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不算大,波光粼粼,望著越來越近的泉州港,眾人不禁歡呼起來。
蒲開宗滿臉都是笑容,望著船上的水手,大聲道:「落貨之後,每人賞錢加倍!」
水手們都哄然應喏,神情極是興奮,這次流求之行,雖然他們都被困在船上,不得登岸半步,但這足夠了,站在船上,他們已經看到一個全新的城市,一個他們此前想都想不到的國度。
那個地方極是富庶,在大宋比最好的青瓷還要貴重的玻璃器皿幾乎到處都是,每個人身上穿著的都是精美的絲綢、棉布或者麻衣,人人都面帶紅光,說話聲音響亮。在船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稻田、桑田,山坡之上還看到了茶樹。牛馬在道路上極常見,那種馬車靈活自如,比起大宋的馬車都要輕便。
幾乎每個人的腳步都很輕快,四處都有歌聲響起,臉上總是笑的,便是起了爭執,那也是以笑結束。原本碼頭是最為魚龍混雜之所,日日都是爭鬥不休,可是水手們看到的卻是井然有序,即便偶爾不在那些護衛視線之內,也看不到什麼爭端。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那幾乎就是人間仙境了。有些水手甚至以為,傳說中的東海蓬萊,莫非指的便是流求。
此次流求之行,不僅能自船東處得到賞錢,也頗讓他們長了見識,比如說知道有一種東西叫水泥,知道有一種利器叫火炮。回到家中之後,短時間內想來是不會出海的了,那麼眾人這段時間裡喝酒賭錢,又多了一樣談資。
下了船、在李雲睿陪同之下參觀了淡水城的蒲開宗。看到的比這些水手更多。知道的情形也無比這些水手們更清楚。
比如說,他就親自踏上了流水的街道,走在那堅實的路面之上,他看到路上極乾淨,戴著藍色袖套地老人,或是男、或是女,將地上地垃圾都清掃起來,倒入路旁的陶桶之中,清晨時分,便會有人將之運走。或是焚燒或是填埋。道路的兩邊。都流有水溝。水溝之上用水泥板堵實了,只留了些小縫隙,利於積水迅速排走。蒲開宗從未見過這般乾淨的城市,那街道之上。他相信自己躺下去打幾個滾兒再起來,身上都拍不出一粒灰塵。
那裡的房屋都極整齊,一排一排的成行成列,房屋大多為有一定傾角的平頂,少數才蓋了瓦,據說是為了防止颱風損失。屋頂之上都會有隔熱層,甚至用木箱培土,種上了各種花草。房屋都是磚石水泥構造。幾乎未見到木製。而且都刷著石灰,最高大的那幢甚至還貼著瓷片。看上去金碧輝煌,極是壯麗。
但是島上沒有客棧館驛,甚至沒有什麼商舖,只在三個十字街口處,各有一家大雜貨鋪子,鋪子裡的物品也不是很豐富,不過夠滿足生活需要罷了。
大宋的銅錢交子在島上不通行,得先在港口處地「銀行」兌換成島上地錢幣才可。交子島上是拒絕要地,銅錢可以按一比一的比例兌換島上銅幣,島上還有銀幣、金幣,這種錢幣並不像大宋銅錢那般外圓內方便於串起,而是整個的一枚,大小也遠小於大宋的銅錢。初時與他兌換,蒲開宗還頗覺吃虧,但後來才發覺,這錢雖說含銅未必有大宋銅錢那般多,但遠比大宋銅錢要值錢。無論金幣、銀幣還是銅幣之上,都壓出了「流求銀行」四字與幣值,不過,蒲開宗發覺,市面上銅幣最多,金銀幣都極少。
若是大額交易,就需要用「金元券」了,在蒲開宗看來,這不過是流求人發行地交鈔楮幣罷了。造這金元券的紙極難得,據說是自南洋某國運來的木料化漿造的,而且上頭印的花案用了六套顏色,每張上面又有蒲開宗識得的天竺數字與他不識得的蝌蚪文混雜編碼。這應當是為防偽造而行,不過在蒲開宗看來,這種金元券,只怕極難做偽。島上西北角,靠近碼頭之所在,據說是「工場區」,島上的主要作坊盡數集中於此,不唯有蒲開宗熟悉地那些作坊,還有一些他從未見過地,像是玻璃作坊。蒲開宗曾經試圖接近,卻被隨行的李雲睿勸止,他自家想想,這些也確實是淡水要害之所在,不可能任人進出。
他是商人,先看地便是與生意有關之所在,除此之外,他還看到了一些與生意無關之處。比如說流求護衛隊。流求護衛隊裝備之精妙士氣之高昂,便是他見過的大宋禁軍也比不上,這些十七歲以上至二十二歲之間的漢子,紀律嚴明而且訓練有素,凡是他們行走在街上,絕對不會出現勾肩搭背的模樣,都是排成一列齊步前行,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肅殺之氣。
「東家,你在想啥呢?」他正沉吟之時,自家一帳房上來問道。
此次流求之行,他們所獲甚豐,雖說淡水「罰沒」了他送去的五分之一的貨物,在他購買淡水物產時,在雙方談好的價錢上,又加收了他二成的「關稅」,可是他算了算,便是不算罰沒與關稅,這一趟來回獲利少說也有八萬貫,是八萬貫銅錢而不是那不值錢的交鈔!
