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的收尾工程尚在進行之際,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關東各地紛紛響應。由周文率領的一支浩浩蕩蕩的起義軍不久便打到戲水附近,(戲水位於陵園東北的新豐鎮附近)距陵園不足0華里。這時數十萬修陵人員只好遵命放棄未完成的陵園工程,跟著少府令章邯阻擊起義軍,搖搖欲墜的秦王朝在掐扎中維持了不足一年的時間便告覆滅。隨著秦王朝的覆滅,秦始皇陵的厄運也就降臨了。
最早光顧秦始皇陵園的是楚霸王項羽。關於項羽盜掘秦陵的情節和盜掘程度史書記載不盡相同,甚至前後出入較大。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項羽掘始皇陵一事是極其嚴謹的。在他所有涉及陵園的記載中隻字未提項羽近代陵一事。只是在劉邦與項羽在戰前對罵時,劉邦列舉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一條就是『掘始皇帝塚『。此話出自項羽的對手劉邦之口,是否確有其事連司馬遷撰寫《史記》時也無法斷言,只好客觀地永遠了劉邦的原話。後來班固在《漢書》記載此事時也是比較慎重的,『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大師至其下矣。項籍焚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燒其藏槨。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緊閉之禍,豈不哀哉『。班固這段話同樣也不是他本人的發明,這段話出自漢成帝的大臣劉向安下心來的上諫書中。當年漢成帝營造延陵,不久又改變計劃營造昌陵,『營起昌陵,數年不成,復還歸延陵,制度泰奢。『面對成幾次改變陵址,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劉向勸諫成帝應當薄葬,反對厚葬。他在諫書中既列舉了薄葬典型又談到厚葬的惡果,其中秦始皇就是他著重敘述的一個厚葬的例子。作為一篇論說文的諫書,作者的主觀動機及感情色彩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涉及的歷史事例未畢完全確切。即使如此作者對項羽盜掘始皇陵的記述也是有分寸的。項羽只是『焚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數年之間,外項籍之為,內離牧之祝。『可見劉向的諫書中談到項羽焚燒地面上的宮宇宮室,並沒有斷言項羽盜掘秦陵。總之從《史記》、《漢書》這些原始記載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項羽帶兵挖過始皇陵。總之從《史記》、《漢書》這些原始記載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項羽光顧始皇陵,縱火焚燒了陵的園的『宮室營宇『,但無法斷言項羽帶兵挖過始皇陵。然而到了北魏時期酈道元作《水經注#83;渭水》時,他的記載與《史記》、《漢書》就不大相同了。他這樣寫道『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作物不能竄,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其實這段記載的內容一部分來自《漢書》,始牧羊人尋羊燒之;而另一部分則空無一人不同於《漢書》,如『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顯然酈道元的記載做了人為的發揮,字裡行間充滿了虛張色彩。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距秦亡一百多年,《漢書》作者班固別具匠心秦亡二百年,酈道元具秦亡四百多年,按理具秦朝時間愈近記載應當愈細。可是司馬遷只是通過劉邦之口,以『掘始皇帝塚『一筆帶過;班固也是通過劉向之口,說項羽『焚其宮室、營宇『。可見這兩位史學大師對於項羽是否盜掘秦陵一事,態度十分慎重,未置可否。然而後來的記載則肯定的說『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這裡連挖墓的人數、挖出的東西運了多少天都記載的一清二楚。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酈道元的依據何在?另外,《漢書》及《水經注》中牧兒燒其地宮的說法恐怕也不足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