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博士和埃克斯雙雙攜手走入內室密談,埃斯特利奇則帶著kylin系統軟盤回到了家中,就著家裡的PC機進行了一番詳細的測試。
埃斯特利奇發現這個系統和蘋果機上的kylin系統相差無幾,幾乎處處相同,甚至他在蘋果機上編寫的一些C源代碼拿到PC上面編譯一下也可以使用,兼容性極強,只有一些用到特殊機器指令的部分代碼需要修改。
埃斯特利奇極其興奮,這個kylin總算圓了他的PC夢,他可以想像,一夜之間市面上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各種原先只能在蘋果機上運行的程序,只要會用蘋果機就可以使用PC,市場的大門彷彿一下子就在他的面前打開。
這意味著PC機可以繼承蘋果機打出來的軟件市場而不用擔負任何法律的風險,因為軟件公司的軟件只是對應操作系統平台的,大量蘋果機kylin系統上運行的軟件轉進PC平台的道路已經打開。
拋開埃斯特利奇在家裡玩PC不談,埃克斯則和虞博士在密室中討價還價。
一番商定之後二人終於談好了價格,IBM有權在每一台PC上附送kylin系統軟盤,不用付任何費用,而包含在系統中的C編譯器則是要付費的,每套199美元,用戶可以選擇裝與不裝。
只要機器中包含C編譯器,IBM公司不需要付另外的費用給虞博士,否則就得付另外的授權費用,大概也就20美元左右。
作為交換,虞博士則得到了IBM的供貨承諾,軟件隨機數量至少不低於微軟的一半,也就是說,IBM在所有的機器裡預裝DOS系統,那麼就得至少附送一半的kylin。
IBM看起來佔了個大便宜,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中,只不過虞博士也在偷笑,這是他和我定下的計劃,哪怕是白送也得讓kylin系統普及,牢牢的掌握平台才是王道。
定了合同,兩人舉杯慶祝,IBM公司和VisualSystem實際上已經成了同盟。
兩天之後,埃斯特利奇將一份密封好的報告遞交給了埃克斯,詳細說明了kylin系統的性能及使用它的好處,通過kylin系統IBM-PC能夠以最快速度的進入到主流市場。
埃克斯大喜,連連誇讚埃斯特利奇效率驚人,授權他負責這項「變天」工程。
這次埃斯特利奇做了充分的準備,全面變更了PC年底前跟進的廣告計劃,所有的焦點全部集中在了PC能做什麼事情上面,有了kylin操作系統的支持,PC機的用戶將主要面向那些新一代的商業人士而不是工程師和黑客,光廣告預算就達到了60萬美元。
一時之間,街頭巷尾報刊雜誌,幾乎人們眼球能夠達到的地方都有PC的醒目廣告:商業人士必備新款PC機!IBM出品!
IBM的名字使得這一切似乎變得真實起來,因為這個老牌公司的聲譽就是計算機的可靠性和售後服務的保證。
「這東西能做什麼?」通常顧客都是這樣問。
「它什麼都能做,有了PC,你辦公室裡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扔了,它無所不能。」推銷員總是這樣帶著崇敬的表情鼓動如簧之舌,事實上只要是計算機發燒友試過PC機的新系統之後都會買上一台,因為新款機器附帶了一個和蘋果機系統一樣的OS,幾乎能運行蘋果機kylin系統上所有的軟件,卻比蘋果機的運算速度快上幾倍。
「你不用擔心自己不會用這機器,只要會用蘋果就能使用這個比蘋果快幾倍的玩意。什麼?沒用過蘋果,這裡有詳細的說明書,它會讓你一個小時就能步入上流社會。」
其實PC的使用說明書完全拷貝蘋果kylin系統的說明書,幾乎一個字都不用改,只是換了IBM的名字而已。
銷售勢頭慢慢好轉,到了81年底,IBM的財務報表顯示PC機銷量剛剛過了13000台,雖然有所改善,但是看起來似乎還是很可憐。但是進入1982年1月份之後,各地的PC訂單卻如同雪片一樣的飛來,很快積壓了一堆。
埃克斯大喜,這是好兆頭,市場人員反饋來的信息顯示顧客對新款機器的操作系統很滿意,遠遠超過了對DOS的支持。
而且那些顧客之中有80%是商業客戶,他們買機器都是指名要預裝kylin,因為這個系統上運行商業軟件特別的快。
最關鍵的還是這個系統是免費的,不需要一分錢。畢竟老外也是人,沒有人不想佔便宜的。而同時期的免費選擇只有DOS,幾乎沒有人看好它,因為就快半年過去了,DOS版本依然是1.0,不支持目錄,不支持文件系統,BUG還不少。
至於市面上的其它操作系統那就更不用說了,有PC版的CP/M,基爾達爾這次比較黑,定價240美元;還有一種USCD-P的操作系統,那是加州大學聖蒂哥分校某位能人開發的,基於科學語言PASCAL,售價299美元。
如此之貴的價格,如此強烈的對比,沒人願意使用付費且難用的系統,因此這幾款前幾年還叱吒風雲的操作系統逐漸沒落。
現在的VisualSystem公司收入基本上是節節攀漲,坐家收錢,除了操作系統一次授權所帶來的200萬美元收入之外,其進項主要就是蘋果II上的兩款遊戲和PC上C編譯器的費用了。
公司每月基本上純收入就得兩百萬美元,還有節節攀升之勢,正式成為CEO的楊欣欣也開始展現哈弗MBA的風采,開始加強公司管理,完善公司人才儲備,不過由於公司現在名氣不大,技術人員方面主要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是有一兩年經驗的普通技術人員。
隨著新電子錶格項目的開展,我發現公司技術人才能獨擋一面的實在太少了,凱文負責了電子錶格項目,操作系統就只能完全靠我來帶領,再想開新項目就安排不出項目經理了。不行,我要招人,我要去招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