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心亂則意亂,意亂則拳亂
53力如千斤壓頂,勁似利箭穿革散打中,必須以沉重的力量配合巧妙的招法,才能達到技擊奏效的目的。力有本力、勁力。本力是先天生就,所謂「身大力不虧」。勁力是後天練就,功到自然成。本力大,是習武者的一個優越條件,在這個基礎上堅持進行必要的力量性練習,使發展大肌肉群和發展小肌肉群配合起來,便會有泰山壓頂的力量。這個力量可能笨拙一些,但他可能成為優於對手的因素。勁力是武術技擊中的一種特殊力量,它能將全身之力在瞬間集中於一拳一腳之上,如同炸彈爆炸一樣,瞬間使一拳一腳具有幾倍甚至幾十倍於先前的力量,這個力量,如利箭穿革,有著極強的穿透力,打在表皮,傷在內臟,這條諺語希望習武者能具有千斤壓頂的氣力,還具備利箭穿革的勁力。
54一力降十會,一力壓十技
55死力不足貴,活勁最為高。力不打拳這條諺語所主張的與上兩條恰恰相反,他認為,精於力著,不如精於拳者。力為呆力、死力;拳為活勁、巧勁。技擊家臨敵較藝,均尚勁不尚力,講究眼疾手快,身靈步活,出手無隙可乘,虛實變換,聲東擊西,一發即收,令人防不勝防。而死力、呆力則不然,力量雖重,但直來直去,攻防意圖,毫不掩飾,有實無虛,顧前失後,全身空虛之處甚多,容易被對手借力打力,乘虛而入。要以拳打力,以活勁打死力。
5蠻拳打死老師傅
57一巧破千斤。四兩撥千斤這兩條諺語強調了「巧」字在技擊中的作用。巧是精通變化的代名詞,是善於應付突然襲擊的代詞,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代詞,是能化險為夷的代詞,是以弱勝強的代詞,是出奇制勝的代詞。只有精通武術,熟而又熟,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武術家才能達到「巧」的境界。達到了「巧」的境界,便能以巧破拙,以巧破力,「巧」就是借力打力。對手力越大,勁越足,心越狠,來勢越猛,被巧借打回的力量越重,敗得就越慘。而自己所用的力量卻很小,所以「一巧破千斤」也作「四兩撥千斤」。
58運動在身,用意在心練武動身不動腦,勢必四肢發達,大腦簡單,所學生硬,缺少變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活手變為死手。只有身動心也動,不斷探究拳術奧妙,技藝才會日日提高。
59打拳要長,發勁要短長,知演練的套路要長,為的是增力長氣,鍛煉耐久力。短,指擊拳出腿時要有爆發力,即在短時間內將全身之力蓄於擊出之拳、踢出之腳上,產生一種巨大的衝擊力量,拳家也稱之為寸勁。寸勁集中體現在擊打動作結束的瞬間,給人以乾脆利落,飽滿剛勁的印象。寸勁用的好,出拳有聲,起腿生風。練習寸勁,首先要注意發力順達,避免「力」的傳遞受阻,使力量順利地送至一點。其次是先松後緊。力在傳遞過程中,肌肉應當放鬆。力在爆發之時,肌肉便當急促收縮,以使力量短促而巨大。第三是掌握發力時的加速度,使力量與速度結合得最合時宜,從而使原始力量增大數倍。寸勁是武術特有的發力形式。他與呼吸還有密切聯繫,即所謂「以氣催力」。發勁時伴隨著發聲吐氣,氣催而力剛。
0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這十二句諺語概括了對長拳類武術風格的要求。它在動作、姿勢、節奏、速度諸方面都做了恰當的比喻。使習練者能通過喻體的形象理解抽像的原則。拳種不同,風格便不一樣,但長拳類的幾十個拳種,像少林拳、查拳、華拳、花拳、戳腳、翻子、八極燕青等,風格節奏固然有很大區別,但總原則,大體不離這2句。
頭頂青天,腳抓地;懷抱嬰兒,手托腮習武要注重剛柔。所謂剛,不單純指剛勁之勁力,還指頂天立地的陽剛氣概——頭正頂天,形式挺拔,腳實抓地,根基牢固。所謂柔,也不單純指柔軟的力道,還指堅韌有餘的精神,指收放適度的控制力,如同懷抱嬰兒手托腮一樣。
2前手齊眉三尖對,鼻尖手尖與足尖三尖者,指鼻尖、手尖、足尖。三尖相對,指拳尖直出應與鼻尖平,又要正。偏於左則右邊空虛,偏於右則左邊空虛。腳尖也要與鼻尖相對,如若不對,身前俯則後足無力,身後仰則前方無顧。手尖於腳尖要齊,腳踢手隨之。手足齊起齊落。拳打腳進之。不能有前後左右的偏斜。三尖相對是武術動作協調一致的要領,無論弓步拳、馬步拳、虛步拳都應如此。以三尖相對的方式站樁,還能很好的調節氣息。
3形美感目,意美感心:
