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北局勢變化時,湖南也顯著地不安。趙恆惕在湖南雖然力求安定,可是外在的局勢時刻影響湖南,趙對譚延-雖很尊敬,可是譚的部下總是希望逐趙迎譚。
11年5月湖南省議會改選,親趙派政黨民心社和林支宇派政黨湘社共佔109席,親譚派政黨民康社僅佔50餘席,於是親譚派第六混成旅旅長陳嘉-在郴州通電不承認這次選舉,有召集舊省議會在郴州舉行非常會議的傳言,同時主張湘軍收復岳州,譚派軍人宋鶴庚、謝國光、吳劍學、蔡巨猶和中立派軍人魯滌平一致表示贊成。
趙恆惕在長沙召集軍事會議,請大家就這個問題表示意見,魯滌平竭力主張進攻岳州,鄒序彬發言反對,鄒本是魯的直屬旅長,竟公然和魯唱反調,魯大感失去威信,乃忿而辭職,宋鶴更、謝國光、吳劍學、蔡巨猶等為之抱不平。
趙提出一個折中的意見,因岳州在直軍手中,如果貿然進攻,怕給直軍借口,乘機進攻湖南,這時直奉戰爭還看不出誰勝誰敗,更不該輕易樹敵。所以提議約請川軍同時出兵,以免湘軍單獨作戰。趙為了讓魯滌平平氣,所以把鄒序彬調職。迨川軍復電願意和湘軍採取一致行動時,直奉戰爭已經結束,直系已大勝,因此收復岳州問題就孕死腹中了。
湘軍醞釀收復岳州,如果吳佩孚堅決拒絕,就有可能把湖南逼上梁山,一面倒向南方。所以吳向趙提出以湖南贊成統一為交還岳州的條件,不過直軍退出岳州後湘軍亦不得進駐,岳州由警察維持秩序。7月1日趙恆惕通電贊成統一,但仍主張採行聯邦制,並聲明湖南仍為自治省區。7月27日岳州直軍撤往河南,吳一再電催湖南取消自治,趙決定提前省長的選舉以避免北京政府的任命。
當北伐軍未改道前,趙發現有人醞釀迎譚回湘奪取政權,因此他便函譚,請譚回湘主政,自己願意下台。後來北伐軍改道江西,譚也派人向趙解釋誤會,表示決不會回湘。
這時候,南北局勢都有利於趙,北伐軍回粵靖難失敗後,滇軍朱培德、贛軍李明揚部均開入湘境,朱、李等均表示不過問湘事。趙且歡迎李烈鈞到長沙養病。
11年9月10日,趙以多數票當選湖南省長。
四川方面在這一個期間也有很多變化。川軍第一軍軍長但懋辛屬於熊克武派,第二軍軍長劉湘(後由第九師師長楊森升任)自成一派,第三軍軍長劉成勳是中立派。直奉戰爭時,湘軍約同川軍出師武漢,四川各軍代表在重慶開會決定請劉湘帶兵進攻湖北,熊克武帶兵進攻陝西,而以楊森代理總司令,劉成勳代理省長。只因直奉戰爭結束得很快,所以川軍出師計劃沒有實現,而川軍內部這時卻發生了內訌。
但懋辛的第一軍,和劉成勳的第三軍聯合劉存厚的舊屬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劉斌等組織「同盟軍」對抗實力強大的第二軍。
劉湘於11年5月24日通電辭去四川總司令兼省長,把軍民政務交由王陵基和向楚成代拆代行。
7月初,第一軍但懋辛部隊和第二軍楊森的部隊在合州、忠州、墊江、萬縣一帶發生接觸,楊軍兵多械精,但軍不能抵擋,退守梁山,再退綏定,即向成都方面的劉成勳靠攏。7月10日一、三兩軍在成都召開軍事會議,共同推舉劉成勳為四川總司令兼省長,分派鄧錫侯、賴心輝、田頌堯、劉斌等往攻重慶、瀘州各地。
