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六卷 阿拉伯海 第五十二章:孤城墨守(二)
    「我們的戰略計劃是在第一時間打垮孟加拉人的邊境防禦,雖然向達卡方面挺進。」夜幕之下位於加爾各答的威廉堡內,喬京德爾此刻正面對印度軍隊新近成立的孟加拉戰區的印度三軍將校們進行著最終的戰役部署的確認和安排。這雖然並不是喬京德爾第一次指揮大軍團作戰,但是廣袤的4000公里戰線以及4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仍然讓他感到足以自傲的得意。

    「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將以加爾各答為前進基地,以第8山地步兵師為先導對孟加拉西南部的庫爾納地區實施攻擊。」部署在西孟加拉邦的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一直以來都是印度陸軍東部軍區的戰略預備隊,下轄第3機械化步兵師、第57、第8山地步兵師。當中國陸軍的鐵騎出現在印度東北部之時,第3集團軍將第一時間馳援北部的戰線,所以下轄各師一直以強大的機動能力而著稱。

    特別是作為快速反應部隊而建設的第57山地步兵師,可以說是印度東部戰區中的絕對主力之一,第3集團軍進攻戰的正印先行官,但是此刻這支擁有大量軍用直升機的精銳之師已經永遠的留在蘇門答臘的叢林之中,而失去了第57山地步兵師之後的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的戰力也大打折扣,雖然仍將在戰役之中獨當一面,但是在向達卡進軍的行動之中它的任務已經從主攻轉為的協同。

    「在本次戰役中印度陸軍第4集團軍將獨立擔任整個東部戰線的進攻重任,第2山地步兵師以東北部阿薩姆邦南部城市錫爾傑爾、第5山地步兵師以梅加拉亞邦首府西隆為前進基地,從東、北兩個方向對孟加拉國東部的錫爾赫特形成夾擊之勢。同時第2山地步兵師將進入米佐拉姆邦牽制孟加拉國部署於東南部吉大港的重兵集團。」與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一樣,在馬六甲海峽地區的衝突中,印度陸軍第4集團軍也痛失一臂。第4機械化步兵師在檳城戰役中被中國第3集團軍殲滅,使得原本攻守兼備的印度陸軍第4集團軍成為了獨腳蟹,其餘的3個山地步兵師雖然完整無缺,但是在與孟加拉的戰役中該集團軍所要擔負的使命相比,兵力上已經呈現捉襟見肘的尷尬了。與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一樣,他們並非這個決定性戰役的主角。

    「印度陸軍第33集團軍軍長烏姆拉歐少將。」喬京德爾的目光轉向了獨自坐在會議大廳一角的烏姆拉歐少將。和印度陸軍中的許多高級將領一樣,烏姆拉歐少將也是一個錫克族人,但錫金、不丹北部邊境的高原地區常年惡劣的工作環境使年輕的烏姆拉歐少將皮膚黝黑,更像是一個尼泊爾人。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烏姆拉歐以一個軍人的職業操守迅速起立,向喬京德爾致以一個標準的軍禮。

    「你所指揮的第33集團軍將是本次戰役能否順利展開的個中關鍵,我喜歡你能與友軍緊密配合,第一時間將印度陸軍的軍旗插在達卡城內的達克斯瓦裡寺之上。」對於印度陸軍第33集團軍喬京德爾有著無比複雜的感情。這不僅是由於他的父親曾在這個軍服役並戰鬥過,更是由於第33集團軍多年以來壯志難酬的際遇讓他對這支可以說是印度陸軍最具潛力的部隊抱以了厚望。「一定不負所托!」無須多作解釋,烏姆拉歐少將已經明確了自己身上和印度陸軍第33集團軍身上的擔子。在對喬京德爾再度致以標準的軍禮的同時,喬京德爾也以同樣的禮遇對在場的全體表示了最終的感謝以及祝福。「希望與各位能夠在達卡再見,一起痛飲勝利的喜悅。」此刻距離印度軍隊發起「重返達卡」的軍事行動還有8個小時。

    「您還在為那場推演而耿耿於懷嗎?」送走了印度—孟加拉戰區海、陸、空軍三軍的主要將領之後,喬京德爾來到實際將指揮整次軍事行動的印度陸軍中將卡爾馬特的身旁謙和的問道。原本在這場對孟加拉國的戰爭之中信心十足的卡爾馬特中將,此刻卻顯得極度的疲憊好蒼老。他有氣無力的回答著喬京德爾的關心「雖然這只是敵人的推演,但在詳細的計算之後我們仍然不得不承認這次以印度國運為賭注的軍事冒險行動,的確有80%以上的可能會失敗,而且敗的很慘。」

