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五卷 印度洋 第四十六章:十字路口(五)
    「中印兩國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兩大發展中國家,同樣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前一段時間,由於認識上的分歧以及一些別有用心的野心家和地區分離勢力的挑唆,而爆發的印度與東盟各國的軍事衝突,事實證明是一場親者痛、仇者快的錯誤。出於維護和平和地區穩定的目的,中國政府不得不出兵,以有些的隔離衝突雙方。」2008年2月7號,在農曆春節當天的中國各地,數以億計的中國公民都會放下手邊的繁忙家務守在電視機旁收看著,中華聯邦共和國國家主席—胡建華的新年講話。

    在這個歡慶的節日裡,除了向全國人民、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問候和祝福之外,胡建華主席還特別提道了在近期受到廣泛的中印戰爭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這一目的已經基本達成。在此我們必須重申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地區大國,對印度及東盟各國均沒有領土上的任何要求。被部署在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中國軍事力量,將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視地區局勢的發展而逐步削減,直至最終全部撤離。在此我向值此新春佳節之際,仍在前線堅守崗位的中國國防軍全體官兵致以新年的問候和最為崇高的敬意。」

    而就在胡建華主席的電視講話播出的同時,在位於中國外交部大樓地下一層的談判大廳內,經過了漫長的交涉之後中華聯邦共和國副總理,外交部長李翰文最終和來自新德里的印度特使—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德瓦裡達成了一系列旨在終止中印之間激烈的軍事對抗的一攬子協議。由於春節的長假,這一對於中印兩國都能夠接受的和平協議將在7天之後才公佈於世。當然通過中國和印度外交部對外發表將只是這一系列協定中的一小部分。

    留著整齊的白色短鬚的阿德瓦裡是印度內閣中最為堅定的「印度至上主義者」,在很多公開的場合之上,他都會有意或無意的表露出作為一個印度人的驕傲和自信。「不要稱呼印度為發展中國家。」和「2世紀屬於印度」的言論正是出自他的名言。與中國不同,阿德瓦裡一直堅信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含義等同於不發達國家,這種稱謂將損害印度的自尊心。

    在中印直接對抗之前,他便一再宣稱國際社會必須認識到,印度擁有大量可成為發達國家的潛能,印度國民不僅要為印度在信息技術、航天、核武器和導彈等大的領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而且需要國際社會更多的關注和尊敬。對馬六甲地區的局勢,印度擁有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力。但是在一連串軍事上的失禮,他卻不得不在北京低下他一直以來高昂著的頭顱,在中國外交部的談判大廳內,簽署一系列對印度不利,甚至對他個人來說是奇恥大辱的「和平協定」。

    當然他也曾努力的去爭取過。「印度擁有十億團結一致的人民、世界一流的軍隊和國防科技,包括具有毀滅性的戰略武器。作為一個南亞大國,我希望中國能真正尊重印度發展的權力。我提醒尊敬的李外長,我來到這裡是為了中國和印度兩國之間的和平而努力,而不是將衝突持續甚至是繼續擴大。」這樣的話語不止一次從這位被中國政府所提出的一系列「苛刻」的條件逼到懸崖邊的印度副總理的嘴裡說出。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和人民同樣渴望和平。但是中國並不畏懼戰爭。如果印度政府仍一意孤行的話,那麼我想持續的、不可預測的軍事衝突當然會產生更多的悲劇。但是在這眾多悲劇發生之前,我想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印度國內熱愛和平的人民將選出更為合適的領導者來到這裡,繼續我們今天不愉快的談判。」對於阿德瓦裡的虛言恫嚇,李翰文外長顯然並沒有太多的在意。這並不只是建立在中國軍隊目前在馬六甲和印度洋戰場上壓倒性的軍事優勢,更是基於印度國內此刻紛亂的政治局勢。

    在素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居的印度國內,執政的國大黨(甘地派)曼莫漢.甘地內閣雖然一度在印—東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其強硬的外交政策而受到國內各界的廣泛。但是隨著前線的失利不斷傳來,和由於戰爭而帶來的各方面生活的困難正趨使著越來越多的印度選民期待的用手中的選票來改變自己糟糕的景遇。

    作為國大黨(甘地派)最大的競爭對手的印度國內最大的反對黨—印度人民黨此刻不僅正在印度軍隊、商界廣泛的尋找助力,更頻繁秘密出訪中、美、東盟各國,越俎代庖的向各國政府大獻橄欖枝。表示在上台之後將迅速結束戰爭,而面對中國、東盟等國所提出來一系列戰爭賠償條款,印度人民黨毫不含糊的著單全受,更許下了眾多昂貴的承諾。對於這種情況國大黨(甘地派)的首腦之一的阿德瓦裡當然一清二楚。如果注定印度必須壯士斷腕,以這種屈辱的方式才能度過目前這個危機的話,阿德瓦裡更希望是由自己來簽署這一系列協議。就算是賣國,至少也能賣個好價錢。如果真的換成了急於上台執政的印度人民黨來兌現那些承諾的話,印度付出的只能更多。

