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六卷 阿拉伯海 第五十三章:達卡攻防(三)
    「該死的中國海軍航空兵,這些狡猾的賊鷗!」印度空軍第20戰鬥機中隊的指揮官—賈姆瓦爾中校好不用意在白刃見紅的近距離格鬥中咬住了一架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殲—0H型戰鬥機,但是眨眼之間他便從追擊的獵手變成了被捕殺的獵物。這一切當然全都是拜對方靈敏的採用「盤旋上升機動戰術」所賜。

    「盤旋上升機動戰術」是指在戰機的後半球小於公里的距離上發現來襲敵方戰機時所採用的一種攻防轉換的有效戰術。處於防禦位置的戰鬥機在下降高度的同時操縱發動機油門,轉彎飛向進攻方的敵機,並採取空中剎車的戰術,當敵機前出至己方戰鬥機轉彎的外向時,突然收起空中制動裝置,進入發動機工作的減速狀態,同時向敵機方向轉彎。在這個短暫的變換之中,尾隨追擊的印度空軍蘇-30M型戰鬥機往往不能及時的剎車,從而迅速的失去戰術優勢,在向前超越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殲—0H型戰鬥機,而從攻擊方轉為被攻擊方。

    面對著突然轉入自己的後半球,緊緊咬住自己的中國海軍航空兵殲—0H型戰鬥機。賈姆瓦爾中校只能以不停的急速轉彎和翻斜觔斗的模式來擺脫緊緊追趕著自己的死神,但是顯然這一切的努力都只是徒勞。採用近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的殲—0H型艦載戰鬥機顯然繼承了殲—0系列戰鬥機的結構重量輕,機動性能好,高靈敏度的優點。在靈巧的殲—0H型艦載戰鬥機面前,印度空軍蘇-30M型戰鬥機的任何機動都顯得是那麼笨拙。

    如果此時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困擾,那麼賈姆瓦爾中校的戰機被擊落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就在這個對於賈姆瓦爾中校來說已經近乎於絕望的時刻,一直尾隨著他的「殺手」卻突然放棄了追擊,天空之中一度令他感到無所不在的中國海軍航空兵突然集體撤離了戰場。剎那間的輕鬆感,令一直保持著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賈姆瓦爾中校突然變得無法侍從起來。彷彿剛才的激戰不過自己的一場噩夢而已。

    不過這一場噩夢卻是如此的真實,原本集群飛行的印度空軍第20戰鬥機中隊「閃電」,此刻只剩下賈姆瓦爾中校和一架可憐的僚機還翱翔在孟加拉灣中部的夜空之中。「難道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一念之仁,在這個生死存於一線的戰場之上應該不會存在所謂敵人的憐憫吧!那麼中國海軍航空兵突然退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或許是己方空軍的增援兵力已經突破了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的外圍空中防線已經威脅到這艘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的安危了吧!」賈姆瓦爾中校實在無暇再為自己逃出生天尋找理由,此刻惶惶保全首級的他所想的只是快一些返回已方的空軍基地,以後再也不要攤上這樣危險的餌軍任務才好。

    應該說賈姆瓦爾中校的猜測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情況遠沒有他想像的那樣樂觀,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戰線之上,印度空軍在損失了幾乎一半的兵力之後,仍然無法從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纏鬥之中擺脫出來,但是為了未雨綢繆,「江蘇」號航母上的指揮官依舊召回了已經打完了大部分空對空導彈的殲—0H型艦載戰鬥機群,讓他們迅速返回航母之上進行戰場補給,隨後再度出擊。

    大獲全勝的殲—0H型艦載戰鬥機群以警戒編隊返回了「江蘇」號航母的預定海域。此刻所有戰機的國產脈衝多普勒JL-0雷達依舊保持著開機的狀態,時刻保持著對空的警戒狀態,要知道雖然已經接近了「江蘇」號航母戰鬥群的附近,但是降落依舊是艦載戰鬥機最為脆弱和易受攻擊的階段。在接近「江蘇」號航母30海里的距離內,殲—0H型艦載戰鬥機群開始脫離了E-7H型艦載預警機的引導,開始與母艦直接進行聯繫。

