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勁法與技擊
太極拳,相傳為張三豐真人所創,但是否如此,武術界中則一直存有異議。
然不論如何,太極終是一門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技法,號稱「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它與一般武術不同,強調捨己從人,後發先至,「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技擊
太極拳技擊的原則主要有三點
一,以靜制動
此處靜為心理之靜與生理之靜的合稱。心理之靜,指鎮靜應敵,不論敵人如何變化,我都保持平常心,仔細認清敵人實質,乘虛而擊。而生理之靜,則指對戰不不論如何變化,都要保持好身體的重心,縱然飛躍急馳,亦穩如泰山。以靜制動,己方靜而彼方動,彼動時破綻現,我擊之,彼不動時我誘之以動,彼動我擊之,以待勞,勁不虛發。
二,以柔克剛
剛勁指含有抵抗性的力量,如對方一掌斬下,我舉臂擋之。柔勁指含有伸縮性力道的力量,如對方一掌斬下,我借其勢其力,以臂引其落空。剛過而易折,所以太極拳主張以柔勁對剛勁,剛勁耗力,有時而窮,我將其引入落空,使對方破綻百出,再出手擊之。
三,以順避害
太極拳的手法運動,是由無數圓形組成的。圓弧運動可有效地抵禦打擊,將對方的力道化解,避免了對方對我方的直接打擊,是為以順避害。我將對方圈入我方圈中,使對方欲攻無門,欲退無路,被我方圓圈粘住,束手束腳,動亦不得,靜亦不得。
2勁法
太極勁法眾多,在些舉最典型的幾種為介紹給大家
一、沾粘勁
這是最基本的勁法,有把敵人粘住之意,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形影相隨,敵欲逃而不得,欲攻而無方。太極拳中的推手,實際上就是培養些勁的方法,而並非是一種實戰用的招數。此勁得後,在對戰中可如影子般隨住對方,始終保持一定距離,如同有一根繩子邊在一起一般。
二、聽勁
在沾粘的基礎上,由推手培養出聽勁,聽勁,即為以肌膚接觸的方法感受對方的肌肉運動,從而知曉對方的行動,達到知敵之效。聽勁的最高境界可達到不用接觸,只憑感覺便可知敵意圖之地,但此為極高深的層次。
三、懂勁
會了聽勁,還要能懂,只有能懂對方的肌肉運動著什麼,聽到的勁才有用處。不懂的話就像不會英語的人和英國人說話,人家說得很明白,你也聽得很清楚,可你就是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聽了也白聽。懂勁其實為一種經驗的積累,也是由推手中得到的。
四、走勁
此處的「走」,意為讓敵人的勁走偏。對敵時不以力相抗,而是另對方的勁力走空,我遇力則松勁,使對方如擊敗絮,無著力之處。
五、化勁
以上四勁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便可將對方的力量化去,此為化勁。化勁並非指將對方的力量完全化去,在化時,要保留一些,不然對方力量全消,我方就無法再以沾粘勁粘住對方,易使對方逃出我方的控制之內。
六、引勁
對方不動,我引之,以虛招引對方出手,或在對方力量被我所化之際將對方攻勢引空,是為引勁。
七、拿勁
我經過沾、聽、化三步之後,敵人的力量已被化掉大部分,因此必會產生力量不濟的停頓,我則以拿勁拿住對方,取其腕、肘、肩等關節,與敵近身,使敵身不由主。
八、發勁
發勁是個總稱是太極拳中攻敵之勁,如截勁、長勁、鑽勁、寸勁、分勁、冷勁、斷勁等等,均為發勁。發勁如入箭,由中求直,直達肢端,發勁者未覺用勁,受之者卻覺其力猛難當。
反之,若發勁者自覺用勁,則就失去了效果。
九、借勁
借勁為上乘之勁力,牽動四兩撥千斤,在敵勁將出而未全出之際,以少許化勁借人之力,反擊敵方。打個比方,拳擊中的迎擊就可說是一種最粗淺的借勁,借對方前衝之力,加上自己的擊打之力,造成大傷。
十、提勁
提勁上拔,用沾粘勁拔敵,使其失根,失去重心。提時樁步須穩,氣沉丹田,上步進身,用腰腿勁向上沾提,引進落空合即出。
十一、掤勁
掤勁在推手中很重要,掤勁不可太足,亦不可太弱,用腰腿勁,前臂旋轉滾動,使敵力轉向斜方而不能攻入,攻敵時則先往後向下引勁,使敵勁出偏,重心失常,我再借勢掤之。
十二、擠勁
以前臂擠擊敵身,壓迫敵人,補掤勁之不足,將敵擠住。
十三、采勁
兩手一勁前推,一勁後拉,如採花摘果之態,是擒法的基礎,用於擒敵之腕、肘,使敵重心前仆。此勁並非是采敵之力,而是勁法動作如採花摘果而已。
十四、肘勁
即以肘擊敵之勁,在此不多言。
十五、靠勁
以身體任意一部分,用抖動發勁的方法擊敵為靠勁。靠法之籬勁處有頭、肩、胸、腹、背、胯、臀等等處。近身時靠敵於無防,勝於肘勁,亦稱「七寸靠」。
十六、鑽勁
又名入勁,多以指或拳發出,於觸及敵皮膚後方發勁,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與形意拳中的崩拳發力法有些相似。
太極拳勁法非止於此,因種種原因,在此不能再多加敘述,相信以上內容,已足夠網友們寫作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