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力量—南海揚 第四卷 孟加拉 第三十二章:逆鱗之怒(四)
    在中國香港遭遇「不明身份」的恐怖分子襲擊之後短短8小時之內,在日本東京都地區連續發生多起日本情報部門高官遇刺事件。

    除了日本政府內閣情報調查室的負責人「中國通」工籐信孝在日本防衛廳本部的大門突遭槍擊身亡之外,當天夜晚遇刺的日本情報部門高級官員還有在家中死於煤氣洩露的日本公安調查廳第一部長菅沼光弘、死於交通意外的陸上自衛隊參謀部調查部部長先崎隆等人。

    「我們會讓所有日本人知道殺死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將付出昂貴的代價。」這應該是中國特工在2008年月3日凌晨行動的最好詮釋。這種對敵國高層的暗殺行動,被以色列人冠以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定點清除」。

    而對參與「百鬼夜行」行動的日本情報部門和自衛隊高層人士進行「定點清除」的同時,在一夜十驚,草木皆兵的日本國內,中國的大規模報復行動正在全面展開之中……。

    對於大多數的日本的普通民眾來說,「核」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字眼。由於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的慘痛經歷,很多日本人幾乎是「談核色變」。而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政府卻在核能技術開發上不斷加大投入,力求保持其在核能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位置。

    長期以來,「持核論」在日本執政勢力的內部時不時出現。日本國內的「持核論」的基礎可以說是否認侵略責任的翻案心理、擺脫美國控制的自主傾向、確立主導地位的大國情結、崇信軍事力量的武力信仰、畏懼鄰國崛起的防範心態等複雜因素的混合物。近年來,日本「持核論」者則津津樂道於把「朝核威脅」和「中國威脅論」作為其公開借口。

    儘管早在97年,日本政府就訂了「非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很多日本人更把核武器當成一個碰不得的「傷疤」。儘管如此,日本國內還是經常冒出一些令人擔憂的聲音,有的還出自日本的政府高官之口。

    995年3月,日本著名的《寶石》雜誌披露「日本能在83天內造出原子彈!」2002年4月日,日本在野的自由黨黨魁小澤一郎公開揚言「如果中國過度膨脹的話,日本就要製造核武器來『反制』中國;日本核電廠裡的鈽完全可以製造出4000多枚的核彈頭,我們在軍事實力上不會輸給中國!」2003年8月,日本一家雜誌還開闢了專欄,辯論日本是否應擁有核武器,並繼續發表了45位專家和評論員的文章,其中有人強烈主張日本應有核選擇……

    當然叫囂歸叫囂,日本正的要著手研製核武器卻並非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從原料上分,原子彈有兩種鈾原子彈和鈽原子彈。日本是惟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當年美軍在廣島投下的是以鈾-235為主要原料的鈾原子彈,在長崎投下的則是以鈽-239為主要原料的鈽原子彈。

    以日本的實際情況來講,若要開發核武器,鈽原子彈應是主要努力方向。日本是核發電大國,目前,共有55座運行中的核電站。鈽-239在核發電的剩餘燃料中大量存在,截至2005年底,日本國內擁有的鈽-239已達5.9噸,足以製造790顆鈽原子彈,此外,日本在海外的核設施中還保管著38噸左右的鈽-239。

    然而不能單單以此就判定日本有足夠的原材料生產核武器。因為要製造鈽原子彈,需要濃度高達93%易產生裂變的鈽-239,而日本核發電一般採用輕水核反應堆,其剩餘燃料中,除了鈽元素,還含有大量的鈾,即使經過分離、提純,所得的鈽-239的濃度最高也只能達到5%左右,要提取濃度90%以上的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日本目前的技術實力,新建可以提供濃度9%以上的高濃度鈽-239的高速增殖反應堆其實也不難。高速增殖反應堆同時使用鈾和鈽作燃料,核燃料利用率比現有的熱核反應堆高得多。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的前身——日本核燃料循環開發機構曾耗巨資研究開發出了「常陽」號高速增殖實驗堆,而後又建成了它的原型堆「文殊」號,它們都使用鈉作冷卻材料。但「文殊」號因995年發生鈉洩漏事故而處於停運狀態,預計到2008年才能重啟。

