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資料集 道門流派 清微派
    清微派為符菉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形成於南宋,流傳於元至明初,清初間有傳承。

    清微道士為了將自己的道派托之古遠,宣稱傳自元始天尊。陳采《清微仙譜》序云『其傳始於元始,二之為玉晨(大道君)與老君,又再一傳,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之四派。十傳至昭凝祖元君(名舒),又復合於一。繼是八傳,至混隱真人南公(名畢道)。公學極天人,仕宋為顯官,遇保一真人(陳少微)授以至道。遂役鬼神,致雷雨,動天使,陟仙曹。晚見雷淵黃先生(黃舜申),奇之,悉以其書傳焉。『該序作於元世祖至元三十年(293),是目前所見到的清微派源流和歷史最早的記載。所云元始天尊傳衍為二,再衍為四派等語,事屬教內傳說。但所云『十傳至昭凝祖元君,又復合於一『云云,是否可信呢?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祖元君傳》云『祖舒,又名遂道,字昉仲,唐廣西零陵永川祈陽縣人。……九月九日生。壽一百三十二歲。遍游名山,師事許真君(許遜)、鄭真人(鄭隱)、靈光聖母,……遇太玄夫人降於溪濱,又從而師之。乃授以元始大道。……由是會四派而一之。職位清微元上侍宸。復化身為清微察令昭化無君,又號通化一輝元君,統轄雷霆,變相不一。……功成沖舉,居金闕昭凝宮,主清微洞照府。『觀此,即使唐代有祖舒其人,已被完全仙化,是清微派道徒所奉的一代祖師,似不可能是清微派的創始人。即清微派在後代尚未出現。該書又謂從祖舒以後,八傳而至『混隱真人南公『,據該書和《清微神烈秘法》《清微齋法》等所記,系指祖舒下傳的休端、郭玉隆、傅央煜、姚莊、高奭、華英、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等九代宗師(實為九傳。諸書所記名字略有差異)。諸書對李少微以上八人的事跡所記極簡,且未註明其活動的時代,故難據以判定清微派在當時已經成立。對南畢道的記載稍詳,但仍多歧異而彷彿。《清微仙譜》雲南畢道,『本複姓東南,名珪,丙辰十一月初三寅時生於眉山(今屬四川——引者注),幼擢儒科,登仕版。嘗倅湖右。夜夢神人語以師至,達旦郊迎,果肖夢中之相,詢其姓名,即保一真人(指李少微——引者注)也。迎歸待以師禮,數以難事試之,堅心如金石,遂悉付以隱奧。……後佐宋理宗,數諫不從,歸隱不知所在,人以為仙去。『《清微齋法》云『南畢道,字斗文,乃清微保元仙卿,眉州人,丙辰十一月初三日寅時降生眉山,性淡榮利,學通天人,仕宋累官至廣西憲。

    嘗遇保一真人授至道,能役使神*。……隱青城山。『《道法會元》卷二云『諱畢道,號西濱,眉州人。……十月初三日生。……李真人數試之,不怠,以四派玄奧授之。……後西濱仕至廣西憲司,休官入青城山。『略其岐異之文不論,南畢道蓋生於宋理宗之前的丙辰年,即寧宗慶元二年(9),至理宗即位之甲申(224),已三十歲。他在理宗朝仕至廣西憲司。曾受李少微傳清微法,後隱青城山,不知所終。觀南畢道一生,除傳授弟子黃舜生外,別無二人,故尚未形成為一個道派。清微道派的形成,蓋始於南畢道之弟子黃舜申時。黃舜申(224∼?),名應炎,字晦伯,舜申為其法名。福建建寧人。出身閩中世家,少通經史百家之學。年十六,侍父於廣西幕府。某日染疾,遇官於廣西的南畢道,以符療之。病癒,授以清微雷法。寶皊(253∼258)中,出任檢閱。理宗召見,御書『雷淵真人『四字賜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28)應詔赴闕,奏對明敏。未幾,乞請還山,制授『雷淵廣福普化真人『。黃舜申有弟子近百人,使清微道法大行於世。

    可以說至黃舜申時,其教派組織始正式宣告成立。

    黃舜申既是清微派的組成者,又是清微法理論的集大成者。陳采《清微仙譜》序雲黃舜申『覃思著述,闡揚宗旨,而其書始大備。『張宇初《道門十規》也稱『清微自魏(華存)、祖(舒)二師而下,則有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黃(舜申)諸師,傳衍猶盛。凡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率多黃師(舜申)所衍。『《正統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道法著作,如《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樞奏告儀》等,蓋皆出於黃舜申及其門人之手。

    清微派亦以行雷法為事,其雷法理論,亦類於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內(煉)外(法)結合,而以內煉為基礎。強調誠於中,方能感於天;修於內,方能發於外。《清微齋法》捲上云『蓋行持以正心誠意為主。心不正,則不足以感物;