    飛行員們把「著艦控制台」上傳來的著艦所需的信息輸入戰機計算機,隨這戰機自動駕駛系統的調整,很快便可以看見宏偉的「江蘇」號航母就在眼前,在茫茫一片的夜空和海面之上,即使是被稱為海上機場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此刻也顯得極其的渺小。2架凱旋歸航的殲—0H型艦載戰鬥機組成機動編隊,僚機在長機的後面45度處,相距50米飛行,直到接近「航空母艦控制」、區域—即由航母指揮塔管理的直徑為5海里、高度為524米的「圓柱面」內,戰機們按照到達的順序,在目視的狀態下,以限定的不允許超過280節的速度逐漸下降,做好著艦準備。一切順利,長機在夜空中擺動機翼,示意僚機緊緊跟上。

    2架殲—0H型艦載戰鬥機以著艦速度略微下降。在其前方,另有兩架歸航的殲轟-7H型戰鬥轟炸機突然出現在航母的甲板前方,它們機翼下沉,即將著艦。為此殲—0H型艦載戰鬥機不得不擴大轉彎,以便使自己處於「江蘇」號航母艦尾約海裡的上空,等待航母的飛行甲板空出後按序降落。長機在83米的高度拉平機身並重新提高了速度盤旋著,在其左側下放,殲轟-7H型戰鬥轟炸機已經進入航母甲板上的著艦中心線。5秒之後,才輪到殲—0H型艦載戰鬥機著艦。

    殲—0H型艦載戰鬥機將速度降至80節,放下起落架,並檢查左屏幕上的「進入著艦」頁面,讀取著艦的各種不同參數速度、坡度、高度、所記錄的指令著艦。此刻著艦的自動控制裝置已經啟動。戰機開始緩慢的下降,飛行員目不轉睛的盯著甲板,快速尋找著著艦助降燈,那一剎那閃爍的正是回家的光芒。甲板迅速的接近著,戰機處於良好的著艦位置上,尾鉤準確的鉤住了高速降下的戰機,此刻飛行員才最終鬆了口氣,發動機的轉速逐漸降低,按照著艦指揮軍官的指令,收起尾鉤將戰機轉向艦橋的一側停下。

    關閉發動機,飛行員們打開坐艙的玻璃罩,迎面而來的已經是晚上孟加拉灣之上30節的甲板風。疲憊的飛行員從側短舷梯上走了自己的戰機,他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休息。在今夜的激烈對抗之中,作戰節奏已經大大加快,戰機再次出動強度也必須相應的得到了增加。雖然艦載機再次出動準備時間受到嚴格控制,但是「江蘇」號航母上的保障技師顯然要有自己的工作來為自己的戰艦爭取更多的時間。

    就在殲—0H型艦載戰鬥機降落在甲板上的同時,滿載著嶄新的各種空對空導彈的牽引車便通過航母的升降機開上甲板,在此刻緊張的對抗條件下,已經沒有時間再借助於升降機將歸航的戰鬥機移往機庫,機庫位於飛行甲板之下,是停放和檢修艦載機的主要場所。但此刻為了節省時間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在甲板上完成。在微弱的燈光之下,地勤們在甲板上忙碌著為剛剛歸航的戰機磨礪新的利爪。

    「中國海軍的『江蘇』號航母只有兩部蒸汽彈射器,輪番攻擊時只能用部,攻擊力已經大打折扣了。」在加爾各答的戰區指揮中心內,喬京德爾似乎已經看到了女戰神杜爾迦正在對自己展開迷人的微笑。顯然中國海軍航空兵已經用盡了最後的力量,而在喬京德爾手中還握有強大的預備隊。在印度東部地區的機場之後,印度空軍還有超過00架的二線戰機可以使用,此刻這些掛載著法國生產的M—39「飛魚」型反艦導彈的「敏捷」V3輕型戰鬥機已經在老舊的米格-2最新改進型戰鬥機的掩護下,在印度東部的天空重新集結。

