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後,日本經濟快速增長。到了70年代,日本經濟進一步穩定發展。與此同時,歐美發達國家卻由於政府長期過分干預經濟、低效率的國有福利體系、石油危機多種原因而陷入了經濟停滯。世界範圍內,日本經濟可謂一枝獨秀。日本製造的工業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所向無敵。美國幾乎只有招架之功。汽車工業尤其損失慘重,在美國汽車工人們心中日本人就是造成自己失業、薪水下降的罪魁禍首。
日本與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就發生了貿易摩擦,開始是由紡織品、鋼鐵及電視機貿易引發。到80年代,貿易爭端進一步激化激化。為了減弱日本出口工業品的競爭力,美國政府開始對日本施壓,缺乏真正自主權的日本政府被迫妥協。於是,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以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方式促使美元貶值,相應的日元開始進入升值通道。「廣場協議」簽訂以後的幾年,日元幣值差不多上升了三倍。
日元升值以後,日本的工業出口能力確實受到了相當的影響,但日本人也因此變得空前富裕了。他們手裡的日元可以換來更多的美元了。這種局勢的結果就是,美國的資產在日本人看來一下子便宜多了。過去那些在日本人看來根本買不起的東西,現在似乎唾手可得。
於是,手裡拿著大把美元的日本人開始湧入美國。普通日本人只是在夏威夷之類的地方買一些商品,這能促進美國的經濟發展,美國人倒還高興,但令美國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人對美國企業資產的大量收購。這些揮舞著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對價格根本不屑一顧,他們似乎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甚至有人認為:「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
到了1989年,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達到了頂峰。這一年的6月,索尼公司宣佈,他們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也是美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此舉是索尼公司由製造業轉向娛樂業的戰略行動之一。此前,三菱公司已經以14億美元購買了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徵--洛克菲勒中心。這個代表著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築現在屬於日本人了。
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這個在珍珠港事件中未能失守的地方,幾乎徹底淪陷在日本人的支票海下。從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業總共進行了21起500億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併購案,其中有18起的併購對象是美國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目睹本國眾多有影響的大公司、大產業轉而由日本人充當老闆,美國輿論驚呼,這簡直是日本第二次入侵美國,一些美國人甚至自嘲說:「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傳來消息,日本人買走了自由女神像。」
在日本人這一邊,則是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很多日本人為自己在世界範圍內的瘋狂購買沾沾自喜。多年來只能對美國唯唯諾諾的日本似乎看到了自己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這種新奇的體驗非常好,日本人一時風光無限。
而這段時間日本國內也是一片繁榮,1986年,日本經濟走勢平穩,由汽車、電子、集成電路等行業帶動,實力逐漸增強,由此開始為時長達4年之久的「平成景氣」。進入「平成景氣」以後,日經平均指數由1985年的12000點持續上升,甚至在1987年影響全球的股災後率先「復活」,從而帶動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之後,股價一直呈強勢上升。為此,日本經濟理論界的人士得出積極的分析,認為日本經濟增長勢頭強勁是促使日本股市大漲的主要原因,而證券業內則有人看好50000點大關。