4意發神傳,心動形隨意指情感,神指神態,心指思想,形指形體動作。武術運動與其它運動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側重於心靈「自我感染」的表現。所謂心靈自我感染,就是主觀情感和主觀思想對形體動作的支配。廣而言之,不管練什麼拳,主觀上總有一種攻防意識,總會出現假想之敵,主觀思想便要致敵於死地,主觀情感也會隨招式而變化,假而似真。狹而言之,練什麼拳便會在什麼樣的主觀理解支配下練習,比如練醉拳,總要先有一個似醉非醉的意識,再有一個以醉態奚落敵人的情感,練出拳來才能形神兼備。
5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腳有支撐之能,練武術最忌腳無根。腳無根,則身易晃,重心易不穩。以腳踢人,力發於腿。大腿帶小腿,小腿催腳,力量貫於腳上,腳似鞭梢,產生巨力。腰為週身之軸。四肢運動全靠腰來主宰。腰一動,上可使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下可使胯催膝,膝催腿,腿催腳。腳無根,腿難發,腰無力,腿也難發。要想腿擊有力,當先練好樁功與腰功。
練武先求腿力武術以練腿為主。腿法練好了,五行(心肝脾肺腎,劈崩鑽帶拿)則順,六合(背與肩合,肩與肘合,肘與手合,腰與胯合,胯與膝合,膝與腳合)則對,出勢則疾,進退則靈,運用筋骨則易。腿力與腳力、腰力是統一的整體。練武先求腿力,便包括了腳力和腰力。
7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踢人。足踢敵人莫留情,全憑手領門路清北方流行的拳種中,腿的用法在整個技法中佔有很大比重。腿的力量朋,腿比胳臂長,腳上穿鞋,雙比赤裸的拳頭堅硬。腿法變化多端,卻又迥環自如,踢、蹬、踹、碾、圈、擺、撩、踩、掀、掃是腿法的基本動作。腿法作為散打招法要做單項訓練,同時還要「操腿」,發綁縛重物踢腿,踢木樁等,使腿更加堅硬。戳腳、彈腿、迷蹤都是講空腿法的拳種。像戳腳實用腿法便有幾十種。以腿聞名的武術家極多,像鐵腿孫通(清康雍間燕青拳大師),鐵腿魏贊魁,神腿杜心五,江南每一腿劉百川等,都是因腿法高超而贏得雅號。注重用腿,卻不能忽視手的作用。在技擊中,手有領路的作用,一要領出腿踢的方位,手虛腳實;一要領走對手的注意力,乘機而踢。手還有防守的作用,像兩扇大門一樣,要想誘敵深入,就敞開大門;要想拒敵於外,就閉大門,令其無懈可擊。無論是開是閉,均以腿擊中對手為目的。這條諺語說明了手與腿作用的區分,又指出了手與腿配合的方法。
8手去腿不動,打人不能勝。腳踢手不出,打人必負輸在技擊中,手與腳的攻防分工不應當區分過清。似乎腿只能攻,手只能防。事實上手與腳都具備攻守的能力。在技擊中,手與腳應當密配合,各司其職,一齊出動,攻防同時進行,即所謂上下齊到,左右夾攻。手攻上,腳攻下;手攻上,腳防下;手防上,腳攻下。手腳相隨,手領腳發,腳出手到。攻中寓防,防中寓攻,攻防兼至,這才是取勝之道。如果手腳不會配合,單一出擊,踢腿時,雙手回拳位不動,擊拳時,兩腳立定不移,那就破綻百出,必輸無疑。
9有拳無腿難取勝,有腿無拳難佔先。身心一動腳手隨,手腳齊到方為全。前兩名仍是強調手腳配合使用的重要性。後兩名則是強調的領導作用,亦即「想哪打哪」。心中一念,手腳即出,動作快到與閃念同時,最後達到下意識地攻防,這便進入一武術的化境。
70拳打三分不易,腳踢七分不難。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腿的力度比胳膊大得多。從練功效應上講,手與腿要練出同樣的力度,手花費的時間要比腿花費的時間多得多。人們在技擊中,一般習慣於把進攻與防守的任務交給上肢負擔,而忽視腿的攻防作用。這多少有些避己之長,用己之短。如果腿功加強,拳腳齊出,在技擊中就會主動得多。這並不是說所有拳種都應重視腿法,從而排斥那些注重上肢攻防技術的拳種。任何拳種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自己長於別家之處。揚己之長,攻人之短才是正確的。這條諺語主要針對北方拳種而言。
7七分看腳,三分看手七分與三分指主次關係。兩人對持,眼光應虛視其上而實窺其下,這便是七分看腳三分看手。因為對手進擊的方位與速度都與步法有關。如被對手搶准了步子,那麼在對手尚未出擊時,自己的重心便已被擠亂,虧輸便不遠了。對手的腳尖所向,膝蓋所向預示著其進攻的方位,所以,留神對手的腳是必要的。初習武藝者,臨陣試拳,總有看不清來拳,判斷不准對方意圖的憂慮。這條諺語則提供了一個掌握主動,從容對敵的訣竅。
72彈腿四隻手,神鬼見了都發愁不只是彈腿,所有注重腿法的拳種都可說是四隻手。腿法練精,腿便如同手一樣,運用自如。它可踢、可蹬、可踹、可撩、可彈、可點、可蹭、可插、可踩、可跺、可截、可扣、可擺、可圈、可拿、可勾,等等。這時的腿已不單單是支撐身體、行路走步的腿了,而是具備多種功能,像手一樣靈巧了。「四隻手」打兩隻手,那還不綽綽有餘嗎?