    的確在此之前的戰鬥已經令印度空軍流了太多的鮮血,但是此刻才是決定勝負的最後關鍵。這最後的一擊將從空中徹底壓跨中國海軍航空兵的防線。此前出動的印度空軍龐大機群已經在戰鬥中消耗怠盡,印度空軍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強大攻擊力量,此刻不是被擊落在孟加拉灣的夜空之中,就是被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機驅逐出了戰場。但是他們的犧牲並非全無代價,中國海軍航空兵也有7架殲—0H型艦載戰鬥機被擊落,而剩下的戰機此刻也耗盡了所攜帶的彈藥和油料。他們不得不返回「江蘇」號航母的附近,等待降落的機會。

    而此前剛剛著艦的殲—0H型艦載戰鬥機不得不再次出發,迎擊0倍於己的印度空軍的生力軍。印度空軍投入空戰的主力是安裝「矛」式雷達為基礎,取名為米格-2-93的米格-2最新改進型戰鬥機。俄制米格-2型戰鬥機是人類空軍史上最著名的戰鬥機之一,一直作為主力戰鬥機在第三世界國家廣泛服役。但是中東戰爭以來,西方對它的評價向來不高。第二代戰鬥機與第三代戰鬥機為代表的F-5、F-型戰鬥機交戰中處於絕對的下風。

    不過米格-2型戰鬥機的速度快,升限高,造價低廉,維護費用低,在第三世界國家仍一直廣受歡迎,改進後仍可服役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改進米格-2及其衍生機型的主導國家是俄羅斯、中國和以色列。俄羅斯改進方案名稱為米格-2-93,主要針對印度這個客戶。改進的主要措施是安裝新型的「矛」式雷達來換老式的機載無線電設備。這種雷達是米格-29型戰鬥機使用的「甲蟲」雷達的小型化裝備,可以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發射空對空導彈攻擊2個目標。對地工作狀態時,可顯示地面圖像和對地面目標進行測距。其它改進方面主要是針對米格-2落後的電子設備,如通信、導航、平顯、電子對抗、雷達警戒、干擾投放器和座艙顯示設備等,改進後的米格-2可掛載R-73近距格鬥空對空導彈、R-77中距雷達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或H-3反艦/反雷達空對面導彈,掛載電視/激光吊艙後可對地用精確制導炸彈攻擊目標。

    秉承著俄羅斯軍工系統喜歡誇大其詞的傳統,俄羅斯空軍吹噓由於配備了「矛」式雷達,米格-2型戰鬥機的作戰效能提高了5-7倍,它已從單一的空優戰鬥機轉變成多功能戰鬥機,不僅可打擊空中目標,也可攻擊地面和海上目標,作戰能力上可以趕上第四代戰鬥機,如「幻影-2000」、F-、米格-29,甚至是蘇-30MI,改進後的米格-2型戰鬥機可在印度空軍中一直服役到200年。當然這樣的笑話也就只有印度空軍會信以為真。

    不過這些改進的老舊戰鬥機卻從一個側面增強了印度空軍原本的數量優勢。在超視距的攻擊距離上,雖然有超過20架米格-2型戰鬥機被擊落,但是這絲毫沒有減少印度空軍的攻擊勢頭,在45公里的最大戰鬥距離上,米格-2型戰鬥機的R-77中距空對空導彈也開始一一點火。雖然已經換裝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但是此刻掛載4枚近距空對空導彈和個中腹副油箱也已經達到了載重的極限,加上其嬌小的機體對外掛阻力十分敏感。由於重量和阻力的增加,其航程也較原來大打折扣。打出所攜帶的R-77中距空對空導彈之後,這些米格-2型戰鬥機就不得不開始返航。

