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二篇 外國名著 第三十章 《悲慘世界》
    作者:維克多·雨果

    成書時間:1862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悲慘世界》是以真實的事件為藍本而創作的,正是這個事實深深的觸動了雨果,促使他花了十幾年的心血創作了這篇小說,在「作者序」中雨果指明了創作目的:揭露因法律和習俗造成的壓迫,*這個世界如何因貧困使男子潦倒、因飢餓使婦女墮落、因黑暗使兒童羸弱,企圖使小說對社會問題的解決有所裨益。這部作品結構龐大,枝葉繁複,全書共有五大部分:《芳汀》、《柯賽特》、《馬呂斯》、《卜呂街的兒女情和聖丹尼街的英雄血》及《冉阿讓》;圍繞的中心問題是窮苦人民的悲慘的命運和處境,可以說它描寫的是主人公冉阿讓的悲慘生活史。

    《悲慘世界》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讓,他的坎坷苦難的一生是小說的主要線索。冉阿讓原是一個貧苦出身的工人,為了搶救在飢餓線上掙扎的孩子們,他偷了一塊麵包,竟被監禁長達十九年之久。出獄後,他又有過偷竊行為,一次偷了主教米裡哀的銀器,而主教卻保護了他。在主教的仁慈感化下,冉阿讓幡然省悟,從此,他隱姓埋名,立志從善。他後來當了企業家,發了財,變成了一位捨己為人、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並被推為市長。但不久又因*了過去的身份而又一次被捕下獄。逃出後,他從一個惡棍手裡救出了一個妓女的遺孤珂賽特,帶著這個幼女到處逃避追捕,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同時,冉阿讓繼續廣行善事。巴黎起義的槍聲打響了,冉阿讓參加了起義並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熱血青年馬呂斯。珂賽特與馬呂斯相愛並結婚。當冉阿讓真誠地向馬呂斯坦白自己的經歷時,卻遭到誤解而陷入孤獨痛苦的境地,但他毫無怨言。冉阿讓的慈愛廣及一切人,甚至包括他的敵人,他不記舊仇,主動釋放了一直追捕他的警探沙威。臨死前,冉阿讓還念念不忘告誡珂賽特,讓她寬恕迫害她的惡棍德納第。最後,冉阿讓安詳地離開了這苦難的人世。

    冉阿讓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不只在於同情弱者和批判現實,雨果還把這一形象作為他人道主義思想的體現者。在作者筆下,人道主義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冉阿讓前後判若兩人,即使是冷酷殘忍的警探沙威在道德面前也會受到感化,因精神崩潰而導致自殺。這種以道德感化改造社會的方法是雨果探索社會的唯一途徑。在雨果看來,尖銳的階級矛盾問題實際上是道德問題。道德感化可以消滅社會罪惡,解決一切社會矛盾,這顯然是帶有空想性質的改良主義主張,反映了作者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局限性。作者從他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說教出發塑造出來的冉阿讓這一人物形象帶有某種不真實之處,他的一些轉變並不符合生活的邏輯,只不過是作者為了表現其思想的需要。這些都是這部偉大作品的局限。

    《悲慘世界》是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現實主義小說。這裡有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巴黎的貧民窟、修道院、法庭、監獄、資產者的沙龍、大學生居住的拉丁區,構成廣闊而典型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畫面;小說的人物也是典型的。但占主導地位的是浪漫主義風格,雨果倡導的美醜對照原則在人物塑造、場景描寫等多方面廣泛地得到運用;作者善於用誇張的手法塑造不同尋常的人物,用虛構的偶然的因素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同時小說還充滿著濃郁的抒情氣氛,整部小說瀰漫著浪漫主義氣息。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一面世,立即受到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數百年來,它以其無窮的藝術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億萬讀者的心,小說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以不同的語言在全世界播映。大家不防看一看,為了瞭解更多,也可以感受一下雨果所描寫出的悲慘世界。

    相關鏈接

    《悲慘世界》——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飢餓偷麵包而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墮落為娼妓的芳訂、童年受苦的珂賽特、老年生活無計的馬伯夫、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以及甘為司法鷹犬而最終投河的沙威、沿著邪惡的道路走向毀滅的德納第,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全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

    雨果作為人類生存狀況和命運的思考者,能夠全方位地考察這些因果關係,以未來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