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二篇 外國名著 第十八章 《浮士德》
    作者:約翰·沃爾夫岡·歌德

    成書時間:1773-1831年間

    類別:詩劇

    內容導讀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是德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最偉大的詩人、作家和思想家。是他,把一向地位不高的德國文學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並獲得了不朽的世界性聲譽。他的《浮士德》同《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樣被譽為「名著中的名著」,既是啟蒙主義文學的壓卷之作,也是歐洲與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價值和最富影響的作品之一。

    魔鬼靡非斯托瞧不起人類的理性,與天主打賭,自信能夠引誘飽學之士——浮士德,使其墮落並將其靈魂劫往地獄。而天主卻認為人在奮鬥中難免迷誤,但終究會意識到正途。天主相信浮士德——人類的理性最終能抵制惡魔的誘惑,但也想找個負面的東西鞭策人的精神,於是同意了靡非斯托的要求,把浮士德交給他進行賭賽。

    初登場時,浮士德是個年過半百的老學究。他知識淵博卻對已有的書本知識不滿足,渴望瞭解一切神秘的東西。靡非斯托趁機和浮士德訂約打賭。靡非斯托願做他的僕人為他全面服務,條件是:一旦浮士德對現狀心滿意足,就得交出靈魂,來世為靡非斯托服務。浮士德不相信自己有知足的一天,立即答應了。

    立約後,靡非斯托首先帶浮士德到了一家酒店,和大學生們一起飲酒作樂。之後又領他到魔女的丹房裡,使他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小伙子。年輕的浮士德看上了市民少女格莉琴,在靡非斯托的慫恿下很快佔有了她,使她懷孕。為了*,格莉琴給母親服了過量的安眠藥。哥哥瓦倫廷和浮士德決鬥,也死在劍下。格莉琴因為未婚生子被抓進監獄,判了死刑。浮士德救人不得心中傷痛不已。

    不久,他們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宮廷之上。因為財政空虛,內憂外患,該國君臣惶恐不安。靡非斯托獻計挖取地下寶藏、大量發行紙幣,以解決經濟危機。果然,皇帝簽名的紙幣使帝國上下為之一振。高興之餘,皇帝想親眼目睹希臘美男美女帕裡斯和海倫的真容再現,便命令浮士德去辦。不料,浮士德自己也被魔術變出來的海倫的美麗所深深吸引,驚奇發呆中,他用鑰匙觸到了帕裡斯引起爆炸,美人變成煙霧消失了,他自己昏倒在地。

    靡非斯托只好把浮士德扛回了書齋。他尋來了已成為博學大師的瓦格納幫助浮士德實現對海倫的夢想。瓦格納用稀奇古怪的燒瓶製出了一個透明的小人,讓小人在瓶中為他們發光照亮道路,飛往希臘神話的發源地——古希臘尋找海倫。

    希臘聯軍剛剛取得特洛伊的偉大勝利,搶回了美女海倫,海倫的丈夫卻意欲殺死變節的婦人以祭奠神靈……

    《浮士德》構思宏偉,內容複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像、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揉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莊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廣泛運用象徵、典故、比喻是《浮士德》最重要的藝術特徵。這些象徵、典故、比喻,不局限於一詞一語,而是涉及眾多的文學意境,人物原型、故事模式、進而貫穿全書,形成整體的文學隱喻,如:海倫象徵著古希臘藝術美、「歐福良」象徵拜倫等浪漫派詩人,浮士德的人生則是人類追求的一個縮影等等。因為關涉歐洲文化淵源,這些象徵、比喻的解讀,對於普通讀者有一定的困難。無限風光在險峰,求解的難度,也正是求解的趣味所在。借助譯者的註釋,細心的讀者會從智慧的老歌德那裡學到不少東西。

    相關鏈接

    歌德與《浮士德》

    《浮士德》成書於1773-1831年間,前後延續近60年。他親身經歷了18世紀、19世紀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與拿破侖等歷史人物有過交往。晚年時,歌德擔任魏瑪公國的宰相,領導魏瑪劇院。精力充沛的歌德還業餘鑽研過許多科學問題,對歐洲自然科學的發展密切關注。這一切經歷一切感受,歌德都把它們天才地融進了長篇詩劇《浮士德》之中。《浮士德》是詩人歌德對歐洲民間長期流傳的「浮士德傳說」的再創造,更是一座藝術與思想的寶庫。它是馬克思最喜愛的書之一。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也稱《浮士德》為德國「世俗的聖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