    但是漫天飛來的R-77中距空對空導彈也足以為攜帶著法國生產的M—39「飛魚」型反艦導彈的「敏捷」V3輕型戰鬥機殺出一條血路,眾多印度空軍的「敏捷」V3輕型戰鬥機攜帶著沉重的「飛魚」型反艦導彈艱難的向著中國海軍的「江蘇」號航母戰鬥群撲去。此刻所有的空中攔截者已經被無情的擋在了後面,不過他們仍需要面對龐大的「江蘇」號航母戰鬥群的水面護航艦艇。

    在2艘大型導彈巡洋艦—「寧夏號」和「貴州」號的引導之下、2艘05型專用艦隊防空驅逐艦已經進入了對空警戒的狀態。但是誰又知道,空中的威脅並不是印度軍隊最大的殺招。此刻龐大的印度海軍潛艇編隊已經秘密的游弋在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周圍。而在眾多常規動力型潛艇之中,2艘俄制「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顯得格外的刺眼。

    印度希望向俄羅斯租借現役核動力攻擊潛艇的計劃早在2000年便傳出風聲,但是指導俄羅斯總統率龐大代表團出席印度獨立0週年慶祝儀式期間,雙方才正式簽署協議。按照規定,印度支付給俄方3.5億美元的租金,俄方提供兩艘船齡不超過20年的「阿庫拉」級核潛艇,並負責提供足夠數量的教官及全套訓練教學設施。印度之所以看上「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主要基於其總體性能可與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媲美,並逐漸成為俄水下艦隊的主流,是十分頂尖的裝備。

    第一艘租借的「阿庫拉」級核潛艇將來自俄太平洋艦隊,鎖定的目標是從98年開始建造,直到去年才服役的-52「海豹」號,另一艘-57「虎」號核潛艇也在印度租借考慮範圍之內。這些潛艇會先在俄遠東阿穆爾共青城造船廠內進行核反應堆加料,換裝大功率空調,以適應南亞炎熱的氣候條件,俄造船廠甚至還要根據印方要求,在艇內開闢出小型禮拜室,供其穆斯林水兵使用。根據俄印協議,「阿庫拉」級核潛艇上原配備的幾十種型號武器,全部交由印度海軍操作,其中就包括類似於「戰斧」的SS——2型潛射攻陸巡航導彈,它可從533毫米魚雷管中發射,射程接近3000公里,總體性能不次於美國「戰斧」導彈。

    不過在在人員準備方面,2004年底開始,足夠操作4艘核潛艇的印度軍官出現在列寧格勒州的薩斯諾維波爾城,這裡有俄羅斯最著名的核潛艇艇員訓練中心,俄媒體分析,這些軍官很可能前往共青城,直接參與「阿庫拉」級核潛艇的改造工作,並在俄海軍教官的指導下直接把核潛艇開回國。這看似是一俄羅斯對印度友誼的象徵,但實際上卻是莫斯科精明算計的一部分。

    俄計劃交給印度的兩艘核潛艇長期因資金短缺而躺在港內動彈不得,而現在俄軍方已將全部財力及物力投入到了第四代核潛艇-88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的建造之中,印度海軍送上門的鈔票正好可以啟動這些「沉睡的猛獸」,俄羅斯也順帶丟掉一個包袱,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印度海軍可以長期使用這2艘「阿庫拉」級核潛艇進行訓練和戰備演習,但是被派望這兩艘潛艇的俄海軍教官卻掌握著這兩艘核潛艇的實際指揮權,一旦印度海軍試圖將這2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用於實戰,這些長期與潛艇朝夕相處的俄海軍教官將迅速轉入自己的正職—俄羅斯情報部門的僱員,將秘密引爆這2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核心部件,使其徹底癱瘓。

    但是此刻這些來自北國的軍官顯然沒有幾乎阻止自己的戰鯨進入戰位,因為在他們的胸前無一例外的頂著印度海軍士兵的槍口。印度海軍「辛杜格霍什」號潛艇的艦長—印度海軍中校薩克胡亞正微笑的注視著眼前這些憤怒的蘭色瞳孔。「我們要借用你們的潛艇,來擊沉我們近海的那些麻煩。」