二軍遭遇一、三兩軍的聯合對抗,亦積極部署,推舉在酆都休養的劉湘為靖衛軍總司令。可是這時劉湘卻以調人姿態勸告一、二兩軍停戰息爭。二軍接連佔領了墊江、大竹等縣,並向一軍軍部的駐在地綏定進攻。
7月11日第三軍將領及鄧、田、賴、劉等聯名通電痛斥楊森,並分兵兩路援助一軍,東路賴心輝(也是劉存厚舊部)為總指揮集中資州,北路鄧錫侯為總指揮集中遂寧。由於二軍主力在忠州、墊江、梁山、大竹一帶與一軍作戰,因此鄧、賴兩軍得以乘虛由資州、內江進攻滬州,一軍也由綏定乘勢反攻。16日楊森通電願意停戰議和,退回重慶,8月7日三軍佔領重慶,二軍向川鄂邊境退卻。
一、三兩軍聯合戰勝了二軍後,楊森所部敗退到利川、建始一帶。楊早就和吳佩孚有聯繫,川戰發生時,吳曾令盧金山率北軍第十八師開進夔州,吳新田率北軍第七師由陝入川援楊,由於二軍敗得太快,第七師尚未開動,而駐防宜昌的長江上游總司令孫傳芳(這時孫尚未取得福建地盤)並不積極奉行吳佩孚的武力援川政策,所以在8月26日一軍佔領夔州後,川、鄂兩省維持了一個短暫的休戰時候。
劉成勳、但懋辛、鄧錫侯等擊敗楊森後,便組織了一個省憲會議籌備會。
吳佩孚和楊森有密切的關係,他當然不滿意楊森被排逐。當楊森兵敗退入川鄂邊境後,吳佩孚曾給以中央軍第十六師師長名義,助楊收集殘部,養精蓄銳,待機反攻。
四川內部,第一、第三兩軍聯合劉存厚打敗楊森後,接著又有第三師師長鄧錫侯、第十師師長劉斌、第廿一師師長田頌堯、第廿二師師長唐廷牧、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文輝、川邊鎮守使陳遐齡、第七師師長陳國棟、屯植司令胡遠耀組織八人同盟對抗第三軍軍長劉成勳。第七師屬於第三軍,陳國棟企圖將第三軍直屬第四混成旅何金鰲部併入第七師,因此與何旅在大足發生了衝突。何旅敗退到樂聖,劉成勳即將陳國棟免職而自兼第七師長。12年2月7日鄧錫侯偽裝調解第三軍爭端,帶兵離開重慶,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援助陳國棟,而是想聯合同盟者掃除一、三兩軍勢力,首先掃除川西劉成勳和川南賴心輝的勢力,以達到取得四川總司令的地位。
在鄧錫侯的策動下,第廿一師進駐安岳,第廿二師進駐犍為,第一混成旅向瀘州前進,川北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被迫退往自流井、合江。鄧錫侯還聯合川北劉存厚和在川鄂邊境的楊森為外援。第三師離開重慶後,第一軍第六師余際唐部於2月8日開到重慶。此時第一軍主力在川北潼川一帶,軍長但懋辛已改稱東防督辦,也於2月13日移駐重慶。
四川的內訌,正符合了吳佩孚的願望,為他奪取四川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他積極支持楊森回川,同時還佈置了兩路攻川的計劃,一路派北軍第七師師長吳新田由陝南進兵川北,一路派北軍第八師師長王汝勤為援川軍總司令,第十八師師長盧金山為援川軍副司令,由鄂西進兵川東。2月15日楊森部由利川偷渡戴溪襲取萬縣,這支部隊和集中在忠州的第一軍發生了接觸,19日劉存厚部佔領綿州,21日盧金山部佔領巫山。