故此,與他同來的帳房始終眉開眼笑,嘴角都咧到耳朵上了。
「在想那流求呢。」這帳房是親信,有什麼事情,蒲開宗都不避他,故此答道:「那可是處寶地,若是……若是……」
說到此處,二人對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貪婪之色。但那貪婪隨即又變成了恐懼,他們都知道,當初南海十八伙海賊合攻一個懸島,尚且全軍盡沒,而這個實力更遠在懸島之上的流求,那種恐怖的神兵利器。便是上去萬餘人。只怕也是白給。
除非能動用大宋水師和禁軍,但是,水師和禁軍又豈是他這等人物能動得的。就算他走對了門路,動了數萬水師和禁軍,可這麼大張旗鼓之下,還有不驚動各方麼,到那時,憑蒲開宗之力,哪裡守得住這基業!與其白白便宜他人,倒不如現在這般。還可以在與流求的交易之中獲利。
「流求……流求……」蒲開宗喃喃自語:「這究竟是幾時出現的一處什麼地方……」
在泉州港。海船進出原本是經常之事。只是蒲開宗此次遠航,旁人不知,可他這***裡的海商船東卻是知道,他是來尋找那盛產各種洋貨的流求去了。才過得十餘日。他地船便回到港口,而且船上一箱箱地下著貨,顯而易見,他找著了那流求,而且還大賺了一筆。
故此這個消息迅速在***裡傳開,蒲開宗才到家落下腳,一張張拜貼便送了進來,有說許久不見要來探望地。有說前些時日新娶小妾請吃酒的。還有人就乾脆說,這海之廣天之闊。到哪都沒有吃獨食的道理,請蒲開宗將流求之事告訴眾人。
此時蒲家在泉州還算不得第一等的海商,最多只能說是二流罷了,故此這些人敢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逼迫他,看著這一份份拜貼,蒲開宗唯有冷笑對之。
「若是逼得我在此無法立足,我便搬到流求去,看那邊模樣,尚有許多地方未曾開拓,我若帶著宗族奴僕過去,有個兩百餘戶,在流求倒可以逍遙自在。」他心中如此想,然後又是一動:「那淡水莫非是在陸上無法立足者建起的?」
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對,在流求他見了不少人,雖然與人談話之時,都有李雲睿或者其餘流求高層在場,但他還是從那些與他談話者不經意中得到了許多消息。他至少從那些人中聽出四種不同口音,既有紹興一帶的,也有慶元一帶的,還有京東、燕雲這般北地口音。而當他繳獲稅款時,李雲睿曾介紹一人與他,那人姓耶律——這便明顯是個契丹姓了。
這些來自陸地各方之人,如何湊到一起,又如何渡海去的流求?