73一見屁股掉,便是戳腳到掉,回轉之意。屁股掉,就是指轉臀的動作。戳腳,人稱北腿之最,他的腿法包括上中下三盤,是其他拳種中的腿法所不及的。戳腳極重視向後踢的腿法,這是它獨具的腿法。如九翻鴛鴦腿(後踢腿)、花籃腿(後撩腿)、黃龍擺尾腿(後擺腿)、穿槍腿(後蹬腿)等等。特別是戳腳的連環腿法,令人防不勝防,尤以其中的前踢接後踢最為厲害。前踢接後踢,總有個碾腳、擰腰、掉臀的動作過度,然後後腿才起,所以,行家總結出這條諺語,以助人識別戳腳。
74拳技以眼為尊,眼為心之苗眼有監察之精。交手之時,瞬息萬變,全靠眼睛察其動靜,識其變化。沒有眼睛,或眼睛不靈,拳藝便要大受影響。故曰拳技以眼為尊。心中所想,必流露於眼。自己的精神、意志、自信力會通過眼神表現,對手的進攻意圖,心理活動也會在眼神中流露。故曰眼為心之苗。
75眸子練得明,打人佔上風
7拳到眼到,眼到拳到,拳眼齊到,招招有效這條諺語講述了眼光與拳腳在技擊中的三種配合方法。武術家在熟生巧,巧生精之後,便能以下意識的動作應付突然襲擊。拳腳的動作往往走在眼光之前,這時,眼光就要迅即追隨拳腳而去。這便是拳到眼到,也叫眼隨拳。交手中,目光銳利的拳師一眼能看出對手的意圖動向,這就要目光所及,拳腳即到,看哪打哪。這便是眼到拳到,也腳拳歲眼。武功達到化境,拳眼的速度幾乎一致,技術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極高。心中一念,拳眼齊到,這也腳拳眼相隨。
77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觀察對手軀體某一部位的變動,即可判斷出隨之而來的招式樣。聽到微弱的風聲,便能識別出突然的襲擊。憑借皮膚的接觸,就會感知對手力量的大小、虛實和進攻方向。這是習武者在技擊素質上應達到的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需通過長期訓練,反覆強化擊打刺激,形成條件反射,使感知信號向大腦中樞的傳遞,大腦指令向拳腳動作的傳遞在瞬間完成。
78料敵在心,察機在目技擊中最講究以逸待勞,以逸制勞。心中有數,把準時機,便可事半功倍。料敵在心,就是善於判斷對手意圖,其一舉一動,一手一足俱在我意料之中,我即可玩敵於股掌之間。察機在目,便是強調要把握進攻的時機,啾准對手的破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出小力而至大勝。
79以靜待動,後發制人這裡所說的靜,指自己以外觀形態與對手保持相對靜止的姿勢,調整體力,以逸待勞。靜,還指內心的沉著冷靜,細心觀察對手的一切行動。動,指對手為了迷惑我而採取的無關緊要的步法移動和一切虛假動作。動,還指對手首先發起攻擊的動作。交手之時,靜以待之,待敵生亂,趁機擊之,雖屬後發,而能制之,這便是這條諺語的含義。
80主動搶攻,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是強調先行出擊的重要。當自己在精神、氣勢、體魄、力量、武技等方面均壓倒對手時,先發制人,可一舉獲勝,在自己與對手旗鼓相當的條件下,判斷準確,看準破綻,抓住時機,果斷進攻,可出奇制勝。當自己的身體條件、武藝技術不如對手時,憑著旺盛的鬥志,拚搏的精神,疾快的速度,不拖泥帶水的動作,堅決果敢,以一往無前的氣勢出擊,可反敗為勝。對手越消極,我當越主動,以主動制被動,以進攻克防守。
8出其不意攻不備,先發制人不容還,動手猶如鷹捉兔,粘衣發勁急似彈先發制人,就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招即中,不容還手。拳勢極快,如鷹捉兔,粘衣貼身,勁力爆發。如對手已嚴陣以待,先發制人的時機便已錯過。如自己力微勢弱,先行出擊易暴露弱點。
82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到;後人發,先人拳在技擊中,先發制人,可以掌握主動權,這是勿庸質疑的,但後發制人也有出奇制勝的妙用。主張後發制人的拳種、拳家均不在少數。後發制人,絕不是說速度要慢於對方,而是動作起動在後,動作完成在先。這就是說,後發制人的速度反而要更快。彼不動,我不動,是說絕不先動。彼微動,我先到,是說對方技擊動機,襲擊方位、所用招法剛一顯露,我即做出反應,且要在對方目的未達到之前將其擊倒。後人發,先人拳,就是說這種打法,雖發於人後,卻先於人到,率先完成技擊任務,這可說是後發制人的秘訣。