吳佩孚對北京的政治不太有興趣,可是他認為武力統一是重要的,如果各省的武力都削平,中央政權就不在話下了。他的武力統一野心,幾乎超過了他的前輩袁世凱和段祺瑞,所以他雖然在北京政治圈中受到了打擊,可是在洛陽卻埋首他自認是重要的工作——征閩、攻粵、入川、收湘同時並舉。
吳佩孚在中央政權上和曹錕是有極大距離的,但在武力統一方面則和曹的意見又是一致了。
川軍第三師師長鄧錫侯部西進後,和陳國棟部在永川會師,進攻隆昌,與第三軍第七混成旅旅長藍世鈺部激戰,劉成勳即下令罷免鄧錫侯的第三師師長,並責成賴心輝等回師加以討伐。鄧、陳兩部曾以破竹之勢佔領江津、永川、榮昌、隆昌、銅梁、大足、合川、璧山、內江、資州、簡陽。成都大為震動,劉成勳被迫派員向鄧講和。2月22日賴心輝部回師攻克簡陽,24日進兵解成都之圍,鄧、陳兩部退往新都、廣漢。於是形勢又為之一變。27日省軍繼續向北進攻,鄧、陳兩部退往田頌堯、劉斌的防區德陽、綿陽一帶。這兩個同盟者開始也是偽裝調解,阻止省軍前進,隨後即加入了戰鬥,公推鄧錫侯為聯軍總指揮,與省軍在川北展開了拉鋸戰,劉存厚、唐廷牧也都加入了聯軍。
3月下旬,聯軍反攻,佔領綿陽、羅江、德陽。劉成勳願意讓出成都,4月4日聯軍另一同盟者劉文輝也是偽裝中立,以成都衛戌司令名義先行帶兵進省,5日聯軍佔領成都。
川東方面,3月8日楊森部佔領萬縣,與第一軍相持於梁山、忠州一帶。由於第一軍發生內訌,引起重慶大火,聲勢大為削弱。3月下旬楊森部佔領梁山、長壽,4月6日佔領重慶,第一軍向川西退卻。
這次四川內戰,開始的時候是以鄧錫侯為首的八人同盟,利用第三軍發生內部糾紛的機會,以調解為名進攻成都。戰事發動後,川北方而劉存厚乘虛而入,川東方面楊森聯合北軍大舉反攻,因此戰爭的規模愈大,而形勢也愈為複雜。劉成勳下台後,劉存厚由廣元到了綿陽,自稱四川督軍。楊森部一路尾追第一軍先後佔領合川、銅梁、永川、瀘州。楊森的目的也是四川督軍。
然而想做督軍寶座的,不只劉成勳、劉存厚和楊森,鄧錫侯又何嘗不想,其他的軍人也一樣想。鄧錫侯看到形勢對自己不利,大為失望,因此與退往遂寧、潼南、安岳、簡陽的第一軍相約,互不侵犯,自己立於坐觀成敗,黃鶴樓上看翻船的地位。
這時,第一軍公推熊克武為靖國自治軍總司令,向楊森提出條件,只要北軍退出四川,四川內部問題可以和平解決。這個條件當然不是楊森所肯答應的。在這時期,唐繼堯已在貴州得勢,唐以大西南主義為旨志,對四川也不放鬆,所以唐和熊克武又聯合起來,協助第一軍抵抗楊森,並大舉反攻成都。
12年5月14日,第一軍攻佔成都,20日繼續佔領綿陽,劉存厚與鄧、田各軍向廣元退卻。從此川軍一、三兩軍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楊森,四川的內戰便無法結束了。
川湘兩省多事之秋,雲南已進入穩定局面。唐繼堯改任各軍軍長為鎮守使,廢除軍師制,以團為單位直屬總部,共有兵力20團。7月27日唐又取消靖國軍總司令名義,以雲南省長主持一省軍民兩政。貴州也隨雲南之後,袁祖銘取消了定黔軍總指揮名義,改稱貴州省長。
