西斯》一貫被認為是20世紀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現代文學的開山之作。但是,46歲的愛爾蘭作家,1993布克獎得主羅迪·道爾在紐約的一次喬伊斯紀念研討會上猛烈抨擊了喬伊斯及其擁躉,令聽眾目瞪口呆。

    在道爾看來,《尤利西斯》有三大罪:

    「過長」——「它需要一個好(大刪大砍)」;

    「被高估了」——「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是喬伊斯最好的作品,但《尤利西斯》名實不符」;

    「無感染力」——「人們總是把《尤利西斯》歸入史上十佳圖書之列,但我懷疑這些人中可有一位曾為之感動。」道爾說,「我只讀了三頁《芬尼根守靈夜》(FinnegansWake,喬伊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便生出浪費時間的惡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