1989年12月19日日本日經指數再創新高,達到38915點,較1985年最低點上漲了3倍多,日本股票市值高達630兆日元,為當年GNP的1.6倍。無限風光的掩蓋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狙擊手們已經悄悄搶佔好有利位置,靜靜等待合適的時機完成致命一擊,而我和一隊金融操盤手們也已經完成佈局只等最後的收穫了。
1990年初,原本期待股市繼續上漲的日本人突然驚訝的發現出現了大量購買日經指數下跌的合約,而讓股市高漲沖昏頭腦的日本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於是一張張購買指數上漲的合約出現在日本人手中。
之後,美國高盛公司把從日本保險業手中買到的「股指期權」轉賣給丹麥王國,丹麥王國又將其賣給「日經指數認沽權證」購買者,並承諾在日經指數下跌時會支付收益。該權證立刻在美國熱賣,大量美國投資銀行紛紛效仿。全球金融界對日本股市看空的氣氛越來越凝重,日本股市頂不住,日經指數開始下跌。
1990年4月大藏省對房地產業也進行嚴厲的限制,一方面嚴格控制融資,另一方面加征地價稅,使地價冷落下來。地價的下跌減少了企業的實有資產值,更促使股價下跌。股價與地價的下跌使支撐日本企業效益增加的源泉受到削弱,而借款利率提高,成本上升,企業增收的能力大受制約。企業收益前景的暗淡給投資者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預期惡化。投資減少,拋售股票,進一步引起恐慌,爭相把價壓低,大熊市來到了。
1990年4月2日,日經平均指數暴跌至28002.07點,比1989年末的最高值下降了28.05%,1990年10月1日,又降至20221.86點,股市總市值消失了270萬億日元以上。股票的下跌也引起日本國內債券市場的恐慌,拋售股票、債券的資金迅速流向海外,日本金融市場出現了股票、債券與日元三重貶值的混亂之中。
1990年秋季,房地產也開始開始暴跌。曾經高高在上的日本房地產業,曾經在高峰期東京一個地區的房地產總值超過美國全國的房地產總值的日本房地產業,曾經一路上揚的房價終於開始下滑。
在股市和房價的雙重拖累下,無數夢想著成功和已經成功的日本人突然發現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財富就似浮雲一般,只是看上去很美,大風刮來不剩一片。很多承受不了如此劇烈變化的日本人走上大樓樓頂,喝光手中最後一瓶酒,無限留戀的看一眼曾經如此美好的世界,然後像日本經濟一樣從高處墜落。報紙上甚至還出現由於破產而一家人集體開煤氣自殺的報道。
日本街頭開始出現大量酒鬼,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總是有一些喝得醉醺醺的日本男人在街頭晃來晃去,不是低聲喃喃自語就是抱著電燈柱歇斯底里的狂叫。日本人的精神似乎一下垮掉了,曾經唾手可得的財富寶座如今已經像幻影可望而不可及。
哀鴻遍野之中,日本實業界沒有放棄,股市房產雖然被風刮走,但是生產機器還在,日本工人還在,希望還在。
……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台灣,忙著從日本運錢回去的金融狙擊手們當然不會忘記,走過路過別錯過。經過幾年的瘋狂發展,到1990年2月台北股市在3年時間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台灣的財富已經成為一顆熟透的果實,只等國際炒家們來摘取。
就在台灣廣大股民們以為股指會突破15000點的時候,泡沫破滅了。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指數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在這場暴跌中很多人傾家蕩產,遭受巨大損失的有莊家和主力,但更多的則是那些散戶。由於過分投機,很多股票的股價都遠遠脫離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手中拿著這樣股票的股民,在股災來臨之時,只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資產灰飛煙滅。很多人不僅本金全部賠光,還欠了債。
而這時國際炒家們早就獲利逃出,幾乎所有損失最後都由台灣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來承擔。台灣經濟受到重創,台灣傳統產業出現了大量倒閉和大規模外移,島內傳統產業迅速衰退,引發產業空洞化趨勢。台灣股市泡沫破滅使得台灣股市和樓市雙雙下跌,這又使得銀行金融系統開始發生經營危機,許多融資對像相繼倒閉造成銀行的呆賬和壞賬也大幅增加。
而我旗下的幾個基金會在這場風暴中乘著股市上升期大賺了一筆,擁有的資金量暴漲。繼續按照以前的策略對一些發展前景看好或擁有關鍵專利的小公司加強收購,為公司將來的發展掃清障礙。當然在這場風暴中賺得更多的是來自一些秘密賬戶的投機操作,只是乘火打劫的事情容易招人嫉恨,賬戶裡的資金只能在隨後的日子裡慢慢的洗出來才有機會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