    「孟加拉灣可以說是全世界各大洋之中,最適宜於潛艇作戰的海域之一。現在空戰打得這麼熱鬧,印度海軍苦苦積累和集結起來的潛艇部隊不過來插一腳就真的有些說不過去了。」面對著「上海」號航母艦橋上的巨大電子屏幕,身為中國南海特混第一海空攻擊集群司令的徐傑大校微笑的看著已經進入全面白熱化的戰場,注視著中印兩國的空中雄鷹不斷變幻的高頻率的攻防轉換。轉身向自己身邊的戰友—「上海」號航母的艦長馬瀾中校說道。

    誠然如徐傑大校所說的,對於潛艇部隊而言孟加拉灣的確是條件優越的戰場,這片西嵌斯里蘭卡、北臨印度、東以緬甸和安達曼—尼科巴海脊為界,南達斯里蘭卡南端的棟德拉高角與蘇門答臘西北端之烏累盧埃角的連線為界的遼闊海域,總面積為平方公里,總容積為5.萬立方公里,平均水深為258米。

    它的北部灣頂是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巨型三角洲。流入這片海域中的其它河流還有印度的默哈納迪河,哥達瓦裡河和克裡希納河。她們千年如一日的流淌構成了孟加拉灣的大陸架,這寬為公里,以北部和東部為較寬,向海一側陸架的平均深度為83米的陸架,大部分由砂組成,向海一側多為粘土和軟泥,有好幾處被一些海底峽谷切割。其中有恆河峽谷,位於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的外方,深達732米;安得拉、克裡希納和馬哈德范等峽谷分佈於該灣的西邊緣。在這些複雜的近海海域,為印度海軍的常規動力潛艇提供了最好的庇護,這是依托著這片大陸架的掩護,印度海軍的狼群才牢牢的控制著孟加拉灣的北部,阻斷著中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駛近孟加拉國的海域,向印盟兩國的戰場提供更多的空中掩護。同時也將孟加拉脆弱的海軍封鎖在自己的軍港之中。

    而由大陸架向南,則進入了孟加拉灣的深海海盤地區,這個遼闊的深海大致呈「U」字形分佈,平均深度達4500米。盆底有兩個特徵北部有很直,長達5000公里的東經90。以及由陸架沉積物沖積而成的恆河三角洲。東經90度海脊的頂峰,水深約為234米,其北端覆蓋著恆河三角洲的沉積物。三角洲分佈著樹枝狀的溝渠。借此,沉積物可以運移到較遠的深海盆。這些沉積物發育出世界著名的大型沖積堆,又被稱為「深海扇」,多由陸源堆積物組成。它們是中新世中期以來喜馬拉雅山脈明顯上升,為深海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堆積物質的結果。孟加拉深海扇從恆河一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向南延伸2000多千米,面積200萬平方千米,總體積500萬立方千米,為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堆。

