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驚濤駭浪一百五十三鴉片戰爭
德溫公主雖然已經生過孩子,可她的身材依然令劉寄心動。直到德溫公主的身影消失在書房的門口,劉寄才低頭重新批閱著奏折。這時外間曹進喜在門口報道:「主子,總理大臣杜受田求見。」
劉寄合上了折子起身站了起來,曹進喜趕緊上前為劉寄披上了一件黑色的大氅。
出了御書房劉寄抬頭看了看天空,天色依舊有些陰沉。昨夜的雪已經停了下來,茫茫的大雪給紫禁城的殿宇披了一層銀裝。現在雪停了劉寄反倒感覺有些冷,他拉攏了脖子上毛茸茸的貂尾大步向隆宗門走去。
雖然一直在作著戰爭的準備,可劉寄聽到英國內閣會議決定對中國正式出兵的消息時,他的心依舊不爭氣的劇烈跳動起來。自己領導中國人對抗的是一個殖民地遍及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6板塊,總面積達93o萬平方公里,統治著世界三億多人口的龐大帝國。這個帝國早在17世紀便以「光榮**」帶來了政治穩定的局面。在18世紀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隨後亞當.斯密用「國富論」武裝了英國人的經濟頭腦,這以後英國人一路向前所向披靡,連拿破侖都敗在了英國威靈頓將軍的手下。想一想,拿破侖其實是敗給了英國強大的生產力。這一切在劉寄的心頭只是電閃而過,能如此的瞭解英國,少不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功勞。
劉寄看似平靜地向杜受田問道:「薩克雷先生沒有幫助我們嗎?」
「薩克雷先生的動作遲了一步,在報紙大規模的宣傳以前。英國議會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侵華提案。主要是議會中一些鴉片商大肆拉票、賄票的結果。」
「法國人有什麼動靜?」
「法國公使代表路易.菲利浦國王陛下向皇上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皇上在這次禁煙運動中正確的對待法國商人。對於這次英國人地行動,法國公使表示保持中立。」
「他們想坐山觀虎鬥。」
「臣下也是如此想法。」
「那俄國人呢?」
「俄國人也在觀望,上次庫頁島的戰鬥給了俄國人一個深刻地印像,他們輕易是不敢再起戰端了。」
「有沒有跟在英國人屁股後面想撿便宜的?」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美國、瑞士、比利時這些國家都宣佈保持中立,臣下以為這些國家與法國是一門心思。想河蚌相爭,漁翁得利。」
劉寄冷笑了一聲。玩謀略中國人自來就不輸給誰。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另一個時空的中國。那些鐵路雖然還有些不連貫,可也足夠提高沿海兵力的機動了,特別是自己組建的一個純粹的獨立炮兵鎮,這只火力強大地炮兵集團將沿著鐵路線給予上岸的英國士兵毀滅性的打擊。現在應該先在西方列強中播撒一下不和諧的種子。想到這裡劉寄向杜受田說道:「芝農你以為有沒有可能挑起美國人和法國人與英國開戰。」
杜受田沉默了半響說道:「皇上,微臣這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劉寄見杜受田話中有話,開口說道:「芝農。你就不要婆婆媽**,朕從來沒有怪罪過當面提意見的人,無論好壞,你講。」
杜受田雙目一亮,蹙眉說道:「微臣以為,雖然現在朝中群情激昂,可陛下一定要清醒,和英國的戰鬥需以打促和。中國現在需要時間,切不可妄自擴大戰爭。海洋現在是英國人的,如果英國沿著海岸四處騷擾,中國將會拖地疲憊不勘,到時何以強國,何以展國內的工業。陛下三思呀!」
這話讓劉寄猛然清醒過來。現在身邊像這樣說真話的人少了,劉寄回望著杜受田目中有感激之意。
劉寄在腦海裡重新思索起來,看來英國人的內部裡要繼續做文章,想到這裡劉寄向杜受田說道:「芝農你給薩克雷繼續保持聯繫,同時讓伍秉鑒想想辦法,拉攏一些英國議員。」
杜受田見劉寄採納了自己的建議,欣然的點頭應道:「臣遵旨。」
「芝農將事情安排一下,稍後到宮中來宵夜,今晚在軍機處商議怎麼應對英國人地進攻。」
***********************
掀開軍機處厚厚的門簾,屋子裡一股暖氣湧了出來。劉寄讓打燈籠的曹進喜在一邊候著。自己走了進去。要來議會的一干人等已經到齊了。見到劉寄進來,這些人齊刷刷的站了起來。動作整齊的跪下唱道:「臣等給皇上請安。」
「都起來吧。」劉寄一邊說著,一邊將自己厚重的大衣脫了下來。下面群臣都站了起來,恭敬的站在屋裡。劉寄又補了一句:「坐下。」他們這才各自在自個的位子上座了下來。
劉寄也在一張寬大的椅子上落了座,似乎是察覺屋裡地暖氣不夠,他向屋外叫了一聲:「來人。」
曹進喜度快捷輕便地走了進來,只聽劉寄吩咐道:「去暖閣裡加熱一些。」
自然曹進喜知道吩咐小太監去暖閣的火道裡把火燒旺,劉寄也不在理會這事。他掃視了四週一圈,曹振鏞、陶澍、長齡、伯麟、魏源、包世臣、陶廷傑、龔自珍、杜受田、林鴻年、穆彰阿都到了這裡,林則徐和關天培本來也該來地,只是兩人現在坐鎮廣州,自然無法出席這次會議。
劉寄覺得需要先把情況詳細瞭解一下,他向杜受田說道:「芝農把情況向大家都介紹一下,越詳細越好。」
杜受田把知道的情況敘說了一遍,屋子裡的人紛紛議論起來。中國以兵為不祥之事,輕易是沒有人願意打仗的。只是這場和英國人因為鴉片產生的爭鬥由來已久,現在看來沒有一場戰爭的確也解決不了。
此前朝廷也在積極的準備著可能到來的戰爭,現在戰爭真真正正的來了,對英國的強大有所瞭解的人也都感到有一絲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