    在戰爭開始之前,喬京德爾曾一度想委任卡爾馬特中將來指揮整次戰役,而這位曾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屢立奇攻的中將也表現老驥伏櫪的豪邁氣概。但是就在一切都似乎順理成章之際,一封來自中國的電子郵件卻意外的在一夜之間打消了這位老將的所有銳氣。雖然在決戰前夜中國的軍方黑客竟能滲透入印度東部軍區的軍用網絡已經可以用駭人聽聞來形容了,但是比其郵件的內容來黑客滲透的震撼就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這封郵件的開頭寫的很客氣,大致的意思是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獲知印度軍隊可能會對孟加拉國發起一場有限的戰役進攻。抱著切磋和探討的目的,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特此組織了一場針對印孟兩國攻守形勢的「重返達卡」戰略級兵棋推演,現在將第一輪一周左右的推演結果與貴軍分享如下。這種越俎代庖的行徑已經令心高氣傲的喬京德爾感到無比的憤怒,他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下郵件的開頭就拂袖而去,忙著追查情報和通訊部門的失職去了。

    而年長的卡爾馬特中將則顯得較有涵養,他對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的「熱情」報以一笑,在回了一封郵件表示「感謝」之情後,便開始認真的研讀起中國軍方的這份兵棋推演的設定和推演過程來。

    兵棋推演是軍隊作戰前評估戰術可行性、勝敗、人員及裝備損害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使用地圖、沙盤或計算機等進行。它的歷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古代的中國人便開始使用石塊和木條等在地面上對弈的方法演示陣法、研究戰爭。歷史上著名的墨子與公孫輸就楚宋之戰所作的攻防模擬便是中國古代現代兵棋推演的一個典型代表。

    而真正意義上現代兵棋則是由普魯士的宮廷戰爭顧問馮.萊斯維茨於8年發明的,它由一幅地圖,一套代表軍隊的硬方塊,一本詳細規則,一張概率表和一個骰子組成。利用這種類似於戰棋的模擬系統,可以逼真地預測9世紀以步兵為主的戰場的實際作戰活動和結果。

    而當人類進入20世紀末的信息化時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使用具有計算快速、數據統計精準的計算機系統進行推演成為各國兵棋推演的主要發展方向。計算機兵棋推演首先必須將作戰部隊的體制編製、武器系統、戰術作為等進行十分精確的評估,並將其逐一量化,換算成參數輸入計算機數據庫中。而推演過程則由作戰指揮中心、作戰演訓中心及各作戰執行單位指揮所執行,運用複雜的戰區仿真系統,輸入作戰各方的各類參數,可以逼真的模擬出未來數小時乃至數月模擬實戰環境和作戰進程,實施重大戰備議題的推演和決策。

    雖然印度的原宗主國英國在世界兵棋推演發展史上同樣佔有顯赫的位置,特別是以海軍艦艇為單位的海戰兵棋推演,英國人一度站在世界的前列。但是這種先進的戰略決策系統顯然不會從一心想在印度實行愚民統治的英國人手中留傳給印度軍官。而在0年代之後,印度在軍隊建設方面全盤向蘇聯看齊,而據說是由於在一戰之中沙皇的軍隊第一次使用兵棋推演進行預測,便在德俄邊境的東普魯士戰役(又稱「柯尼斯堡」戰役)之中遭遇了慘敗,由此而引發了俄羅斯/蘇聯軍隊對兵棋推演的全盤否定。這因為如此在冷戰期間華約各國以及中國、印度、朝鮮等以蘇聯為模版建設的軍事之中,對於兵棋推演一直保持著漠視的態度。

    而直到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後印度人才意外的從頻頻到訪的美國軍事代表團口中瞭解到兵棋推演的一鱗半爪,這個時間段大致與中國軍隊開始重視兵棋推演的時間是相近的。不過與中國軍隊迅速引進現代化的兵棋推演系統相比,保守的印度軍隊內部卻依舊抱著前蘇聯的自由式推演系統不放,認為兵棋推演不過是一種高訪真的遊戲而已,根本無法真正模擬出戰爭的進程。當然在眾多印度軍內的頑固派中卡爾馬特中將則算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異類」。對於兵棋推演長期以來濃厚的興趣和在研究中積累的專業知識,使得他對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寄來的推演報告開卷有益,認真的研讀了起來。