    意不誠,則不足以通神。神運於此,物應於彼,故雖萬里,可呼吸於咫尺之間。『又『將吏只在身中,神明不離方寸。『將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時所劾召的鬼神。意謂能劾召鬼神,全在於心誠意正和深厚的內煉工夫。《道法會元》卷一《法序》也稱『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虛中生神,至靜中生氣。人能虛其心則神見,靜其念則氣融。

    ……凡氣之在彼,感之在我;應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機在此不在彼。『故該宗著《清微丹法》,專言內丹修煉之道。其《發用章》引雷淵真人(黃舜申)之言曰風、雲、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內煉工夫為基礎,待臨場時,靠運氣從體內發放出來『耳熱生風,眼黑生雲,腹中震動即雷鳴,汗流大小皆為雨,目眩之時便火生。入息靜定良久,神息既調,直待內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覺身非我有,天地虛無入定光中,……次復收斂運一氣七遍之妙,……釀成五事,臨壇之際,撥動關捩,隨竅而發也。『

    清微派在南宋形成之後,至元代,取得很大發展,名目甚多。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序》『正一法外,別有清微法雷,名逾數百。『元代清微派,仍以黃舜申一系所傳最盛,他的弟子分為兩支向南、北發展,一支以福建建寧為中心,傳行於南,一支以武當山為中心,傳行於北,從而使清微道法很快傳播於大江南北。南傳一系為黃舜申弟子西山熊道輝(號真息),道輝傳安城彭汝勵(或作礪),汝勵傳安福曾貴寬(號塵外),貴寬傳浚儀趙宜真(號原陽)。因未見熊道輝、彭汝勵、曾貴寬等人的傳記和其他資料,唯知趙宜真活動於元未明初,故此繫在元代的發展情況不詳。北傳一系的主要傳人是黃舜申弟子張道貴,其主要特點是全真道士兼傳清微法。

    張道貴先為全真道士汪真常的門徒,《武當山志》載,張道貴,名雲巖,號雷翁,長沙(今屬湖南)人。至元(24∼294)間入武當,禮汪真常為師。隨後又『同(葉)雲萊、洞陽(劉道明)謁雷淵黃真人(黃舜申)得先天之道。歸五龍宮,潛行利濟,門下嗣法者二百餘人。行其奧旨,唯張洞淵(張永清)焉,終於自然庵。『可見張道貴是兼傳全真與清微的道士。

    葉雲萊與劉道明也是黃舜申弟子,同樣是兼傳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據上書所載,『葉雲萊,名希真,號雲萊子。辛亥年(25)三月初五日巳時生,唐天師葉法善之後裔。生於建寧(今屬福建),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遷古禳,入武當山。

    至元乙酉(285),應詔赴闕。……至元丙戌(28),欽受聖旨領都提點,任武當住持。『『劉道明,號洞陽,荊州(今屬湖北)人。與葉雲萊同師雷淵黃真人,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龍(觀),搜索群籍,詢諸耆舊,纂為一書,命曰《總真集紀勝錄》。『

    張、葉、劉等人下傳張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張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為全真道士魯大宥(或作有)弟子。陳友珊《長春道教源流》卷七雲張守清,『名洞淵,號月峽叟,宜都(今屬湖北)人。幼習舉子業,未成,棄去,更為縣曹掾。年三十一,……聞魯洞雲(大宥)名,投禮出家。

    洞雲傳以道要。……後由張雲巖(道貴),復得葉雲萊、劉洞明之道。至大三年(30),皇后聞其道行,遣使命建金菉醮。

    皇慶元年(32)春,京師不雨,召守清至,禱而雨。逾年春不雨,禱而雨,又禱又雨。兩京大悅,賜號體玄妙應太和真人。賜虛夷宮額曰天一真慶萬壽宮。置提點甲乙住持。延皊元年(34)春,奉旨還山致祭,管領教門公事。『由於張守清在當時頗有名望,所傳弟子又多,故被後世清微派北系道士尊為一代祖師,《清微神烈秘法》所列『師派『,在黃舜申之後,即列葉雲萊、張道貴、張守清,張守一。

    張守清弟子最著者有張悌、黃明佑、彭通微、單道安等。

    從他們開始,清微派的傳法即由元入明。張悌,字信甫,號無為子。浙江象山人。奉親能備孝養,早從方士學。既壯,出遊南粵北燕,後止武當,師張守清。守清啟以道要,署為首眾。三年而化。黃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長沙市)人。

    『早歲抗志煙霞,歷諸名岳,禮武當太和張真人(張守清),嗣清微法派,凡有祈禱,無不感應。『彭通微,『原名宏大,號素雲,河南汝陽人。大德十一年(307)二月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劉月淵為師。至正四年(344)游武當山,時太和張真人主紫霄宮,素雲服勞執役三年,得真人授煉氣棲神之旨。……明洪武十四年(38),始至細林山,結茅居之。……