廣西局勢比較混亂。從貴州撤出的盧燾,在慶遠和谷正倫會師後,自稱黔桂討賊聯軍總司令。廣西境內的滇軍共有兩起,一起是由雲南繞道責州進入廣西慶遠,長安的顧品珍殘部;一起是由廣東北江繞道湖南進入桂林的中央直轄滇軍,由朱培德統率。除了黔軍、滇軍而外,桂軍也有三起,一起是以林俊廷為首的「廣西自治軍」,其根據地在南寧,經常在桂北、柳州一帶與滇、黔軍發生拉鋸戰;一起是劉震寰所統率的中央直轄桂軍,駐防梧州;一起是由江西繞道湖南,驅逐滇軍,佔領桂林的沈鴻英部。
在桂的滇軍兩支有意聯合起來回師雲南驅逐唐繼堯,但是因為桂北混亂不停,而他們內部意見也不一致,因此這個計劃無法實現。
11年9月10日林俊廷迎接陸榮廷回到南寧。北京政府抓著這個機會任命陸榮廷為廣西邊防督辦,沈鴻英為了取得桂林鎮守使,曾企圖把桂軍林俊廷部、陸榮廷部和沈部結合起來,同時外面獲得唐繼堯、袁祖銘的協助,將廣西境內的滇黔軍勢力完全消滅,然後把廣西完整地投入北京政府勢力範圍內,可是這個計劃由於陸榮廷看不起沈鴻英,兩人不能合作而落空。
廣東方面,9月16日陳炯明復任粵軍總司令。
當時西南六省,除貴州的袁祖銘、廣西的林俊廷和吳佩孚早有勾結外,廣東的陳炯明也和吳有密約。至於湖南的趙恆惕、雲南的唐繼堯、四川的劉湘(後來的劉成勳)對於北方恢復法統,黎元洪復職事都不反對。不過西南還是主張聯省自治,制定省憲,如果北京政府同意,則西南各省才願意服從。
四川內戰時,唐繼堯發動進侵貴州,在此以前,貴州督軍劉顯世為袁祖銘所逐,不讓劉再握政權,因此他就到昆明去求助於老同學、老同事(護國時)唐繼堯,而唐這時在雲南地位也日趨穩定,他一向視川、滇、黔為一家,所謂大西南主義。他對於袁祖銘趕走了劉顯世,極不同情,因此決心援劉復職,組織了滇黔聯軍,自任總司令,請劉顯世擔任副司令,派他的兄弟唐繼虞以「東南巡宣使」名義,率領張汝驥、吳學顯等部攻佔黔境的盤縣、普安、鎮寧等縣。
袁祖銘在貴陽聽說唐繼堯派了大軍壓境,顯然是唐繼堯用軍隊支持劉顯世回到貴州,因此一面派兵堵防,一面用電報質問劉顯世,為什麼要無故勾引滇軍侵犯貴州?劉回答說:滇軍是假道貴州前往廣西,「宣撫」在外的滇軍,並沒有侵犯貴州的打算,請不必在意。
劉的電報雖然避重就輕,可是事實仍是事實,黔軍王天培、彭漢章等部都和滇軍發生了戰爭,袁祖銘又電劉顯世質問滇軍為什麼要侵犯貴州?這一次劉顯世沒有回答,而是由唐繼虞回答,他說:
「我軍假道赴桂,適值副帥劉公(指劉顯世)由滇返里,一部黔軍突出拒抗,副帥令本軍就便協助,不得不敬聽指揮。」
袁祖銘知道滇軍的企圖是假道滅虢,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可是他卻不願意和滇軍正式衝突,以避免滇軍大舉入黔,因此乃虛偽地向劉顯世提出條件,請劉負責交涉,只要滇軍退出黔境,自己願意推位相讓。這是一張空頭支票,劉顯世不會相信,滇軍更不會答應。3月12日滇軍攻入貴陽,劉顯世出任貴州省長,袁祖銘率軍由湘西的鳳凰退入鄂西的施南。
袁祖銘也像楊森一樣,和吳佩孚拉上了關係,吳叫袁先到四川去與楊森匯合,待機回黔。
劉顯世雖然重新掌握了貴州政權,可是唐繼虞卻以滇黔聯軍前敵總指揮名義駐兵貴陽,成為責州的實際統治者。