    在這份被稱為《中印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和平協議》之中,印度宣佈放棄其在此前對東盟各國在馬六甲海峽地區所有的無利要求,並對在此前的衝突中對東盟各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予以全面的補償,為了「感謝中國政府在中止印度和東盟的衝突中所作的努力」印度將承擔中國軍隊在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一系列軍事部署所產生的軍費開始中的80%。

    這筆龐大賠償費用的金額預計將在400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印度2007年度公民生產總值的一半。當然中國並不指望印度在軍備採購和戰爭消耗中大量失血的印度政府能在第一時間拿出這麼大的一筆巨款來,印度的戰爭賠償將在5年內分期付清。而在對於東盟各國的賠償先後順序上,中國政府也為印度制定了一個具體的時間表。對泰國、印度尼西亞民主聯邦、緬甸、越南、柬埔寨、老撾等親華國家,將位於賠償的前列,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雖然在戰爭損失慘重,但仍將處於賠償名單的後列,在第一年這兩個國家將只獲得印度全部賠償金的20%。中國政府對此的解釋時,由於對於這兩個國家的賠償金額數額太過巨大,僅僅是這20%也以相當於緬甸、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賠償金總額的全部了。

    當然對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戰後重建的問題上,中國政府將向這兩國先行提供低息貸款。直到印度的賠償金悉數到帳為止。這種模式厚此薄彼的模式固然引發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不滿,但是在這個以實力為基礎的國家外交舞台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只能選擇默默的承受。

    除了戰爭賠償之外,印度為了表示其對終止軍事對抗的誠意,必須放棄對印屬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實際控制,該群島附近海域將在今後的個月之內處於中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以「隔絕印度軍隊與東盟海軍的直接接觸」。在中國軍隊直接控制的個月中,中國將向聯合國提交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進行國際托管的提案,並以中國軍隊為主建設一支由國際共同組成的地區維和部隊,參照前南聯盟科索沃的模式隊印屬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實行為期0年的國際托管,在托管結束之後,將採取民族自決的模式,在當地進行民主投票以決定該地區最終的歸屬。

    雖然名義在接下來的0年裡,印度政府名義上仍然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擁有主權,但實際上新德里同樣清楚,在接下來的歲月裡除非印度可以再度擁有獨立挑戰中國的力量,否則在0年之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將通過「民主」的形式名正言順的脫離印度的控制。不過此刻印度並沒有選擇,已經有近0萬印度士兵為了保衛這個群島而流血,既然無力保衛,那就惟有放棄,這是國家社會最終的遊戲規則。

    在失去印屬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控制權的艱難抉擇之後,印度還必須面對中國和東盟對其軍事力量一系列苛刻的要求,在《中印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和平協議》之中,中國明確要求印度削減其「具有威脅性的遠程戰略打擊能力。」這一含糊不請的表述之後卻是整個談判過程中最為複雜和艱難的較量。印度代表團將削減遠程戰略打擊能力僅定義為印度承諾不發展超過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也就是放棄射程達.2萬公里的「蘇裡雅」戰略導彈計劃。現在這個導彈計劃進行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2萬公里的導彈此前是專門為了打擊美國而準備的。

    而印度陸軍射程最大的「烈火-3」型導彈,印度代表團也宣稱預定射程也僅為3000—4000公里,即便是最大射程也僅達到000公里。根本不在「削減遠程戰略打擊能力」的定義之內。

    不過這種解釋顯然不能為中國政府所接受,李翰文外長為印度政府所列出的裁軍名錄涵蓋廣闊。中國政府不僅要求印度政府全面銷毀使用了精確制導系統,可以攜帶有具有機動變軌能力核彈頭的所有「烈火」系列彈道導彈,大量削減已經部署的「大地」系列近程彈道導彈。同時放棄現有的和以色列合作的戰略反導彈系統的研製工作。

    同時限制其遠洋海軍和戰略空軍的數量和發展速度。具體的措施包括中止部署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限制印度海軍所擁有的大型航空母艦、遠洋艦艇的數量。空軍不得擁有遠程戰略轟炸機和空射遠程巡航導彈等等數十個名目。

    對於中國政府所提出來的種種條件,阿德瓦裡一度表示出強烈的反彈,甚至宣稱中國政府這樣的作法根本就是將印度的「和平誠意」視為戰敗國肆意宰割。印度軍隊寧可戰鬥到底也不會選擇屈辱的交出自己最為寶貴的武器。不過他的反彈僅僅只是延長了談判的時間而已。在中國軍隊強大的軍事優勢面前,阿德瓦裡最終還是有條件的接收了這些條件中絕大多數。