83後發先至,後發三至,後發後至這三句話,是三種防守反攻的技法。這一句強調對手已進攻但尚未達到目的的瞬間,截擊要快。第二句強調反擊應採用連續進攻的戰術,一招未盡,一招即起,不容對手喘息。第三句是說如果對手拳快,則應讓過拳鋒,消其勁力,待其招勢成為強弩之末,即行反擊。這三種技法有一個共同點,即要求習武者善於掌握技擊時機,使防守與進攻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84先人發,後人至先發先至,是強調先下手為強。後發先至,是強調後發制人,防守中反攻。先人發,後人至則是說交手時,發動進攻要在對手之前,而制住對手卻要在對手還擊之後,不求一招奏效。這是「舊力略過,新力未生」之法。其作用在於巧妙制敵。既,我先發動,使對手應招;對手招出,我卻含而不發,使對手進之不可,退之不能,束手畏服。不以傷人為目的,而在於使敵人進退維谷,黔驢技窮。這是用高超武技使對方心服之戰法。
85彼靜我亂,彼亂我靜。靜中用亂,亂中用靜在交手之時,假如雙方都不肯進招,處於「我待彼發,彼待我發」的境地,如何是好呢?這條諺語便解釋了應對之法。「靜」指伺機;「亂」指行動。也就是說,對方伺機,我便行動,對方行動,我便伺機;在伺機中不忘行動;在行動中抓住戰機。程宗在《少林棍法禪宗》中說「彼槍發,我槍拿,彼槍不動,我槍扎。此一扎也,不淺不深,非真非偽,明此機者,進乎技矣。」這段話便是對這條諺語的實際運用。特別應當一提的是,「彼靜我亂」時的行動應當虛實相間,其意在於「引蛇出洞」。「蛇」不出,則真打;「蛇」一出,則屬「誘」招,當變換再進。
8拳打三節不見形,見了形影不為能拳經中說「三節即三體也,手為梢節,身為中節,足為根節。三節不明,週身是空。上中下三節總要分明,上節不明手多強硬,下節不明足多盤跌,中節不明渾身是空。在格鬥中,身體三節各部都可用來擊打對手。頭、間、肘、手、胯、膝、腳處處可發,處處可用。如拳諺所說」遠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遠了用腳踢,近了便加膝」。但是,究竟用什麼部位擊打,卻不能顯露在外形上,而是要虛虛實實,使對手難以琢磨和防禦。看似腳踢,實則用膝;看似直踢,實則後撩;看似肩打,實則肘撞。「拳打三節不見形」即是要求攻防應具有虎行無聲,龍行莫測的特點。
87能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這條諺語是強調在搏鬥中須樹立克敵制勝的新年,突出戰鬥進取精神。在搏鬥中,只能思進,不能思存,更不能思退。一旦思存思退,鬥志先餒,便沒勝利的希望了。所以拳家們說「遇敵有主,臨危不懼」「敢打必勝,勇往直前」。在搏鬥中,精神力量是戰勝對手的重要因素。
88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意,在這裡指進攻或退守的意識;形,指身體各部的動作。在格鬥中,自己的進攻或防守意識是不能讓對手察覺的,對手一旦察覺,有了準備,自己的設想便要落空。對手為什麼會察覺自己的意圖,原因便在於外形把意識帶了出來,暗示給了對手。比如手腳的輕微移動,身體的稍稍傾斜,肌肉的一絲顫抖,都會帶出攻防意向。高明的拳師甚至能通過對手的表情、氣息、目光的細小變化察覺到攻防意向。同樣,高明的拳師也最能掩飾自己的攻防意向,或在格鬥中不做任何預備勢,或用假「形」誘使對手作出錯誤的判斷,這樣才能「乘其無備而攻之,又其不意而出之」。為了達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招法就要快速,所謂以我為主,近打快打,「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
89肘不離肋,手不離心,起如鋼銼,落如鉤竿這條諺語講的是發拳出擊的要領。拳,必從拳位而發才會有力。拳位分上中下。上位在乳側,中位在肋旁,下位在胯邊。諺語所講「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即是講出手收手應緊靠身體,好像擰繩一樣,完整而緊湊。發拳,必須短促嚴實,擰裹而發。拳出,不但拳面有力,就是手腕、小臂也有由於擰裹的動作而具備擦力、崩力,這便是如鋼銼。收拳,是臂膊順原路而回。它不是消極的收,而是「收」中帶打。擰裹而發的拳,順原路裹胯合襠,屈膝扣足,五趾抓地。擰身時以腰為軸,快速謹嚴。
90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練拳講究「上體寬舒自然,下肢沉實穩健」。寬舒自然,是強調鬆弛而不緊張,這樣上肢才能隨時進入進攻或防守的狀態。沉實穩健,是強調樁實步穩。樁實,即落腳如生根,任敵擠、撞、頂、靠而不動搖。步穩,即邁步如行犁,一步邁出恰恰到位,擠亂敵人重心,自己可攻可襯。樁步沉實,腳步穩,出動作既不飄浮,又不僵硬,外順內實,莊重安逸,可使同身蘊藏著的充沛內在力量充分發揮出來。樁實步穩,是各種拳法都重視的原則,而形意拳、大成拳,南拳對其重視的程度尤為突出。