蒲開宗只是泉州一個海商,雖說在海上有一些勢力,可是觸腳並未伸到北方,更不用掉燕平一帶如今胡人佔據的地方。故此,他並不知道這些年來,京東東路、燕雲一帶,胡人大肆擄掠青壯販賣之事。否則地話,以他地精明,自然能猜出流求人地來歷。
不過猜出便猜出,以金國、胡人的水師之力,莫說流求,便是離他們更近的耽羅都抵達不到。而大宋這幾年便會有大變,也無暇顧及海外,便是知道海外出了這麼一塊地方,也只能觀望。趙與莒在留給流求的策略中,讓他們在有了十萬人之後便擇機開港,便是這個原因。
這些拜貼中,有些是可以推掉地,有些卻是無法拒絕的,蒲開宗深思了片刻,然後展顏一笑,那帳房親信,隨他進了書房的,見他笑了便知他有應付之策,湊趣上前問道:「東家可是有了應對之策?」
「他們不是想分一杯羹麼?」蒲開宗冷笑了聲:「我便讓他們分這杯羹,我不能獨佔,那麼誰家也別想獨佔,咱們與流求打過交道,多少也算熟人,我便不相信,在流求他們能比咱們更討得好去!」
「東家是說……」那帳房還有些迷糊,又問道。
蒲開宗擺了擺手,沉吟片刻,然後喚了一個管家來,將那些拜帖盡數交給他,讓他按著上面的名頭,一家家回拜,只說次日正午在泉州府「群英會」宴請眾人,歡迎眾人賞光。
到得次日正午時分,泉州府「群英會」酒樓裡已經是座無虛席。這泉州原本便是海商雲集之所在,雖說這些年來因著「和買」之故,到泉州來的海獠有所減少,可本地海商卻總掛記著海外貿易之事,聞得蒲開宗方十餘日便滿載而歸,自是都少不了前來探問。
蒲開宗讓他們等了約有刻鐘時間半個鐘點才到,這些人有沉不住氣的,一見著他人影便開始嚷嚷:「蒲東家,既有發財的買賣,自應拿出來大家共享才是,為何遲遲不來?」
「小弟方才去了市舶司,三船貨還未完稅,故此讓諸位久候了。」蒲開宗淡淡一笑對那嚷嚷之人道:「這不是林東家麼,小弟可比不得林東家,你家自己有私港,故此無須與市舶司打交道呢。」
私自設港逃避市舶司檢驗收稅,這可是一樁大罪,那姓林的有座小私港,故此比起其餘海商獲利要多,但此事卻是不能當眾說出來地。故此那姓林地立刻跳了起來,大聲道:「蒲東家,你這話便是含血噴人了,我家裡不過是有個供漁船下海的小木檯子,哪裡有什麼私港!」
「休吵休吵,且聽蒲東家說流求之事!」又有人以為蒲開宗是藉機吵鬧,好弄個不歡而散出來,免得將流求之事說與眾人。
若只是一兩個海商,蒲開宗或許不以為意,不將之放在心上,但他看得這「群英會」二樓坐得滿滿地,就連走道上都坐著人,心中更加確定,若是今日自己不說出來,泉州海商之中,自己便會再無立足之地。這些行會行首,手眼可以通天,不少背後甚至站著宗室皇親,蒲開宗雖有手段,卻也不敢同時得罪這麼多人。
「此行在下確實到了流求,在下送去的鐵砂、生絲、棉花也著實是流求所需之物。」蒲開宗沉吟了會兒,然後抱拳做了個團揖:「流求律令極嚴,在下雖是得以入港泊船,所知並不多。」
「你到的是流求何地?」有人在下邊喊道。
「在下所到之處,被稱為淡水,乃流求唯一開港之所。淡水約有數萬人口,民間殷富,並無官府,只是咱們大宋的銅錢交鈔,在他們那裡卻不通用,而且流求土地田產、作坊商舖,盡數歸其島主所有。流求所需之物,在下問了,最缺為各料礦藏,銅、鐵、鉛、錫,只要能運去的,他們便收,價錢也公道。其次為生絲、棉花,諸位都知道流求綢緞、棉布極其精美,原是織坊機械所制,流求本土絲、棉不足,故此需得大量自我大宋收購。」
聽他將流求所需之物一一說出,眾海商都是全神貫注,以往海商外貿,多是販運絲綢、瓷器、書籍、紙張之類,各種礦藏較少,生絲與棉花更是主要賣與本地作坊。如今聽得可以將生絲棉花大量賣至流求去,海商中家裡廣有田地者,都開始琢磨是否將自家的田地改種桑棉。
若是利潤許可,他們自然有辦法,讓閩地廣種棉花。
「另有一件,流求之事,在下已經稟報官府了。」蒲開宗撚鬚微笑道。
對於流求的武備狀況,他隻字未提,只說流求沒有官府,全島盡屬一人,這在座的眾海商中,多少都做過些不法勾當,當即便有人動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