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變 正文 第五十章 跑出來就開始瞎琢磨了
    從進入刀把村開始,太子等人和一眾的東宮文官就沒有消停過。

    一些腦袋裡灌滿水的傢伙剛剛沒有了性命之虞,立刻擺出大明忠貞之臣的架勢,嗷嗷叫著讓李四集合民練反攻北京。

    許下的好處自然是不少,還搬出許多大義微言的聖人教誨,多是「社稷危亡,匹夫效死」云云,總之就是一句話:你李四反攻北京就是大大忠臣,否則,嘿嘿……

    反攻北京?收復帝都?拿叉子隊這麼點人和李自成打?這不是扯淡是什麼?對於這種莫名其妙的狗屁說辭,李四就當沒有聽見。

    好在大部分人的腦子還算清醒,沒有附和這種滑稽的言論。當然叫嚷最厲害的那些傢伙也不會當真,只是藉機表一表他們對大明朝的深厚「感情」而已。

    闖軍在京中大肆銬掠的消息早就風傳開來

    由於李闖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京城,這塊蜷縮在長城拐角處的三角地帶暫時還算平靜。但是這種平靜注定保持不了幾天,對於新順王朝來說,前明太子等人就在眼皮子低下這種事情不可能隱藏太久,於是南下就成了楊廷麟等理智派的主題。

    雖然整個西北和華北大部都已落入李自成手中,可大明這家近三百年的老店依然佔據江南半壁和大半個西南,光是江南就有百萬控弦之士,再加上西南沐家的精兵,完全可以抗衡甚至打敗李闖。

    只要太子南下統領群臣,勵精圖治收復失地的可能極大,至不濟也能和李闖劃江對峙,所以這些文官南下的心氣很高。

    希望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永遠比希望更加殘酷。

    可是南下的路途早被李闖堵了個嚴嚴實實,無論是北直隸還是河南,都是闖軍的重災區,唯一可行的路徑就是泛舟浮海而下。

    經由海路南下最近也最現實地方法就是和平西伯吳三桂取得聯絡。由山海衛出海。

    「李校典護送太子東行。乃扶危定鼎之功。實乃千秋忠義之舉……」楊廷麟已經記不起是第幾次說這樣地話了。這一次更是把太子等人都拉了出來說好話。架子放地極低。

    經過最初地驚魂稍定之後。這些前明遺孤就開始攛掇著李四護送太子去山海衛找吳三桂。其實李四本人去不去倒無所謂。主要是要他手中地那兩千多可戰之士護送。

    從此到吳三桂地地盤還有大幾百里地路程。憑著僅有地百十名侍衛根本就是出去送死。必須取得李四地支持。

    可是李四地態度極其捉摸不定。甚至幾次隱晦地拒絕了此事。一直把這些人晾在這小小山村。這讓許多人心生狐疑:這個李四會不會是想把太子做為籌碼。準備對李闖邀功地吧?

    這樣地事情可不稀奇。這些天來。每日都能聽說以前地朝中勳貴轉投李闖地消息。這些以前對大明「忠貞不二」地傢伙。風頭轉地極快。為了能夠得到新順王朝地青眼。什麼事情都做地出。

    若真是如此,大伙腦袋上吃飯的傢伙可就危險了,已經有幾個膽大的文官商量著把李四單獨誆出來,然後弄一出「摔杯為號」的把戲來「誅殺次獠」。

    「李校典斷斷不是此等樣人,」雖然現在這樣把太子等人窩在村子裡確實讓本就沒有幾分安全感的大明遺孤更加狐疑,楊廷麟還是比較信賴李四的人品。若是李四真是心向順朝,早在京師的時候就把太子作為見面禮投靠李自成了,根本就用不著後面的廝殺。退一萬步講,即使是李四真的有這個心思,就算是大伙用些見不得人的手段把李四殺了,就能保證大家的安全?戶村隊的那些人可都是李四的死士,若真的殺了李四,兩千多柄鐵叉就能把大家捅成篩子。

    別說大明朝已經是昨日黃花,就算是大明朝安在,也沒有人敢在刀把村動李四一根汗毛。這裡的人可不大理會什麼太子不太子,他們只知道李四,楊廷麟比其他人更清楚這一點。

    「李校典拼卻性命不顧的於百萬闖軍中帶太子而出,此等血誠世間罕有。萬歲曾對李校典有托孤托國之重,我大明之存亡斷續只在掌故旦夕,君臣之間萬不可存疑。」楊廷麟果斷承認了李四的忠誠,很直白的告訴眾人要以大局為重。

    如今四面是敵,唯一可以作為倚仗的就是李四手中的兩千叉子兵,要是在這個時候再和李四鬧出什麼生分,無疑是要斷絕大明最後的希望。

    「我這就去找李校典商談南下的事情,懇請殿下同行以示誠意。」大家都窩在李四的屋簷之下,不得不放下身段兒。帶上太子和李四去談,顯得要隆重許多。

    「好,那我也去吧。」太子朱慈烺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更沒有特別的缺點,即便是在皇宮的時候也很少有太子的架子,隨和的更像是個普通人。

    這麼多大大小小的老師,太子總是表現出足夠的敬重,言必聽之計必從之,和他剛愎的老爹完全相反

    「太子多走轉走轉也是好的,起碼要讓這裡的黎庶曉得大明血脈安在。」說話的就是斷去大半截臂膀的長平公主。

    和唯唯諾諾的太子相比,年紀大一些的長平公主要穩重成熟的。

    在大家剛剛撤退到刀把村的時候,村民那種熱情簡直叫人無法接受。整籃的雞卵、大塊的風肉,這些樸實的村民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落難的王子和公主,就是那些不懂事的娃娃也隔著老遠觀望皇家人物的風采。這樣的情形讓眾人生出大明民心依舊的感慨,甚至大部分人都認為只要把大明太子的旗號打出去,天下百姓必然景從如雲,恢復大明河山如反掌之易。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對皇家的熱情在迅速消褪,如今已經很少有人來送東西了。以前還有許多對皇家好奇的娃娃要侍衛驅趕,現如今根本就看不到這些孩子。

    東宮學官和太子每日聚在一起商議所謂的復國大計,很難感受到這些變化。但是長平公主很敏感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每天過來幫忙換藥的那些婦人都缺乏應有的熱情,中規中矩的給落難公主見禮之後,再也不如往日一般問這問那,而是例行公事的換完藥就走。每當長平公主出來散步的時候,村民甚至很難多看她幾眼。

    「大家是不是在逐漸的忘記大明朝?」這個問題讓長平公主不敢去想,只能盡力的做出種種親民舉動,刻意擺出平易近人的架勢……

    但人們談論最多的依舊是李四如何如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