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二篇 外國名著 第三十六章 《安徒生童話》
    作者: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也是詩人、哲學家、思想家和民族主義者。

    成書時間:19世紀

    類別:童話集

    內容導讀

    200年前,童話大師安徒生的誕生成就了這個世界最令人驚奇的童話之一。這位鞋匠、洗衣婦的兒子在貧困潦倒中創作了「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等經典之作,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給世界留下了發人深省的思考,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個名字本身也在超越國界的過程中向全世界奉獻了經典的故事。縱覽安徒生一生創作的168部作品,其童話以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愛心、獨特的個性、高超的藝術,贏得了全世界兒童和*們的尊敬,成為了人類閱讀史上的一個奇跡。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後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醜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醜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鬱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安徒生童話》記錄著安徒生的偉大童話和不朽生命的永恆節奏,溫暖了兒童的純真世界,更直抵著*心靈深處。安徒生的童話不單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也為了啟發成年人,因此,它不僅為兒童,也為*所喜愛。而他的童話具有一般*文學所欠缺的特點:豐富的幻想,天真爛漫的構思和樸素的幽默感。這些都植根於現實生活。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話都具有這種特色。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而創作的《安徒生童話》,培養孩子們的純潔情感和美好情*,是其希冀之所在。

    《安徒生童話》充分展現出丹麥原著裡的濃厚詩情、豐富內涵、盎然生命以及如詩般可朗讀的文字,讀來可以使我們受益非凡……因為,安徒生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童話,而是全人類有聲無聲的共鳴,我們稱它為「不朽」!

    只要人類還存在,只要人們都還珍惜美好的童年,安徒生的童話就將煥發永恆的美之光芒。

    相關鏈接

    《安徒生童話》銷量長盛不衰

    《安徒生童話》伴隨著全世界不同膚色的孩子們走過了整整兩個世紀,締造了幾代人千百個美麗的童話夢。

    安徒生童話》長期受到各社的青睞,目前的版本越來越多,不但有全集、分卷,還有故事單行本、典藏版、普及版、注音版、連環畫等。此外,《安徒生童話》還從故事書領域走向了教輔書領域,出現了描畫本、填色本等版本形式。

    《安徒生童話》在廣大小讀者及家長心目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仍然佔著「童話之王」的領先地位,不但在同類圖書銷售中佔有較高的比重,而且銷售趨勢仍在不斷上升。

    據統計,去年的銷售量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占童話類圖書的百分之十左右。《安徒生童話》系列中的白雪公主、睡美人、海的女兒等主人公,已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

    《約翰·克裡斯朵夫》

    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前半期法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出生於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鎮克拉姆西的一個公證人的家庭。15歲隨父母遷居巴黎。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文學和歷史,一度去意大利考察藝術。1*5年獲博士學位,後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同時開始文學創作。1904年至1912年間,他完成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在文壇一舉成名。30年代後期,羅曼·羅蘭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成書時間:1912年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德國人,生在萊茵河畔一個小城市的窮音樂師家庭裡。祖父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不斷向孫子灌輸英雄創造世界的觀念。克利斯朵夫在父親的嚴厲管教下學習音樂,從小表現出相當的音樂才能。他六歲時就決定要當作曲家,幻想有朝一日名滿天下,揚眉吐氣。舅父給他的教育卻相反,教他安貧樂道,真誠謙虛。祖父和舅父兩種對立的思想影響,同時滲透在克利斯朵夫的意識裡,既矛盾又統一於克利斯朵夫身上。

    在祖父的張羅下,十一歲的克利斯朵夫到宮廷演奏,嶄露頭角,受到統治者的賞識;但他對封建貴族的虛偽、膚淺而又專橫的態度,極為反感和不滿。日趨破產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地位,使克利斯朵夫從小就萌發了反抗意識。他和卑躬屈節的祖父不同,鄙視豪門,反抗貴族,攻擊市儈,因而受到統治集團的排斥,終至生計也成了問題。後因命案,他逃往經歷了大革命風暴的法國,但所見所聞同樣讓他失望,繼而導致精神上的孤獨和苦悶——即使他有個好友奧裡維。

    在精神探索中,克利斯朵夫的視線轉向中、下層人民,對他們受壓迫的社會地位深表同情,並對他們的困難的給予盡可能的幫助。但頑強的個人英雄主義意識和對藝術的偏執的信仰,使他過分相信個人的精神力量和藝術的力量,而不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他認為藝術是最崇高的東西,是改造社會民族和諧的最有力的手段。這就和工人階級的主張有著根本的分歧。在工人階級進行反抗社會鬥爭時,克利斯朵夫和奧裡維在他們居住的地方作了一次愛的試驗。在一次「五一」節示威*中,他和奧裡維被捲進工人的*隊伍,結果在混戰中奧裡維死於軍警的亂刀之下,克利斯朵夫出於自衛與警察搏鬥,打死警察,最終不得不逃亡瑞士。

    奧裡維的死,給克利斯朵夫精神上帶來了十分沉重的打擊,他從此萬念俱灰,躲避鬥爭,向現實妥協。當他從瑞士的隱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國社會生活中時,早期那中狂飆似的反抗精神已經完全消失,他不僅和原來的敵人和解了,而且反過來譏笑像他青年時代一樣進行反抗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專心於宗教音樂的創作,不問世事,完全變成了一個世故老人,*了所謂「清明高遠的境界」反抗——失敗——妥協,這就是克利斯朵夫一生的三步曲。

    這部小說還可以稱為20世紀初葉人類偉大的懺悔錄;在那些年代中,政治投機和無恥的**滲透了資產階級社會中生活和文化的每一方面,正直的人們在這種腐蝕的氛圍中悶死了。作者用現實主義手腕描繪了「日薄西山」的一代的悲劇,同時力求真實,為了不辜負那些熱情的諾言:「我什麼都不想隱瞞,無論它的罪惡、它的道德、它那深刻的悲哀、它的狂妄自大、它的英勇努力以及它在一項超人任務的重擔下所感到的徹骨的筋疲力盡;整整一個世界——道德、美學、信念、人道——都必須改造。我們得重新做人。」

    《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說,——應當說:不止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跡。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聖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願讀者以虔敬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罷。

    相關鏈接

    羅曼·羅蘭的人文主義思想

    羅曼·羅蘭一生貫穿人道主義思想。前期受托爾斯泰影響較深,主張全人類抽像的「愛」、以「英雄精神」對抗社會淪喪,文化墮落,提倡藝術為普通人服務。十月革命的勝利和20年代的社會激烈矛盾,使他的思想發生巨大變化,同情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品中出現了「新人道主義精神」。小說《母與子》中大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安乃德的生活道路,體現了作者的這一思想變化。主人公從頗似約翰·克利斯朵夫式的追求抽像*和光明,逐漸變為接近人民,最終投身反法西斯和保衛社會主義蘇聯的鬥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