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西漢武帝時的人,受父親影響,他少年時就閱讀古人的書籍。20歲時,他到各處去遊歷,搜集了很多古代名人的資料。後來,他被任命為郎中,可以常隨皇帝出遊。父親死後不久,司馬遷接替他的職務做了太史令,有機會翻閱了很多圖書,做了大量筆記。公元前104年,他正式開始寫作《史記》。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司馬遷卻因為替抗擊匈奴的大將李陵投降匈奴辯護,被漢武帝認為是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的哥哥)因而被判腐刑。司馬遷認為受腐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此想到了自殺,但是他又想:從前周文王被關在羑里,寫了一部《周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上被困在陳蔡,後來編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寫了《國語》;孫臏被剜掉膝蓋骨,寫了《兵法》。還有《詩經》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憂憤的情況下寫的。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裡有鬱悶,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時候,才寫出來的。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候把這部史書寫好呢?
於是司馬遷忍受痛苦,發憤編寫,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的巨大著作《史記》,內容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
《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傑出的文學著作。他和他的著作《史記》在我國的史學史、文學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