    但是隨著他對中國總參謀部推演過程的跟進,許多印度陸軍在戰略展開階段所沒有預見到的問題開始一個又一個的出現了。雖然兵力上佔據優勢,但是很快印度陸軍在突破了孟加拉邊境之後,推進的速度就開始大幅度的下降。而隨著更多外界因素的加入,印度軍隊很快便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陷入一場空前的災難之中,根據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的推演結果印度軍隊不僅無法達成戰略目標,甚至還將陷入總崩潰的噩夢之中。

    「這不過是中國人的心理戰而已!」雖然在聽完了卡爾馬特中將對中國總參謀部的推演結果之後,怒氣未消的喬京德爾也清醒的認識到在戰爭的準備方面印度軍隊的確存在著諸多的不足,而中國軍隊所預測的種種變數也確實存在,但是他依然堅信這些問題全部都經過了中國軍隊惡意的誇大,現實的情況根本不會那樣的糟糕,這種完全在中國人想像之中的戰略災難根本不會出現。「中國軍隊會在一個月之內出現在北方戰線之上?這根本不可能,要知道現在的西藏還是寒冷的冬季,中國人即便利用他們貫穿整個高原的鐵路系統也無法將他們所說的龐大軍隊機動到我們的側後。」喬京德爾一邊安慰著顯然有些心灰意冷的卡爾馬特中將,一邊卻在心裡盤算著放手一博,利用中國軍隊抵達之前的一個月時間徹底打垮孟加拉。

    但是無論如何由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提供的兵棋推演已經徹底消磨了卡爾馬特中將原本昂揚的鬥志,這位老將不得不向喬京德爾表示自己的心智已亂,顯然已經不再適合指揮全軍進行這樣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面對這種情況喬京德爾更為堅信中國人提供這套所謂「合理」的兵棋推演完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陰謀,是一種迷亂印度軍隊指揮層的心理戰術。他拒絕了卡爾馬特中將在戰前召集各兵種高級指揮官研討中國軍隊所進行兵棋推演的建議,嚴密的封鎖了這一消息,只在一些中國軍隊所指出的細節問題上進行一範圍的修正。印度軍隊將仍然按照戰前的部署,由喬京德爾親自來指揮這一場決定印度命運的戰役。

    「真是難得!想不到小胡裡還有這一手,真可以說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啊!」而就在喬京德爾對中國人使用這種「齷齪」的伎倆使自己「痛失」一員老將之際,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中國人民國防軍陸軍中將—胡維風卻正在北京因為他的這一提議而獲得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長曹陽上將的大加讚賞。憑心而論雖然在指揮印度洋戰區的戰鬥中,胡維風的表現不乏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對於中央軍委的高層究竟會如何評價自己的表現,胡維風仍然是心中沒底。

    畢竟在馬六甲地區的中印戰爭之中,中國軍隊始終保持著絕對的兵力和物資優勢,而且中央軍委在戰略介入上拿捏也恰到好處,在中國遠征軍正式介入之前,實際上印度的敗相已呈。對於一向以《孫子兵法》為自己軍事生涯典範的胡維風不會不知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在整個戰略佈局之上中國政府先行退讓,請急於一戰的印度入甕,而自己而引而後發。充分顯示了大國搏弈的謀略之妙。外交之上中國不僅獲得了被印度逼入死胡同的東盟各國的依附,以這些國家的財力和物資抵消了勞師遠征的困難,而且還與美國、歐盟達成協議,成功的孤立了印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胡維風自認所能發揮的無非是野戰的「伐兵」和最後階段的「攻城」了。

    而這兩個方面胡維風感覺自己的表現均不如人意,海軍雖然成功的擊沉了印度海軍的以「辛格」號航空母艦為首的眾多艦艇。但是以意外的損失了「北虎」號093D型核動力攻擊潛艇,而空軍則自開戰以後便一直遭到了俄印聯合的「方塊」中隊的阻擊,雖然最終艱難的奪取了全面的制空權,但是由此損失的時間和付出高昂代價卻不得不讓他感到汗顏。中國陸軍的表現是胡維風最為滿意的,特別是自己一手創立的中國陸軍第58機械化步兵旅先遣作戰集群成功的在吉隆坡城下,以少破眾、斬將潰圍,為他的指揮藝術增色不少。即便如此在許多局部戰場上中國陸軍仍然頗多閃失,雖然最終沒有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也讓胡維風心裡沒底。