    在這個深海戰區之內,小型的常規動力潛艇將難以體現其自身的優勢,深海是屬於大潛深、高航速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獵場,在這片領域,即便是數量眾多的印度海軍的常規動力潛艇也難以突破由中國海軍新銳的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構成的防線。所以自中國「上海-江蘇」雙航母戰鬥群進入孟加拉灣以來,中印兩國的海軍便保持著相應的默契,印度海軍極少進入深海進行冒險,而中國海軍則與近海的大陸架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而印度海軍自身擁有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在經過了突襲香港的冒險之後,此刻原有3艘的「先進技術艇」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阿育王、孔雀王、拉傑拉傑,只剩下「拉傑拉傑」號這一艘還碩果僅存。印度海軍顯然並不願意拿這最後一艘「自行研製」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來冒險,根據中國海軍的情報此刻「拉傑拉傑」號正龜縮在印度西部的卡達姆巴海軍基地之中,在印度東部印度海軍並沒有可以使用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這也許正是徐傑大校對即將開始的中印潛艇戰仍保持著樂觀預測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當然中國的情報部門並沒有漏算俄羅斯政府租借給印度海軍的2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但是自俄-印聯合的「方塊」戰鬥機中隊在馬六甲海峽上空遭遇毀滅性的打擊之後,莫斯科便已經意識到了即便再提供更多的新銳武器和精銳部隊幫助印度作戰,對實際戰區的影響也將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只能刺激中國的軍工系統更快的趕超俄羅斯的領域優勢。所以莫斯科已經通過秘密的渠道向中國政府表示,俄羅斯軍隊在印度洋地區已經部署的任何武器都將不會再以任何形式直接參與中印之間的衝突。而2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更在中國軍方的衛星監控下離開印度東部的母港,莫斯科向中國表示,他們已經向印度索回了這2艘攻擊型核潛艇。這並非是俄羅斯與印度政府之間雙簧,只是莫斯科並不知道指揮潛艇的俄羅斯教官在離開軍港之後沒多久便被印度海軍的水兵脅持,此刻這2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已經在眾多印度海軍常規動力潛艇的掩護下,突入孟加拉灣的深海海域,向中國海軍的「江蘇」號航母戰鬥群逼近。

    第一艘被中國海軍發現進入孟加拉灣的深海海域的印度海軍潛艇是「F」級(Foxrot「狐步」)常規潛艇—隸屬於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第8潛艇中隊的「維拉」號,以柴油為動力的俄制F級常規動力潛艇顯然不適於執行此類長途奔襲的任務。在印度洋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這艘潛艇在白天的航渡速度以4節為均速的機動中,幾乎是一場災難。艙內溫度高達攝氏50度,迫使艇員泡在齊頸深的水中降低體溫。此類潛艇的電池缺乏冷卻系統,更使充電變得非常困難。因此「維拉」號不得不經常上升水面,接收來自加爾各答的指示並對電池充電。

    常規潛艇在水下巡航時艇上的柴油機因為缺乏空氣,要完全依賴蓄電池提供動力。當蓄電池的電量耗盡後,潛艇就要上浮到水面或通氣管深度用柴油機給蓄電池充電,否則潛艇就只能停在水裡不能動彈了(而且通常情況下潛艇也不會等到電池耗盡才上浮充電)。而上浮對於潛艇的隱蔽性是非常不利的。潛艇充電時柴油機要發出很大的聲響,很容易被敵方水聲設備探測到。常規潛艇的充電時間動輒幾個小時,長時間的充電作業很容易暴露,但是如果減少充電量又要頻繁上浮多次充電。但是此刻為了維持前進的力量,更為印度海軍的預定戰略目標「維拉」號還是在這沒有月色的孟加拉灣的水面之下上浮到通氣管狀態進行航行。

    「看來印度人是認定我們的攻擊手段夠不到它,才如此張狂。」站在「上海」號航母艦橋之上馬瀾中校看著逐漸明顯的印度海軍的「維拉」號的信號,由於是在可見度不高的夜間,「維拉」號在用通氣管狀態下航行,航速可以0節左右。要知道第一艘被擊沉的通氣管狀態航行的潛艇,發現它不是倚賴噪音、也不是通氣管的尾跡,而是天氣很好情況下通氣管排出的煙。不過即便如此,柴油機開動時巨大的噪音仍然使這艘老舊的潛艇宛如是「敲著鑼鼓在前進。」

    不過「維拉」號敢於在這個時候以通氣管航行狀態前進,更是緣於其認定此刻自己正處於中國海軍的防潛薄弱區,相對最大得威脅倒是來自航空反潛力量,而不是水面和水下反潛威脅。國際海軍的通用規則是視300海里為敵嚴密前沿防潛區,在這個區域隨時可以出現敵潛艇前沿部署,敵人水面艦艇上起飛的反潛戰機可以進行嚴密監控的區域。不過此刻激烈的空戰情況下,中國海軍攜帶機載反潛搜索雷達和反潛聲納系統的俄制卡-28型和自行研製的直-9型反潛直升機顯然都無法起飛。