9轉身回打,其機在頭在拳術及器械使用技術中,有轉身回打的招法。一些人以為轉身就是亮出後背,即使回打仍感遲滯不快,且容易被對手乘虛而入。其實,轉身打法的關鍵在於「關」,掌握了「其機在頭」的要領,「回打」何滯之有?頭,是人身體的主宰。如身欲右轉,一定先右轉頭以視敵人,然後身才隨轉。如身欲左轉,也一定先左轉頭以視敵人,然後身體隨之。這各左右轉身的方法,快如旋風,決定會露出任何破綻。須注意的是,轉身回打的步法得靈活,至於是左回身還是右回身,要依據自己的步法而定,以免自絆腿腳。
92兵貴神變,勢勢相連變,指變勢,也即變招。交手放對,立守一勢,難以應敵。因此,須立一勢,又立一勢,復換一勢,迅速變換,才能使能手應接不暇,而勝勢在我。如果只仗著一種招法,就會被對手洞悉虛實,不能全勝。《說唐》描述的程咬金三板斧,就屬「立守一勢」之列。換勢迅捷還不行,必須以逸待勞,或未發而先人,或待發而後應,隨時審勢,見隙而進。能用一招獲勝,決不復用第二招。
93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這是技擊心決,也就是在技擊中對自身的一種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可以消除由於對手身高、體壯、技強、聲望大而使自己產生的壓抑、憂慮、緊張等心理負擔,而使自己精神放鬆,情緒穩定,意志堅強,如入無人之境,從而產生必勝的信念,在競技過程中可以毫不受外界干擾地發揮自己的水平。
94有人似無人,無人似有人。獨練時無敵似有敵,應對時有敵似無敵後一條諺語是對前一條諺語的具體說明。練習對手進行格鬥,*真地運用各種招數對付假設敵的各種進攻。這樣練習,一方面加強了練習的嚴肅性、實戰性;一方面可使招法形成條件反射。這便是無人似有人。真正交手之時,應當不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不受對手攻防的支配,像練習時那樣充分發揮,隨意自如,從容不迫,始終把握住主動權。這便是有人似無人。
95神以知來,智以藏往。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神,指主觀直覺反應。智,指靈活、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智慧。知,是瞭解、把握的意思。這條諺語指出,憑直覺反應能探知對方的意圖,憑著自己的智慧隱藏起自己的意向。令敵人兩眼一抹黑,而我心中明如鏡。敵人不能瞭解我,而我能把握住敵人。這就像明眼人打盲人,佔足了優勢。
9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武術練到了化境,伴隨而來的是舉手投足均能收到技擊效果。拳腳用不著擺好動手的架式,思想用不著做好應對的準備,大腦皮層對人體手足的控制已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對突然襲擊可以本能的作出迅速的判斷和反應。意識與行動在剎那間似乎割斷了聯繫,似乎全憑著本能應對,這便是無拳無意,是習武者追求的真意。然而,無意絕非真正的無意識,恰恰是意識敏捷的反應。由意識到動作之間的指令傳遞快靠幾乎使意識與動作同時發生,看起來好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行動一樣,無拳也絕非真正的無拳法,而是不拘泥於拳法,相敵之情形而行之。無拳無意,是武術的最上乘境界。
97拳打三不知拳打不知,是說發拳要迅雷不及掩耳。不知有三,即我不知,你不知,他也不知。這是說應對之捷,出招之快,自己尚不及想,對方尚不及反應,旁觀者尚不及看清,對手便已被擊倒,這可以說是對「無拳無意」的具體描繪。
98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十下八下我國武術技擊的特點是連續快攻,原則是速勝。即使後發制人,也要後發先至,雙方交手不過是見上幾招的事。幾分鐘,幾秒種之內就要見個分曉。像武打電影中那種長時間的打法,並不體現武術技擊的原則。因此,武術便要求拳手靈活巧妙,勇敢剛勁,在剎那間解決對手。即「不招不架,只是一下」。如果幾招之內不能打敗對方,那就說明自己的本領不足以速勝,就需要長時間的較量下去。這時便不僅是比武藝,還要講體力,拼氣力了。
