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資料集 古琴古音樂篇 淺談兒童古箏教學
    一、以琴激趣,點燃孩子們的學琴興趣和熱情

    在教學伊始,教師總會遇到學生對古箏充滿丁極強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這時如教師採取——味的強壓、批評,其教學效果適得其反,而卻應該分析兒童的心理及生理正處在發展階段,有時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耐心意志不夠堅定,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徹底,這都是正常現象,我們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但我們應抓住兒童愛玩好動、注意力集中在感興趣事物上這一心理特點,因勢利導,使無意識變為有意識,完成從好奇心到產生興趣的轉變。即以音樂基礎教育為主體,以興趣培養為依托來進行古箏教學活動。事實證明,當學生對古箏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其學習古箏的積極性就會表現出來,這時學生對學習內容就會有一種自發的注意傾向,同時,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熱情。正是這種「熱情」鼓舞著孩子們主動且愉快地學習,而不會感到學習古箏是一種負擔。所以,興趣和熱情是兒童學琴前進的動力,興趣和熱情是相輔相成的。

    如融技巧和樂曲為一體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生第一個音符時,就應避免追求純機械的手指運動,應注意用美的旋律,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初學琴時,學生和家長都有一種迫切求成之心,他們都想盡快在琴上彈出小曲來。這時我就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結合練習曲,教會學生演奏幾首優美動聽的小曲,這樣,就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如一開始就過多地讓學生彈一些純技術的練習曲,就會使他們感到十分枯燥,產生厭煩情緒,易導致半途而廢。因此,在教學的啟蒙階段,應選用一些把技巧性融於旋律優美、形象鮮明、格調清晰、短小精悍的樂曲之中的教材,激發兒童學琴的興趣和熱情。

    又如演奏和表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在古箏基礎教育中,為了讓孩子們打下良好正規的專業基礎,除了採取不同方式給予孩子們不斷的鼓勵和表揚外還可以在教學中舉行一些匯報演出,讓孩子們在準備練習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競爭意識,在演出中體驗成功,享受成功,有了鼓勵與表揚,有了成功的感受,孩子們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會積極主動地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為以後演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隨著兒童對古箏的興趣和熱情的高漲,我們啟蒙教學目的,「為他們步入音樂殿堂打開一條通道」也隨之達到。「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把單純的教學表演化、生動化,把抽像的定義具體化、形象化,把枯澀的概念優美化,使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循序漸進,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

    古箏的學習,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當今考級的熱潮之中,許多家長都認為不考級是白學了,有的家長攀比的心理特別嚴重,盲目攀高。如果教師為了滿足家長的要求,也急於求成,不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只希望早日讓他們彈奏樂曲,對學生提出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就會扼殺學生原有的興趣。同時,學生也總希望教師能給予他們較多的肯定和鼓勵,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時,自然而然的會產生畏懼、厭學的心理。因此,在初始階段,作為教師就必須根據兒童年齡小這一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設計一些由淺人深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從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順指法開始,逐漸拓展;在節奏音型的選擇、技能技巧的安排、練習曲和樂曲的選擇等方面均做到逐漸增加難度,不讓兒童有過量的負擔。這樣的過程步驟清晰、目標明確、由淺人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而扎扎實實地掌握古箏演奏技巧。

    三、循循善誘,培養孩子們的樂感與表現力

    兒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藝術思維能力普遍比較低。而古箏藝術是一種聽覺藝術,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它是抽像的。但是,每部作品卻又是在表現作者的內心感受,有表現歡快的,有表現憂傷的……所以,教師在培養他們樂感方面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應放在音樂語言上,盡力將無形的東西形象具體化,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體會音樂作品的內在意境,以達到教學要求。如在學習古曲《漁舟唱晚》時,筆者先把樂曲的意境作了這樣的描述夕陽西下,碧波萬頃的湖面上,若干艘漁船上的漁民愉快的勞動情緒,最後通過蕩槳歸舟於欸乃聲中刻畫出唱晚的情致。然後再分段講解此曲的演技處理開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過抒情手法,盡量發揮左手顫、滑音的妙用,使之實現優美愉悅的情調;當轉入逐漸快速樂段「快板」後,要盡量情緒歡快活潑,層次清楚;尾聲描繪回憶和嚮往,應力求含蓄深遠,有曲終不盡意之感。如此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們用心、用情去表演樂曲的內涵,才能進入角色,才能將樂曲的色彩、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地通過對作品的旋律、節拍、速度、力度等處理的訓練中逐步感受到音樂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對作品的分析鑒定

    能力。

    四、精益求精,增強孩子們的創造能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在古箏教學過程中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要讓學生成為開拓型、才能型、創造型的新——代,就要培養他們從小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具有高度發揮想像能力的習慣和善於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習慣。而占箏演奏從樂譜變為生動的音響,其過程本身就是—個充滿創造性的藝術活動。但是,音樂作品有其獨特的發揮空間的作用,同一首樂曲對於不同的演奏者,由於各自的知識水平、音樂視角不同,他們的表現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和韻味。為此,在樂曲教學過程中,就要重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要讓學生成為複製品。所以,當學生學完中級教程,證實學生的識譜、演奏技能已達到一定的水準,這時就要注重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現能力的培養。每部作品,作者都是在特定環境下創作出來的,作者應用了不同的技巧和音樂語言,去體現其內心那一片天空的獨特靈感,表現作者創作意圖和目的。所以,在學生演奏之前,要大致瞭解作者創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觸角。而教師應積極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創設易於產生創造性活動的環境,使他們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如在學彈樂曲《秦桑曲》時,樂曲的本意是描寫妙齡女子思今遠方夫君的激切心情。但兒童沒有樂曲本意的體驗,怎麼辦?我就這樣設問你有沒有親人在遠方?你思念他嗎?你怎樣思念他?我的「引導」成了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催化劑,學生充發分揮自己的想像力,來表述自己所理解的樂曲的意境和情緒。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只有教師在古箏教學中遵循音樂學科的特點,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學生在學業上才會有所建樹。

    藝無止境,法無定則。各種教學方法也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們必須有機結合起來,在特定時期有所突出。但我認為,古箏教育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占箏藝術本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自由、積極和愉快的音樂實踐中,自主地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其實用性和可行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