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三十七章 《家》
    作者: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立志做社會活動家的他,卻成為小說家、散文家。新時期之後歷任多屆作協主席,可以說德高望重。他的作品感情豐沛,所以三部曲式大部頭作品非常多,後期作品用筆趨於沉實,其長篇小說《寒夜》堪稱傑作。

    成書時間:1931年

    類別:長篇小說

    內容導讀

    巴金先生一生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春天裡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讚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有長篇小說《父與子》、《*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

    《家》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巴金的代表作。

    小說描寫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它取材於巴金的老家,許多人物、故事,以至細節、生活習俗,就是巴金極為熟悉,深有感受的。例如小說中的覺新就是以他的大哥李堯枚為模特兒的,覺民和覺慧兩兄弟的某此性格特徵、某此故事,也都有三哥李堯林和巴金自己的某些影子和痕跡,其它如祖父、四叔、五叔等也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應的模特兒。

    當然,這只是說明藝術創作有其真實的生活依據,而並非把作品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中的真人混為一談。由於巴金從小生長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對於整個封建禮教制度以及封建地主階級的腐朽反動本質,沒落崩潰的過程,瞭解得極為真切深刻,特別是他耳聞目睹許許多多可愛的年輕生命橫遭封建制度的摧殘吞噬的慘劇,更使他燃燒著憤怒的烈火,巴金寫作第一部小說《滅亡》時就開始醞釀構思這部作品,到了1931年終於下決心著手來完成它。

    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爺,封建*,頑固不化。長房長孫覺新,為人厚道,卻很軟弱,原與梅表姐相愛,後屈從於老太爺之命而與李瑞玨結婚。婚後,瑞玨對他十分體貼,但覺新總不能忘情於梅。不久,梅也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在家。覺新的胞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老太爺嚴禁覺慧外出,並責成覺新嚴加管束,但覺慧仍活動如故,又與同學合辦《黎明報》,向封建勢力和軍閥宣戰,從而和老太爺心目中「德高望重」的馮樂山成了死對頭。由於戰亂,老太爺的外孫女琴小姐偕梅表姐來高家避難。覺新與梅不期重逢,百感交集,相對嗚咽。覺慧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鳴鳳也以心相許,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老太爺又為覺民聘定了馮樂山的侄孫女,但覺民與琴相愛已久,在覺慧的鼓勵下,覺民離家出走。老太爺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鬧事發,以致闔家不寧。繼又發生家產之爭,老太爺在氣憤中去世,陳姨太以封建迷信邪說為由,強迫瑞玨去鄉間分娩,致使瑞玨難產而死。至此,覺新開始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到上海投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小說裡塑造得最成功的是覺新,這是巴金為中國新文學提供的一個嶄新的藝術形象。所謂覺新性格已經超出了人物本身的意義,成為人類普遍性的悲劇。這一形象對於現代中國的某些知識分子說來,是具有很大的概括力的。

    《家》不僅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家》以後,巴金又寫出了《激流三部曲》的第二部《春》和第三部《秋》,繼續描寫高家大院中墮落腐朽力量與青春新生力量的衝突。完成了描寫家庭生活、抨擊舊式家庭的腐朽與罪惡的系列創作。

    《家》也是《激流三部曲》中思想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長篇小說。

    「五四」以後十多年的新文*動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有影響的優秀長篇小說卻還是寥若晨星。《家》的出現是新文學史的一塊豐碑,轟動了整個文壇。1931年在上海《時報》上以《激流》的名字連載發表,後來由開明書店印成單行本,僅解放前就先後出過三十多版,銷行數十萬冊;解放後,至1958年僅北京一地就印行了十五次。它還曾先後被改編拍攝成電影,改編成話劇、越劇等,受到了更廣大的觀眾的熱烈歡迎。它的影響至今仍很深廣。

    相關鏈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