    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所廣泛配備的反潛火箭深彈和深水炸彈,都只能用於近距離對潛艇的匍匐或粘貼攻擊。即便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大量裝備的「魚-7」型反潛魚雷,雖然採用了先進的OTTO動力,速度高達45節,聲導融合了歐洲技術,已經比原型號有很大的提高。這種魚雷裝備90年代後建造的各型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但是此刻對於遠在80公里距離上的「維拉」號也只能是鞭長莫及,因為這種魚雷的理論射程也只在公里以內。如果要有效的打擊印度海軍「維拉」號潛艇,那麼中國海軍只能出動在「江蘇」號航母水面戰鬥群附近擔任著警戒任務的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雖然無論是使用魚雷還是潛射反潛導彈,對於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來說擊沉「維拉」號潛艇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前提是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都將為了這次攻擊而暴露自己的位置。這對於以隱蔽為第一要訣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都是得不償失的。而對於印度海軍來說,出動如此龐大的潛艇編隊,要一舉突破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水面戰鬥群的反潛網便需要首先確認和發現中國海軍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位置,否則這次在這次突襲的過程之中,隱藏於水下的中國虎鯊,隨時有可能突然衝出將印度海軍的狼群撕成碎片。

    竟然注定在這場關乎印度未來命運的海戰中要有人犧牲,那麼與其讓眾多相對先進的新型潛艇以身犯險,那麼不如讓「維拉」號這個老兵來投石問路,畢竟用他的犧牲來換取中國海軍的「江蘇」號核動力航母或093型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都是值得,這樣的投石問路對於印度海軍來說雖然悲壯,但是至少可以說是有效的。

    此刻在「維拉」號潛艇的艙內,所有的印度水兵們都在等待著,等待著那注定要降臨的死神。他們相信自己將引出中國海軍水下最後的屏障,幫助2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成功的突入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禁區」完成一次真正的絕殺。但是他們錯了,並不是錯在他們是否注定會滅亡,而是錯了結束他們生命的模式。他們將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反潛的最新利器—長纓。

    現代潛艇對水面艦艇的最主要的威脅是反艦導彈。一旦確定了水面目標位置,潛艇部隊能夠從數十、甚至00至200千米外發動兇猛而致命的潛對艦導彈攻擊,使原本擔任反潛任務的水面艦艇頃刻變成被獵殺的目標。因此遠距離的反潛作戰手段對於水面艦艇至關重要。反潛直升機固然是遠程反潛的主力,但是其滯空時間畢竟有限,更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起飛。因此,作為依托水面艦艇的遠程反潛武器是必要的選擇。

    中國海軍從70年代便開始研製遠程反潛導彈,但是直到仿製美制M-4魚雷成功後,才真正有了實質進展。這種被稱為「長纓-」型的反潛導彈自誕生之初便一直被撲朔迷離的迷霧所籠罩,雖然國際上一直對這種中國海軍迫切需要的武器充滿了好奇和關心。但是中國軍方卻對於他們的種種盲人摸象般的推斷和猜測,從未給予過正面的評論和證實。根據權威的《簡氏防務週刊》的報道,這種導彈的戰鬥部是「魚-7」型反潛魚雷,空中彈道最大射程為25公里,水下彈道公里。當然這些數據並不是《簡氏防務週刊》的內部情報,而是來源於同類型的美俄第一代反潛導彈—RUR-5「阿斯洛克」(SRO)艦射型和SS--4「石英」艦載型的參考數據。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即便此刻中國海軍真的使用這種最為遠程的水面反潛手段都無法奈何「維拉」號。

