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第一卷、朝為田舍郎 一、燈市
    大宋嘉定四年(1211)春正月十五,紹興府人潮如織,熱鬧無比。

    此時距高宗南渡已經有近百年時間,雖然先後有金海陵王南侵、宋隆興北伐、宋開禧北伐、金宣宗南侵等一系列戰事,但大體上天下承平,人口滋生,戶口數比起高宗南渡之時已經增長了一成有餘,特別是兩浙東西二路,乃行在所處之地,人煙如織,民豐阜富,實是繁華之地。

    因為是元夕節(注1)的緣故,紹興府城人流更是擁擠。每年此時,紹興府開元寺前就會形成一座「燈市」,雖然名為「燈市」,除去元夕之夜裡家家戶戶都要放的燈外,鄰近十餘州府的特產,甚至來自於海外的奇珍,都會匯聚於此,如史籍中所載:「玉帛、珠犀、名香、珍藥、織繡、髹籐之器,山積雲委,炫耀人目;法書、名畫、鐘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間出焉。」

    「南朝如此繁華,難怪海陵王為一曲望海潮,便起投鞭斷流之心。」(注2)石抹廣彥搖著馬鞭,輕輕歎息道。

    石抹廣彥這個姓原本是契丹後族姓氏述律,漢人稱之為「蕭」姓,大金滅遼之後,將這個高貴的姓氏改為帶有貶意的「石抹」。石抹廣彥家族便是這沒落了的遼國貴胄,他們很早就進入幽燕之地,經過這一百餘年的生息,更是遷到了濰州(今山東濰坊)。如今石抹家族早已不復當初的榮耀,雖然與大金的國仇也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但石抹廣彥這一支卻始終不曾出仕,因此他雖然讀過書,卻未曾參加大金國的科舉考試,而是在大金與大宋之間往來貿易,做陶朱公曾做的活兒。

    「東家,這南朝的小吃極是有名的,你瞧,那裡是水晶膾,紹興的水晶膾雖是不如臨安,但也是極佳的。」見石抹廣彥若有所思,陪同他的掌櫃殷切地說道:「還有滴酥鮑螺,這可是咱們北國少有的,東家要不要來些嘗嘗?」

    所謂水晶膾,其實就是魚凍,但制做過程要精細得多,而滴酥鮑螺則是石抹廣彥聞所未聞的,聽了掌櫃的殷切地推薦,石抹廣彥不禁食指大動:「這些小吃價錢如何?」

    「便宜。」掌櫃地拉長了聲音說道:「不過一二文的價錢,便足夠我們幾個人吃了。」

    「果然便宜!」石抹廣彥吃了一驚,他此次南來,目的不僅僅是開拓市場,更是在為石抹家今後的出路做打算,因此急需瞭解南朝的情形。身為商賈,南朝的市場價格也是他關注的重要內容。據他所知,此時南朝下層百姓每人日花費約是三十文(注3),而租用一頭牛每日大約要花四十二文,這一二文錢便可買到夠四五個人吃的小吃,不僅僅證明南朝物價便宜,更證明南朝的穩定。

    比起動盪不安的北國,這南朝果然是「西湖歌舞幾時休」呢。

    眾人都是奔波慣了的,就著賣小吃的攤子品嚐了那極為鮮美的水晶膾,又包了些滴酥鮑螺,一邊走一邊繼續逛著這燈市。

    隨著天色漸午,街上的行人更多了,小商小販的叫賣聲,顧客行人的還價聲,再夾雜著時不時響起的爆竹聲,就是他們幾人之間的談話,也都得抬高了聲音不可。石抹廣彥也禁不住被周圍人過節的喜氣沾染,眉頭的那絲憂慮被拋得老遠,臉上浮起了笑容。

    掌櫃的見他笑了,心情才略略好過些,他久在南國,與這位少東家打交道得少,不知道他為何總是愁眉不展,據他所知,石抹家的生意雖然在遍佈豪商的兩浙路算不上什麼,但帳目上還是挺寬裕的。這也是石抹廣彥養氣功夫不到的緣故,所以才會被他看出來。

    「這江南果然是太平之鄉繁華之地!」石抹廣彥大聲對掌櫃的說道:「鄭掌櫃這些年在江南真是辛苦了!」

    「那是老東家抬舉,否則小人早就成了餓脬了。」掌櫃的笑著道。

    這些年來,南方的大宋大體上還算安寧,特別是兩浙路一帶,既不虞北朝侵擾,又未逢水旱災饉。可中原大金則不然,在外崛起於乾難河的蒙古可汗鐵木真已經統一了蒙古諸部,正不斷侵擾著大金邊疆,原本臣伏於大金的西夏,在李安全(西夏襄宗)政變奪位之後,也屢屢發兵襲擊大金邊境;在內中原地帶這兩年災變不斷,如今的大金天子是繼位已三年的完顏永濟(衛紹王),其人懦弱少智昏聵無能。內憂外患之下,已經有過一次亡國之痛的石抹家對大金的未來實在是不太看好,這也是石抹廣彥此次南下的根本原因。