99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技擊中,決不能讓對手牽著鼻子走。如果你攻上,我防上,你攻下,我防下,處處依照對手招數的變換而變換,那便永遠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各打各的,便是避其鋒芒,揚己之長,你攻上,我攻下,你出手,我踢腳,你要我按照你的意識打,我偏要你按照我的意思打,甚至讓你根本不知道我的打法,這就奪得了主動。這條諺語的後兩句,是說不要做無謂的犧牲。已經知道自己不能獲勝,甚至必敗無疑,那就立刻撤出,保存實力,徐圖進取。
00上步六合手,打不贏就走。上手五花炮,打不著就跑「六合手」「五花炮」是少林拳種中散打招勢的名稱。其招勢迅猛巧妙,往往能一舉奏效。先發制人者常常使用。諺語用這兩個招勢代指一個人善用的招法,說明這樣一個技擊策略,在技擊中,自己已經使出了最拿手的技藝,尚不能取勝,那便已說明自己的實力不及對手,就應當考慮戰術上的迂迴,戰略上的轉移,以圖「東山再起」。最好不要硬打硬拚,使自己遭受重大損失。當然,在對敵鬥爭的生死關頭,又另當別論。
0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實互用,剛柔相濟交手過招,不能實心眼。正所謂「兵不厭詐」,「虛虛實實」。虛實的含義有兩個。一是變招的虛實,即散手的每一招都可虛可實。如引手(或稱逗手)是虛招,可誘敵出擊,如敵尚不及反應,這一招可變為實招,可劈、可拍、可抽、可抓。崩拳是實招,應當一拳制勝。倘若被敵遮攔,就應當即刻抽拳撤勁變為虛招。這就是「彼能破,手則虛,彼不敵,手則實」。二是相搏中的虛實。就是欲打其上,先向下取之;欲取其左,先向右引之;欲制其於絕地,先賣破綻以誘之。除此以外,還要善於觀察對方的虛實。彼手上擊,下方必虛;左擊,右方必虛,前擊,後方必虛;腳踢,支撐腿必虛。避實就虛,乘虛而入。虛勁,是試探性的,因此勁力蓄而不發,柔韌有餘。實勁,是要一舉奏效的,因此勁力充足剛勁。技擊要求「虛實互用」,那麼勁力的掌握便應是「剛柔相濟」了。
02柔中有剛攻不破,剛中有柔力無邊剛是硬,柔是軟;剛是強,柔是韌;剛,指拳的衝擊力量快速、巨大、有爆炸性;柔,指運動綿綿不斷、游刃有餘,和緩衝擊,化解力量。剛,還指氣盛神旺,寧折不彎,柔,還指堅韌不拔,不屈不撓。柔中有剛,是說柔拳中應當時而運用寸勁爆發。如太極散手中的發力。剛中有柔,是說剛拳中應當講究順帶粘隨。如翻子拳散打中的化勁。有剛無柔,剛碰剛,兩敗俱傷;剛碰柔,盡隨人走。有柔無剛,柔碰柔,取勝無由;柔碰剛,難以爭強。有剛有柔,才能在技擊中運用自如。可以敵剛我柔,敵柔我剛。或以柔制剛,以柔克剛;或以剛制剛,以剛克柔。隨機應變,任意而為,則無往不勝。
03以短*長,以閃為進,以活為主,以速治慢短遇長,「*」為上。個小為短,力弱為短,拳藝不高為短,兵刃不長為短。短是個弱點。然而,短卻並非不能勝長。短欲勝長,常用的是「*這裡應做接近、靠近、擠進解釋。交手雙方越接近,則長者有弊,短者得利。長者周轉不便,短者可任意發揮。如果短者見長,懼而逃之,長者鞭可及,短者必輸無疑。短勝長,閃為進。閃本是躲。如果閃就是為了躲,那是只守不攻。閃,應是為了進攻,是躲避敵人的鋒芒,換個位置出擊。個小力弱者正面迎擊身高力大者,必要吃虧。以閃為進,避實就虛,方能奏效。短勝長,活勝死,技擊中,歷來是活手勝死手,活步勝死步,心眼兒靈活的人勝死心眼的人。活者,靈活多變之意。短者不活,弱上加弱。短者靈活,閃展騰挪,才正是發揮了自己的長處。短勝長,速制慢。持久戰對短者不利,在戰略上,短者應求速戰速決,在戰術上,也要以快取勝,或先發制人,或後發先至。
04拳貴神速,勁發宜促拳出如迅雷,令對方不及掩耳。勁發宜短促,如萬均之力爆發。技擊中,雖忌諱多餘的預擺和頻繁的滑步,更不宜暴露攻擊意圖。很多拳種的技擊法講究不用預備勢,雙手下垂,似無備狀,其用意在於掩護自己,迷惑對方。以便快速搶攻。快速搶攻,不可顧前不顧後,而要攻中有防,避免搶攻失利,退守無著,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05「攻」字當頭,「掩」字為先掩,遮蔽、掩護之意。攻字當頭,掩字為先,是強調「打人先互己」。攻守結合得緊密方為上乘拳術。有道是「有攻無守,破釜沉舟,有守無攻,坐以待斃。」這話固然誇張,但卻講出片面性的危害。所以,有攻必有守。左攻則右守,手攻則腳守。一手出擊,則拳攻而肘守;一腳出擊,則腳攻而腿守;一步邁出,則進可攻而退可守。保護住自己,才利於消滅敵人。狠狠打擊敵人,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0意到氣到力到
07發於根,順於中,達於梢
08以假亂真,誘敵深入
