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亂 第三卷 冀州風雲 之 戰事 第一章 秦王登基
    武德三年八月,中原各地割據勢力已經全部肅清,原夏國叛將劉黑闥也被滅亡,而大唐最大的威脅————東突厥,也因處羅可汗的病死引發爭權謀位,國內一片混亂,暫時無暇進擾唐國,唐國暫時沒有了外患,國內局勢相對穩定,農、工、商都開始穩步發展。而其中以趙王李元霸轄下的冀州發展最為迅速。

    李元霸和蘇定方並騎緩緩行進在官道上。他們兩人剛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冀州製造局觀看其研製的最新武器————橫刀。製造局是在李元霸接管洺州不久後,指示原夏國右僕射齊善行廣招能工巧匠而組建的,其職能就是進行軍用武器的開發與製造。

    製造局的工匠們根據李元霸畫出的後世圖樣,再借鑒了上千名身經百戰的步、騎兵戰士的用刀經驗,終於試製出了史上有名的「大唐橫刀」。其狹長的刀身在一刀斬下時那種剛烈威猛的感覺讓蘇定方沉迷,他當場就請求李元霸優先將橫刀裝備到近衛軍,但是李元霸卻沒有答應。新研製出的武器理應先送上前線參加實戰,這樣才能既快又準地檢驗出該武器的優缺點,繼而改進。在離開製造局時,李元霸指示主持製造局的齊善行,一定要盡力招攬能工巧匠,力求盡快擁有能自主製造各類武器的能力。畢竟,只能在一項或幾項武器上有重大突破,是不能全面戰爭的。

    李元霸興致勃勃地同蘇定方談論著對武器的一些構想,在不知不覺間二人來到了城中最為繁華的地段。李元霸興致大發,微笑著對蘇定方說道:「定方,走,去看看本王那救命恩人華大夫新開的藥鋪!再順帶到街上去走走、看看?」蘇定方雖然生性不愛熱鬧,但趙王開口怎能不應?況且今天二人沒帶近衛,他身為近衛軍統領,職責所在也得跟隨一旁。當下蘇定方隨同李元霸下得馬來,二人牽著馬兒緩步走在街市上。

    這繁華地段只是相對而言,其實街道兩旁店舖並不太多,而且都是一些酒店和日雜鋪。對2005年商業街的繁華記憶猶深的李元霸逛了一會兒就覺得意興索然,眼看前方就要到華氏藥鋪,就見到不遠處的路邊有一個中年漢子將手中布袋扔到地下,抬腳在上面使勁跺著,嘴裡還在怒罵:「我叫你漲,叫你漲!……」李元霸大感納悶,快步走上前去。

    「大叔,你這是為何?」李元霸向那中年漢子問道。

    中年漢子抬頭見到是一個身著黑服銀甲的小將發問,心中略覺發楚,不自覺間把頭低下。可當他低頭看見地上的布袋時,怒火又起!那漢子顧不得害怕,開口罵道:「***!這米價漲成了天價,還要不要人活了!」

    李元霸一愣,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冀州缺糧,但他隨即又想到:「冀州原本就富饒,又沒有經歷戰亂,而且自己在接手時也曾查過,府庫囤糧甚多不至於缺糧!難道……現在的人就知道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挺有商業頭腦嘛!……咦!」李元霸心中一懍,他驀然記起:「共和國建國初期不就是有人別有用心故意哄抬米價,製造動盪和新政府作對嗎?小心為上,得盡快調查!」

    李元霸顧不得再去看望華清流,連忙翻身上馬,招呼蘇定方快馬回府而去。

    武德三年八月十六,唐廷一干親近太子的大臣呈上奏折,言如今天下大定,當秉承古制,將駐防在外的太子李建成召回京中熟悉朝政。其時上書之人有中書令封德彝、太子舍人徐師謨、詹事主簿趙弘智、太子洗馬魏征等二十八位朝中大臣。李淵迫於壓力只得下詔將太子召回長安,如此,李世民警覺到太子一派針對自己的攻勢已經展開。

    詔書發出,李淵立即調集三萬宮廷宿衛軍嚴守皇宮內城,又命五萬戍衛軍加強對外城的防範,對進出長安的人等嚴加盤察……李淵知道太子回京必會讓李世民心生異想,早早做好防範不是壞事。雖然這一年多李世民在京中並無異動,而且他手中的兵權也被李淵逐漸削弱,但是李淵還是覺得不放心,畢竟,對兒子李世民的智謀,他這個當老子的一直都是非常忌憚的。

    天策府一切照常,不見一絲異動。而秦王李世民每日也是照例上朝,之後便去天策府學館與十八學士清談。

    武德三年八月二十二,太子李建成回京。第二日一早,李淵便秘密命人前去東宮傳太子至太極宮東海池覲見。

    長安皇城宮殿建築均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宮城南面之門名為「朱雀門」,而宮城內太極宮的北門名為玄武門,此皆來源傳統風水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說。而東海池就在玄武門內之東,接近凝雲閣。