    「父親有意……」看了鄭掌櫃一眼,石抹廣彥猶豫著正要說話,話到一半卻被巨大的人聲打斷。

    雖然燈市裡原本就是人聲鼎沸,可這突然而來的聲音彷彿天際響起的悶雷般,嚇了石抹廣彥一大跳。他循聲望過去,只見一堆人發了瘋般向街側湧過去,每個人都在高聲嚷嚷,似乎是在搶著購買什麼東西一般。

    「這是何故?」石抹廣彥把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來,向鄭掌櫃問道。

    「奇了……」鄭掌櫃也疑惑不解,紹興府元夕的燈市極為有名,南北奇物海外珍寶都彙集於此,這裡的人都見慣了,什麼東西能如此吸引他們?見少東西問話,鄭掌櫃使了一個夥計上前打探。那夥計身強力壯,可也擠了好半會兒才擠進人群之中,又過了許久,才抓著一個小紙包小心翼翼地擠了出來。

    「怎麼回事?」鄭掌櫃問道。

    「霜糖……不,是雪糖!」那夥計擠得氣喘吁吁,將手中的小紙包遞了過來。

    鄭掌櫃接過紙包,將之打開,那裡面是一小包晶瑩剔透的細砂般的東西。

    「霜糖有什麼可搶的?」他驚訝地問道,但又否認:「不對,不對,霜糖哪有這般白法?」

    神州制糖之術有極長的歷史,屈原在《招魂》一詩中便有「柘漿」這種液態糖,至漢時又有「石蜜」這種固態糖(注4),唐太宗甚至派人前往天竺學習熬糖之法,並在唐初出現了沙糖,也即那夥計與鄭掌櫃口中的霜糖。只不過那霜糖不僅色澤要比眼前的糖黯淡,就是顆粒也要細小得多,遠不如這糖漂亮。

    鄭掌櫃沾了兩粒放入口中,從舌尖傳來的一絲甜意,讓他不禁驚呼起來:「果然好糖!」

    石抹廣彥也伸過頭來打量那紙上的「雪糖」,只見它顆粒晶瑩剔亮,銀白如雪,幾乎沒有絲毫雜質,離得近了,還可以嗅到一股甜香。他也捻了小撮放入口中,那糖粒入口即化,甜味之強,是他從未嘗到過的。

    「這雪糖是哪裡來的?」鄭掌櫃皺著眉:「小人在臨安、紹興這一塊兒呆了也有十餘年了,可從未見到期這等好糖賣!」

    「小人打聽過了,聽說是一外來的海商托這家人賣的。」那夥計極為精明,聽到鄭掌櫃問,他立刻回答道。

    「那倒難怪,海外多奇珍,有這等好糖……」鄭掌櫃聞言點了點頭:「只是一向聽聞海商於泉州販糖去海外賣,卻沒想如今海外竟然有比大宋更好的糖了。」

    自唐時始,閩地便大量種植甘蔗,當地人以此熬糖,大宋的海商們將之販運出洋,其中利潤頗多,鄭掌櫃久居江南,平日又極用心的,因此對此有所耳聞。

    「這雪糖如何賣的?」石抹廣彥問道。

    「十文一錢(注5),一貫五百文一斤。」

    「好貴!」石抹廣彥驚道,十文一錢,也就意味著一人每天的生活費用全部花去,也不能換得半兩雪糖。此時一戶中等人家的全部家財,也不過是三千貫至一萬貫。(注6)

    「如今正是元夕,江南百姓喜好甜食,元宵裡少不得用糖。」鄭掌櫃搖了搖頭:「便是普通糖,也要二文,何況這雪糖!」(注7)

    「他有多少雪糖?」石抹廣彥又問道。

    「那人用獨輪車推來了兩車,說是有四百斤。」夥計說道:「他是正月十二燈市開始時來的,每日都是四百斤。」

    「兩千四百貫……」石抹廣彥與鄭掌櫃都無須細算,便大約算出這人的銷售額,對於石抹廣彥這樣的商賈世家而言,兩千四百貫不算是大數字,可短短的四天便有如此的錢財進出,他還是驚訝了一回。

    「若是將這雪糖販至中都去,便是賣到二十文一錢,那些王公貴人也不會吝嗇!」鄭掌櫃看著石抹廣彥,眼中閃閃發光,雖然北方人不像南方人這般愛糖,但豪奢之風絲毫不亞於臨安,二十文一錢的雪糖,賣到中都(今北京)去,利潤何止一倍!