09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0勢斷勁不斷,勁斷意不斷。形斷意連,勢斷氣連
前俯後仰,其勢不勁。左側右依,皆身之病
2身如駑弓,拳如箭
3射人先射馬
4聚氣成力,以氣催力,吐氣發力
5含而不露,神態舒展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
7貓竄,狗閃,蛇鷹眼
8學拳容易改拳難
9打拳不怕,怕拳不打。拳來閃避,拳去追蹤
20對方打來身如球,擰走轉身莫停留,進如盤蛇吸食走,剛柔相濟著意求
2退是假退,真退是敗。步步向前,天下無敵
22出手大多對上身,手足到時方為真。一勢三手才稱妙,手肘膝腿鬼神驚
23遠則手足上中下,近則肩肘背胯膝
24遠則拳打腳踢,近則擒拿抱就摔
25遠用手,近用肘。寧換十手,不換一肘
2三拳難擋一掌,三掌難擋一肘,三肘難擋一尖,三尖難擋一指
27久練自化,熟能生神
28操練不按體中用,休到終期藝難精
29要想散手會,還得二人喂
30先以心使身,後乃身從心
3能動能靜,拳道之聖。動而不靜,拳道之病
32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33手從腳邊起,側身步輕移,藏勢微彎膝
34腳到手勾,拳來臂格
35拳打不空回,空回不為能
3遇敵猶如火燒身,硬打硬進無遮攔
37腳踏中門去奪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38有力當頭上,無力踩兩旁
39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見手
40順人之勢,就人之力。彼來吾就,彼去吾隨
4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42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43拳怕少壯,棍怕老練
44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45手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莫放鬆
4一狠二毒三要命,見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動手,動手不留情
47狠打善,快打慢,長打短,硬打軟
48過手放對莫疏忽,一膽二力三功夫
49八打八不打,過手要得法,對敵莫容情,會友莫輕發
50學會十字戰,天下英雄打一半,餐穩如盤石,根因敵難摧
5心是主帥,眼為先鋒,活步做戰馬,腳手是刀兵
52眼要明,心要毒,只要平時練得熟
53技法不熟,戰不能勝
54手敏步快,放長擊遠
55在勁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5諳熟百家,博采眾長
57三年把勢打不過當年跤,好把勢打不過賴「戲子」
58反筋偏骨,拿法奪人
59偏閃騰捺弱敵強
0腳步勝人堅、墜、跪
拳法在熟不在多
2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3上打陽,下打陰,兩邊打肋,中打心
武德篇
4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
5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輕
拳以德立,無德無拳
7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
8拳禪如下,力愛不二,主守從攻,戒除殺念
9理字不多重,萬人擔不動,武夫不講理,藝高難服眾
79習武者當立志,人無志事不成
80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
8武人相敬相傾
82手足原無異態,拳術可必分門,少林武當終歸於拳,內家外家總是一家
83同是江湖客,不識也相親
84行遍天下路,把勢是一家
85打得寬不如交得寬
8小心天下去得,莽撞寸步難行
87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在人前自誇口
88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89十個把九個吹,剩下一個還胡勒
90經不起風吹雨打,算不得英雄好漢
9火大沒濕柴,功到事不難
92好漢做事做到頭,好馬登程跑前頭