    而最讓胡維風感到不安的則是戰役最後階段的安達曼群島攻堅戰,自己在絕對優勢兵力之下,不僅進展緩慢而且損兵折將,如果中央軍委細糾起來,完全可以將他此前的努力全盤抹殺。雖然在戰役進程中他可以不去考慮這些,但是回到北京面對著難策的「天威」,他卻不得不為自己的仕途細細考量。好在林太平在他臨行之前,為他獻上了這一條「攻心」之策,讓胡維風在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長曹陽上將面前成功的扳回一城。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啊!」面對著總參謀長的褒獎胡維風不能不謙虛的一笑。手裡握著號稱總參「西南通」的林太平為自己捉刀的印度軍隊對孟加拉可能實施的戰略推演計劃,胡維風在與曹陽上將探討印度軍隊行動之上顯得底氣十足。在這接連幾天的小規模接風宴上,胡維風一邊向曹陽上將提出中國軍隊介入孟加拉戰局的種種設想,一邊也在揣測著中央軍委將任令羽派往孟加拉的真正意圖。

    「不錯,小胡你能有這樣的大局觀和戰略眼光,不愧是我軍新一代的大將之才。你對印度軍隊部署的種種預測現在已經得到了總參情報部門的確認了。可以說差別不大。你本人不是搞情報出身,竟能有如此的成績真是難能可貴啊!」曹陽上將拿起手中的酒杯,微笑著對胡維風說道。當然這些不過是在外人面前的套話。身為「十三翼將」的組建人,曹陽上將當然清楚雖然胡維風不是搞情報出身,但是自己安排在他身邊的「十三翼將之鬼謀」—林太平卻是中國軍事情報系統之首的總參二部出來的精英。

    確定一國軍隊戰鬥力的強弱,除戰略、戰術、技術裝備、教育水平的因素之外,情報工作的收集能力之強弱,也是評價標準的重要組成部份,尤其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戰爭中,情報工作的高科技化、及其傑出的收集能力,已成為國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發展方向。

    與軍事裝備的迅速更新換代所投入的巨大人、財、物力相比,中國軍隊在軍事情報、國防產業技術的信息收集方面的投入也同樣不遺餘力,與前蘇聯的軍事體系所不同的是,中國軍隊系統的情報收集活動(總參謀部第二部、第三部、總政聯絡部等),其規模、範圍似乎遠比蘇軍同類系統—總參情報部(GRU)要廣得多。美國五角大樓曾一度評價中國軍事情報系統的活動是全球規模的。就此而言,它已經超越了可與俄、英、法、日同等的大國情報機構。成為了唯一能與美國情報網絡在世界範圍內抗衡的情報部門。

    根據海外推測總參二部每日早晨7點便可將過去24小時世界各地的各類戰術情報、戰略情報完成分析,同時彙集成文送交軍委、政治局、各軍兵種總部。總參二部所提交報告主要內容來自所下轄的個分析局。其中,第一局原先負責台灣,第二局為戰術偵察局,第三局為武官局,第四局主管俄羅斯、東歐,第五局負責美、歐各國,第六局為亞洲分析局。由於歷史原因,總參二部情報收集的主要對像長期偏重於台灣方面。但是隨著兩岸和平統一,原先對台工作的第一局已經開始主攻對美情報工作。

    而一向謹慎低調的林太平則來自於總參二部的第二局,雖然名為「戰術偵察」局,實際上也兼有戰略偵察的任務。即二大層次(戰略偵察、戰術偵察)的活動溶為一體。在戰略層次上,負責準備進行戰略決戰所需要的各種情報資料。如對中國周遍可能發生的戰爭和中國可能介入的戰略選擇進行研究。當然其中也包括未來戰場地形、人文等方面的具體情報的收集。林太平長期以來主攻的就是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所以在中印戰爭中曹陽上將才派他前往印度洋戰區。

    「不過既然小胡你對孟加拉方面的戰局頗有心得,我倒是想請你再來作一局兵棋推演。」酒過三巡,曹陽上將突然帶著笑意對胡維風說道。「只有我來擔任任令羽的角色嗎?」雖然渴望能和任令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來向曹陽上將證明自己比對方更為優秀,但是胡維風得到的答案卻多少令他有些失望。「不!你來指揮印度軍隊,我為你準備了另一個任令羽。」

    雖然胡維風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個任令羽那樣的將才,但這種懷疑的前提是他還沒有接觸過他下面的對手。在「十三翼將」這個人被稱之為「影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