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必讀世界經典名著 第一篇 中國名著 第十五章 《竇娥冤》
    作者:關漢卿(1225年∼*0年),字漢卿,與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一生創作雜劇,多達67種,今存18種,即:《竇娥冤》、《魯齋郎》、《救風塵》、《望江亭》、《蝴蝶夢》、《金線池》、《謝天香》、《玉鏡台》、《單鞭奪槊》、《單刀會》、《緋衣夢》、《五侯宴》、《哭存孝》、《裴度還帶》、《陳母教子》、《西蜀夢》、《拜月亭》、《詐妮子》。

    成書時間:明萬曆十年

    類別:元雜劇

    內容簡介

    《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也是關漢卿寫得最為出色的悲劇作品。

    全劇通過一系列戲劇衝突的發展,塑造了一個富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偉大的女性形象——竇娥;這個形象的靈魂,就是一個弱者的抗爭精神。通過這個形象,作品控訴了元代社會的黑暗與殘暴,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竇娥冤》展露的是元代社會一幅驚心動魄的人間慘象,唱響的是一曲感天動地的人間悲歌。

    竇娥三歲喪母,一介窮書生的父親為了抵債,將七歲的竇娥賣到放高利貸的蔡家做了童養媳,十七歲丈夫因病去世,竇娥成了年青的寡婦。竇娥的命運實在太悲慘了,但這還僅僅是她一生悲劇的開始。在豪強橫行、弱肉強食、地方官吏草菅人命的黑暗社會中,竇娥的善良、安分反而招來滅頂之災。

    以放高利貸為生的蔡婆婆,向賽驢醫討債,賽驢醫無力償還高利貸,欲置蔡婆於死地,潑皮張驢兒父子從賽驢醫手裡解救了蔡婆婆,但張家父子卻以此為由,乘機*蔡家,並想將竇娥婆媳佔為己有。張驢兒為逼竇娥允婚,下藥欲毒蔡婆,不料誤毒死了父親,於是將竇娥告上公堂。太守桃杌受賄枉法,竟將竇娥屈打成招,問斬棄市,釀成千古奇冤。

    竇娥是這部悲劇的主人公,她的悲劇是由官府的黑白不分、草菅人命和潑皮惡霸造成的。她的孝順和貞節把她推向了刑場,而她潛伏著的反抗精神,也在被逼迫中漸漸甦醒,最後在臨刑前得到爆發,完成了竇娥這個悲劇人物的光輝形象。

    其中第三折是全劇的最*。竇娥競爭到底、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這裡大放異彩。關漢卿用他浪漫主義的想像和巨筆,極力描寫行刑之後浮雲蔽日,悲風怒吼,白雪紛飛,掩埋了竇娥的軀體,素練高掛,晶瑩的鮮血飛濺其上。一片濃重沉鬱的悲劇氣氛,突出了竇娥悲憤莫名的情緒,也體現了作者的用意:對不平的世道,必須堅決地抗爭。竇娥身上表現出來的反抗性,是時代最強音的反映。

    《竇娥冤》歷來被評為元曲四大悲劇和中國十大悲劇之首。題材源於《漢書·於定國傳》、干寶《搜神記》之《東海孝婦》及《太平御覽》之鄒衍下獄的故事,寫竇娥一生的悲慘遭遇。竇娥的悲劇,無可訴告,是令人窒息的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六月飛雪」的奇異現象,已經超越了自然界的反常狀態的意義,而成為近千年來人們心目中自然對於人的回應的有力證據。最後,作者加了個「光明的尾巴」,依然是「大團圓」的結局,然而,其作品表現的攝人心魄的悲劇力量,使其「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亦無愧色」(王國維語),竇娥也成為冤屈的象徵與代名詞,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歷來評論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詞曲如繁弦促調,風雨驟集,神情悲悼,試看下面最著名的一段: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錚錚珠玉,驚天動地,明評天地,實抨人心,讀之者,敢不思之?

    相關鏈接

    竇娥這個悲劇形象的特徵及其意義

    《竇娥冤》是一部以訴訟勘獄為題材的作品。但是,它與其它的「公案戲不同」,它不是以平冤的清官為主要人物,而是把冤獄的受害者作為作品的主人公,描寫她無辜蒙冤受屈及其對冤獄的不平和抗爭,從而塑造了竇娥這個感天動地的悲劇形象。劇本所塑造的竇娥這一形象有其深刻的意義,這種意義表現在:竇娥一生的悲劇遭遇是對中國封建社會裡廣大被壓迫婦女悲苦命運的典型概括,竇娥悲慘的遭遇和對冤獄的不平與抗爭,表現了被壓迫人民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和反抗精神以及有冤必伸的理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