93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94澆花要澆根,教拳要教人
95誤人子弟者,必被弟子誤
9徒弟技藝高,莫忘師父勞
97尊師要象長流水,愛徒要象鳥哺雛
98恃藝逞區,罪不容誅
99習武千條戒,最戒嫉妒心
200嫖睹看似個人事,玷污武林人品低
20拳硬舌頭軟,舌軟也傷人
202錢重於藝,奸商習氣
學藝篇
203功夫者,工夫也
204欲學驚人藝,須下苦功夫,深功出巧匠,苦練出真功
205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20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氣
207場上一分鐘,場下百日功
208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松,久練為功,擱下稀鬆
209一日不練自已知道,兩日不練行家知道,三日不練利巴知道
20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2若要功夫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22鼓越敲越響,拳越練越精
23進功如同春蠶吐絲,退功如同流水即逝,學拳三年,丟拳三天
24有功夫的象撥拉,腳常踢打
25捨本求末瞎胡鬧,循序漸進最為高
2正楷未精,休要驟學草書;拳路沒熟,休想迅速神化
27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藝成才,苦練成功
28少年習武正當時
29老年習武未為遲
220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好
22名師出高徒,明師出高徒
223學無老少,達者為師
224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不經一,不長一
225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教藝在師,學藝在徒
22師父不過領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227教不嚴,拳必歪;學不專,拳必濫
228河深靜無聲,藝高不壓身
229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
230平時練,急時用;平時松,急時空
23久練為熟,久熟為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232千拳歸一路,一路通,百路通
233初學三年,天下去得;再學三年,寸步難行
234絆三跤,方知天外有天;跌天跌,才曉人後有人
235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
23似我者生,像我者死
237法有萬端,理存於一
238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
239取百家之長,補自家之短
240笨鳥先飛早出林,笨人勤練武精,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24若要精,聽一聽,站是遠,望得精
242要想燈不滅,需要常添油
243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244用火不戢將自焚,學技不晦將自殺
245取法於上,得之乎中
24文人不武,武人不文,能文能武是全才,只武不文是莽漢
養生篇
247常常練武術,不用上藥鋪
248刀越磨越亮,體越越壯
249打拳壯筋骨,踢腿活四肢
250天天走太極,治病子防身,三極百利無一害
25少時練得一身勁,老來健壯少生病
252手舞足蹈,九十不老,手閒腳懶,十九入板
253人老先由腿上見,步履維艱手杖添
254每天百步君須記,腰腿轉動壽延年
255飯後百步,活到九十九
25走為百拳之長
257藥補不如食補,靠補不如練武
258早吃好,午吃夠,晚吃少
259朝練寅,久練酉
20勞心者,不可不勞手足
2堅持練功,百病不生,中途歇功,百病叢生
22拳後百步,精神爽鑠
23拳後滿身汗,避風如避箭
24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臥如弓
25酸多練,痛少練,麻不練
2金津玉液莫輕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