    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聞。二十七年(394)秋八月返真。是歲中使入山宣召,以羽化聞『。單道安,『均州人,從南巖張真人(張守清曾住南巖天一真慶宮——引者注)學,精究道法,執弟子禮,勤懇弗怠。……洪武初,游西華、終南諸山,仍居重陽萬壽宮。一日,以所授玄秘付與門人而去,弟子李素希攜冠履葬於五華仙塋『。但此後傳承情況缺乏記載。

    明初除張守清弟子傳清微法外,還有其他武當道士傳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淵(號古巖),『自幼入陝西重陽萬壽宮出家,《道德》《南華》三教經書,得其要旨。壯年游武當,於紫霄宮禮高士曾仁智為師,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體用之源。徙居元和觀。洪武二十三年(390),湘王來謁武當,嘉其有修煉之功,賜住荊州長春觀。一日,謂人曰吾將返矣。作頌曰『八十餘年光陰,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於紫霄宮。元末游江右諸名山,訪道尋師,……

    再謁毛公壇、張公洞,得林屋洞天王無偽授以太極上道清微底(法)妙,仍歸紫霄宮,八十餘翛然蛻去『。簡中陽,字欽和,武昌人。『不喜榮達,得異人授以中黃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39)來武當,居紫霄之巔,辟榖坐忘,葆和養素,江右學人聞風而至,見其才器,可入道者必納之,於是道價益增。永樂丙戌(40)召見,問以玄帝(真武)升真事跡,一一奏陳,賜以祠部護身符牒。還山後隱於福地峰之上,杜門守靜,凝神太漠。一夕,……端坐而去『。

    前述南傳一系,至元末,傳至趙宜真(?∼382)。宜真,號原陽子。其先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元時徙安福(今屬江西)。早業儒,後入道。初師清微派道士曾貴寬(號塵外,黃舜申嫡傳),嗣清微法;繼師道教南宗和全真道士,得南、北派內丹之學;又師徐異,得淨明忠孝之道。師承多途,所傳亦雜,但他對上述諸派的理論多有所闡揚。如他曾據師傳,再補以他書,對清微雷法、齋法,加以整理,疏解,並對其理論加以闡發,作《玉宸登齋內旨》《玉宸經法煉度內旨》等篇。強調道為體,法為用,道與法皆具於我心。心地誠明,就能通天感神,『天人合德,此感彼應『。如奏章齋科,首在於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唸咒、掐訣燒符、令色華音、馳心外想為務,徒以亂其神思,困其肢體,……尚何望有所感格哉!『超度亡靈也如此,『矧鬼神之於人,非可以聲色相通,惟可以心誠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隨心念化現。我心昏昧猥小,則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窮鄉,我心廣大光明,則幽冥亦成天宮淨界,我能修持正道,則鬼神感悟,亦返邪歸正矣『。由於趙宜真對清微道法多所闡揚,故後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為一代祖師。如《道法會元》卷三十二《上清龍天通明煉度大法》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飛捷五雷大法》等中,皆在黃舜申之後,列熊道輝、彭汝礪、曾貴寬、趙宜真。

    趙宜真所傳弟子中,以劉淵然為最著。劉淵然(被淨明道尊為第六祖)傳邵以正,邵以正傳喻道純、胡守法。劉、邵、喻、胡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劉淵然在永樂間受命任道錄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為『沖虛至道玄妙無為光范演教長春真人『,宣德初,進大真人,領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統中遷道錄司左正一,領京師道教事。景泰間,賜號『悟玄養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喻道純在成化十年(474)受封為『體玄守道安恬養素沖虛湛默演法翊化普濟真人『,任道錄司左正一,領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為『沖虛靜默悟法從道凝誠衍范顯教真人『,弘治改元,授道錄司左正一,掌道錄司事。以上諸人皆通法術。但諸傳中皆未註明曾受清微道法的傳承。故在趙宜真之後,清微派南系的傳承如何,現尚難於稽考。

    《東嶽廟志》之『靈濟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歷代祖師,為故始祖南京朝天宮道錄司右玄義禹貴黌,稱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劉守誼,第五代都全皊、李全安、朱全皊,直至第十五代龐源本等。據上面第四代神牌所書『皇清『二字推測,從四代至十五代,蓋皆為清代清微派的傳人。但皆無事跡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稱道士禹貴黌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與上述南畢道、黃舜申等不相接,或許是清微派傳至明、清時所分衍的支派。

    閔一得《金蓋心燈》卷二《呂雲隱律師傳》中,又記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兩代傳人。該傳雲,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律師呂守璞(號雲隱)之父呂貞九,在明末清初棄儒為道,嗣清微法,為第二十三代法師。呂守璞在十七歲時,受其父傳清微法,其後才拜龍門派七祖王常月為師,入龍門派。

    故該傳曰『師(呂守璞)於清微為二十四代,於龍門為八代律師。『他下傳弟子呂徵,為龍門派傳人,但不知並傳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數,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葉後,道教衰落,清微派詳情也就難以考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