    日本各大核電站的核廢料貯藏池正在接近飽和,這樣下去在不遠的將來,核電站將被迫停止運轉。當核電站停止運轉之時,日本將面臨全面的能源危機。因此,為了不停止核電站的運轉,就不能讓核廢料貯藏池溢出,為了不讓核廢料貯藏池溢出,就需要使六所村的再處理工廠不停的運轉起來,不斷地提取出坯。

    而沒有意義地保存鈽,還不如將其作為核武器的原料,日本現在的核政策就像一輛失去控制的火車衝向斷崖。「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核政策對東亞來說,是比窮兵黷武的朝鮮更危險的核戰策源地。」出自韓國核能專家徐定序曾發出過這樣的驚歎。

    而在「爪哇中日准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政府內部便迫切希望能加速其國內的核武裝計劃。除了重啟一度被封閉的「文殊」中子增殖反應堆以外,日本政府斥資2400億日元,在青森縣的六所村所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內也開始全體提煉武器級別(濃度93%以上)的鈽-239。

    朝鮮5公斤,0公斤的鈽都已經導致了六國會議的參與,並且引發了很大的騷動。日本保有的鈽是40噸,不是公斤,而是噸。在六所村的再處理工廠,每年要提取出8噸的鈽。

    這座工廠隸屬於日本原燃公司,年處理核廢料能力可達800噸,每年約可提煉5噸鈽(也可生產濃縮鈾)。鈽(密度為9.4克/立方厘米)裸球的臨界質量只有0千克左右,若提高鈽的密度,則5-9千克就能夠達到臨界質量。如果只是用於製造原子彈,以該工廠每年提煉鈽的數量,能夠製造的原子彈數目將達到「百枚」這一數量級。

    日本各大核電站的核廢料貯藏池正在接近飽和,這樣下去在不遠的將來,核電站將被迫停止運轉。當核電站停止運轉之時,日本將面臨全面的能源危機。因此,為了不停止核電站的運轉,就不能讓核廢料貯藏池溢出,為了不讓核廢料貯藏池溢出,就需要使六所村的再處理工廠不停的運轉起來,不斷地提取出坯。

    而沒有意義地保存鈽,還不如將其作為核武器的原料,日本現在的核政策就像一輛失去控制的火車衝向斷崖。「日本政府所奉行的核政策對東亞來說,是比窮兵黷武的朝鮮更危險的核戰策源地。」出自韓國核能專家徐定序曾發出過這樣的驚歎。

    過去,核爆炸試驗曾經是研製核武器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是,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降低了核爆炸試驗在研製核武器過程中的作用。日本雖然從未進行過核爆炸,今後也不大可能再進行核試驗,但日本一直關注著美、俄、法等國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進行模擬核試驗的研究工作。從技術上講,計算機仿真核試驗對於繼續研製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義重大。

    日本在大型高速計算機技術方面一直居世界領先地位。完全有能力對核爆炸進行計算機仿真試驗。日本政府一旦製造出核武器。即便不進行核試驗,也能運用高速大規模電子計算機,在三維空間對核爆炸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模擬。

    而日本從50年代開始研製現代運載火箭。970年2月,它用L-4S三級固體火箭將24千克重的「大隅」號衛星送人太空,成為第四個用自己火箭發射衛星的國家。20多年來,它已用L、M、、H、J等5個系列的種火箭發射了50多顆不同軌道的衛星,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空間大國。頻繁的發射,使日本在固體火箭領域(包括發動機的推進劑、材料、噴管技術)以及火箭的控制、發射技術等各個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經驗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而「固體空間運載火箭」與「固體彈道導彈」之間。技術上本來就只有一紙之隔。倘若把火箭運載的衛星換成導彈的彈頭或核彈頭,改變飛行軌道,它就成為能攻擊地面目標的彈道式導彈或核導彈。

    而為了拔除日本的核牙齒,中國也早已開始了對日本各大核工業基地的特種滲透攻擊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準備工作。後來很多歷史學家將中國對日本核基地的突襲,歸結於對香港被襲的報復。這實際上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說法,香港事件只是中國對日本核工業全面打擊的導火索而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