    「聽那販糖人說,他們的存貨不多,每日只賣四百斤,不多不少。」那夥計又道。

    「可惜,可惜,不知那托賣雪糖的海商何時能再來……」鄭掌櫃頓足歎息道。

    石抹廣彥皺著眉,販賣雪糖的生意對他而言是可有可無,但那人每日只賣四百斤的手段卻讓他難以理解。商家販賣,只恐賣出的貨不多,哪有限制自己出貨量的!

    「少東家何故停留?」歎息了幾聲後,鄭掌櫃要前行,卻看到石抹廣彥站在原地若有所思,便出聲問道。

    「這販糖人有意思……」石抹廣彥向周圍看了看,恰好見著一間茶肆,便對那夥計道:「我們在茶肆裡候著,你盯著那個販糖人,等他有閒了便請他來一會。」

    他們在茶肆裡等了有半個時辰,夥計便領著兩個男子走了進來,石抹廣彥打量了他們一眼,他雖然年紀不大,眼光卻很準,見這兩男子的模樣,都不像是商販。

    「兩位大叔、兄長請坐。」

    這兩人中年長的約有五十歲,年輕的也有三十,長相有幾分相似,想來應該是父子,因此,石抹廣彥先向那年長的示意,請他們坐下來,又招呼茶博士送上熱茶。

    「在下石抹廣彥,還未請教大叔尊姓大名?」落座之後,石抹廣彥道。

    「老朽姓趙,單名一個喜字,這是犬子趙勇,官人是契丹人?」

    「大叔見多識廣,不過如今已沒有什麼契丹人了,我只能說漢話,契丹話卻半點都不會了。」石抹廣彥微笑著說道,事實上,他內心深處,也從未把自己當作契丹人看,說漢話用漢字穿漢服,他早就以為自己是漢人了。

    「多謝官人款待。」那兩人也不拘禮,特別是年長的趙喜,舉手投足間顯得是頗有些見識的,他們嘗了兩塊茶點,然後年長的問道:「不知官人邀我們來有何事?」

    「晚輩有一事不明,想要向大叔請教,不知大叔為何每日只賣四百斤糖?」石抹廣彥見他說話直爽,便也直言相問。

    「這……」聽得他問起這事,趙喜與趙勇對視了一眼,兩人臉上都露出異樣的神情來,趙勇撓了撓頭,似乎想要說話,趙喜卻搶在他之前說道:「實不相瞞,這是托我們賣糖的海商指點。」

    「哦?」石抹廣彥捻著自己的八字鬍,不解地問道:「還請大叔賜教。」

    「那海商說物多則價賤,物少則價貴。」趙喜微微一笑:「更何況若是我等一次賣的雪糖多了,這市中賣其餘糖的便沒了生意,得罪同行必生事端。」

    石抹廣彥聽了連連點頭:「這位海商真乃高人,不知大叔可否引見?」

    「你這廝好生無禮!」一直默不作聲的趙勇突然發起脾氣道:「那位海商也是你這廝能見的?」

    石抹廣彥話才出口便自覺失言,對方靠販雪糖牟利,自己去要他引見雪糖來處,豈不是要挖人牆角!因此,趙勇雖然喝斥他,他也不著惱,只是起身拱手致歉:「在下失言了,還望二位恕罪,在下願以每斤兩貫的價格從賢父子處收這雪糧,數量不拘,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每斤兩貫?」趙喜與趙勇又交換了一個眼色,每斤兩貫,他們一日販賣的四百斤便可賣得八百貫,比如今要足足多出兩百貫,而且還要省下沿街叫賣的勞累!

    「哪有這般好事,官人定是在拿我父子取樂。」趙喜試探著說道。

    「在下只有一個條件,請賢父子放心,絕不是引見那位海商。」石抹廣彥笑嘻嘻地說道。

    注1,正月十五在宋時被稱為元夕,即今日之元宵節。

    注2,海陵王即金廢帝,據說他聽人唱了柳永之詞《望海潮-東南形勝》之後,便起南侵之心。

    注3,《宋人生活水平及幣值考察》程民生史學月刊2008年第3期

    注4,在百度中搜中國古代制糖技術可見,劉歆《西京雜記》曾述及「閩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張衡著《七辨》,其中有「沙飴石蜜」的稱謂。

    注5,宋代一斤約為今日0.598公斤,一兩為十六分之一斤,而一錢為十分之一兩。

    注6,《宋人生活水平及幣值考察》程民生史學月刊2008年第3期

    注7,此為作者猜測之價,宋時糖價已難考,作者能找到的材料中載:在北宋後期的蘇州1塊餳(即糖)可賣1文,陸游也曾用1文錢買了1塊名為「倀惶」的飴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