    此刻位於「江蘇」號航母外側防禦圈的中國海軍052型「蘭州」級多用途導彈驅逐艦「威海」號緩緩的放慢了自己航行速度,佈置在艦艇中部的導彈發射架徐徐打開。隨著一團刺眼的火光和雷鳴般震撼的咆哮,一枚米多長的噴射著橘紅色的尾焰,發向那麼茫茫的夜空之中。早在2004年初,世界各國的軍事情報人員便注意到在中國海軍052型「蘭州」級多用途導彈驅逐艦上,裝備了一種新型反艦導彈。它的圓形包裝/發射筒與中國鷹擊-8系列的方箱式發射器完全不同。根據權威人士的判斷這是中國最新研製的鷹擊-2反艦導彈。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在此刻孟加拉灣上根本沒有敵方水面艦艇的情況下,「威海」號驅逐艦發射這枚反艦導彈又有什麼用意。

    就如一直以來的形成的慣例,由於兩國之間歷史上千絲萬縷的聯繫,俄羅斯的情報部門始終保持著對中國軍工產品的較為準確的感知。早在西方各國對中國海軍的「長纓-」型反潛導彈還處於懵懂狀態時,俄羅斯軍方便透露中國海軍的「長纓-」型反潛導彈的彈徑和長度與「鷹擊83」反艦導彈相差不大,其發射包裝筒能夠安裝在「鷹擊83」發射箱類似的支架上。因此中國海軍很可能採取魚目混珠的形式,將「長纓-」型反潛導彈裝上「鷹擊—83」型反艦導彈支架,而部分驅逐艦和護衛艦在一至兩組反艦導彈發射筒位置上裝填「長纓-」型導彈發射筒。這樣的作法將可以無聲無息的使中國海軍的艦艇獲得應付全方位威脅的能力。這一推測很快得到了西方各國的重視,但是很快俄羅斯方面又自行矛盾「長纓-」型反潛導彈是圓形發射筒,有別於反艦導彈的方形發射箱。這一自擺烏龍的行徑立即被西方各國嗤之以鼻,認為俄羅斯人也不過是管中窺豹。連中國這種神秘導彈的外形都沒搞清楚。

    但是此刻的事實卻不得不證明,俄羅斯人是正確。中國海軍的「長纓-」型反潛導彈誠如他們所說的採取的是與反艦導彈混裝模式部署的。其改進型採用圓形發射筒不過為了與052型「蘭州」級多用途導彈驅逐艦上所裝備的鷹擊-2反艦導彈取得一致而已。但是俄羅斯人並不清楚的是「長纓-」型反潛導彈所具有的優越的性能。這種導彈的最大特點是射程遠達超過30千米,擁有2馬赫以上的速度,制導系統先進,戰鬥部威力大,智能程度高

    當「維拉」號的方位數據被測定之後,中國海軍的士兵便把此數據傳輸給火控系統的計算機,就計算出「海長矛」的飛行彈道,並把飛行彈道數據輸給「長纓-」型反潛導彈。導彈按此飛行彈道就能飛到目標上空。導彈採用近乎助推彈道式的作戰軌跡飛向目標。「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在「上海」號航母的艦橋上,徐傑大校獨自莫念著這一代偉人—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中的名句。在他身後遠離戰場在這夜色之中顯得格外孤寂的「上海號」航母之上迴盪著一首悠揚的樂曲,這首樂曲同樣出自於印象主義大師德彪西的手筆。不過它有一個應景的名字—《火焰》。

    隨著「長纓-」型反潛導彈到達目標上空後,彈內的減速降落傘自動地從導彈內彈出,由於降落傘的減速作用,把與降落傘連在的武器系統一起拉出,不過這次為「維拉」號的準備的並不是魚雷。而是集束的深水炸彈。降落傘在炸彈下水時與之分離。而密集的深水炸彈在水中降至一定深度後自動爆炸,由於爆炸而形成的一個又一個聲浪,將可憐的「維拉」號用水壓碾成了碎片。

    「維拉」號的災難現在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著第一枚「長纓-」型反潛導彈的發射,中國海軍「江蘇」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的護航艦艇上閃爍起了一個又一個詭異的火光,毫無疑問那是中國海軍抖出了用來縛殺水下蒼龍的血腥長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