    就在太子李建成接到入宮的密詔時,李世民買通的內線也同時將這個消息傳出。李世民隱隱覺得父親此舉有異,急忙喚來一干謀士、大將商議。

    「諸位,太子剛回京師,父皇就下密詔接見他,這其中有何道理?」李世民在說到「密詔」二字語氣非常重。

    記室房玄齡沉吟一下,道:「王爺,皇上此舉或是為太子提點當前朝中局勢,咱們讓太極宮中線報小心留意便是。」

    屬官杜如晦插口道:「房先生之言甚有道理!但是,昨日太子一回到京師,他手下大將雷永吉便奉詔接管了外城四門防務,形勢不妙啊!」

    房玄齡驚詫:「果真?」

    不待杜如晦答話,李世民點點頭,面色凝重,道:「房先生,果真如此。昨日傍晚本王就接到了戍衛軍中密報,稱雷永吉已經悄然接管了外城城門的防務。」

    李世民手下大將、也是他的大舅子長孫無忌道:「王爺,咱們應先下手方為強啊!」

    李世民沉吟不語。

    杜如晦看看李世民的凝重臉色,決然道:「長孫將軍說的是!王爺,太子此時手握東宮六率兵馬,且把管城防,而咱們在皇上的刻意壓制下,如今只剩了不到一千的家將!如果咱們再不先動手,定然會遭殃!」杜如晦急切說道,「秦王,不若趁太子此次入宮,咱們伏兵要道,一舉滅了太子逼宮皇上!」

    李世民眼角猛地一跳,面色越發凝重。

    此時軍咨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也出言贊同杜如晦所言,長孫無忌也道:「王爺,太子出東宮前需整理儀容,再至太極宮更需一段時間,此時伏兵尚來得及。若再拖延,只恐大勢一去難再挽回啊!

    終於,李世民仰天長歎:「唉!太子建成無德無能,本王不能讓大唐社稷落到他手上為其斷送!」李世民站起身來,面色一整,道:「自古以來的賢哲都能為了國家大義而慨然滅親,今日本王雖非賢哲,卻也不能眼看國家沒落!」

    當下好一番緊急佈置,李世民率領得力部將長孫無忌、候君集、張公瑾等人悄然來到太極宮,由早已投靠李世民的玄武門守將常何接入,換上了宮廷侍衛的軍服,扮作守門衛士模樣,在太子李建成的必經之路————玄武門等待建成的到來。另在離玄武門約一里處的樹林裡面,則由長孫無忌的副將段志玄率五十天策府家將埋伏,備為後援。而由長孫順德率八百天策府家將在天策府中備馬披甲,以應隨後的大變。

    將近午時,李建成與兩名衛士來到太極宮前。

    李建成已經望見了玄武門,猛然間卻又發現二弟李世民身著宮廷侍衛的軍服,身背長弓,策馬迎面而來。李建成感到情況異常,立即撥馬回頭便走,而兩名隨行衛士則拔刀迎上李世民。李世民沉著地取弓發箭,」嗖嗖」兩箭,兩衛士當即中箭而亡.此時,隨後而至的長孫無忌等人也已引弓射向李建成.,其中一箭直中李建成的肩膀。吃痛之際,李建成翻身落馬!而在慌亂之中,他棄馬奔進了路邊的樹林.

    也是天亡李建成!

    李建成剛及奔入林中,卻被樹枝絆住,猝不及防之下「撲通「一聲摔倒在地。且在頭暈眼花之間,一時竟無法起身。轉眼李世民便追至樹林邊,看見李建成的狼狽模樣,李世民臉上露出了得意笑容.他翻身下馬,拔出配劍緩步走向李建成.

    「大哥,生在帝王家必須要無情無義,你可不要怪我!」

    李建成狠狠盯了自己這位兄弟一眼,一言不發地閉上了雙眼.李世民冷笑一聲,咬緊牙關,上前一步舉劍刺下.鮮血飛濺中,一聲慘叫,李建成魂歸西天.

    李世民拔出長劍,瞥見哥哥建成已經了無生氣的蒼白面龐,李世民不忍……或許是不敢面對,他連忙轉身疾步出了樹林.

    「派人通知長孫順德,著他立即率八百家將包圍東宮,緝拿叛逆李建成一黨!〞李世民緊緊握住長劍命令道。「令段志玄率五十家將與本王即刻入宮見駕!」

    太極宮內東海池上,李淵正與兩位心腹————長史裴寂、黃門侍郎陳叔達在東海池邊飲酒閒談。李淵打算在太子到來之後便與太子合議怎樣削弱、壓制秦王……李淵在經過一年長思之後,還是決定將皇位傳給相對略為愚鈍的李建成,這樣會讓他更有安全感。

    李淵正與二臣子舉杯之時,就見李世民披甲配劍闖入,為其氣勢所攝,沿途侍衛竟然無一人敢上前阻攔。

    李淵大驚,問道:世民,你來此做什麼?〞

    李世民答道:太子作亂,兒臣已起兵誅殺!〞

    二臣子手中酒杯驚落在地,而李淵面色徒然大變,其雙目如電,直直盯向李世民.李世民毫無所懼,抬起雙眼與李淵對視.

    良久,李淵的目光黯淡下來。看看長孫無忌與段志玄等已經將內庭侍衛押解,李淵面色慘白,緩緩說道:「很好!很好!建成無功於天下,又意圖在宮中作亂,其罪實不可恕!如今你已經誅殺了他,正是功高蓋世,舉國歸心……唉!為父也老了,早就無心政事,以後的國事就交給你處理吧!〞

    ……

    次日,大唐皇帝李淵詔令天下,廢黜李建成太子之位,另立秦王李世民為太子。

    同日,太子李世民下令將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全部斬殺,而諸子之中年齡最小的不到兩歲。

    三日之後,大唐皇帝李淵退位,太子李世民即位,李淵自加尊號為太上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