    印度軍隊將在2年之內銷毀所有現役的「烈火-3」型彈道導彈,但保留少量「烈火-」、「烈火-2」型彈道導彈。理由很簡單,阿德瓦裡認為「烈火」-型和2型導彈的射程分別為500公里和2000公里,能夠對與印度世代血仇的巴基斯坦起到「威懾作用「,而對其他大國的主要大城市沒有威脅,連起碼的「勸阻」都談不上。而且這些導彈使用固態-液態並存推進裝置,顯然不適合用於激烈的實戰需要。如果中國在這個領域再予以堅持,印度為了自身的安全必須要求中國對等的要求巴基斯坦放棄其部署的中程彈道導彈。

    而在海空軍領域,印度的讓步則比較大。因為阿德瓦裡清楚在目前的情況下,印度至少要2~3年的時間來休養聲息,而在這個階段不用中國來進行限制,印度自身也無力重新建設自己的遠洋海軍和戰略空軍。中國人的削減和限制反而有利於印度海、空軍的「瘦身」計劃。令目前大而無當的印度海、空軍變得更為精幹和強大。

    「你我都知道凡爾賽條件的限制沒有能夠阻擋德國的再次崛起。所以我希望中國政府在制定這些政策的同時能盡量避免將仇恨的種子播撒在次大陸人民的心中,要知道此刻的印度比一戰中德國要大的多。」在連日的唇槍舌劍之後,《中印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和平協議》最終在北京簽定,在簽約的過程中阿德瓦裡仍不忘在最後的時刻,警告一下自己難纏的對手。

    但是李翰文外長卻只是報以一個冷峻的微笑,輕鬆的說道「我們也都知道德國再次崛起之後,最終仍然倒在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面前。最終瓦解、分裂。仇恨永遠不是別人播種的,而種下仇恨者最終收穫的只能是毀滅。希望貴國的領導人和人民能真正的以史為鏡。放下成見,開創中印兩國世代友好的新篇章。」

    就在《中印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和平協議》簽署的同一天,印度陸軍東部軍區最後一支地面部隊—部署在尼科巴群島的第2步兵師宣佈將中國—東盟聯軍投降。在經過了長期的海面封鎖之後,長期以來躲在半地下的工事之中等待中國遠征軍打擊的印度陸軍終於可以安全的迎接此刻印度洋溫暖的陽光了。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定,印度陸軍第2步兵師在岸邊中國軍隊指定的區域集結,將所攜帶的武器和彈藥完整的交給在岸邊登陸的中國海軍陸戰隊,然後就列隊開進由他們的軍營改成的戰俘營等待遣返印度本土。作為印度陸軍第2步兵師的師長—賈沙麥爾少將,在走進戰俘營之前還興致勃勃的邀請前來受降的國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現任中國-東盟聯合艦隊最高指揮官的姚廣勝少將,觀賞了當地最古老卻最廣泛的娛樂項日—斗野豬比賽。

    過去,這種斗野豬比賽每隔兩、三年在祭祖節才舉行一次。祭祖節期間,人們載歌載舞拿出豐盛的祭物供奉祖先,以求祖天保佑人丁平安,在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便開始進行斗野豬比賽。人們設法到叢林裡捕捉幾隻野豬,放進木製牲畜圈裡。為了使野豬更加的兇猛,人們將不給它食物,只是在賽前給它喝一些棕桐酒,這樣野豬會變得更加狂暴。比賽開始,由兩名印度陸軍士兵出場,然後司儀把圈門訂開,放出野豬。在豬的後腿繫著一很長長的繩子,由一名參賽者拉著繩子的末端,站在圈門的旁邊,以便隨時拉住狂暴的野豬,以免出現危險。而另一名參加者,也就是比賽的主角,赤手空拳,在場內與野豬周旋,想盡各種方法把野豬逗急並及時躲避到一邊以免被野豬的撩牙咬傷。如果參戰者能夠戰勝野豬,並把野豬的耳朵抓住,觀眾們都會地發出歡呼聲。接著進行第二組比賽,再換另一頭野豬。

    當然在這種比賽之中,也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有的參賽者不但抓不住野豬問耳朵,反而會被野豬撞倒在地,甚至嚴重受傷。和那些舉行鬥牛表演的國家裡,獲勝的鬥牛可能可以免於被屠宰。但在尼科巴島上比賽獲勝的野豬同樣免不了一刀之苦。故去尼科巴人用它來祭祀祖先。不過今天則是招待中印兩國的士兵歡聚一堂。在賈沙麥爾少將看來戰爭已經結束了,很快他和他的士兵就將回到印度本土的家人,而那些交給中國人的武器,最終也會像92年的那場戰爭一樣,由中國人擦洗乾淨之後,交還給他們,但實際上他並不清楚,他將為了這個看似並不遙遠的結果苦苦的等待很長的時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